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刘彩燕

作品数:21 被引量:201H指数:9
供职机构: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科技攻关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石油与天然气工程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16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 2篇科技成果
  • 1篇专利

领域

  • 11篇石油与天然气...
  • 10篇天文地球

主题

  • 13篇盆地
  • 11篇松辽盆地
  • 7篇青山口组
  • 6篇油气
  • 6篇湖盆
  • 5篇勘探
  • 4篇岩性
  • 4篇坳陷湖盆
  • 4篇陆相
  • 4篇湖底
  • 4篇湖底扇
  • 4篇储层
  • 3篇地质
  • 3篇深水
  • 3篇重力流
  • 3篇微相
  • 3篇沉积微相
  • 2篇地层
  • 2篇地震
  • 2篇地震沉积学

机构

  • 21篇中国石油天然...
  • 6篇中国石油
  • 4篇中国石油大学...
  • 2篇中国科学院兰...
  • 1篇成都理工大学
  • 1篇中国地质大学...

作者

  • 21篇刘彩燕
  • 13篇梁苏娟
  • 12篇潘树新
  • 6篇陈彬滔
  • 5篇王建功
  • 5篇刘化清
  • 4篇王西文
  • 4篇苏明军
  • 3篇张庆石
  • 2篇吴伟航
  • 2篇韩乾凤
  • 2篇王天奇
  • 2篇韩小强
  • 2篇卫平生
  • 2篇王革
  • 2篇李娟
  • 1篇徐云泽
  • 1篇张革
  • 1篇李智勇
  • 1篇王斌婷

传媒

  • 3篇天然气地球科...
  • 2篇吉林大学学报...
  • 2篇石油学报
  • 2篇地球物理学进...
  • 1篇地质学报
  • 1篇新疆石油地质
  • 1篇物探化探计算...
  • 1篇石油勘探与开...
  • 1篇石油物探
  • 1篇中南大学学报...
  • 1篇岩性油气藏
  • 1篇第十三届全国...

