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刘复生

作品数:60 被引量:222H指数:8
供职机构: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肿瘤研究所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58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60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7篇病理
  • 23篇肿瘤
  • 15篇临床病理
  • 13篇淋巴
  • 11篇细胞
  • 10篇淋巴瘤
  • 9篇腺癌
  • 8篇病理学
  • 7篇食管
  • 6篇预后
  • 6篇临床病理分析
  • 6篇恶性
  • 6篇病理分析
  • 5篇组织学
  • 5篇临床病理特点
  • 5篇免疫
  • 5篇病理特点
  • 4篇胃肿瘤
  • 4篇内分泌
  • 4篇分泌

机构

  • 34篇中国医学科学...
  • 20篇中国医学科学...
  • 8篇衡水市第二人...
  • 3篇中国协和医科...
  • 2篇首都医科大学...
  • 1篇暨南大学
  • 1篇中国医科大学
  • 1篇中国医学科学...
  • 1篇北京中医药大...
  • 1篇北京协和医学...

作者

  • 60篇刘复生
  • 10篇林冬梅
  • 10篇果红
  • 6篇王奇璐
  • 5篇吕宁
  • 5篇刘秀云
  • 5篇刘尚梅
  • 4篇果红
  • 4篇石素胜
  • 4篇何祖根
  • 3篇杨红鹰
  • 3篇王国清
  • 3篇李泰生
  • 3篇张云虹
  • 3篇张广杰
  • 2篇杨谷晨
  • 2篇温芃
  • 2篇吕福东
  • 2篇孙燕
  • 2篇薛新华

传媒

  • 9篇癌症进展
  • 7篇中华肿瘤杂志
  • 7篇肿瘤防治研究
  • 5篇诊断病理学杂...
  • 4篇实用肿瘤学杂...
  • 3篇齐鲁肿瘤杂志
  • 3篇中华肿瘤防治...
  • 2篇肿瘤防治杂志
  • 2篇中华病理学杂...
  • 2篇中华外科杂志
  • 2篇实用癌症杂志
  • 2篇中国肿瘤临床
  • 2篇中国实用外科...
  • 1篇抗癌
  • 1篇肿瘤研究与临...
  • 1篇临床与实验病...
  • 1篇国外医学情报
  • 1篇癌症
  • 1篇海南医学
  • 1篇中国妇产科临...

