刘侠 作品数:9 被引量:36 H指数:4 供职机构: 山东省交通医院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更多>>
下肢双能CTA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2 2012年 目的:研究双能CTA下肢动脉成像技术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43例患者进行双能下肢CTA检查,得到双能去骨后的图像(包括去除钙化斑块后的图像)及传统手动去骨后的图像,分别记录两者去骨时间及对各血管节段的侵蚀度。其中13例患者1周内行血管造影检查,并进行相同血管节段对照研究。结果:双能去骨时间(1.86±0.28)min低于传统手动去骨时间(5.54±0.63 min),P<0.01,t=-34.962;共对903节段血管进行分析,血管侵蚀率前者低于后者,且最常发生于小腿部血管(χ2=4.13,P<0.05)。CTA与DSA对下肢动脉狭窄程度诊断一致性非常好,K=0.953,敏感度、特异度、准确度分别为98.8%、93.3%、96.9%。结论:双能自动去骨方法较传统手动去骨方法提高了工作效率,增加了小腿部血管的显示率,自动去斑块功能可提高狭窄程度判定的准确性。双能CTA在评价下肢动脉阻塞性疾病方面与DSA具有非常好的一致性,是下肢动脉疾病的一种可靠的影像学诊断方法。 郝永 宋云龙 弥龙 刘侠 王东 毕永民 李相生 孟利民关键词:下肢动脉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 心率和心率变异对双源CT冠状动脉成像质量的影响 被引量:2 2011年 目的评价心率及心率变异对双源CT冠状动脉成像质量的影响。方法 107例可疑或确诊冠心病的患者行双源CT冠状动脉检查,利用最佳收缩期或舒张期图像进行重建,评价各段冠状动脉的图像质量,分析心率及心率变异与图像质量之间的相关性,对存在相关性者行进一步分析。结果 107例患者的平均心率为84.53±17.36次/min(51~124次/min),平均心率变异为9.21±3.67次/min(2~18次/min)。心率与RCA中段及RCA总体的图像质量具有一定的相关性(r=0.192,P<0.05及r=0.210,P<0.05),心率变异与LCX总体的图像质量有相关性(r=0.191,P<0.05)。不同心率组间RCA中段及RCA总体图像质量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不同心率变异组间LCX总体图像质量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DSCT冠状动脉成像在很大的心率及心率变异范围内可以获得较满意的图像。 刘侠 宋云龙 弥龙 李相生 毕永民 王东关键词:平均心率 心率变异 图像质量 冠状动脉造影 聚桂醇泡沫局部注射联合原液靶静脉注射治疗下肢静脉性溃疡疗效观察 被引量:2 2015年 目的观察聚桂醇泡沫局部注射联合原液靶静脉注射治疗下肢静脉性溃疡的疗效。方法 59例单侧下肢静脉性溃疡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39例和对照组20例。观察组在彩超引导下用1%聚桂醇泡沫局部注射联合原液靶静脉注射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换药方法治疗。结果观察组聚桂醇注射液原液用量8~10 m L,泡沫用量8~10 m L。治疗后观察30 min患者可自行回病房或回家。2例治疗中出现短暂视物模糊、心慌症状,嘱平卧并抬高肢体,做深呼吸动作,5 min后症状消失;10例治疗后3 d局部出现水泡,局部对症处理后水泡消失。治疗后12周,观察组39例(100%)、对照组11例(55%)患者溃疡愈合,观察组溃疡愈合率高于对照组,P〈0.05。随访1年,观察组无复发,对照组4例复发。结论 1%聚桂醇泡沫局部注射联合原液靶静脉注射治疗下肢静脉性溃疡疗效满意。 