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刘次林

作品数:101 被引量:502H指数:11
供职机构:上海师范大学教育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教育部重点课题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更多>>
相关领域:文化科学哲学宗教政治法律经济管理更多>>

文献类型

  • 95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90篇文化科学
  • 4篇哲学宗教
  • 4篇政治法律
  • 2篇经济管理
  • 2篇语言文字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社会学
  • 1篇文学

主题

  • 55篇教育
  • 34篇德育
  • 23篇教师
  • 21篇道德
  • 14篇师德
  • 11篇学校德育
  • 9篇教师职业
  • 8篇学科
  • 7篇情感
  • 7篇教师职业道德
  • 7篇教学
  • 6篇德教
  • 6篇师生
  • 5篇道德教育
  • 5篇幸福教育
  • 5篇社会
  • 5篇公德
  • 5篇测评
  • 4篇职业道德
  • 4篇师生关系

机构

  • 87篇上海师范大学
  • 8篇南京师范大学
  • 5篇华东师范大学
  • 3篇北京师范大学
  • 1篇宝鸡文理学院
  • 1篇复旦大学
  • 1篇上海财经大学
  • 1篇上海出版印刷...
  • 1篇首都师范大学
  • 1篇《基础教育》...
  • 1篇株洲教育学院
  • 1篇江阴市峭岐实...

作者

  • 98篇刘次林
  • 3篇朱小蔓
  • 2篇段鸿
  • 2篇姚君
  • 2篇章乐
  • 1篇宋晓东
  • 1篇张文忠
  • 1篇舒扬
  • 1篇陈卫平
  • 1篇徐俊
  • 1篇陈学明
  • 1篇鞠玉翠
  • 1篇胡国良
  • 1篇朱明敏
  • 1篇钱晓敏

传媒

  • 13篇教育发展研究
  • 8篇中国德育
  • 5篇现代教学
  • 5篇现代基础教育...
  • 4篇教育研究
  • 4篇上海师范大学...
  • 4篇中小学班主任
  • 4篇思想理论教育
  • 4篇教育伦理研究
  • 3篇全球教育展望
  • 3篇中小学德育
  • 3篇教师发展研究
  • 2篇南京师大学报...
  • 2篇上海教育科研
  • 2篇小学德育
  • 2篇集美大学学报...
  • 1篇华东师范大学...
  • 1篇教育科学
  • 1篇教育探索
  • 1篇教育理论与实...

