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司士辉

作品数:128 被引量:339H指数:9
供职机构:中南大学化学化工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高等学校骨干教师资助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理学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化学工程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92篇期刊文章
  • 27篇专利
  • 7篇会议论文

领域

  • 41篇理学
  • 18篇自动化与计算...
  • 15篇化学工程
  • 11篇环境科学与工...
  • 8篇电气工程
  • 8篇医药卫生
  • 5篇冶金工程
  • 4篇电子电信
  • 4篇一般工业技术
  • 3篇机械工程
  • 3篇轻工技术与工...
  • 2篇生物学
  • 2篇金属学及工艺
  • 1篇航空宇航科学...
  • 1篇语言文字

主题

  • 27篇纳米
  • 27篇传感
  • 25篇石英晶体
  • 18篇石英晶体微天...
  • 18篇晶体
  • 17篇电极
  • 17篇感器
  • 17篇传感器
  • 13篇电化学
  • 13篇多孔
  • 12篇伏安法
  • 11篇电池
  • 11篇压电石英
  • 10篇聚苯
  • 10篇聚苯胺
  • 10篇苯胺
  • 8篇多孔阳极氧化...
  • 8篇阳极氧化铝
  • 8篇氧化钛
  • 7篇纳米TIO2

机构

  • 119篇中南大学
  • 15篇湖南大学
  • 9篇湖南科技大学
  • 6篇湖南化工研究...
  • 6篇中国地质调查...
  • 5篇湖南师范大学
  • 4篇湖南省产商品...
  • 2篇深圳大学
  • 2篇中国科学院
  • 2篇中国石油化工...
  • 1篇广东医学院
  • 1篇华中师范大学
  • 1篇中南大学湘雅...
  • 1篇中国人民解放...
  • 1篇湖南有色金属...
  • 1篇长沙环境保护...
  • 1篇深圳市天骄科...

作者

  • 126篇司士辉
  • 10篇杨政鹏
  • 9篇陈昕
  • 9篇陈金华
  • 9篇任凤莲
  • 8篇徐国荣
  • 6篇史云
  • 6篇梁丰
  • 6篇赵学亮
  • 5篇黄可龙
  • 5篇黄明智
  • 5篇曾小明
  • 4篇李建文
  • 4篇邓春艳
  • 4篇谢亚林
  • 4篇易清风
  • 4篇刘国聪
  • 4篇李赛
  • 4篇陈寒芳
  • 4篇肖辉

传媒

  • 5篇分析化学
  • 5篇传感器世界
  • 4篇分析科学学报
  • 4篇分析测试学报
  • 4篇徐州工程学院...
  • 3篇应用化学
  • 3篇分析试验室
  • 3篇广州化学
  • 3篇稀有金属与硬...
  • 3篇河南化工
  • 3篇传感技术学报
  • 2篇化学通报(中...
  • 2篇湖南大学学报...
  • 2篇功能材料
  • 2篇稀有金属
  • 2篇广州化工
  • 2篇中国有色金属...
  • 2篇青岛科技大学...
  • 2篇中南大学学报...
  • 2篇常熟理工学院...

