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耀
- 作品数:7 被引量:2H指数:1
- 供职机构:北京化工大学理学院化工资源有效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理学电子电信更多>>
- 一种温和条件下制备尖晶石型铁氧体的方法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温和条件下制备尖晶石型铁氧体的方法。本方法先利用单滴法先合成LDH微晶,然后将LDH微晶在80~100℃条件下进行晶型转化,经洗涤,减压过滤、干燥,得到单一晶相的尖晶石铁氧体样品。该制备方法无需得到结晶度...
- 徐庆红魏亚波刘耀
- 文献传递
- 铁基水滑石到尖晶石型铁氧体转化过程中的二价离子效应
- <正>本论文对低温(40-100℃)常压(一个大气压)下,由铁基水滑石到尖晶石型铁氧体转化过程中二价金属的影响进行了深入地研究。结果发现,参与反应的金属元素锰、钴、镍、铜和锌的电负
- 刘耀徐庆红
- 关键词:电负性离子半径水滑石尖晶石型铁氧体低温晶化
- 文献传递
- 温和条件下元素对M^(2+)/Fe^(2+)/Fe^(3+)-LDHs转化成尖晶石铁氧体过程的影响(英文)
- 2014年
- 研究了二价金属离子在温和条件下(低于100℃,暴露于空气中)从水滑石M2+/Fe2+/Fe3+-LDHs(M=Co,Ni,Mn,Zn)转化成尖晶石铁氧体的过程中所起的作用。结果表明,该转化过程不仅与晶化温度有关,还与M2+在元素周期表中所处的位置有关。当这些二价金属离子处于同一周期并且相邻较近时,M2+的半径越大,水滑石微晶向尖晶石铁氧体的转化就越容易。此外,Fe2+在转化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如果没有Fe2+的参与,在此条件下的转化将无法进行。
- 董丽君刘耀纪雪梅魏亚波徐庆红
- 关键词:尖晶石铁氧体
- 铁基水滑石到铁氧体的转化行为研究及磁场对铁氧体/单晶硅组装电极光电转化的影响
- 高纯单晶硅是很好的半导体材料,在很多领域都有着广泛的应用,尤其是在电池材料领域一直居于统治地位。单晶硅表面化学修饰已得到了广大科研工作者的广泛关注和研究。
本论文主要是对单晶硅表面进行改性,以提高其光电转化效率,同...
- 刘耀
- 关键词:单晶硅铁氧体尖晶石光电转化效率
- 文献传递
- 铁基水滑石到尖晶石型铁氧体转化过程中的二价离子效应
- 刘耀徐庆红
- 关键词:电负性离子半径水滑石尖晶石型铁氧体低温晶化
- 一种温和条件下制备尖晶石型铁氧体的方法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温和条件下制备尖晶石型铁氧体的方法。本方法先利用单滴法先合成LDH微晶,然后将LDH微晶在80~100℃条件下进行晶型转化,经洗涤,减压过滤、干燥,得到单一晶相的尖晶石铁氧体样品。该制备方法无需得到结晶度...
- 徐庆红魏亚波刘耀
- 文献传递
- 球形尖晶石型钴铁氧体:合成方法及其影响因素被引量:2
- 2010年
- 实现了在低温、常压条件下由含铁水滑石微晶到球形尖晶石型铁氧体的合成。结果表明,所合成的铁氧体系平均粒径为1.0μm的规整球。进一步研究发现,铁氧体微球的成型过程受到很多因素影响,例如,球型铁氧体磁性粒子的大小随着晶化过程中溶液的酸碱度的升高而变大;同时外加磁场的存在不但会使球型铁氧体磁性粒子的粒径变大,而且也会使晶化产物的粒子形貌更加趋于规整。另外,还对不同组成的尖晶石型铁氧体微球的形成进行横向比较时发现,合成初期的化合物投料组成对终产物形貌的影响是巨大的,随着投料组成中Fe2+含量的增加,转化过程变得容易,且在投料金属离子组成nCo2+∶nFe2+∶nFe3+为1∶1∶1时,所得的球型铁氧体磁性粒子的粒径最大。相同条件下不同组成的铁氧体微球粒径差异明显,MgFe2O4不能形成球形颗粒,NiFe2O4和CoFe2O4可以形成球形颗粒,其中CoFe2O4形成的颗粒粒径最大。
- 刘耀李明磊廖明徐庆红
- 关键词:无机合成磁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