年份

  • 1篇2024
  • 3篇2023
  • 3篇2022
  • 5篇2021
  • 10篇2020
  • 4篇2019
  • 4篇2018
  • 2篇2017
  • 6篇2016
  • 5篇2015
  • 2篇2014
  • 4篇2013
  • 2篇2012
  • 7篇2011
  • 4篇2010
  • 6篇2009
  • 5篇2008
  • 1篇2007
  • 3篇2006
  • 4篇2005
10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礼之用,和为贵”——兼谈学校礼仪教育被引量:6
2008年
礼是仁的外在表现,包括"中""和"两个方面,是对人际关系分寸的把握。礼通过面部、言语、体态和什物等途径表达。从横向差异关系看,在亲密关系、熟识关系、陌生关系和敌对关系中,礼有不同的表现,礼仪教育不能在其中造成错位和混淆;从纵向等级关系看,对于位尊者、位卑者、位朋者也有不同的礼仪。现代社会需要以理性的态度对待人际等级关系。礼仪教育需要从知、情、行多维度入手,兼顾施礼与受礼两方面,避免形式主义的做法。
刘次林
关键词:礼仪中庸人际关系礼仪教育
论德育的层级与进阶被引量:2
2020年
道德在认知上有三个层次的抽象水平,最底层的是原则层次,如公正或仁爱原则,最表层的是行为规范,居中的是中层概念。据此,学校德育也可以分出行为规范教育、中层概念教育、道德原则教育。这三个层级在教育旨趣上有所区别。行为规范教育是典型的内容维度的教育,以了解、掌握、遵循规范为目标,它需要区分规范的类型以便把握教育的重点。中层道德概念的教育兼顾了德育的内容维度与形式维度,不仅注重行为的执行,而且关注行为的动机。它需要从概念、情境、动机三个维度开展教育。道德原则教育则从德育的内容维度走向了形式维度,道德规范与概念只是进行形式教育的脚手架,重点对动机推理和体谅移情的思维方式进行培养。这三个层级构成了层层超越的德育体系,不仅有利于提升我国德育的科学性,也可以成为开展大中小学德育一体化的逻辑脉络。
徐俊刘次林
关键词:德育道德原则
改善我们的环境教育课被引量:1
2017年
相比较而言,我们对人与环境关系的研究和理解远不如对人际关系的研究和理解。这从我们德育课程标准、德育教材的编写上,尤其是德育课堂教学方面,都可以看得出来。笔者在应邀听了一些环境教育课之后,认为当前的环境教育存在一些隐忧。为了改善环境教育的课堂,我们抛砖引玉,提出如下的想法。
刘次林朱明敏
关键词:环境教育环保行动环保知识思品课环境观念
基于ICM中层概念测评法的教师职业道德调查被引量:2
2020年
评价教师的职业道德发展水平,不仅要调查教师的职业道德行为表现,更要了解其职业道德行为动机。本研究主要采用中层概念测评法(Intermediate Concept Measure),围绕"关心学生""、团结同事""、合作家长"三个中层概念编制问卷,对我国东部某市的394位义务教育阶段教师的职业道德行为表现和动机水平进行了调查。研究发现:教师职业道德发展的总体水平较高,但职业道德行为和动机水平之间存在实际差距,教师的职业道德行为表现要高于其动机发展水平。其中,相较于"正面导向性"的师德行为,多数教师对"禁止性"的师德行为要求有更清晰的认知;多数教师对"好"的道德动机有清晰的认识,但不擅长判定"坏"的道德动机;部分教师的实际道德动机水平还较低,处于前习俗阶段。教师的性别、教龄及其职务等因素影响了其职业道德发展水平,但各个因素影响的方面不同;教师的任教学段没有影响其职业道德发展水平。基于调查发现,本文对教师职业道德建设提出三点意见和建议。
钱晓敏刘次林鞠玉翠
关键词:动机义务教育阶段教师
师德建设的两个着力点:聚焦职业本质、立足人性基础被引量:1
2016年
"教师"这个概念,在我们使用它的时候,有两种内涵。一种是"功能"的称呼,指对学生进行教育活动中的教师;另外一种是"身份"的称呼,是指他的职业是教师,但是目前并没有对学生进行教育活动。在此,我们认为,教师的"职业道德"应该是指教师的职业功能道德,即开展教育活动时的道德。古希腊亚里士多德语境中的"德性"是指优越地、卓越地表现自己的本质力量。
刘次林
关键词:师德问题善教自尊需要人本主义心理学
让教师职业充满幸福 互化融合的小学幸福教育
2008年
幸福教育作为一个概念出现在我国应该是近十年的事情。檀传宝教授1999年发表的论文《幸福教育论》,算是比较早的理论研究文章。刘次林的博士论文《幸福教育论》(1999)则对幸福教育做了更细致、丰富的探讨。随后又不断有一些学者以幸福教育为主题作为自己学位论文的选题。而2007年全国教育基本理论专业委员会年会把“教育与幸福”作为研讨关键词,
刘次林胡国良
关键词:幸福教育教师职业互化教育基本理论博士论文学位论文
教师的改变被引量:1
2012年
新课程理念倡导以学生为本的教育文化,而教师是落实理念的关键。为了实现教育文化的转变,教师需要:改变对教育本质的认识,把教育理解为有教师介入的一种学习,把学生当作教育主体;奉行教育走在发展后面的教育规律,将以社会为本的教育转变为以学生为本的教育;以"过程与方法"打通三维目标,内在地实现教育的道德目标;走进学生,从心理学、社会学等角度理解学生的各种行为。以学生为本的理念使"德育为首"获得了学理支持,使德育能够合规律地率领教育。
刘次林
关键词:课程改革教育本质教育规律德育为首
知情统一的教育被引量:15
1999年
情感与认知密切联系。认知源于情感,超乎情感,导引情感,又归于情感。在教育中情感与认知的统一,在于使情感认知化。
刘次林
关键词:知情统一情感教育认知教育
“减负”四题
2000年
学习负担是我国教育中的老问题。从四个方面提出了解决这个问题的看法:减免对象要扩展到自幼儿园孩子至大学生;减负内容要从智育扩展到德育和体育等;减负方式要实现从量的外延到质的内涵的转变,并将减负置于整个教育当中系统地解决;最后从意志观的境界上对教育负担的根源作了反思。
刘次林
关键词:教育负担
“班组串换”德育模式的实验研究
2005年
学校的教育组织形式作为一种潜在课程,是一种重要的德育资源。我国小学的教育组织形式基本上是“班级授课制”。学生平时的活动多局限在自己班级之内,很少与平行班的学生交往,与其他年级的同学交往就更少了。然而伦理社会学的研究表明,人在品德上的成长表现为能与更多的客体对象(人、物、事)和谐相处,人的心中所容纳的客体越多,他的德性就越扩展、越丰富,人只有不断地面临新刺激,才能不断地同化、顺应新环境,扩展自我。此外,学生在一个熟悉的环境里,安全感可能较强,
刘次林胡国良
关键词:德育模式实效性办学特色
共10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