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惠杰 作品数:8 被引量:46 H指数:3 供职机构: 重庆市涪陵中心医院 更多>> 发文基金: 重庆市自然科学基金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更多>>
散发性肾血管母细胞瘤临床病理观察 被引量:6 2016年 目的探讨散发性肾血管母细胞瘤的临床病理特征、免疫表型、诊断与鉴别诊断。方法对1例原发性肾血管母细胞瘤进行组织学观察、免疫组化染色检测和临床随访,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组织学形态显示肿瘤由2种成分构成:即不同成熟阶段的毛细血管和毛细血管网之间丰富的间质细胞。免疫组化:肿瘤间质细胞特征性地呈现α-Inhibin、vimentin、NSE和S-100(+),毛细血管壁CD34(+)。特殊染色显示苏丹Ⅲ(-)。结论散发性肾血管母细胞瘤是一种极少见的肿瘤,属于肾良性间叶性肿瘤,组织病理学特点结合免疫组化标记有助于该瘤的确诊。 卫惠杰 任俊伟 刘定荣 吴彤 刘凤关键词:血管母细胞瘤 免疫组化 小分子RNA干扰MTA1基因对乳腺癌MDA-MB-231细胞生物活性及相关蛋白表达的影响 2010年 目的:采用短发夹状RNA(short hairpin RNA,shRNA)干扰技术沉默乳腺癌细胞MDA-MB-231中转移相关基因(metastasis-associated gene 1,MTA1)的表达,并观察其对15-脂氧合酶-2(15-lipoxygenase-2,15-LOX-2)、p53及bcl-2表达的影响。方法:将shRNA-MTA1载体质粒稳定转染MDA-MB-231细胞,MTT法检测细胞增殖抑制情况,FCM法检测细胞周期及凋亡情况,RT-PCR和Western印迹法检测MTAl、15-LOX-2、p53及bcl-2 mRNA和蛋白表达情况。结果:shRNA-MTA1能明显降低MTA1基因在MDA-MB-231细胞中的表达量;抑制MDA-MB-231细胞的增殖,诱导其凋亡,并使细胞被阻滞在G1期,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转染shRNA-MTA1可使MDA-MB-231细胞中15-LOX-2和p53 mRNA及蛋白的表达明显增强(P<0.01),而MTA1和bcl-2 mRNA表达明显减弱(P<0.01)。结论:MTA1基因可抑制乳腺癌MDA-MB-231细胞的增殖,诱导其凋亡,该作用可能与上调细胞中15-LOX-2和p53的表达,下调bcl-2的表达有关。 卫惠杰 张徽关键词:MTA1基因 MDA-MB-231细胞 相关蛋白表达 WESTERN印迹法 转移相关基因 伴有结节性筋膜炎样间质的甲状腺乳头状癌临床病理观察 被引量:4 2015年 目的探讨伴有结节性筋膜炎样间质的甲状腺乳头状癌的临床病理特征、诊断与鉴别诊断要点。方法对1例伴有结节性筋膜炎样间质的甲状腺乳头状癌进行临床病理观察和免疫组化染色,并复习文献。结果患者女性,19岁。肿块位于甲状腺右叶,边界清楚,切面灰白色。组织学见肿瘤主要由上皮及间质两种成分组成,上皮成分具有典型的甲状腺乳头状癌特征,约占40%;间质主要由长梭形细胞组成,排列呈束状或编织状,细胞胞质丰富,细胞核染色质细腻,可见清楚小核仁,少量细胞有轻度非典型性,偶见核分裂象,间质成分约占60%。免疫组化示上皮细胞CK19、TG和TTF1(+),梭形细胞SMA和vimentin(+)。结论伴有结节性筋膜炎样间质的甲状腺乳头状癌是甲状腺乳头状癌的一个亚型,其梭形间质细胞具有肌纤维母细胞特征,该亚型的预后与经典型甲状腺乳头状癌相似。鉴别诊断包括经典型甲状腺乳头状癌、慢性纤维性甲状腺炎、纤维型桥本甲状腺炎、甲状腺未分化癌等。 刘定荣 阎晓初 傅春玲 卫惠杰 吴彤 刘凤 李伟关键词:乳头状癌 甲状腺 间质 小分子RNA干扰MTA1基因对乳腺癌细胞增殖凋亡及相关蛋白表达的影响 目的:采用短发夹状RNA(short hairpin RNA,shRNA)干扰技术沉默乳腺癌细胞MDA-MB-231中转移相关基因(Metastasis associatedgene,MTA1)的表达,并观察其对15-脂... 卫惠杰关键词:MTA1基因 乳腺癌细胞 细胞增殖凋亡 相关蛋白表达 MDA-MB-231细胞 转移相关基因 肾上腺血管内大B细胞淋巴瘤1例及文献复习 被引量:3 2016年 血管内大B细胞淋巴瘤(intravascular large B cell lymphoma,IVLBCL)累及肾上腺的病例极其罕见,本文报道了1例原发于肾上腺的血管内大B细胞淋巴瘤,经过彩超、临床资料、组织病理切片及免疫组化染色等方法得以确诊,现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患者,男,67岁,因"双侧腰痛20年加重1月,伴排尿困难2年"入院。 卫惠杰 任俊伟 刘定荣 罗敏 傅春玲 李伟关键词:淋巴瘤 肾上腺切除术 组织病理切片 INTRAVASCULAR 抗坏血酸与乳腺癌MDA-MB-231细胞增殖和凋亡的相关性 2011年 目的 探讨抗坏血酸与乳腺癌MDA-MB-231细胞增殖和凋亡的相关性。