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杰
- 作品数:35 被引量:133H指数:6
- 供职机构:第四军医大学唐都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陕西省社会发展科技攻关项目西藏自治区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多普勒超声心动图测定左室舒张末压新方法研究
- 背景及目的在研究呼吸影响心功能机制的过程中,我们发现胸压变化对左、右心静脉回流系统的影响完全不同,以这种作用原理为基础,用多普勒超声的方法可以测定肺动脉压,在没有肺血管床阻力异常增大的情况下,舒张末期肺动脉压可作为左室舒...
- 曹铁生袁丽君段云友王作军刘杰
- 文献传递
- 波强法测定脉搏波传导速度的临床应用价值被引量:1
- 2012年
- 目的探讨波强法(wI)所测脉搏波传导速度(PWV)的可重复性,并与传统平面压力波法进行比较,探讨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应用多普勒超声仪的波强分析系统,测量110例门诊志愿者右侧肱动脉和胫后动脉Rw,时间,由此计算右侧臂踝脉搏波传导速度(baPwV),同时用压力波法(VP1000)测量该值;然后再随机选取其中30例受检者重复上述检查。采用配对t检验比较两种方法测值的差异,并分析其直线相关性;最后应用Bland Altman法分析这两种方法的一致性及各自观察者内部的可重复性。结果baPWV的均值分别为波强法中RW1段(13.03±1.93)m/s,压力波法(12.05±2.02)m/S,两种方法的测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两者差值平均为(o.98±1.1)m/s,其95%一致性界限为(-1.18m/s,3.14m/s)。波强法中R—W,段和压力波法具有较高的直线相关性(r=0.85,P〈0.001);其各自观察者内部的重复测量变异率分别为8.2%和7.0%。结论瞬时波强法可为临床测量PwV提供一种简便无创的新方法,并与标准压力波法有很好的相关性和一致性。
- 杨勇刘杰曹铁生段云友王臻杨一林许磊赵联璧
- 关键词:超声心动描记术动脉僵硬度动脉弹性脉搏波传导速度
- 探讨评价心脏与血管耦联新参数的临床价值被引量:12
- 2009年
- 目的应用超声射频信号血管内中膜分析技术(QIMT)评价正常人冷加压实验前后颈总动脉内径、血流平均波强(MWI)变化,并判断此方法评价颈总动脉功能的可行性和准确性。方法健康志愿者30例。应用QIMT技术和常规二维超声分别观察静息状态下、冷加压负荷实验后的左侧颈总动脉,测量其收缩末期、舒张末期内径及血流参数,并计算内径变化率、MWI。随机选取10例,1周后进行重复检验。结果QIMT测量正常人左侧颈总动脉最大内径、最小内径在冷加压后均增宽(P〈0.05)。颈总动脉血流MWI在冷加压诱导试验后增加(P〈0.05)。MWI与最小内径、最大内径的相关系数分别为r=0.345,r=0.282。常规二维超声测量,冷加压实验前后颈总动脉内径变化不明显(P〉0.05)。QIMT重复测量最大内径组内比较均具有高度一致性[组内:r=0.96,P〈0.0001,平均差异(0.026±0.014)mm]。结论冷加压实验结合QIMT可准确检测颈总动脉功能,QIMT测量血管管径精度优于二维超声。
- 罗向红李朝军曹铁生段云友刘杰
- 关键词:颈总动脉冷加压试验
- 超声波强度分析技术用于正常人颈动脉冷加压试验被引量:3
- 2009年
- 目的应用超声波强度(WI)分析技术观察正常人冷加压试验(CPT)前后颈总动脉内径的变化,判断WI分析技术评价颈总动脉功能的可行性和准确性。方法正常健康志愿者24名,应用WI分析技术和常规二维超声分别观察、记录静息状态下、冷加压负荷试验后的右侧颈总动脉最大内径、最小内径、内径变化幅度及内径变化率。1周后随机选取10名行重复试验。结果WI分析法测量正常人右侧颈总动脉最大内径、最小内径、内径变化幅度及内径变化率在冷加压后均增大(P<0.05)。二维法冷加压试验前后颈总动脉最大内径的变化不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WI分析法重复测量最大内径组内比较均具有高度一致性(r=0.96,P<0.0001),平均差异(0.03±0.01)mm。结论WI分析法可准确测量CPT前后颈总动脉内径变化,检测颈总动脉功能。
- 罗向红曹铁生刘杰段云友
- 关键词:冷加压试验
- 彩色血流显像技术对附睾炎并发精索静脉曲张的评估被引量:3
- 2010年
-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CDFI)技术在检测急、慢性附睾炎并发精索静脉曲张中的临床作用。方法采用直接检查法在清晰显示二维超声图像基础上,进行CDFI血流分类及血流动力学指标收缩期峰值血流速度(Vmax)、舒张末期速度(Vmin)和阻力指数(RI)的检测。结果对56例急性附睾炎和92例慢性附睾炎患者血流检测表明,急性附睾炎组Vmax高于慢性附睾炎组,而RI前者低于后者(P<0.01);急性附睾炎组CDFI血流以Ⅱ、Ⅲ级血流为主(50/56),而慢性附睾炎组患者主要表现为Ⅰ、Ⅱ级血流(77/92);精索静脉曲张是附睾炎的常见表现(89/148)。结论二维及CDFI可清晰显示急慢性附睾炎图像,在其临床诊断及疗效判定中具有重要作用。
- 杨一林刘杰杨瑞静杨勇李俏颖金京兰
- 关键词:超声检查多普勒附睾炎精索静脉曲张
- 血清学阴性病毒性肝炎的临床特点及免疫组化分析被引量:2
- 2001年
