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刘英

作品数:83 被引量:278H指数:9
供职机构:武警总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建筑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65篇期刊文章
  • 16篇会议论文

领域

  • 72篇医药卫生
  • 1篇建筑科学

主题

  • 35篇动脉
  • 26篇冠状
  • 25篇冠状动脉
  • 21篇介入
  • 18篇介入治疗
  • 17篇心肌
  • 12篇心肌梗死
  • 12篇梗死
  • 11篇动脉介入治疗
  • 11篇心病
  • 11篇他汀
  • 11篇急性心肌梗死
  • 11篇冠心病
  • 11篇伐他汀
  • 10篇血管
  • 10篇造影
  • 10篇桡动脉
  • 10篇消融
  • 10篇经桡动脉
  • 9篇射频消融

机构

  • 77篇武警总医院
  • 4篇中国人民武装...
  • 2篇安徽医科大学
  • 2篇北京大学
  • 2篇武警总部门诊...
  • 1篇北京军区总医...
  • 1篇北京医科大学
  • 1篇中国医学科学...
  • 1篇江阴市人民医...
  • 1篇武警总部机关...
  • 1篇武警8640...
  • 1篇北京市房山区...

作者

  • 81篇刘英
  • 73篇刘惠亮
  • 40篇马东星
  • 39篇罗建平
  • 31篇杨胜利
  • 22篇荆丽敏
  • 19篇韩玮
  • 16篇李红
  • 16篇杨勇
  • 10篇马春梅
  • 9篇吴晓霞
  • 7篇王书同
  • 6篇沈志奇
  • 6篇金至赓
  • 4篇孟荣英
  • 4篇张璐
  • 3篇白晟遥
  • 3篇邓平
  • 3篇王冉冉
  • 3篇王磊

传媒

  • 14篇心血管康复医...
  • 14篇武警医学
  • 4篇中华灾害救援...
  • 3篇中国全科医学
  • 3篇中华老年心脑...
  • 3篇中国循证心血...
  • 3篇THE 22...
  • 3篇第17届全军...
  • 2篇介入放射学杂...
  • 2篇现代中西医结...
  • 2篇解放军医学杂...
  • 2篇心脏杂志
  • 2篇中国循环杂志
  • 2篇第二十五届长...
  • 2篇首届中国先天...
  • 1篇心肺血管病杂...
  • 1篇中国介入心脏...
  • 1篇中国现代医学...
  • 1篇中国急救医学
  • 1篇中国综合临床