王星 魏风华 米加 刘侠 张庆露 赵芬芬关键词:下肢静脉性溃疡 家兔急性肺栓塞的DSA、CTPA及DEPI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4 2013年 目的通过对家兔急性肺栓塞(APE)模型的DSA、CT肺动脉造影(CTPA)及双能量肺灌注成像技术(DE-PI)结果进行对比研究,探讨双源CT肺血管成像技术(CTPA)及DEPI对家兔APE的诊断价值。方法 10只实验用兔,X线透视下将4F导管经由右心室插入双侧肺动脉,并注入大小不等的明胶海绵,建立家兔APE模型,然后行DSA及双源CT DEPI,处死家兔进行病理解剖学检查。(1)分别计算DSA、CTPA、DEPI诊断家兔APE的敏感性及特异性,利用Kappa分析比较3种方法(DSA、CTPA、DEPI)与病理解剖结果的一致性;(2)利用配对t检验计算并比较家兔栓塞前后的双室短轴最大径比(RV/LV)值。结果 (1)与病理解剖结果相比,DSA、CTPA及DEPI诊断APE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90.5%和100%、71.4%和100%、85.7%和92.9%,Kappa值分别为0.884、0.667、0.767,DEPI及DSA的一致性较好,CTPA的一致性一般。DEPI上,栓塞区表现为蓝黑色的灌注减低区,非栓塞区表现为黄红色的正常灌注区。(2)栓塞前后家兔的RV/LV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0.05),栓塞后家兔的RV/LV值明显高于栓塞前。结论双源CT的CTPA能较好地显示肺解剖信息,DEPI能较好地评价肺功能信息,对APE有着重要的诊断价值。 弥龙 宋云龙 涂蓉 刘侠 屈国林 王哲 郝永 贾梓关键词:急性肺栓塞 肺灌注成像 家兔 心率对双源CT自动化最佳期相选择的冠脉图像质量的影响 被引量:5 2011年 目的:评价心率对双源CT(dual-source CT,DSCT)冠状动脉成像最佳收缩期和舒张期图像质量的影响。方法:97例可疑或确诊冠心病的患者行DSCT冠状动脉检查,根据心率的快慢分为5组,利用最佳收缩期或舒张期图像进行重建,评价各段冠状动脉的图像质量,比较不同心率组最佳收缩期及舒张期图像质量的差异并分析心率与DSCT冠状动脉图像质量之间的相关性。结果:97例患者增强扫描时心率为52~120次/min,平均(80.49±14.99)次/min,心率与最佳舒张期图像质量间呈负相关;心率>80次/min时,最佳收缩期和舒张期部分节段图像质量开始出现差异。结论:心率≤80次/min者,采取最佳舒张期图像重建,心率>80次/min时,结合双期图像进行重建,或者采用收缩期图像进行重建,可获得优良图像,提高工作效率及诊断的准确性。 刘侠 宋云龙 弥龙 郝永 李相生 毕永民 王东关键词:心率 收缩期 舒张期 图像质量 下肢双能CTA去骨去钙化功能临床应用价值的研究 被引量:7 2011年 目的研究双能CT下肢动脉成像去骨去钙化功能的临床应用价值。资料与方法 43例患者进行双能CT下肢动脉检查,得到双能去骨后的图像(包括去除钙化斑块后的图像)及传统自动去骨后的图像,残留骨手动去除,记录各自去骨时间及对各节段血管的侵蚀度。判定斑块去除前后对血管狭窄度测量的影响。结果残留骨仅在未去除钙化斑块图像上观察到,双能去骨时间(1.86±0.28)min低于传统自动去骨时间(2.00±0.24)min(P<0.01,t=-4.382);共对822节段血管进行分析,血管侵蚀率前者低于后者,且最常发生于小腿部血管(χ2=13.13,P<0.01)。结论双能CTA明显优于传统多层螺旋CTA,双能自动去骨软件提高了工作效率,有助于小腿部血管的显示,自动去斑块功能可提高诊断准确性。 郝永 宋云龙 弥龙 刘侠 王东 李相生 孟利民 方红 祝红线关键词:下肢动脉 血管造影 双能CT 双能量CT肺灌注成像评价急性肺栓塞严重程度的可行性研究 被引量:9 2011年 目的分析双源CT双能量肺灌注成像(DEPI)技术评价急性肺动脉栓塞(APE)严重程度的可行性。