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刘远程

作品数:26 被引量:105H指数:5
供职机构:泸州医学院附属中医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首都医学发展科研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23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4篇医药卫生

主题

  • 5篇耐药
  • 4篇单胞菌
  • 4篇铜绿
  • 4篇铜绿假单胞
  • 4篇铜绿假单胞菌
  • 4篇阻塞性
  • 4篇耐药性
  • 4篇假单胞菌
  • 3篇睡眠
  • 3篇睡眠呼吸
  • 3篇睡眠呼吸暂停
  • 3篇睡眠呼吸暂停...
  • 3篇综合征
  • 3篇阻塞性睡眠
  • 3篇阻塞性睡眠呼...
  • 3篇阻塞性睡眠呼...
  • 3篇阻塞性睡眠呼...
  • 3篇老年
  • 3篇呼吸暂停综合...
  • 3篇监护

机构

  • 13篇泸州医学院附...
  • 3篇北京大学第一...
  • 3篇北京民航总医...
  • 1篇泸州医学院
  • 1篇泸州市中医医...

作者

  • 24篇刘远程
  • 8篇刘欣
  • 7篇钱效森
  • 4篇赵兰兰
  • 4篇刘毅
  • 3篇肖永红
  • 3篇魏聪
  • 3篇王进
  • 2篇刘健
  • 2篇林青青
  • 2篇王喆
  • 2篇李兴旺
  • 2篇张海红
  • 1篇薛峰
  • 1篇廖婉婷
  • 1篇张黎
  • 1篇李建英
  • 1篇魏棉
  • 1篇杨维维
  • 1篇吴小燕

传媒

  • 5篇检验医学与临...
  • 3篇国际检验医学...
  • 2篇内蒙古中医药
  • 2篇中国卫生产业
  • 2篇国际呼吸杂志
  • 1篇中国临床药理...
  • 1篇当代医学
  • 1篇黑龙江医药
  • 1篇临床内科杂志
  • 1篇四川医学
  • 1篇中国医药导刊
  • 1篇中国临床药理...
  • 1篇中外医疗
  • 1篇中国卫生标准...

