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司君增

作品数:13 被引量:112H指数:6
供职机构:莱芜市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贵州省科技支撑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1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2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篇脑梗
  • 4篇脑梗死
  • 4篇梗死
  • 3篇丁苯
  • 3篇丁苯酞
  • 3篇丁苯酞软胶囊
  • 3篇多态
  • 3篇多态性
  • 3篇软胶囊
  • 3篇帕金森
  • 3篇帕金森病
  • 3篇葡萄糖脑苷脂...
  • 3篇疗效
  • 3篇脑苷
  • 3篇基因
  • 3篇基因多态性
  • 3篇急性
  • 3篇胶囊
  • 3篇苯酞
  • 2篇动脉

机构

  • 11篇莱芜市人民医...
  • 2篇贵阳医学院附...

作者

  • 13篇司君增
  • 5篇亓勤德
  • 4篇魏丽萍
  • 4篇吴孟海
  • 2篇李梅
  • 2篇郑立峰
  • 2篇郭秀玲
  • 2篇焦玲
  • 1篇张娜
  • 1篇许春红
  • 1篇谷晓林
  • 1篇楚兰
  • 1篇朱立华
  • 1篇王丽辉
  • 1篇宋方禹
  • 1篇李秀芹

传媒

  • 1篇中国基层医药
  • 1篇河北医学
  • 1篇中国现代医学...
  • 1篇江苏医药
  • 1篇海南医学
  • 1篇实用心脑肺血...
  • 1篇实用药物与临...
  • 1篇中国医学装备
  • 1篇中华中医药学...
  • 1篇中华全科医学
  • 1篇北方药学
  • 1篇第十二届全国...
  • 1篇山东省201...