年份

  • 1篇2018
  • 8篇2016
  • 6篇2015
  • 5篇2014
  • 3篇2013
  • 5篇2012
  • 13篇2011
  • 3篇2010
  • 10篇2008
  • 2篇2007
  • 5篇2006
  • 2篇2005
  • 4篇2004
  • 5篇2003
  • 6篇2001
  • 2篇2000
  • 1篇1998
8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降同型半胱氨酸疗法对冠心病介入治疗后患者的疗效被引量:8
2015年
目的:分析降同型半胱氨酸(Hcy)疗法对冠心病介入治疗后血清Hcy、炎性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在本院接受介入治疗的82例冠心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被分为接受术后常规治疗的常规治疗组(41例)和降Hcy组(41例),比较两组患者的血清Hcy、炎症因子、N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及可溶性细胞间粘附因子-1(sICAM-1)水平差异。结果:1)治疗6个月及1年后,与常规治疗组比较,降Hcy组血清Hcy水平均显著降低[6个月后:(15.39±1.83)μmol/L比(13.21±1.35)μmol/L,1年后:(15.61±1.62)μmol/L比(8.73±0.72)μmol/L];2)治疗6个月后,与常规治疗组比较,降Hcy组血清CRP[(67.27±7.51)mg/L比(37.11±6.32)mg/L]、IL-6[(87.58±7.21)μg/L比(60.17±5.45)μg/L]、前降钙素[PCT,(21.34±3.04)ng/L比(15.61±2.32)ng/L]、NT-proBNP[(298.37±53.28)pg/ml比(104.28±13.17)pg/ml]及sICAM-1[(391.83±75.04)ng/ml比(162.18±30.26)ng/ml]水平均明显降低(P均<0.05)。结论:降同型半胱氨酸疗法有助于降低冠心病介入治疗后患者的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减轻全身炎症反应,保护心肌功能。
刘英白晟遥高辉李红刘惠亮
关键词:冠心病高半胱氨酸C反应蛋白质
房颤患者左心房、左心耳收缩期应变率与射频消融治疗预后关系的探讨被引量:2
2018年
目的探讨房颤患者左心房、左心耳收缩期应变率与射频消融治疗预后的关系。方法选取2013-09至2015-11在武警总医院就诊的136例房颤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阵发性房颤患者91例,持续性房颤患者45例,此外选取同期在我院体检的50例健康者作为对照组。分析并比较三组的一般资料,左心房、左心耳收缩期应变率;采用多因素Logistics回归分析,确定患者经射频消融治疗后房颤复发的危险因素。结果 (1)三组间年龄、性别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三组的左心房内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9.137,P<0.001),为持续性房颤组>阵发性房颤组>对照组,组间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三组的左心房、左心耳收缩期应变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12.09,P<0.001;F=6.28,P<0.001),且三组间由高到低均依次为:对照组>阵发性房颤组>持续性房颤组,组间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多因素Logistics回归分析显示,左心耳收缩期应变率和血浆B型尿钠肽(brain natriuretic peptide,BNP)浓度是房颤复发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房颤患者左心房、左心耳收缩期应变率均较正常人降低;左心耳收缩期应变率和血浆BNP浓度是影响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
黄洁彭艳玲刘英王冉冉马东星
关键词:房颤射频消融术
腔内血管支架植入治疗胸主动脉夹层被引量:3
2006年
目的:总结腔内血管支架植入治疗主动脉夹层临床经验。方法:胸主动脉夹层5例,男3例,女2例,平均年龄(53.5±4.5)岁。经多排 CT 增强扫描或磁共振成像确诊。切开右侧股动脉,植入腔内血管带膜支架,封堵原发破口。植入后重复造影检查。随访行胸部 X 线平片与多排螺旋 CT 检查。结果:支架植入均成功,术后即刻造影5例均无内漏。降主动脉及腹主动脉真腔均明显扩大,远端降主动脉及分支供血均有明显改善。术后3月随访,降主动脉及腹主动脉真腔扩大,近端夹层动脉瘤消失。结论:腔内血管带膜支架植入治疗胸主动脉夹层近期疗效满意。
杨胜利刘惠亮黄连军罗建平刘英荆丽敏梁海清王书同邓平
关键词:主动脉瘤血管成形术
心力衰竭患者血清脑钠素浓度的变化被引量:5
2010年