年份

  • 1篇2017
  • 3篇2015
  • 2篇2014
  • 4篇2013
  • 5篇2012
  • 3篇2011
  • 3篇2010
  • 1篇2009
  • 1篇2007
  • 1篇2006
2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神经系统疾病中脑脊液蛋白参数的临床价值探讨被引量:2
2010年
目的探讨神经系统疾病脑脊液蛋白参数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观察多种神经系统疾病患者生化分析中脑脊液总蛋白(TP)、脑脊液清蛋白(CALB)、脑脊液清蛋白/总蛋白比值(CALB/TP)及脑脊液清蛋白/血清清蛋白比值(QAlb)等蛋白参数,按照TP升高程度分组,(1)对比组间CALB、CALB/TP及QAlb;(2)分析QAlb与TP的相关性;(3)分析CALB/TP与TP的相关性。结果 (1)伴随TP的增加,CALB、CALB/TP及QAlb均有不同程度的上升;(2)QAlb与TP的相关性良好,QAlb=1.3069+0.0101×TP,相关系数为0.9074,r2为0.8234;(3)CALB/TP与TP的相关性伴随TP的增加程度有下降的趋势。结论脑脊液生化分析中蛋白参数能较好地反映血-脑脊液屏障的受损情况,且对神经系统疾病病情的判断有一定价值。
刘远程魏聪
关键词:神经系统脑脊液
碳青霉烯类药物对铜绿假单胞菌体外抗菌行为比较被引量:17
2009年
目的:比较不同碳青霉烯类药物对临床分离铜绿假单胞菌体外抗菌行为差异,包括体外抗菌活性以及细菌形态学改变。方法:采用纸片法和标准琼脂稀释法测定临床分离的铜绿假单胞菌对亚胺培南、美洛培南、帕尼培南和头孢他啶的敏感性;电镜观察铜绿假单胞菌在不同浓度的亚胺培南、美洛培南、帕尼培南和头孢他啶中不同时间细菌形态变化。结果:14%的铜绿假单胞菌在美洛培南纸片周围呈"双环"抑菌形态;在MH培基中,帕尼培南的MIC值明显高于亚胺培南和美洛培南,但在MM培养基中,帕尼培南的MIC值是原来的1/8~1/2;亚胺培南和帕尼培南使铜绿假单胞菌细胞呈圆球形改变,头孢他啶使细菌伸长如丝状,低浓度美洛培南的细菌呈纺锤形改变。结论:帕尼培南体外抗菌作用受培养基种类影响大,MH培养基测定结果可能无法准确反映其抗菌活性;美洛培南杀菌作用不完全且诱导细菌呈纺垂体样改变,可能导致内毒素释放增加,影响临床严重感染的预后。
王进王喆刘健刘远程肖永红
关键词:铜绿假单胞菌碳青霉烯类体外抗菌活性形态学
临床分离铜绿假单胞菌对碳青霉烯类药物的耐药机制被引量:16
2007年
目的研究临床分离的铜绿假单胞菌对碳青酶烯类抗菌药物的耐药机制。方法测定临床分离的铜绿假单胞菌对亚胺培南、美洛培南、帕尼培南、头孢他啶、环丙沙星、米诺环素的体外抗菌活性;从中选取不同耐药表型菌株8株,以标准株PAO1为对照,凝胶电泳分析外膜蛋白;用荧光定量RT-PCR测定细菌主动外排系统结构mexA、mexC和mexE的表达,并对其调控基因进行测序。结果3株细菌金属酶测定阳性;敏感菌株与PAO1外膜蛋白图谱相似,耐药菌株尤其是对亚胺培南耐药株OprD2量减少或消失;随着细菌耐药性增强,主动外排系统表达逐渐增加。5株细菌发现mexR,nfxB突变。结论外膜蛋白D2缺失、主动外排系统表达增加、产生碳青霉烯酶是铜绿假单胞菌对碳青霉烯类耐药的主要机制;但细菌对不同药物耐药机制存在一定差异。
李松林王进刘远程肖永红王喆
关键词:铜绿假单胞菌耐药机制
神经元蛋白含量测定方法的比较研究被引量:1
2012年
目的为培养的小鼠神经元蛋白质含量测定选择最佳方案。方法采用四种较为常用的蛋白质含量测定方法:考马斯亮蓝法(Bradford)、酚试剂法(Lowry)、二喹啉甲酸(BCA)和Bio-Rad DC法分别对培养的小鼠神经元全细胞蛋白质提取样品进行测定,并对结果进行比较。结果蛋白质含量测定及重复性实验对比分析可见,用Bradford、BCA和Bio-Rad DC法测定神经元蛋白质样品,结果均较稳定;而Lowry法不稳定。结论确定神经元蛋白含量的最佳测定方法为Bio-Rad DC法。
魏聪刘远程刘寒
关键词:双向电泳
临床血液标本采集中不合格原因及对策分析被引量:5
2014年
目的探讨临床检验中血液标本不合格原因及对策。方法对2012年9月—2013年6月该科采集的血液标本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分析血液标本采集不合格原因,并根据原因,提出提高血液检验质量的对策建议。结果 1325例血液标本中,共106例不合格,占标本总数的8%。其中凝血36例,占不合格标本的33.96%;溶血31例,占不合格标本的29.25%;标本采集不规范26例,占不合格标本的24.53%;血液量过少/量不准,占不合格标本的12.26%。结论不合格血液标本影响检验准确性,影响医生对病情的判断,耽误患者治疗。根据血液标本采集不合格原因进行质量控制,掌握采血注意事项,能对这些错误进行有效规避。
刘远程
关键词:血液标本
C-反应蛋白在婴幼儿患者中的检测价值
2012年