年份

  • 2篇2011
  • 1篇2010
  • 1篇2008
  • 1篇2007
  • 3篇2006
  • 1篇2005
  • 3篇2004
  • 5篇2003
  • 7篇2002
  • 1篇2001
  • 4篇2000
  • 3篇1999
  • 4篇1998
  • 3篇1997
  • 5篇1996
  • 2篇1995
  • 7篇1994
  • 1篇1993
  • 3篇1992
  • 2篇1991
6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宫颈腺癌合并家族性黑斑息肉综合征及卵巢环管状性索肿瘤一例
2010年
姚焕振刘复生
关键词:黑斑息肉综合征家族性宫颈腺癌卵巢病例摘要
bcl-2基因表达与乳腺癌组织学类型、分级及其预后的关系被引量:20
2000年
目的 探讨bcl 2基因表达与乳腺癌组织学类型、分级及其预后的关系。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的方法对 85例随访 5年以上的乳腺癌进行bcl 2蛋白表达检测。结果  85例乳腺癌组织中 ,bcl 2蛋白表达的总阳性率为 6 8.2 %。bcl 2蛋白表达与乳腺癌组织学类型无关 ,与组织学分级呈负相关。组织学Ⅰ级中 ,bcl 2蛋白表达阳性占 95 .2 % ,显著高于Ⅱ级 (6 4.6 % )和Ⅲ级 (2 5 0 % ,P <0 .0 1)。bcl 2蛋白表达与乳腺癌患者预后亦密切相关 ,生存≥ 5年组bcl 2蛋白表达阳性为75 .9% ,显著高于生存 <5年组 (5 1.6 % ,P <0 .0 5 )。结论 乳腺癌bcl 2蛋白表达阳性提示肿瘤分化程度高 。
杨红鹰孙耘田刘复生张锋胡敬群
关键词:乳腺肿瘤BCL-2基因免疫组织化学预后
肝原发性非霍奇金氏淋巴瘤3例分析被引量:6
2000年
石素胜李爱东刘复生
关键词:免疫组织化学病理
肺腺癌中微乳头结构临床病理及预后意义的探讨被引量:8
2006年
目的探讨肺腺癌中微乳头结构对肿瘤侵袭行为及其对预后的影响。方法选择具有完整临床病理及随访资料结果的肺腺癌91例,将病例分成微乳头结构阳性组(41例)和阴性组(50例)。阳性组按照该成分占肿瘤的多少又分成微乳头结构+(占肿瘤的1%~10%),++(占肿瘤的11%~30%),+++(超过肿瘤的30%)。结果总的5年生存率是64.8%。临床分期5年生存率分别为Ⅰ期88.9%、Ⅱ期46.2%、Ⅲ期23.8%。不同临床分期病例间的生存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微乳头结构含量多少与临床分期、肿瘤大小和5年生存率无关,P值分别是0.065、0.358、0.206。而微乳头结构阳性组和阴性组5年生存率分别是:41.5%和84.0%,P=0.000,且淋巴结转移率前者(65.9%)明显高于后者(20.0%),P=0.000。有无微乳头结构与临床分期和肿瘤大小有关,P值均为0.000,即分期越晚,肿瘤越大,出现此结构的几率越高。而有无微乳头结构与性别、吸烟史无关。同一临床分期中阳性组与阴性组5年生存率分别是:Ⅰ期:78.6%、92.6%(P=0.1548);Ⅱ期:30.0%,100%(P=0.0598);Ⅲ期:17.7%,28.6%(P=0.4045),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肺腺癌中微乳头结构成分提示肿瘤高侵袭转移行为,是影响预后的重要因素,该病理形态的出现应提醒临床采取积极治疗措施并密切随访。
林冬梅马莹刘向阳郑闪薛丽燕刘秀云邹霜梅吕宁何祖根刘复生
关键词:肺肿瘤腺癌预后
C-myc癌基因在胃癌和癌前病变中的表达被引量:2
1996年
本研究采用生物素标记的C-myc癌基因为探针,检测70例胃部标本中C-myc癌基因mRNA的表达。结果发现C-myc癌基因的高表达在胃癌中占60.4%,在胃的良性病变中占27.27%,两者之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在48例胃癌的癌旁上皮中,C-myc癌基因高表达占37.5%,其中19例有不典型增生的癌旁上皮,高表达占78.95%,而无不典型增生的癌分上皮高表达只占10.34%。结果提示C-myc癌基因的高表达与胃粘膜上皮的异型增生有关,与胃癌的临床预后的关系还有待进一步探索。