- 目的 对 60例血清学阴性 (非甲~非庚型 )的病毒性肝炎患者进行临床特点及肝组织免疫组化分析。方法 用Menghini法穿刺取肝组织 ,10 %福尔马林固定标本 ,石蜡包埋 ,切片。采用生物素标记的第二抗体及链霉菌抗生物素连接的过氧化物酶及底物色素 (S -P法 )测定肝组织HBsAg、HBcAg、HCVAg。 结果 HBVAg阳性 3 0例 ,HCVAg阳性 5例 ,HBV、HCV重叠感染 6例 ,全阴性 19例。结论 HBV、HCV为血清学全部阴性肝炎的主要病原 ,对血清学检查病原阴性病毒性肝炎应重视肝组织病理学及病原学的检查。
- 何文革刘杰陈勇周永兴白雪帆魏芳
- 关键词:病毒性肝炎免疫组织化学血清学阴性
- 肝细胞癌超声造影增强达峰时间与微血管密度相关性研究被引量:20
- 2007年
- 目的 探讨超声动态增强达峰时间(Tmax)与肝细胞癌(HCC)血管生成变化的关系。方法 对34例经手术或穿刺病理证实的HCC患者进行实时超声造影,通过绘制时间-强度曲线,记录Tmax;经HE染色进行肿瘤病理分级,应用CD34行免疫组化微血管密度(MVD)检测,分析Tmax与MVD的关系。结果 34例HCC中高分化6例,中分化15例,低分化13例,高分化组、中分化组、低分化组MVD分别为43.5±12.9、67.2±13.3、82.1±17.8,不同分化程度HCC间MV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3.46,P=0.001);Tmax分别为(33.0±5.1)s、(27.7±4.2)S、(22.7±3.3)S,不同分化程度HCC间Tmax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4.08,P〈0.001);Tmax与MVD呈负相关(Y=-0.16X+37.9,r=-0.605,P〈0.0001)。结论超声动态增强Tmax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间接提示HCC的微血管密度,有助于判定HCC的分化程度。
- 付文生杨一林段云友朱少君曹铁生刘杰
- 关键词:造影剂肝细胞
- 超声检测脾脏自发性血液分流对肝硬化患者门静脉血流动力学的影响被引量:6
- 2010年
- 目的探讨超声检测肝硬化脾脏自发性血液分流与门静脉血流动力学变化之间的关系。方法87例患者分为慢性肝炎组、肝硬化组、对照组;根据Child-Pugh分级标准将肝硬化患者肝脏功能分为ChildA组和ChildB/C组。静息状态下分别测量肝动脉、门静脉、肠系膜上动静脉、脾动静脉等血管的血流动力学参数,分别计算脾静脉、肠系膜上静脉分流率;脾静脉、肠系膜上静脉与门静脉血流量比值,以及各试验组患者的肝循环指数。分析脾脏自发性血液分流对门静脉血流动力学的影响以及与肝循环指数之间的关系。结果门静脉血流量各试验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肝硬化组脾静脉血流量明显增加,与对照组和慢性肝炎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肝硬化组脾静脉与门静脉血流量比值大于1,脾静脉分流率肝硬化组与对照组和慢性肝炎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肝功能ChildB/C级组脾静脉分流率明显大于ChildA级组,脾静脉所占门静脉血流量比值随着肝脏功能的减低而增加,肠系膜上静脉所占门静脉血流量比值逐渐减低,脾静脉与肠系膜上静脉血流量比值增加。脾静脉血流量占门静脉血流量比值与肝循环指数之间呈非线性负相关。结论脾脏自发性血液分流与脾脏高动力循环互相影响,同时对于肝脏的血流灌注有重要作用,检测Vspv/Vpv比值可初步判定肝硬化患者的肝脏储备功能。
- 杨一林段云友迪丽刘杰杨瑞静金京兰李俏颖
- 关键词:肝硬化血流动力学肝脏功能
- 一种测定脉搏波传导速度的新方法——波强法
- 目的:探讨波强法所测脉搏波传导速度(PWV)的重复性,并与传统平面压力波法进行比较分析。方法:应用ALOKAα10多普勒超声仪的波强分析系统,测量110例门诊志愿者的右侧肱动脉和胫后动脉R-W时间,由此计算右侧臂踝脉搏波...
- 杨勇刘杰曹铁生段云友杨一林王臻许磊赵联璧
- 文献传递
- 评价颈动脉功能新参数的临床应用价值探讨被引量:3
- 2009年
- 目的应用超声射频信号血管内中膜分析(quality intima—media thickness,QIMT)技术探讨正常人冷加压试验前后颈总动脉内径百分变化率(D%)与颈总动脉血流平均波强和波强距离比参数评价颈总动脉功能的可行性。方法应用QIMT技术观察24例健康志愿者静息状态下、冷加压负荷试验后的左侧颈总动脉,测量其收缩末期、舒张末期内径及颈总动脉血流参数,并计算内径变化范围、百分变化率、血流平均波强和波强距离比。绘制血管内径百分变化率、血流平均波强和波强距离比的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比较三者的检验效能。结果与试验前相比,正常人颈总动脉内径变化幅度与内径百分变化率均显著减低,血流平均波强与波强距离比显著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波强距离比、平均波强和内径百分变化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27、0.821和0.728,三者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QIMT可准确测量冷加压前后颈总动脉内径百分变化率,可通过常规血流动力学参数计算血流平均波强、波强距离比评价颈总动脉功能。
- 罗向红曹铁生刘杰段云友李朝军
- 关键词:超声检查颈动脉冷加压试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