目的探讨C-反应蛋白(CRP)在婴幼儿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泸州医学院附属中医医院2007年3月至2011年3月收集的共2 056例婴幼儿患者进行CRP及血细胞检测,现对其检测结果进行总结分析。结果当CRP升高时,白细胞(WBC)、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改变主要有以下4种情况:WBC增高时,中性粒细胞升高与降低患儿的CRP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WBC、中性粒细胞均增高患儿与WBC正常患儿的CRP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性粒细胞下降时,WBC增高和正常的患儿CRP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RP对患儿感染方式的诊断具有重要的作用,能够有效地避免药物滥用,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刘远程
关键词:C-反应蛋白白细胞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婴幼儿
血清降钙素原对522例不同细菌类型和感染部位的全身性炎症反应患者的早期诊断差异分析被引量:13
2015年
目的通过统计细菌感染患者的血清降钙素原(PCT)的表达和感染细菌的类型﹑部位,分析PCT对感染细菌类型和感染部位不同的全身性炎症患者的诊断差异,为PCT在临床细菌感染的早期诊断的准确应用提供可靠地临床观察数据。方法从6728例感染的患者中确认致病菌引起全身性炎症反应的患者522例,明确感染部位和致病菌类型,联合PCT临床诊断标准,分析在致病菌感染早期,不同致病菌类型和感染部位对PCT表达差异的影响。结果按照感染细菌类型,81例G+菌﹑441例G-菌;按照感染部位分析,无菌部位95例(血液﹑胸腹水﹑脑脊液﹑血液导管﹑胆汁﹑腹腔引流液)和有菌部位427例(尿液﹑呼吸道分泌物﹑创口分泌物等其他)。按照PCT细菌感染的阳性标准PCT≥0.1诊断,522细菌感染的全身性炎症患者的总诊断率为55.94%(292/522),无菌部位15.79%感染被剪除(15/95),有菌部位49.64%(212/427),G-菌57.05%(251/440)检出PCT阳性,G+菌48.78%(40/82)检出PCT阳性。考虑感染部位和细菌类型分析,PCT阳性检出率分别为:血液(G-95.24%,G+57.14%)﹑穿刺引流液(G-89.66%,G+40.0%)﹑尿液(G-52.84%,G+50%)﹑呼吸道分泌物(G-41.67%,G+58.33%)﹑创口分泌物等其他(G-41.03%,G+26.67%)。细菌及感染部位对PCT的诊断效能影响分析,细菌感染部位影响了PCT的检出效能,细菌感染的类型对于PCT的检出效能影响并不大,仅在血液细菌感染中的PCT对G-检出率高于G+。PCT全身性炎症标准方面,感染部位和细菌类型可能对PCT的值的升高程度有重要的影响。结论本研究的结果提示了,细菌感染的部位和细菌的类型可能影响PCT感染早期的预警性诊断的价值。对于PCT在细菌感染诱发的全身性炎症反应早期的监测应用,应联合不同感染部位和细菌类型开发PCT在全身性炎症诊断中更大的临床价值。
刘远程刘欣
关键词:降钙素原全身性炎症反应
普通病房与呼吸监护病房老年社区获得性肺炎住院患者的对比分析被引量:4
2011年
目的比较普通病房与呼吸重症监护病房老年社区获得性肺炎患者临床特点及预后的差异,并探讨年龄≥65岁者意识、尿素氮、呼吸率和血压评分(CURB-65评分)是否可作为判断收入监护病房的标准。方法以我院2009年3月~2010年2月期间住院的老年社区获得性肺炎患者为研究对象,收集患者的临床资料,按住院地点分组,比较各项危险因素对预后的影响,并进行CURB-65评分。结果与普通病房社区获得性肺炎患者比较,监护病房男性、脑卒中、长期吸烟者均显著增加;监护病房患者更易出现酸中毒和低氧血症,尿素氮升高,红细胞压积下降,胸腔积液或多叶段肺炎。老年社区获得性肺炎患者CURB-65低危组死亡率为4%,中危组死亡率为13%,高危组死亡率为50%。结论呼吸监护病房社区获得性肺炎患者多伴脑卒中或合并症。CURB-65对判断老年社区获得性肺炎患者治疗地点有参考价值,但可能会低估老年患者的病情。
钱效森刘毅刘远程赵兰兰耿聪俐廖婉婷
关键词:社区获得性肺炎呼吸监护病房CURB-65评分
铜绿假单胞菌对碳青酶烯类药物的体外抗菌研究
碳青酶烯类为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对绝大多数致病菌具有较强的抗菌活性,并且对常见β-内酰胺酶高度稳定,被认为是控制临床重症感染,尤其是产β-内酰胺酶细菌和假单胞菌感染最为有效的抗菌药物之一。本项试验目的在于比较铜绿假单胞...
王进肖永红刘远程刘健薛峰杨维维郝凤兰
文献传递
微柱凝胶法进行交叉配血次侧出现凝集反应探讨
2010年
目的:探讨采用微柱凝胶法进行交叉配血时次侧出现凝集反应的影响因素。方法:微柱凝胶免疫分析法对30例不同患者进行血型鉴定、交叉配血、不规则抗体、直接抗人球蛋白检测。结果:部分肾损伤患者、肿瘤患者、使用特殊药物治疗患者均可能出现交叉配血次侧凝集反应。
刘远程刘欣
关键词:微柱凝胶特殊药物凝集反应输血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