目的:探讨脑钠素(BNP)对心衰诊断及心功能评估的价值。方法:40例心衰患者,根据心功能分级(NYHA)分为三组:Ⅰ~Ⅱ级组8例,Ⅲ级组20例,Ⅳ级组12例;于入院时和抗心衰治疗2周后检测各组心衰患者晨起空腹血BNP水平以及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心力衰竭患者BNP水平随NYHA分级增高而升高。BNP水平:心功能Ⅰ~Ⅱ级与心功能Ⅲ的[(480.53±70.18)ng/ml:(1601.22±108.27)ng/ml]、Ⅳ级的[(480.53±70.18)ng/ml:(2101.15±81.01)ng/ml]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均<0.01)。抗心力衰竭治疗2周后,各级心功能患者BNP水平,LVEF及LVEDd值均较治疗前有明显改善(P<0.05~<0.01)。结论:BNP水平对心力衰竭的诊断及危险分层有较肯定的预测价值。
刘英杨胜利荆丽敏刘惠亮
关键词:心室功能
替罗非班在急性心肌梗死经桡动脉冠脉介入治疗中应用的疗效和安全性评价被引量:13
2008年
目的探讨血小板糖蛋白Ⅱb/Ⅲa受体抑制剂盐酸替罗非班在急性心肌梗死经桡动脉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中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90例急性心肌梗死行经桡动脉PCI的患者随机分为替罗非班组和对照组,两组均使用阿司匹林、氯吡格雷(波立维)和低分子肝素,替罗非班组加用替罗非班,比较两组患者的复合终点事件,包括梗死后新出现的心绞痛+新发心肌梗死+死亡〔含血管重建事件:PCI或冠脉搭桥术(CABG)〕。结果替罗非班组和对照组患者30d内复合终点1、复合终点2及梗死后心绞痛的发生率间差别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新发心肌梗死和死亡单项终点的发生率间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无再流或慢血流现象的发生率间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出血率间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盐酸替罗非班能明显降低缺血事件的发生,在经桡动脉PCI围术期与肝素、阿司匹林、氯吡格雷和低分子肝素联合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安全有效。
杨胜利刘惠亮罗建平刘英韩玮马东星荆丽敏魏玉杰王书同孟荣英
关键词:急性心肌梗死盐酸替罗非班经桡动脉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三腔起搏器治疗充血性心功能衰竭的2年随访观察
2003年
目的 观察三腔双心室同步起搏治疗扩张型心肌病所致充血性心力衰竭的中期临床疗效血流动力学变化。方法  2 0 0 0年 12月~ 2 0 0 1年 1月本院收治的 2例患者。例 1患者男性 ,6 7岁 ,诊为“扩张型心肌病、心功能Ⅲ ,Ⅳ级 (NYHA分级 )” ,经超声心动图检查 :左室扩大 ,左室内径 72mm ,EF最差时为 2 8% ,二尖瓣轻 中度返流 ,E峰A峰融合。心电图示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 ,PR间期 0 .2 0s ,QRS波时限 15 2ms。冠状动脉造影未见异常。例 2患者女性 ,6 5岁 ,诊为扩张性心肌病 ,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 ,心功能Ⅳ级(NYHA心功能分级 )。ECG示 :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 ,QRS波时限 170ms。超声心动图 (UCG)示左室明显扩大 ,左室内径 80mm ,EF 32 % ,二尖瓣中度关闭不全。心内电生理检查示阵发性房室节折返性心动过速 ,行射频消融术治疗成功。在局麻下 ,3根导线均经左锁骨下静脉穿刺送入 ,分别置于右心耳、右室心尖部及心室后静脉开口处。左心室起搏采用 2 187导线 ,在植入 2 187导线之前 ,先行冠状静脉窦系统逆行造影。了解冠状静脉窦及心脏静脉系统情况 ,然后将 2 187电极送至心室后静脉开口处 ,起搏左心室。右房、右室采用普通电极导线 ,左心室起搏采用 2 187导线 ,脉冲发生器为专为治疗心力衰竭设计的有
马东星刘惠亮罗建平刘英郭继鸿
关键词:左束支传导阻滞NYHA心室起搏左室内径
氯吡格雷抵抗和冠状动脉药物洗脱支架置入后远期预后关系的研究被引量:6
2008年
目的分析氯吡格雷抵抗的发生率和影响因素,以及对药物洗脱支架(DES)置入后远期预后的影响。方法选择168例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并置入DES的患者,常规检测患者服用氯吡格雷前后的血小板功能。氯吡格雷抵抗定义为用氯吡格雷后血小板聚集率较用药前下降≤10%。将患者分为氯吡格雷抵抗组(CR组)和氯吡格雷敏感组(CS组),比较两组患者随访9个月的临床终点指标(死亡、心肌梗死和脑卒中)及造影结果。结果共45例(26.8%)患者存在氯吡格雷抵抗。CR组中女性和肥胖患者的比例高于CS组,两组患者其他基线临床特征和造影结果无显著性差异。9个月随访期间,CR组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显著高于CS组(26.7%vs11.4%,P=0.03),CR组急性心肌梗死发生率显著高于CS组(13.3%vs4.1%,P=0.02),CR组心血管事件住院率也显著高于CS组(48.8%vs12.2%,P=0.02)。90例(53.6%)完成9个月冠状动脉造影随访,CR组和CS组各有1例患者出现亚急性支架血栓(P>0.05)。两组再狭窄率无显著性差异(12.5%vs12.1%,P>0.05)。结论氯吡格雷抵抗与DES置入后的长期预后密切相关,是心血管缺血事件复发的重要因素。