年份

  • 4篇2024
  • 3篇2023
  • 2篇2022
  • 8篇2021
  • 3篇2020
  • 6篇2019
  • 1篇2018
  • 4篇2017
  • 2篇2016
  • 2篇2015
  • 7篇2014
  • 3篇2013
  • 13篇2012
  • 5篇2011
  • 8篇2010
  • 9篇2009
  • 5篇2008
  • 10篇2007
  • 6篇2006
  • 4篇2005
12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无极石英晶体微天平化学生物传感器
2021年
石英晶体微天平传感器是一种灵敏度可达纳克级甚至皮克级的质量型传感测量技术,在高灵敏化学检测、非标记生物传感领域具有广泛应用价值。无金属激励电极裸石英晶体微天平传感器突破了传统石英晶体微天平传感模式,在高频石英晶体高灵敏质量传感、石英晶体微阵列检测等领域表现出诸多的优点和独特的应用价值。本文对无极石英晶体微天平传感器进行了全面的梳理和总结。首先,从无极石英晶体的等效电路模型出发,简单介绍了无极石英晶体传感器的传感原理,阐述了无极石英晶体振动激励方法的演变历程。然后,重点讨论了四种无极石英晶体传感器的信号测量方法,包括振荡器法、阻抗分析法、QCM-D测量法、电磁压电声学测量法等,分别论述了其原理及发展趋势。最后,归纳了无极石英晶体微天平传感器在化学生物传感领域的研究现状,并展望了其未来的发展。
扶梅司士辉陈金华冯浪霞张润
关键词:石英晶体微天平生物传感
溶出伏安法同时测定矿山地下水中痕量砷铅被引量:7
2012年
本文以电化学预处理的金电极为工作电极,采用线性扫描溶出伏安法实现了矿山地下水中痕量As3+、Pb2+的同时测定。研究了金电极的预处理方法、不同预富集时间和不同电解质对重金属离子测定的影响规律。研究发现,电化学预处理有利于金电极对重金属离子的响应,在最优实验条件下,As3+、Pb2+在电化学活化的金电极上分别于0.18V、-0.07V产生灵敏的溶出峰,峰高与其浓度线性相关,检测限分别可达到0.5!g/L、2!g/L。该方法操作简单、干扰小、线性范围宽、灵敏度高。
张岩岩史云赵学亮罗岳平吕广梅邓春艳司士辉
关键词:金电极溶出伏安法
丝网印刷电极在食品检测中的应用研究进展被引量:5
2012年
丝网印刷电极因价格便宜、使用方便、重现性好、检测灵敏度高而成为研究热点。对丝网印刷电极在食品检测中的应用进行了综述,主要阐述丝网印刷电极在亚硝酸盐、硫化物、毒枝菌素、致病菌、海产食品毒性等污染物的检测和乳酸的检测、电子鼻和电子舌的应用与发展趋势。对于同一种成分,则按工作电极的修饰方法或检测方法来进行分述,并对丝网印刷电极的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周建红令玉林司士辉
关键词:传感器食品检测
高效光催化活性钠米农药制剂的制备被引量:1
2004年
采用钛酸丁酯水解法制备出直径约为20 nm的纳米TiO2,并用钛酸丁酯对其进行改性。研究表明TiO2与硬脂酸事实上通过化学键键合,由亲水性变为亲油性。文中还提出了三种制备TiO2复合纳米农药制剂的方案,并探讨了几种TiO2复合纳米农药制剂在不同条件下的光催化降解率。结果表明,采用钛酸丁酯为原料直接在农药乳油中原位生成的TiO2复合纳米农药制剂与原农药性状保持基本一致,光催化降解率最大。
颜昌利司士辉王跃龙王晓光
关键词:光催化活性纳米二氧化钛农药制剂钛酸丁酯改性
一种微流控石英晶片阵列传感检测系统及其检测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微流控石英晶片阵列传感检测系统及其检测方法,包括有PC机,arduino单片机,DDS信号源,A/D转换器、低通滤波器、石英晶片传感系统,信号调理电路和幅值相位检测器,以上组件依次通过线路互连,幅值相位检...
司士辉张润陈金华扶梅冯浪霞
镀铜磁性粒子强化内电解预处理对硝基苯酚废水
2010年
采用化学共沉淀法与化学镀相结合制备了镀铜磁性粒子,并用SEM、XRD和磁强计对其进行了表征。采用铁屑/镀铜磁性粒子内电解法,以对硝基苯酚为目标污染物,考察了铁屑与镀铜磁性粒子质量比、磁场强度、初始pH、曝气量和Na2SO4投加量对COD去除率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铁屑与镀铜磁性粒子质量比为10,磁场强度为0.04T,初始pH为4,曝气量为15L·min-1和Na2SO4投加量为2000mg·L-1的最优条件下,当处理时间控制在3.5h时,COD去除率达到72%,为对硝基苯酚废水的后续处理提供了有利条件。