年份

  • 1篇2019
  • 1篇2018
  • 1篇2017
  • 1篇2016
  • 4篇2014
  • 2篇2013
  • 1篇2011
  • 1篇2010
  • 1篇2009
1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阿托伐他汀联合血塞通治疗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的疗效观察被引量:4
2014年
目的:观察阿托伐他汀联合血塞通治疗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其对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CRP、血脂、凝血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符合入组标准的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100例,按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观察组50例、对照组50例,对照组进行常规方法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阿托伐他汀联合血塞通治疗,3周为1个疗程。治疗前后检测血清CRP、血脂指标及凝血功能,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测定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颈动脉斑块面积,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评分,评价两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观察组凝血酶原时间( PT)、部分活化凝血酶原时间( APTT)、CRP、IMT、颈动脉斑块面积、NIHSS评分分别为(18.07±2.24) s、(36.59±3.52) s、(11.2±3.6) mg/L、(0.57±0.16) mm、(1.36±0.32)cm2、(9.31±2.06)分,对照组分别为(15.24±1.88) s、(31.84±2.55) s、(26.4±6.7) mg/L、(0.68±0.13)mm、(1.55±0.37)cm^2、(15.86±2.25)分,两组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均P<0.05),观察组改善情况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3.446、3.602、6.042、3.335、3.509、6.003,均P<0.05或P<0.01);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6%,高于对照组的7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867,P<0.01)。结论阿托伐他汀联合血塞通能有效调节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血脂水平及凝血功能,抑制血管炎性反应,稳定或逆转颈动脉斑块,缩小颈动脉IMT,抑制血栓形成及进展,改善脑梗死部位缺血缺氧和缺损神经功能,提高临床疗效。
魏丽萍谷晓林司君增
关键词:阿托伐他汀血塞通脑梗死老年人
经颅多普勒超声辅助动脉溶栓后联合活血化瘀汤治疗急性脑梗死临床疗效研究被引量:25
2017年
目的:观察经颅多普勒超声辅助动脉溶栓联合活血化瘀汤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优化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医院收治的8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作为观察对象,采用SPSS 19.0生成随机数字表,按入院顺序随机分为研究组40例和对照组40例,对照组给予重组人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动脉溶栓,并给予经颅多普勒超声(TCD)辅助溶栓,术后给予双重抗血小板聚集、扩容、改善血液循环及神经保护等常规西药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术后再口服活血化瘀汤,连续服用14 d,治疗前、治疗后7 d、治疗后14 d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评分)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Barthel指数)评分,治疗前后进行血液流变学指标[血细胞比容(HCT)、全血高切黏度(HWBV)、全血低切黏度(LWBV)、血浆黏度(PV)、纤维蛋白原(FIB)]、炎症因子[白介素-6(IL-6)、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肿瘤坏死因子-a(TNF-a)]及血浆和肽素(copeptin)检测,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研究组和对照组治疗后7 d、治疗后14d的NIHSS评分均明显下降(均P<0.05),Barthel指数均明显升高(均P<0.05),但研究组NIHSS评分下降更明显(均P<0.05),Barthel指数升高更明显(均P<0.05)。研究组治疗后HCT、HWBV、LWBV、PV、FIB均明显下降(均P<0.05),对照组仅HWBV、LWBV、PV明显下降(均P<0.05),且研究组HCT、HWBV、LWBV、FIB下降更明显(均P<0.05)。两组治疗后IL-6、hs-CRP、TNF-a、copeptin均明显下降,但研究组IL-6、hs-CRP、TNF-a、copeptin下降更明显(P均<0.05)。研究组的临床总有效率为92.5%,对照组为77.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11.652,P<0.05)。结论:经颅多普勒超声辅助动脉溶栓后再联合活血化瘀汤可优化临床治疗效果,有效降低炎性因子水平及和肽素水平,改善血液流变学,恢复对病灶脑组织的供血供氧,促进神经功能缺损恢复及日常生活能力改善,提高了患者生活质量。
魏丽萍司君增亓晓丽
关键词:经颅多普勒超声动脉溶栓活血化瘀汤
MicroRNA-126在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患者血清中的表达变化及其机制研究被引量:8
2019年
目的观察microRNA(miR-126)在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ACI)患者血清中的表达变化及其对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和迁移的影响,并探讨其机制。方法选取2015年11月—2017年11月莱芜市人民医院发病7 d内就诊的15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分为ACI 组110 例(稳定斑块患者74 例,不稳定斑块患者36 例)和非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NACI)患者40例,同时选择同期40例年龄、性别相匹配的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组。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qRT-PCR)检测3 组血清miR-126的表达,体外培养人血管平滑肌细胞系HA-VSMC,分别转染miR-126模拟物、模拟物阴性对照和miR-126抑制物、抑制物阴性对照。采用qRT-PCR 检测miR-126 的表达;CCK-8法检测细胞增殖活性;Transwell 迁移实验检测细胞迁移能力;Western blotting 检测基质金属蛋白酶13(MMP-13)蛋白的表达。结果 ACI 组患者血清miR-126 表达水平较NACI 组和对照组降低(P <0.05),且不稳定斑块患者血清miR-126 表达水平低于稳定斑块患者(P <0.05)。与模拟物阴性对照组比较,miR-126 模拟物组细胞miR-126 表达水平升高(P <0.05),细胞增殖活性和迁移能力下降(P <0.05),MMP-13 表达升高(P <0.05);与抑制物阴性对照组比较,miR-126 抑制物组细胞增殖活性和迁移能力提高(P <0.05),MMP-13 表达降低(P <0.05)。结论 ACI 患者血清miR-126 表达降低,并可通过抑制血管平滑肌细胞的增殖和迁移起到抗动脉粥样硬化作用,其机制可能与下调MMP-13 的表达有关。