韩玮罗建平刘惠亮马春梅刘英荆立敏
关键词:氯吡格雷血小板聚集药物洗脱支架
不同射频消融策略治疗长期持续性心房颤动的临床价值比较被引量:1
2016年
目的分析不同射频消融策略治疗长期持续性心房颤动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在武警总医院住院治疗的长期持续性心房颤动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接受环肺静脉前庭消融(CPVA)和左房线性消融后再电复律的对照组、接受CPVA后即电复律再行左房线性消融的观察组,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相关指标、心功能及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等差异。结果观察组患者接受治疗后的手术总时间、线性消融时间、消融放电时间及X线曝光时间均明显少于对照组患者(P<0.05);观察组患者接受治疗后的左心房内径(LAD)值低于对照组、左室射血分数(LVEF)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接受治疗后各个时期的血清hs-CRP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 CPVA后即电复律再行左房线性消融不仅手术过程更为合理,可以更大程度的增强持续性心房颤动患者心功能、降低血清hs-CRP水平。
刘英白晟遥李红刘惠亮
关键词:心房颤动射频消融左室射血分数
静脉注射胺碘酮治疗室性心动过速18例
1998年
反复发作的持续性室性心动过速(SVT)是临床急症,常常危及病人的生命,且常用的抗心律失常药物疗效不佳,有时需反复电复律,我们使用胺碘酮(Amiodarone)静脉注射治疗病人18例,获得了较好的疗效,现报告如下。1资料和方法11对象18例室性心动过...
罗建平刘惠亮庄永珍刘英丁韬
关键词:室性心动过速胺碘酮
IVUS-VH对比稳定型心绞痛与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非罪犯病变斑块特点的研究
2007年
目的应用血管内超声虚拟组织成像技术(IVUS-VH)对比研究稳定型心绞痛和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非罪犯冠状动脉斑块以及罪犯冠状动脉中非血流限制节段斑块的特点,为进一步指导治疗提供重要的临床资料。方法入选稳定型心绞痛和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51例,所有患者非罪犯冠状动脉以及罪犯冠状动脉中的非血流限制节段均经血管内超声证实冠状动脉狭窄<50%,应用IVUS-VH技术对所获得的超声射频数据进行组织重建。结果稳定型心绞痛患者21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26例,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1例,急性心肌梗死3例。研究的非罪犯冠状动脉累及前降支28例,回旋支9例,右冠状动脉14例;罪犯冠状动脉中非血流限制节段累及前降支21例,回旋支16例,右冠状动脉17例,所研究的冠状动脉血管节段平均长度为(25±11) mm。入选患者被分为稳定型心绞痛(AP)和急性冠脉综合征(ACS)两组,在两组间,斑块负荷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2.78±11.40)%比(37.43±10.92)%,P>0.05]。不同冠状动脉斑块成分平均组成比为:钙化(0.98%±0.88)%,坏死核心(10.25±6.5)%,纤维(70.12±8.9)%,纤维脂肪(18.43±6.9)%。ACS组非罪犯冠状动脉斑块中平均的坏死核心量明显大于AP组[(14.46±6.5)%比(7.54±5.7)%,P<0.05],在罪犯冠状动脉的非血流限制节段也得出相同的结论[(15.46±8.5)%比(7.60±6.2)%,P<0.01]。与ACS组相比,无论在非罪犯冠状动脉中还是在罪犯冠状动脉非血流限制节段中,AP组冠脉斑块纤维含量均更大一些[非罪犯冠脉斑块(69.97±9.6)%比(61.56±8.9)%,P<0.01;罪犯冠状动脉非血流限制节段斑块:(65.97%±9.1)%比(59.32±8.5)%,P<0.05]。在非罪犯冠状动脉中两组间钙化成分的含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18±1.20)%比(0.94±0.84)%,P>0.05];然而在罪犯冠状动脉非血流限制节段中ACS组冠状动脉
张蛟刘惠亮马东星罗建平杨胜利韩玮刘英
关键词:稳定型心绞痛前降支回旋支自然史
共9页<123456789>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