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琼洁
- 作品数:5 被引量:52H指数:4
- 供职机构:东南大学医学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1例PICC导管破损修复后断裂入体内的急救与护理被引量:4
- 2013年
- 随着静疗知识的普及和深入,PICC置管作为一门护理技术,近年来在国内大医院临床上被广泛应用.PICC优点是操作方便安全,可减轻患者反复静脉穿刺的痛苦,为需要长期输液及输注刺激性药物的患者提供静脉通道[1].如果导管使用和维护宣教不当会出现局部感染、导管堵塞、机械性静脉炎及导管破损等并发症,导管断裂虽不常见,但断后随着血流进入右心房,随时有可能发生肺动脉栓塞、心律失常等危急情况,若抢救措施不力,可危及患者生命[2].我科有1例PICC导管留置第108天时破损,予以修剪更换连接器使用38 d后在输液时突发断裂入体内,及时通过手术切开静脉,完整取出导管.现将急救处理与护理方法报道如下.
- 顾菊凤刘琼洁何金叶蒋炜霞王南瑶
- 关键词:PICC导管导管断裂修复后PICC置管机械性静脉炎
- 非超声引导下改良塞丁格技术在肿瘤患者中心静脉导管置管中的效果观察被引量:5
- 2013年
- 目的探讨非超声引导下改良塞丁格技术在肿瘤患者中心静脉导管(PICC)置管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120例自愿选择PICC置管的住院肿瘤患者,将120例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均分为改良组和常规组。常规组采用传统的PICC置管方法,改良组采用改良塞丁格技术(9号头皮针头替代赛丁格套件中的18G套管针)进行穿刺置管,记录一次置管成功率、穿刺点渗血、静脉炎发生率和VAS评分,观察置管前后Zung氏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变化。结果改良组一次置管成功率明显高于常规组(P<0.05),穿刺点渗血和静脉炎发生率显著低于常规组(P<0.05),VAS评分明显低于常规组(P<0.05)。置管前,两组患者的SAS、SD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置管后,改良组评分比常规组明显降低(P<0.05)。结论非超声引导下改良塞丁格技术应用于肿瘤患者PICC置管可有效提高一次置管成功率,减少穿刺点渗血和静脉炎发生,减轻患者疼痛,改善心理健康。
- 朱竹华顾菊凤曹岳蓉范晓华姚洪芳刘琼洁
- 关键词:改良塞丁格技术中心静脉导管
- 协同护理模式对胃癌术后化疗患者心理健康和自我护理能力的影响被引量:27
- 2014年
- 目的:探讨协同护理模式对胃癌术后化疗患者心理健康和自我护理能力的影响。方法:将50例胃癌根治术后化疗患者随机均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肿瘤科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协同护理模式。观察2组Zung焦虑自评量表(SAS)和Zung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变化,记录2组自我护理能力测定量表(ESCA)评分变化。结果:护理后2组SAS、SDS评分明显降低(P<0.05),但干预组降低较对照组显著(P<0.05)。护理后,干预组健康知识水平、自我概念、自护责任感和自我护理技能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协同护理模式可有效改善胃癌术后化疗患者的心理健康,提高自我护理能力。
- 朱竹华顾菊凤姚洪芳刘琼洁
- 关键词:胃癌术后化疗协同护理模式心理健康自我护理能力
- 肿瘤化疗患者PICC固定方式的改进与效果观察被引量:16
- 2014年
- 目的:探讨肿瘤化疗患者PICC 不同固定方式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本院2009年6月-2012年6月首次化疗患者90例采用抛硬币方法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5例,观察组采用顺穿刺血管方向摆放法固定,对照组采用传统“S”形摆放法固定。治疗期间观察记录导管的破损情况及导管相关性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并询问两组患者的满意度和舒适度。结果观察组导管破裂率为4.4%(2/45),低于对照组的20.0%(9/4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075,P<0.05)。观察组发生局部渗血1例,明显少于对照组的9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200,P<0.01);而两组患者发生静脉炎、导管相关性感染、导管阻塞、导管脱出并发症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满意度和舒适度评分为(1.02±0.27),(1.32±0.61)分,均低于对照组的(2.16±0.35),(2.45±0.67)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分别为1.173,1.528;P<0.05)。结论采用顺穿刺血管方向摆放法固定方式,可以减少PICC应用维护过程中的局部渗血,同时可以预防PICC导管破裂和增加患者对PICC的满意度和舒服度。
- 顾菊凤朱竹华姚洪芳刘琼洁
- 关键词:肿瘤化疗PI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