方法经双源CT诊断APE24例,采用Lung PBV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得到CT肺血管图像(CTPA)和DEPI,分别计算每位患者的灌注缺损指数、栓塞指数及双室短轴最大径比(RV/LV),依据患者严重程度分为严重APE组(n=9)和非严重APE组(n=15),比较两组灌注缺损指数、栓塞指数及RV/LV,并进行Spearman等级相关分析。结果严重APE组的灌注缺损指数、栓塞指数及RV/LV中位数分别为32.5%(15.0%62.5%)、45.0%(27.5%75.0%)和1.16(1.041.45),而非严重APE组分别为12.5%(0%37.5%)、12.5%(2.5%42.5%)和1.03(0.851.41),严重APE组的各项指标均高于非严重组,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分析显示,灌注缺损指数与RV/LV及栓塞指数均呈正相关(分别为r=0.635,P〈0.05;r=0.790,P〈0.05)。结论采用双源CT双能量肺灌注成像技术评价APE严重程度具有一定可行性。 弥龙 宋云龙 王东 毕永民 李相生 郝永 刘侠 贾梓 祝红线 方红关键词:肺栓塞 肺灌注成像 疾病严重程度指数 多层螺旋CT后处理技术对飞行员腰椎峡部裂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4 2011年 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T后处理技术对飞行员腰椎峡部裂(1umbar spondylolysis,LS)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385例改装体检的歼击机飞行员按年龄(23~28岁;29~34岁;35~40岁;41~46岁)及飞行时间(≤800 h;801~1600 h;1601~2400 h)分组;进行腰椎CT容积扫描.利用多层螺旋CT的多平面重建(multiplanar reconstruction,MPR)、最大密度投影(maximum intensity projection,MIP)和容积再现(volume rendering,VR)技术对图像进行后处理,多方位观察飞行员腰椎峡部裂情况,并比较MPR图像、MIP图像及VR图像.结果 ①飞行员不同年龄分布LS检出率无统计学差异;不同飞行时间LS检出率有统计学差异(x2=7.57,P<0.05),随着飞行时间延长LS检出率增高.②385例飞行员中共检出峡部裂16例(33处),9例伴滑脱;其中双侧峡部裂13例(30处),7例伴滑脱;单侧峡部裂3例(3处),2例伴滑脱.MPR图像LS检出率为100%(33/33),斜矢状(沿椎弓峡部走向)位及斜轴(平行于椎弓)位可清楚地显示峡部断裂情况,分别表现为"猎狗项圈征"和"双关节征",正中矢状位可清楚地显示椎体滑脱情况.MIP图像LS检出率100%(33/33),但对周边软组织显示不清楚.VR图像LS检出率为75.76%(25/33),可立体观察峡部情况.结论 多层螺旋CT的后处理技术MPR、MIP、VR可以全方位地评价飞行员的腰椎峡部情况,其中斜矢状位及斜轴位的MPR图像可作为首选的重建方法. 宋云龙 屈国林 弥龙 徐先荣 刘侠 郝永 方红 祝红线 樊红霞关键词:腰椎 脊柱滑脱 超声诊断腘动脉瘤血栓栓塞致远端肢体缺血1例 被引量:1 2016年 男,46岁,因“右侧下肢间歇性跛行20 d”入院。查体:脉搏72次/min,血压120/70 mm Hg(1 mm Hg=0.133 k Pa),神志清,右侧下肢皮色较对侧苍白,皮温较对侧减低,右足趾末梢循环较差,有腓肠肌压痛,右侧股动脉搏动尚可,右侧腘动脉搏动较弱,胫后动脉及足背动脉搏动未及,右侧腘窝内可及大小约2.0 cm×1.5 cm肿物,质地较韧,边界欠清,活动度较差, 刘侠 赵芬芬 马艳红关键词:超声检查 动脉瘤 血栓栓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