肖克司士辉黄明智
关键词:磁性粒子内电解对硝基苯酚预处理
化学法处理高浓度含钒碱性工业废水被引量:5
2009年
针对高浓度含钒碱性工业废水的特点,经多次比较试验得出最佳处理方法:还原—中和—絮凝法。详细探讨了还原剂用量、还原反应的最佳pH、还原反应时间、中和沉淀过程的pH、助凝剂等因素对废水中钒残留量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在最优实验条件下,处理后废水中钒<0.001g/L,出水达到国家废水排放标准。
曾小明李凌璞舒晖赵坤司士辉
关键词:絮凝剂
一次性石墨纸电极用于电化学快速测定硝酸根
2017年
为了简单快速测定硝酸根,通过丝网印刷技术制作出了低成本、免打磨和重现性良好的石墨纸电极,在自制便携式电化学分析仪上,采用差分脉冲伏安法同位镀铜催化还原硝酸根。与铜修饰的玻碳电极相比,铜修饰的一次性石墨纸电极大大提高了硝酸根的分析灵敏度。在硝酸根离子浓度为0.03~1 mmol/L范围内,硝酸根离子的浓度与还原峰电流呈良好的线性关系,检出限为1.1μmol/L。此外,研究了水样中一些常见阴离子对硝酸根测定的干扰作用,电极表现出较好的抗干扰性。此电极能有效地应用于实际水样中硝酸根的检测。
刘海司士辉赵志佳占秋玲熊慧娟蓝昌华
关键词:差分脉冲伏安法硝酸根
Ti基电极上光化学沉积Hg用于吸附溶出伏安法测定磺胺嘧啶被引量:3
2009年
该研究发现采用紫外光照射钛电极表面氧化钛层能够光催化还原Hg2+生成Hg微粒,在Ti基电极上光化学沉积Hg比电化学沉积Hg对磺胺嘧啶具有更强的吸附作用,基于光化学沉积Hg/Ti电极建立了一种吸附溶出伏安法测定磺胺嘧啶的方法。详细考察了溶液pH值、吸附富集时间、溶出起始电位、扫描速率等对测定的影响。结果表明,在pH2.0的B-R缓冲溶液中,磺胺嘧啶在0.48V左右处产生1个灵敏的氧化峰,其峰电流与磺胺嘧啶的浓度在1.2×10-8~1×10-6mol/L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72),检出限达4.35nmol/L。
曾小明梁丰司士辉陈昕
关键词:磺胺嘧啶光化学还原吸附溶出伏安法
石英晶体微天平技术研究纳米TiO_2表面Cu(Ⅱ)吸附与光化学还原过程被引量:3
2005年
The adsorption and photochemical reduction process of Cu! at the surface of nanocrystalline TiO2 was investigated using in situ quartz crystal microbalance(QCM). It was found that the adsorption of Cu! onto active sites of nanocrystalline fit the pseudo-second-order reaction better than the pseudo-first-order reaction, and that the rate constant of the reaction was estimated to be about 0.09 g·mmol-·1min-1. In addition, it was also found that the adsorption amount of Cu! at the surface of TiO2 was affected by pH、concentration and coexisting an- ions, and the saturated amount of adsorbed Cu! was approximately 1.5 mmol·g-1 at pH 4. During UV illumina- tion, the frequency of QCM decreased gradually, which meant the photoreduction deposition of Cu! from the solution, moreover, the rate of photodeposition of Cu! increased with increasing pH of solution, and the rate of photoreduction enhanced obviously when the organics were introduced.
杨政鹏司士辉
关键词:光还原
共13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