刘尚梅刘复生崔慧云李中德沈桂华
关键词:胃肿瘤C-MYC癌基因原位杂交癌前病变
乳腺癌的临床病理与预后被引量:2
1993年
本文以形态学为主,分析随诊五年以上的乳腺癌826例,重点分析影响存活期的多种因素,发现:(1)临床分期。(2)肿瘤大小。(3)某些肿瘤的组织学类型。(4)脉管瘤栓。(5)肿瘤坏死。(6)淋巴结转移。(7)淋巴结转移数量等与患者的术后五年或十年存活率均有重要意义。而钙化、瘤组织纤维化,瘤床的淋巴一浆细胞反应等与患者存活期无重要关系。因此,病理工作者,对乳腺癌标本,应作仔细的观察,将有重要意义的指标,报告给临床医师。
刘复生张询余洪迢王奇璐余子豪高原李晓蒋巧生石柏果红刘藏敏刘玉和相红鹰
关键词:乳腺癌预后
大细胞间变性淋巴瘤被引量:6
1996年
大细胞间变性淋巴瘤刘尚梅,刘复生,温温,刘秀云(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病理科100021)临床资料 患者女性,16岁。以颈部肿块50天,伴发热1月就诊。查体:体温38℃~40℃,颈部肿块3cm×4cm,压痛。曾经抗炎治疗,肿块略有缩小。一周后肿块迅速...
刘尚梅刘复生温温刘秀云
关键词:淋巴瘤病理学病因
组织细胞坏死性淋巴结炎53例临床病理分析被引量:10
2002年
目的 研究组织细胞坏死性淋巴结炎临床病理特点及其与淋巴瘤的鉴别。方法 对 53例组织细胞坏死性淋巴结炎的临床表现、病理形态及免疫组化特点进行分析。结果 病变淋巴结多位于头颈部 ,呈轻~中度肿大 ,男女之比为 1∶1 7 活检标本多破碎 (37/53) ,形态特征为细胞碎片、增生的淋巴及组织细胞构成大小不一凝固性坏死灶。新月形、肾形、扭曲核的组织细胞及浆样T细胞最常见到 ,无中性粒细胞。免疫组化坏死灶及边缘CD68及T细胞呈斑块状 (+) ,而B细胞少数散在 (+)。结论 根据组织形态、细胞成分及免疫组织化学表型 。
张宏图孙耘田李爱东刘复生
关键词:组织细胞坏死性淋巴结炎KIKUCHI淋巴结炎
癌瘤转移规律的探讨被引量:14
2002年
在 4 0 0例恶性肿瘤尸解中 ,32 1例 (80 3% )癌 ,79例肉瘤 ,其中 6 5例淋巴瘤 ,14例 (3 5 % )为软组织及骨肿瘤 ,肿瘤转移到肝及肺最常见。有 16 3例转移到肺及肝 ,各占 4 0 5 %。肝的转移瘤依次主要来自乳腺、大肠、卵巢、胃及非何杰金淋巴瘤 (NHL)。肺的转移瘤主要来自乳腺、肝、NHL ,胃及卵巢。淋巴结转移主要累及颈部、纵隔及主动脉周围淋巴结。广泛转移的肿瘤是肺癌、胃癌、乳腺癌和淋巴瘤。尸检材料显示 ,宫颈癌、膀胱癌、咽癌及睾丸肿瘤主要是局部侵犯 ,转移并不广泛。本研究显示 ,恶性肿瘤的扩散与转移基本有下列方式 :直接侵袭 :很多肿瘤可能直接累及周围组织。例如胃肠癌 ,癌细胞沿着肌组织间隙进入临近器官。淋巴管扩散 :任何器官或组织的肿瘤细胞可能进入淋巴管而转移到局部或远处淋巴结 ,它是癌的主要转移方式。血道转移 :远处转移在尸检材料中很常见 ,最常累及的器官是肝和肺 ,特别是软组织肉瘤 ,但晚期癌也很常见血道转移。种植性转移 :这也是很常见的转移方式 ,特别是胃癌、大肠癌、卵巢癌等。本研究也显示与癌瘤手术标本对比研究、肿瘤转移与临床分期、肿瘤部位。
刘复生
关键词:肿瘤尸体解剖肿瘤转移
脾原发性恶性淋巴瘤三例报告并文献复习被引量:2
2011年
脾脏是人体最大的淋巴网状器官,原发于其他部位的恶性淋巴瘤约1/2以上累及脾脏,而真正原发于脾脏的恶性淋巴瘤却极为罕见,且易与其他的脾脏肿大性疾病混淆,临床诊断较为困难,尤其早期不易发现。本研究对3例脾脏原发性恶性淋巴瘤进行临床病理分析,结合免疫组化标志,并复习文献,以期对该肿瘤进一步认识。
张云虹刘复生
关键词:病例报告
共6页<123456>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