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刘杰

作品数:30 被引量:166H指数:5
供职机构:第三军医大学新桥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庆市自然科学基金重庆市科技攻关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3篇期刊文章
  • 5篇会议论文
  • 2篇专利

领域

  • 23篇医药卫生
  • 1篇生物学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11篇椎间盘
  • 9篇髓核
  • 7篇髓核细胞
  • 6篇腰椎
  • 6篇退变
  • 5篇细胞
  • 4篇椎间盘退变
  • 4篇椎体
  • 4篇外科
  • 4篇微创
  • 4篇BNIP3
  • 4篇BMSCS
  • 3篇凋亡
  • 3篇胸椎
  • 3篇腰椎滑脱
  • 3篇腰椎滑脱症
  • 3篇生物学
  • 3篇生物学特性
  • 3篇枢椎
  • 3篇体外

机构

  • 30篇第三军医大学...
  • 2篇解放军第18...
  • 1篇解放军187...

作者

  • 30篇刘杰
  • 22篇王建
  • 13篇周跃
  • 7篇陆焱
  • 6篇田华科
  • 5篇王建
  • 5篇李长青
  • 4篇陈超
  • 4篇曾顺福
  • 3篇彭娜
  • 3篇黄博
  • 3篇张正丰
  • 3篇潘文琦
  • 3篇郑文杰
  • 2篇闫晶晶
  • 2篇王昶
  • 2篇梁小军
  • 2篇邓安春
  • 2篇陆炎
  • 2篇张焱

传媒

  • 12篇中国修复重建...
  • 4篇中国脊柱脊髓...
  • 3篇第十一届全军...
  • 2篇中华实验外科...
  • 1篇医学信息(医...
  • 1篇中国矫形外科...
  • 1篇颈腰痛杂志
  • 1篇解放军医学杂...
  • 1篇局解手术学杂...
  • 1篇中华医学会第...
  • 1篇第七届西部骨...

