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吴伦秀

作品数:4 被引量:27H指数:3
供职机构:华南农业大学理学院生物材料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科技计划工业攻关项目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篇医药卫生
  • 1篇农业科学

主题

  • 2篇学成
  • 2篇抑菌
  • 2篇苦槛蓝
  • 2篇化学成分
  • 1篇短叶松
  • 1篇乙醇
  • 1篇乙醇提取
  • 1篇乙醇提取物
  • 1篇乙酰
  • 1篇乙酰基
  • 1篇抑菌活性
  • 1篇樱花
  • 1篇真菌
  • 1篇提取物
  • 1篇紫茎泽兰
  • 1篇酰基
  • 1篇香橙
  • 1篇酶活性
  • 1篇化学成分研究
  • 1篇活性

机构

  • 4篇华南农业大学

作者

  • 4篇吴伦秀
  • 4篇谷文祥
  • 2篇何庭玉
  • 1篇戴航
  • 1篇郭育晖
  • 1篇李显珍
  • 1篇李春远
  • 1篇郭培钧
  • 1篇杨锋波
  • 1篇叶慧娟
  • 1篇周衡刚
  • 1篇王金祥

传媒

  • 1篇植物生理学通...
  • 1篇中草药
  • 1篇热带亚热带植...

年份

  • 1篇2014
  • 1篇2011
  • 1篇2010
  • 1篇2009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蕨藻红素促进大豆插条不定根的形成被引量:3
2010年
对蕨藻红素影响大豆下胚轴插条不定根形成的研究表明:蕨藻红素促进大豆插条不定根的形成,其最适浓度为0.5μmol·L-1,最适处理时间为2d。0.5μmol·L-1蕨藻红素处理大豆插条后,不定根诱导阶段(0~24h)的POD、CAT、IAAox活性较低;而不定根形成生长阶段(24~72h)的CAT和IAAox活性较高,POD活性低于未作处理的。试验推测蕨藻红素促进大豆插条不定根形成的生理基础可能与其影响POD、CAT和IAAox活性有关。
吴伦秀何庭玉谷文祥王金祥
关键词:不定根酶活性
苦槛蓝叶的化学成分及其抑菌活性研究被引量:10
2014年
为研究苦槛蓝(Myoporum bontioides A. Gray)的化学成分,采用多种柱色谱技术从苦槛蓝叶中分离得到13个化合物,它们的结构分别鉴定为:野黑樱苷(1)、类叶升麻苷(2)、5,7-二羟基二氢黄酮(3)、3-O-β谷甾醇苷(4)、(3R)-oct-1-en-3-ol-O-β-D-glucopyranosyl-(1″→2′)-O-β-D-glucopyranoside (5)、7-甲氧基香橙素(6)、异樱花素(7)、匙叶桉油烯醇(8)、愈创木醇(9)、(1S,2R,5S,6R)-2,6-bis(5-methoxy-3,4-methylenedioxyphenyl)-3,7-dioxabicyclo[3.3.0]octane (10)、(1R,2S,5R,6S)-2-(4-hydroxy-3-methoxyphenyl)-6-(3,4-methylenedioxyphenyl)-3,7-dioxabicyclo[3.3.0]octane (11)、去甲基川陈皮素(12)和3′,4′,5,6,7,8-六甲氧基黄酮(13),其中化合物4、5、7-11为首次从苦槛蓝植物中分离得到。刃天青显色法测试部分化合物对大肠杆菌与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制活性,结果表明,5,7-二羟基二氢黄酮(3)对大肠杆菌与金黄色葡萄球菌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其MIC值为62.50μg mL^-1。
叶慧娟戴航吴伦秀郭育晖谷文祥
关键词:化学成分抑菌活性
紫茎泽兰乙醇提取物对几种水果储藏病原真菌的抑菌作用研究
周衡刚何庭玉谷文祥郭培钧吴伦秀
苦槛蓝叶化学成分研究被引量:15
2011年
目的研究苦槛蓝Myoporum bontioides叶甲醇浸膏石油醚-醋酸乙酯(1∶1)硅胶柱色谱分段洗脱部位的化学成分。方法利用硅胶柱色谱及薄层色谱等进行分离纯化,并通过1H-NMR、13C-NMR、ESI-MS等波谱技术进行结构鉴定。结果共分离得到10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瑞士松素(1)、短叶松素(2)、3-O-乙酰基短叶松素(3)、7-甲氧基香橙素(4)、樱花素(5)、5,7-二羟基黄酮醇(6)、高良姜素-3-甲醚(7)、β-谷甾醇(8)、豆甾醇(9)、芝麻素(10)。结论化合物3~5为首次从苦槛蓝属中分离得到,化合物2~5、7~10均为首次从苦槛蓝中分离得到。
李显珍李春远吴伦秀杨锋波谷文祥
关键词:苦槛蓝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