年份

  • 3篇2021
  • 2篇2017
  • 1篇2016
  • 2篇2015
  • 3篇2014
  • 1篇2012
  • 2篇2011
  • 3篇2009
  • 2篇2008
  • 2篇2007
2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松辽盆地齐家-古龙凹陷青山口组深水细粒沉积体系的微相类型及其页岩油气勘探意义被引量:7
2015年
为了厘清陆相湖盆深水区的沉积微相类型及其对页岩油气勘探区带优选的影响,对松辽盆地齐家—古龙凹陷青山口组泥页岩区进行精细岩心观察、测井分析、高分辨率三维地震解释、全岩光片显微组分测定、氩离子抛光-场发射扫描电镜微观孔隙研究。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深水细粒沉积体系可划分出油页岩、深湖泥、底流改造砂、介壳滩、浊积以及块体搬运体共6种沉积微相。沉积微相与有机质赋存状态、储集空间类型以及油气富集类型之间具有良好的相关关系。油页岩和深湖泥微相的储集空间类型以有机质孔、黏土矿物粒间孔、自生黄铁矿颗粒间孔、微裂缝为主,属于基质型油气富集类型;介壳滩、底流改造砂、浊积微相属于夹层富集型油气富集类型,是页岩油气勘探的有利目标;块体搬运体微相属于孔隙富集型油气富集类型。
陈彬滔潘树新王天奇张庆石梁苏娟刘彩燕
关键词:页岩油气沉积微相青山口组
陆相湖盆深水块体搬运体优质储层的主控因素以松辽盆地英台地区青山口组为例被引量:8
2015年
深水储层已成为增储上产的重要领域,传统观点认为此类储层物性差,但近年来的勘探实践表明,陆相湖盆深水块体搬运体可形成优质储层,其储层物性甚至优于三角洲前缘。以岩心观察、铸体薄片、扫描电镜、实测孔隙度、地层水有机酸含量、地层超压等资料为基础,对松辽盆地青山口组深水块体搬运体优质储层的主控因素进行了分析。分析认为青山口组深水块体搬运砂岩为高结构成熟度的岩屑长石砂岩,储集空间主要包括原生粒间孔和次生溶蚀孔,碎屑颗粒以点接触为主,方解石胶结物和石英次生加大现象少见。深水块体搬运优质砂岩储层的发育主要受沉积作用和超压旋回的控制。块体搬运作用是形成优质储层的基础,使其继承了三角洲前缘高能环境砂岩的原始孔渗特征;超压抑制破坏性成岩作用是核心,使原始孔隙得以保存、胶结物含量少;有机酸溶蚀是补充,促进次生孔隙发育。青山口组深水块体搬运砂岩呈透镜状分布于源岩内部且具有良好的物性,是有利的勘探目标。
陈彬滔潘树新梁苏娟张庆石刘彩燕王革
关键词:松辽盆地储层物性次生孔隙青山口组
大型坳陷湖盆重力流外部形态:分类、主控因素和成因
深水重力流的外部形态和沉积模式一直是学科研究的前缘领域。基于大面积高分辨的三维地震资料,利用地震属性、沿层切片及体透视等技术,对松辽盆地、准噶尔等陆相湖盆主要目的层段重力流的外部几何形态进行了精细研究。研究取得以下主要认...
潘树新刘化清许多年刘彩燕曲永强梁苏娟王国栋
关键词:重力流陆相盆地松辽盆地准噶尔盆地
文献传递
湖泊岸线带直坝和斜坝:形成机制与沉积特征被引量:5
2014年
湖浪、环流和沿岸流等湖流对滩坝砂的形成和分布起到了重要的控制作用。为研究湖流对滨浅湖滩坝砂的改造作用及坝体边缘砂体的分布规律和沉积特征,以青海湖现代沉积和松辽盆地南部青山口组滩坝砂为基础,对上述问题进行了讨论。研究发现,青海湖和松辽盆地青山口组滩坝砂的边缘发育大量直坝和斜坝沉积。直坝和斜坝分别垂直或斜交于湖岸线生长,砂体具有狭长分布的特点,二者的形成主要受向岸浪和反射离岸浪的控制。直坝和斜坝常发育交错层理、平行层理及透镜状层理等浅水构造。直坝和斜坝砂体在坝体边缘呈群带状展布,平面上容易形成岩性油气藏。直坝和斜坝的研究对于完善陆相盆地滩坝砂的沉积模式和拓展我国陆相盆地岩性油气藏的勘探领域都具有重要的价值。
卫平生潘树新陈彬滔刘彩燕梁苏娟
关键词:湖流松辽盆地
陆相湖盆深水沉积新认识与勘探实践
陈启林潘树新刘化清陈彬滔梁苏娟刘彩燕李相博王宏波龙礼文李智勇张光伟张闻亭刘震华李娟张丽萍