年份

  • 2篇2017
  • 1篇2016
  • 1篇2014
  • 6篇2012
  • 4篇2011
  • 6篇2010
  • 5篇2009
  • 5篇2008
3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压力控制下椎间盘造影在诊断椎间盘源性疼痛中的应用被引量:14
2009年
目的:评价压力控制下椎间盘造影诊断椎间盘源性疼痛的临床价值。方法:2007年3月-2008年5月,对69例慢性腰痛患者的156个MRI“黑椎间盘”进行压力控制下造影。男26例,女43例;年龄29-48岁,平均39.7岁;病程6-120个月,平均36.1个月。采用椎间盘后外侧入路穿刺,穿刺针针尖到达椎间盘中央后连接压力泵,注射造影剂并连续观察压力变化和患者疼痛反应,记录注射压力和诱发疼痛情况。结果:69例患者156个“黑椎间盘”均完成在压力控制下的造影,同时对73个MRI信号正常的椎间盘造影作为对照。在不设定注射压力限制值情况下,58例(84.06%)共131个(83.97%)“黑椎间盘”造影时出现与平时一致性疼痛,22个出现非一致性疼痛,3个未出现疼痛;4个正常椎间盘出现疼痛。当注射压力≤30psi时,46例(66,67%)共105个(67.31%)“黑椎间盘”有一致性疼痛,未出现非一致疼痛和正常椎间盘疼痛。结论:椎间盘造影是诊断慢性腰痛患者椎间盘源性疼痛的有效方法,但应在较低压下注射和判断阳性结果。
王建周跃李长青张正丰陈超刘杰田华科
关键词:慢性腰痛椎间盘造影椎间盘源性疼痛
腰椎间盘退行性变的改良MRI短时间反转恢复序列八级分级系统被引量:4
2012年
目的建立一套在腰椎MRI短时间反转恢复(short time inversion recovery,STIR)序列图像上评价腰椎间盘退变程度的改良STIR序列八级分级系统,并检验其效度及可重复性。方法根据改良Pfirrmann八级分级系统及MRI检查结果建立并优化一套基于STIR序列图像的腰椎间盘矢状位分级系统。以2011年4月-2012年2月收治的60例腰椎间盘退行性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32例,女28例;年龄17~85岁,平均50岁。对每例研究对象5个腰椎间盘(L1、2~L5、S1)行T2加权像及STIR序列扫描。由3位分级者独立分级后再共同分级,分级者之间的效度及可重复性采用一致率和Kappa系数进行分析。结果共同分级示,所有椎间盘中无1级椎间盘,2级83个(27.7%),3级87个(29.0%),4级66个(22.0%),5级31个(10.3%),6级15个(5.0%),7级12个(4.0%),8级6个(2.0%)。分级者自身达极强一致性(Kappa值0.822~0.952),组间达高度至极强一致性(Kappa值0.749~0.843)。分级者两次分级与共同分级比较,分级一致率为82.7%~92.7%,平均85.6%;13.9%的分级差异发生于相邻1个级别,0.5%为相邻2个或以上级别。结论对于腰椎间盘退变程度可以采用改良STIR序列八级分级系统,提高了不同退变程度椎间盘分级的准确度。
潘文琦王建刘杰陆焱黄博
关键词:腰椎间盘退行性变MRI
可弯曲鼻窦镜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可弯曲鼻窦镜,包括手柄本体和安装于手柄本体前端的镜杆组件,所述镜杆组件包括镜鞘和同轴转动配合内套于镜鞘的柔性支撑柱,所述柔性支撑柱内设置有观察系统,所述观察系统的观察窗固定设置于柔性支撑柱的前端面;通过控...
梁小军邓安春张焱胡喜王昶朱先柏闫晶晶于夏石姚袁立娟林金燕刘杰万应伶周朗朗邓梦惠
Ⅰ°和Ⅱ°腰椎滑脱症的微创经椎间孔腰椎融合与开放手术比较
目的 比较微创和开放经椎间孔腰椎融合术(TLIF)治疗腰椎滑脱症的临床及影像结果,探讨微创TLIF的有效性。方法:自2006年6月~ 2008年3月期间,85例腰椎退变型(46例)或峡部裂型(39例)Ⅰ °、Ⅱ...
王建周跃李长青张正丰郑文杰刘杰
关键词:微创脊柱外科腰椎滑脱
兔骨髓间质干细胞的体外生物学特性及超微结构研究
2008年
目的对兔骨髓间质干细胞进行体外分离培养并观察其生物学特性。方法无菌条件下抽取健康幼年新西兰兔胫骨骨髓2ml,经密度梯度离心后获取骨髓间质干细胞,接种至100ml玻璃培养瓶中进行体外培养,观察其细胞形态、贴壁率和超微结构,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表面标记物及细胞生长周期,并进行成骨诱导反向证明,对细胞体外的生物学行为进行研究。结果兔骨髓间质干细胞在体外培养2h后开始贴壁,20h后细胞基本贴壁完全,15d左右细胞融合达90%以上。透射电镜观察显示分离培养的兔骨髓间质干细胞表面可见许多微绒毛,主要分布于胞体一侧,胞核不规则,有切迹,细胞器丰富,具有典型未分化细胞特点;流式细胞仪检测显示分离培养的兔骨髓间质干细胞表面标记物CD44、CD90表达呈阳性,CD45表达呈阴性,且绝大多数(约占细胞总数的97%)细胞的生长周期处于G1或G2期;成骨性诱导3周后,骨髓间质干细胞逐渐形成小的钙盐结晶体,细胞碱性磷酸酶染色阳性,VonKossa染色显示细胞聚集处存在大量钙盐,呈黑色沉积。结论密度梯度离心法获取的兔骨髓间质干细胞纯度较高,生长稳定,传代多次后仍保持干细胞特性,因取材及体外扩增较简单易行,适合作为组织工程椎间盘髓核退变缺损修复的种子细胞来源。
刘杰王建周跃
关键词:间质干细胞生物学特性超微结构细胞分离
可扩张通道微创经椎间孔椎体间融合治疗腰椎滑脱症
目的:评价单节段可扩张通道微创经椎间孔椎间融合术(minimally invasive transforaminal lumbar interbody fusion,MiTLIF)在治疗腰椎滑脱症中的临床效果.方法:自2...
王建曾顺福陆炎刘杰
兔椎间盘髓核细胞体外生物学特性的实验研究被引量:3
2008年
