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刘晓芬

作品数:9 被引量:38H指数:4
供职机构:北京工商大学商学院更多>>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8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6篇经济管理
  • 2篇文化科学

主题

  • 5篇饮食文化
  • 5篇食文化
  • 3篇旅游
  • 2篇中华饮食
  • 2篇中华饮食文化
  • 2篇文化
  • 1篇休闲
  • 1篇休闲农业
  • 1篇农村
  • 1篇农村旅游
  • 1篇农业
  • 1篇文化内涵
  • 1篇乡村
  • 1篇乡村旅游
  • 1篇旅游发展
  • 1篇旅游开发
  • 1篇旅游商品
  • 1篇旅游商品开发
  • 1篇旅游文化
  • 1篇旅游业

机构

  • 8篇北京工商大学

作者

  • 8篇刘晓芬
  • 1篇卢建亚

传媒

  • 2篇北京工商大学...
  • 1篇中国职业技术...
  • 1篇内蒙古大学学...
  • 1篇社会科学辑刊
  • 1篇内蒙古财经学...
  • 1篇山西财经大学...
  • 1篇北京农业职业...

年份

  • 1篇2010
  • 1篇2009
  • 1篇2007
  • 2篇2006
  • 1篇2005
  • 1篇2004
  • 1篇2003
9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论饮食文化的非物质性被引量:9
2010年
饮食文化是人类最原始和最鲜活的文化。饮食文化的保护和传承成为人类维护自身繁衍、保护文化多样性、探寻最合理可持续生活发展方式的重要内容。饮食非物质文化作为饮食文化中最脆弱且核心组成部分,承载着一个民族或地区的基本文化基因,是社会意识、民俗民风的集中体现,也是饮食文化传承、保护的难点和重点。在"文化"、"饮食文化"清晰界定基础上,提出饮食意识文化、饮食物质文化、饮食技艺文化这一新的饮食文化分类体系,可为饮食非物质文化研究提供一个新的研究视角;通过对饮食文化中的非物质性特征的分析,又可为饮食非物质文化的研究和国际申遗提供理论参考。
刘晓芬
关键词:文化饮食文化非物质性
论中华饮食文化的地位特征被引量:8
2004年
中华饮食文化"和、养、变"的深刻文化内涵,繁盛的美食体系,合理的膳食结构与科学的养生理论,精湛的生产技艺,完整的烹饪理论体系等特质,成为区别于西方饮食文化体系和清真饮食文化体系的标志性特征。中华饮食文化应在不断地修正中前进和发展。
刘晓芬
关于我国农村旅游商品开发的思考被引量:12
2006年
“2006中国乡村游”的序幕已拉开。我国旅游业的快速发展,推动着旅游细分市场的形成,农村旅游已成为我国旅游市场开发中巨大的且极具潜力的市场。购物,作为旅游活动的六大要素之一,旅游商品销售增长乏力,已成为制约我国旅游发展的瓶颈,这个瓶颈,同时羁绊着农村旅游的拓展。开发农村旅游商品,不仅在推动我国农村旅游发展,而且将在解决农民增收、改变农村状况、实现农业深度发展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
刘晓芬
关键词:旅游业农村旅游旅游商品开发
霞云岭乡旅游文化特色研究
2009年
北京市房山区因地势原因分割为南线、北线两大区域。南线以十渡为主要区域,旅游业发展繁荣,北线由于历史原因,旅游业发展十分缓慢。随着北线资源型产业退出历史舞台,作为替代产业的旅游业走向前台,为此,挖掘北线旅游文化十分必要。以北线乡镇霞云岭乡旅游文化为研究对象,从旅游文化特色入手,阐释霞云岭旅游文化的内涵和特征,通过梳理霞云岭乡旅游文化,从而为北线旅游业的发展提供参考。
刘晓芬廖朋业
关键词:旅游发展休闲农业
“2006中国乡村游”思考被引量:1
2006年
乡村旅游已成为我国旅游市场开发中巨大的且极具潜力的市场。开发乡村旅游,不仅在推动我国旅游事业发展,而且在解决农民增收、提高农民素质、实现农村根本改观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本文通过2006年乡村旅游特征和开发乡村旅游所带来的消极影响的分析,提出我国乡村旅游开发中有关自然环境保护、非物质文化的开发建设、乡村旅游特色等应思考的一些基本问题。
刘晓芬刘雯
关键词:乡村旅游旅游开发非物质文化
关于餐饮企业规模化发展中员工素质提升的思考被引量:2
2007年
中国餐饮业的发展已明显呈现出品牌化、规模化发展趋势。在餐饮规模不断扩大的同时,也暴露出企业发展急功近利、急于扩张规模、产品创新艰难、集团增长乏力等缺陷。而这些问题的背后,仍然是一个长期困扰餐饮企业发展的致命性瓶颈——人才建设。突破瓶颈的有效途径之一,就是要提升员工培育水准,构建适应未来企业发展需要的基础素质、综合素质的培育体系。这是餐饮企业走出困境的根本所在。
刘晓芬刘雯卢建亚
关键词:餐饮业规模化饮食文化
构建符合时代要求的饮食文化学
2005年
"饮食文化学"作为文化学与饮食科学相融合、具有较强理论性和实用性的一门新型综合类课程,在我国的历史还非常短暂,加强建设乃当务之急.
刘晓芬
关键词:饮食文化课程体系建设
论中华饮食文化植根的基础被引量:7
2003年
中华饮食文化博大精深,同万里长城、丝绸之路相齐名成为中华民族文明的标志。古老的中华饮食文化,何以具有如此旺盛的生命力而备受世界的青睐?其根本所在,是因为她深深地植根于中华母文化的沃土之中。是中华民族五千年的延续史,中华文化的同一性、开放性、亲和性和早熟的农业经济,创造了肇基久远、内蕴丰富、生命力旺盛的中华饮食文化。
刘晓芬
关键词:中华饮食文化文化内涵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