张翠司君增郑立峰
关键词:动脉粥样硬化细胞增殖
急性脑血管病意识障碍患者126例临床诊治分析被引量:6
2011年
目的:掌握急性脑血管病出现意识障碍的临床特点、发病规律,总结诊断、治疗经验。方法:对我院神经内科一年来收治的126例急性脑血管病意识障碍患者病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实施定性或定量研究。结果:在126例急性脑血管病意识障碍患者中,脑出血患者49例,脑血栓患者30例,蛛网膜下腔出血7例,其他40例。结论:脑出血出现意识障碍者最多、病情最重,脑血栓出现意识障碍症状较轻,蛛网膜下腔出血出现意识障碍时轻时重。秋冬是该病症高发期,45~71岁是该病的高发年龄,劳累、情绪激动和饮酒是该病的主要诱因,意识障碍是患者病情的外部表现,治疗上以控制血压与降颅压为基本措施,必要时应采取特殊治疗。
吴孟海司君增
关键词:急性脑血管病
帕罗西汀联合丁苯酞治疗卒中后抑郁的疗效研究
目的:探讨帕罗西汀联合丁苯酞软胶囊治疗脑卒中后患者抑郁状态的疗效。方法:将90例脑卒中后抑郁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45例和对照组45例,观察组患者给予帕罗西汀+丁苯酞软胶囊治疗,对照组患者单纯给予帕罗西汀治疗,在治疗前和治疗...
司君增李梅吴孟海亓勤德
关键词:帕罗西汀丁苯酞软胶囊
文献传递
帕罗西汀联合丁苯酞治疗卒中后抑郁的疗效研究被引量:12
2013年
目的探讨帕罗西汀联合丁苯酞软胶囊治疗脑卒中后患者抑郁状态的疗效。方法将90例脑卒中后抑郁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45例和对照组45例,观察组患者给予帕罗西汀+丁苯酞软胶囊治疗,对照组患者单纯给予帕罗西汀治疗,在治疗前和治疗8周后分别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临床神经功能缺损量表(CSS)、改良Barthel指数(MBI)评价两组患者的疗效。结果两组患者疗效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组内比较HAMD、CSS、MBI评分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HAMD、CSS、MBI评分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帕罗西汀、丁苯酞软胶囊联合治疗疗效优于单独使用帕罗西汀,两药合用无明显不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
司君增李梅吴孟海亓勤德
关键词:帕罗西汀丁苯酞软胶囊卒中抑郁
影响急性进展性脑梗死患者疗效相关因素分析被引量:11
2014年
目的:探讨影响急性进展性脑梗死患者疗效相关因素,以期提高临床治疗水平。方法:选取2011年1月至2013年4月189例急性进展性脑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予以抗血小板聚集,调节血脂,脑保护,控制血压、血糖和康复训练等治疗,对其中无效的24例患者进行影响因素分析。结果:血压、血糖、血脂、血小板功能、纤维蛋白原、IGF-1、颈动脉内粥样斑块、基础疾病是影响急性进展性脑梗死疗效单危险因素,也是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只要充分做好围治疗期工作,积极治疗原发疾病,才能提高急性进展性脑梗死预后效果。
李秀芹王丽辉许春红孟昭昀张娜朱立华司君增
关键词:急性进展性脑梗死影响因素
丁苯酞软胶囊联合盐酸多奈哌齐治疗轻度认知功能障碍的效果观察被引量:18
2014年
目的观察丁苯酞软胶囊联合盐酸多奈哌齐治疗轻度认知功能障碍的疗效。方法选择2009年11月至2012年12月我院收治的轻度认知功能障碍患者8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1例。观察组服用丁苯酞软胶囊联合盐酸多奈哌齐,对照组单独应用盐酸多奈哌齐。两组患者均于治疗前和治疗后12周各进行1次简明精神状态检查表(MMSE)及P300检测,并检测治疗后的不良反应。结果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5.61%,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0.24%,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与治疗前相比MMSE的评分显著提高,而观察组较对照组显著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与治疗前相比,P300波幅均上升,潜伏期均有所缩短,但观察组变化较对照组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丁苯酞软胶囊联合盐酸多奈哌齐治疗轻度认知功能障碍与单用盐酸多奈哌齐相比效果更为显著,能有效改善轻度认知功能障碍患者脑部活动状态以及患者认知能力,且安全性良好。
司君增魏丽萍吴孟海亓勤德
关键词:丁苯酞软胶囊盐酸多奈哌齐轻度认知功能障碍
葡萄糖脑苷脂酶基因多态性与帕金森病的相关性被引量:3
2010年
目的研究贵州人群帕金森病(PD)患者的葡萄糖脑苷脂酶(GBA)基因N370S、V394L和L444P突变位点多态性,探讨GBA基因突变与PD的相关性。方法选取50例PD患者和50例正常对照组的基因组DNA,通过PCR扩增GBA基因的外显子8-11 DNA片段,再以纯化的PCR产物作模板,通过PCR分别扩增GBA基因外显子9和外显子10 DNA片段,纯化后测序。结果PD患者和正常对照组的GBA基因外显子9和外显子10核苷酸序列完全一致,未发现突变点。结论在中国贵州人群中,GBA基因N370S、V394L和L444P突变位点无多态性,提示GBA基因N370S、V394L和L444P突变与中国贵州人群的PD不具有相关性。
焦玲司君增楚兰
关键词:帕金森病
阿加曲班联合尤瑞克林治疗进展性脑梗死疗效对比研究被引量:20
2016年
目的:探讨阿加曲班联合尤瑞克林治疗进展性脑梗死患者的疗效。方法:将152例进展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76例,观察组患者给予阿加曲班+尤瑞克林治疗,对照组患者单纯给予尤瑞克林治疗,在治疗前和治疗14 d后分别采用NIHSS评分、Barthel指数、改良的Rankin量表(m RS)评分评价两组患者的疗效。结果:两组患者疗效有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1.463,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组内比较NIHSS评分、Barthel指数(MBI)及m RS评分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501,t=1.844,t=1.341;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NIHSS评分、MBI评估及m RS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121,t=2.332,t=2.219;P<0.05)。观察组及对照组患者均未出现牙龈出血、皮下出血及消化道出血等不良反应。结论:阿加曲班联合尤瑞克林治疗进展性脑梗死,可改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症状,临床效果明显,并可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且疗效优于单独使用尤瑞克林,值得临床推广。
司君增郭秀玲亓勤德
关键词:阿加曲班尤瑞克林进展性脑梗死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