目的对兔椎间盘髓核细胞进行体外培养,观察细胞的形态、表型及超微结构改变,研究其体外生物学特性。方法取2周龄健康新西兰白兔椎间盘髓核组织,在含有15%灭活FBS的DMEM/F12培养液中培养,倒置相差显微镜下观察原代和传代细胞形态。分别在取材后、原代、第1代、第2代细胞培养期间,进行髓核细胞活力测定;爬片培养后进行甲苯胺蓝、HE、聚集蛋白聚糖番红O、Ⅰ型及Ⅱ型胶原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MTT法绘制髓核细胞生长曲线,并行原代及第2代细胞透射电镜观察,对体外细胞的生物学特性进行研究。结果倒置相差显微镜见原代髓核细胞呈类圆形,折光性较强;5d开始有细胞贴壁,细胞呈多角形或短梭形;6~8d细胞生长进入指数生长期;约17d时,细胞长满瓶壁,可进行传代;随传代次数增加,细胞形态逐渐由多角形、短梭形向长梭形改变。髓核细胞活力测定在刚分离完成后细胞活力为95%~97%,原代培养期间为98%~100%,第1代培养期间仍能维持为100%,第2代细胞活力下降较为明显,为75%~80%。髓核细胞甲苯胺蓝染色呈强阳性;HE染色见细胞核、细胞质着色明显。第1代髓核细胞Ⅰ型胶原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呈阴性,Ⅱ型胶原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呈阳性,聚集蛋白聚糖番红O染色呈阳性;第2代细胞Ⅰ型胶原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呈阳性,Ⅱ型胶原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呈弱阳性,聚集蛋白多糖番红O染色着色较浅。MTT生长曲线与体外细胞培养时生长过程相符。透射电镜显示原代髓核细胞内线粒体少,胞质内有大量糖原颗粒,随传代次数增加,糖原颗粒减少,线粒体数量增多,细胞器开始肿胀。结论明确了兔髓核细胞体外生物学特性变迁,为组织工程髓核的种子细胞研究提供了实验依据。
刘杰王建周跃
关键词:髓核细胞体外培养生物学特性
微创前路经寰枢椎关节突固定融合治疗寰枢椎不稳被引量:5
2012年
目的探讨微创前路经寰枢椎关节突固定融合治疗寰枢椎不稳的临床效果和并发症。方法 2007年5月-2010年12月,对13例寰枢椎不稳患者行前路经皮关节突螺钉固定和内镜下植骨。其中男11例,女2例;年龄17~61岁,平均41.3岁。受伤至手术时间5~14 d,平均7.4 d。合并横韧带断裂Jefferson骨折6例,齿状突骨折5例,游离齿状突2例。术前Frankel分级为D级2例,E级11例。记录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放射线暴露时间和并发症,术后X线片观察寰枢椎稳定性,末次随访时评价神经功能恢复情况,并行薄层CT扫描三维重建评价融合情况。结果手术时间95~156 min,平均124 min;术中出血量30~105 mL,平均65 mL;放射线暴露时间30~64 s,平均41 s。13例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2~47个月,平均25.9个月。无血管、脊髓神经、气管、食道损伤及内植物失败等并发症。植骨融合时间6个月,动力位X线片未见不稳。末次随访时Frankel分级均为E级。寰枢椎融合率为84.6%(11/13);2例关节间隙未见连续性骨桥形成,但寰枢椎稳定。结论微创前路经寰枢椎关节突固定融合是治疗寰枢椎不稳的一种安全有效方法,具有微创技术优点。
陆焱王建郑文杰刘杰黄博
关键词:微创外科经皮固定寰枢椎不稳
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胸椎椎体重度压缩性骨折被引量:39
2008年
目的探讨单侧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percutaneous kyphoplasty,PKP)在高龄骨质疏松性胸椎重度压缩性骨折(severe vertebral compression fracture,SVCF)的应用及临床疗效。方法2006年5月-2007年7月,采用单侧球囊扩张PKP治疗高龄骨质疏松性椎体SVCF6例(7个椎体),其中男2例(2个椎体),女4例(5个椎体);年龄64~83岁。均为陈旧性骨折。压缩骨折椎体:T51例,T82例,T103例,T121例,椎体压缩比为60%~75%者5个椎体,>75%者2个椎体。胸背部疼痛明显,视觉疼痛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scale,VAS)评分为6.5~9.0分,平均7.7分。均无神经症状及体征。术前CT示椎体后壁均完整。在C臂X线机透视下,采用经皮椎体后外侧入路穿刺,在伤椎内植入1枚球囊,扩张使椎体部分复位后,将骨水泥填充椎体扩张所形成的空腔内。灌注骨水泥2.6~4.4mL,平均3.5mL。结果患者手术顺利,术后疼痛明显减轻或消失。术后3dX线片复查未见椎体进一步压缩、变形,骨水泥分布均匀,椎体高度恢复9.7%±1.4%。2例发生骨水泥渗漏,但均无神经受损等不适症状发生。术后1个月VAS评分0~2.45分,平均1.32分,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所有患者于门诊复查,患者对手术效果均满意;VAS评分0~3分,平均2.13分,与术后1个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X线片检查未见病变椎体压缩、变形,相邻椎体也未见有新的明显压缩骨折。结论PKP治疗高龄骨质疏松性脊柱SCVF可有效缓解疼痛,部分恢复椎体高度,疗效满意。
刘杰王建
关键词:骨质疏松后凸成形术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壳聚糖凝胶复合体移植治疗椎间盘退变被引量:5
2009年
目的 观察兔骨髓间充质于细胞-壳聚糖凝胶复合体移植修复椎间盘髓核缺损退变的效果。方法建立兔椎间盘髓核缺损退变模型,将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壳聚糖凝胶复合体注射移植入缺损退变模型中,兔继续培养4周后处死,取出移植修复的椎间盘进行组织HE染色、Aggrecan番红O染色及Ⅱ-collagen免疫组织化学染色,与正常椎间盘及未行移植的缺损退变椎间盘进行随机对照,检测移植修复的效果。结果骨髓间充质于细胞-壳聚糖凝胶复合体可以在缺损的椎间盘中正常生长,并呈现向类髓核细胞分化的趋势,合成分泌Ⅱ—collagen和Aggrecan,维持原椎间盘髓核组织的生物学特性,而缺损退变组髓核组织纤维化、完整性丧失,水分丢失,Ⅱ-collagen合成明显减少(P〈0.05)。结论兔骨髓问充质干细胞-壳聚糖凝胶复合体能够修复椎间盘缺损退变。
刘杰王建周跃
关键词: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壳聚糖椎间盘退变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