方法分别用0.5、1.0、2.0和4.0mmol/L的抗坏血酸处理MDA-MB-231细胞,MTT法检测细胞增殖水平;RT-PCR检测细胞p53和bcl-2基因mRNA的转录水平;West-ern blot检测细胞P53和bcl-2蛋白的表达;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的凋亡率。结果不同浓度的抗坏血酸均可明显抑制MDA-MB-231细胞增殖,促进其凋亡,并使细胞p53基因mRNA转录水平及P53蛋白的表达水平明显升高,而bcl-2基因mRNA转录水平及bcl-2蛋白表达水平明显降低,且均呈剂量依赖性。结论抗坏血酸能抑制MDA-MB-231细胞增殖,诱导其凋亡,其机制可能是通过上调P53,下调bcl-2介导的。 卫惠杰 张徽 刘莹 唐熹关键词:抗坏血酸 乳腺肿瘤 细胞增殖 细胞凋亡 液基细胞学及细胞蜡块联合免疫细胞化学检测在胸腹水细胞病理诊断中的临床价值 被引量:29 2018年 目的探讨液基细胞学、细胞蜡块联合免疫细胞化学检测在胸腹水细胞病理学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收集114例胸腹水标本,比较液基细胞学和细胞蜡块联合免疫细胞化学两种方法的阳性检出率,对可疑阳性和阳性的病例做免疫细胞化学检测,进一步判断细胞的良恶性及组织来源。结果 114例胸腹水标本中,液基细胞学诊断阳性36例(31.58%),细胞蜡块联合免疫细胞化学诊断阳性55例(48.2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55例恶性胸腹水,胸水45例,腹水10例;胸水中肺腺癌32例,小细胞肺癌3例,乳腺癌4例,子宫内膜癌1例,淋巴造血系统肿瘤1例,来源不明4例;腹水中卵巢癌2例,消化系统肿瘤1例,子宫内膜癌1例,淋巴造血系统肿瘤1例,来源不明5例。结论细胞蜡块联合免疫细胞化学可以明显提高胸腹水阳性检出率,并帮助判断组织来源。 傅春玲 刘定荣 吴彤 卫惠杰 张世琼 李伟 方静 杨艳 刘凤关键词:胸水 腹水 液基细胞学 免疫细胞化学 BRAF^(V600E)突变对甲状腺乳头状癌HMGB1及MMP-9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3 2021年 目的探究BRAF^(V600E)突变对甲状腺乳头状癌(PTC)高迁移率族蛋白1(HMGB1)及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表达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11月在本院行甲状腺全切除术或次全切除术的116例PTC患者及匹配癌组织标本作为PTC组,另择同时期体检正常的30例健康人作为对照组。检测PTC患者BRAFV600E基因类型,免疫组化法及Western blot法检测PTC患者甲状腺癌组织中HMGB1、MMP-9表达情况,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受试者血清HMGB1、MMP-9水平,并收集PTC患者临床资料。结果 116例PCT患者检出59例BRAF^(V600E)突变型、57例为BRAFV600E野生型,PTC患者BRAF^(V600E)突变型为50.86%(59/116)。免疫组化法分析结果显示BRAFV600E突变型HMGB1、MMP-9阳性表达率均显著高于BRAFV600E野生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Western blot法检测结果显示BRAFV600E突变型HMGB1表达量、MMP-9表达量显著高于BRAF^(V600E)野生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TC组BRAF^(V600E)突变型及BRAF^(V600E)野生型血清HMGB1、MMP-9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TC患者BRAFV600E突变型与BRAF^(V600E)野生型在血清HMGB1、MMP-9水平上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RAF^(V600E)突变型TNM分期Ⅲ~Ⅳ期、包膜浸润、多发病灶、淋巴结转移占比显著高于BRAF^(V600E)野生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二元Logistic结果显示,合并包膜浸润、多发病灶、组织HMGB1阳性、组织MMP-9阳性均是BRAF^(V600E)突变型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 PTC患者BRAF^(V600E)突变型组织HMGB1、MMP-9阳性表达率显著高于BRAF^(V600E)野生型,且组织HMGB1阳性、MMP-9阳性是BRAF^(V600E)突变型的影响因素。 张冲 古虎霞 刘定荣 卫惠杰 周丹 方静 杨艳 代晓璐关键词:甲状腺乳头状癌 高迁移率族蛋白1 基质金属蛋白酶-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