该项目以岩心观察、现代沉积考察等基础地质研究为基础,结合地震沉积学等地球物理手段,针对陆相湖盆深水沉积体系沉积过程复杂、深水细粒沉积体系研究薄弱等问题,在陆相湖盆深水沉积体系的水动力环境、深水区各种流体的交互作用、沉积机...
关键词:
关键词:油气藏勘探地震沉积学
储层精细研究技术在老区挖潜中的应用——以黄骅坳陷板南油区为例被引量:10
2007年
黄骅坳陷板南油区已进入开发中后期,寻找储量接替区是目前面临的重要问题。针对该油区断裂复杂、小幅度构造发育、储层薄而且变化快的特点,提出了储层精细研究的技术思路,旨在通过地震约束的等时小层对比、斜井空间校正、井震三维空间标定、小波域地震相干技术和真三维地震精细解释,解决小断层、小断块和微构造,和通过沉积相研究和岩性反演,解决单砂体的空间展布问题。运用该项技术的结果表明,本区油气受构造和岩性双重控制,层间构造发育,微构造、小断块内断层附近区域和前期解释遗漏的油砂体是增储上产的3个主要领域。根据该项研究成果在板南油区布署的3口井(B21-3井、B21-4井和N5-6井)均获得高产油气流,表明该项技术在开发中后期油田增储挖潜中具有推广价值。
苏明军王西文韩乾凤刘彩燕袁克峰
关键词:小构造沉积微相挖潜
陆相盆地正常型和等速型砂泥岩储层的地震沉积学研究
地震沉积学是利用地震资料研究沉积岩及其形成过程的一门新兴学科,地震沉积学的应用可以使沉积相的编图精度达到微相级别,大大降低了勘探和开发的风险。陆相盆地按砂泥岩的速度有无差异来划分,可以正常型和等速型2大类。正常型砂泥岩储...
潘树新刘化清刘彩燕梁苏娟
关键词:陆相盆地地震沉积学
文献传递
松辽盆地坳陷期湖底扇沉积特征与分布规律——以英台地区青山口组为例被引量:18
2014年
湖底扇是源内油气藏勘探的重要领域。选取松辽盆地西部坡折带重力流为研究对象,利用岩心、测井和地震资料,对大型坳陷湖盆坡折带背景下湖底扇的形成条件、沉积特征、地震响应和分布规律进行研究。湖盆古地形恢复表明,英台地区为坡折带背景,坡折带是重力流卸载的重要场所,同沉积断裂运动、地震活动、火山喷发为重力流的形成提供了触发机制。湖底扇主要由砂质碎屑流、滑动岩和滑塌岩等块体搬运体组成,浊积岩极为少见。湖底扇具有敏感的地震响应特征,剖面上为透镜状,内部振幅和频率变化较大。湖底扇主要分布在四级旋回的基准面上升期,平面上在扇三角洲前缘外侧连片分布,油气成藏条件优越,是岩性油气藏勘探的有利目标。
张庆石张革陈彬滔王革梁苏娟刘彩燕
关键词:湖底扇重力流浊积岩松辽盆地
大型坳陷湖盆异重流成因的水道-湖底扇系统--以松辽盆地白垩系嫩江组一段为例被引量:35
2017年
以松辽盆地齐家—古龙地区白垩系嫩江组一段为研究对象,通过地震沉积学、沉积构造和沉积序列等分析,发现异重流成因的大型水道—湖底扇系统,对大型坳陷湖盆深水区分布的异重流及其形成的异重岩进行研究,构建了陆相湖盆异重流成因的水道—湖底扇沉积模式。研究表明,异重流发源于盆地边缘,经北部三角洲后在深水区形成完整的水道—湖底扇系统。自北向南依次发育顺直水道和弯曲水道,直线延伸距离超过80 km,宽度100~900 m;水道末端发育湖底扇,最大面积可达20 km^2。该系统主要以细粒沉积为主,发育块状砂岩和流水成因的沉积构造,内部发育侵蚀接触面,富含陆源有机质碎屑,具底床载荷和悬浮载荷兼有的形成机制。异重岩沉积序列表现为向上变粗和向上变细的旋回成对出现,反映洪水逐渐增强随后又减弱的动力学特点。
潘树新刘化清ZAVALA Carlos刘彩燕梁苏娟张庆石白忠峰
关键词:松辽盆地异重流
松辽盆地西部地区地震沉积相研究被引量:12
2017年
提出了地震沉积相和地震沉积相模式的概念,分析了地震相和地震沉积相的差异,提出了地震沉积相分析的具体流程和方法:从地震地貌形态分析入手,在沉积模式指导下,用测井和岩心资料做标定,结合岩石物理方法,将地震沉积相转换成沉积相.以松辽盆地为例,在西部地区建立了多种地震沉积相模式,并逐一描述其特征.在此基础上,采用地震沉积相分析方法,得到了相应的沉积相图.
刘彩燕潘树新梁苏娟
关键词:地震相沉积相地震地貌松辽盆地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