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俊
- 作品数:58 被引量:281H指数:11
- 供职机构:清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北京市社会科学基金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政治法律文化科学哲学宗教历史地理更多>>
- “体制外”模式与“体制内”出路被引量:1
- 2009年
- 吴俊
- 关键词:人民监督员制度民主政治生活最高人民检察院司法制度法治观念
- 处分权主义与审判监督程序的结构——最高人民法院指导案例7号研究被引量:8
- 2013年
- 最高人民法院指导案例7号创造了新的程序规则。指导案例7号依托的是审查程序和再审程序彼此分割的审判监督程序结构,反映的是审判监督程序中当事人处分权与检察院抗诉权的关系。在无涉国家利益、社会公共利益和第三人权益的情况下,指导案例7号在审判监督程序中确立了当事人处分权约束检察院抗诉权的规则,在程序的开始和终结方面贯彻了处分权主义。程序法理涵摄裁判理由,裁判理由涵摄裁判要点,裁判要点涵摄裁判结果。通过分析裁判理由和裁判要点的"假定"要素和"处理"要素,组合出了若干类似案件应该参照的情形。立足于一审、二审和再审程序的功能差异,以及民事司法制度的进一步完善,处分权主义在审判监督程序中应该通过该程序的集约化改革而被合理限制。
- 吴俊
- 关键词:处分权主义审查程序审判监督程序
- 人民监督员制度的“体制外”模式与“体制内”出路被引量:1
- 2009年
- 吴俊
- 关键词:人民监督员制度检察机关强制执行力民主政治体制
- 信念、国家认同及其相关性探究--基于北京市11所高校本科生的调查被引量:1
- 2019年
- 以北京市11所高校的1650名本科生为调查对象,考察了大学生的信念与国家认同现状及其信念对国家认同的影响力。结果显示,大学生的政治信念、道德信念对国家认同有显著正向影响,父母受教育水平为硕士及以上的大学生的国家认同程度显著高于父母受教育水平为初中及以下的大学生;大学生的政治信念对政治认同有显著正向影响,学科为艺/教/体、文/史/哲、经/法/军的大学生的政治认同程度显著低于学科为理/工/农/医的大学生;大学生的政治信念、道德信念对文化认同有显著正向影响,家庭居住地为城镇的大学生的文化认同程度显著高于家庭居住地为农村的大学生。政治信念之于国家认同及爱国主义教育至关重要。
- 吴俊周嘉婧
- 关键词:政治信念道德信念国家认同政治认同文化认同
- 著述立说笔不辍,务实求真终不已——纪念邓又天教授
- 2011年
- 邓又天(1922~2003),男,汉族,四川南充人,著名的刑法学家,在刑法学界堪称泰斗级的人物。曾担任西南政法学院刑法教研室主任兼青少年犯罪研究室主任,院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委员,院学位委员会委员,重庆市人民政府首席法律顾问,四川省法学会副会长,重庆市青少年犯罪研究会第一任会长,重庆市名人学会顾问,重庆市老区建设促进会法律顾问,中国刑法学会干事、顾问,国际刑法学会会员。
- 吴俊
- 关键词:研究会刑法犯罪
- 检察理论拓系谱,高师师德育后俊——纪念王洪俊教授
- 2011年
- 王洪俊(1934—2007),男,重庆市铜梁县人,西南政法学院法学系教授。1947年10月至1953年8月,在重庆大学政治系、西南人民革命大学政法系、西南政法学院政法系学习,1953年8月毕业于西南政法学院。1953年9月至1954年8月,任西南政法学院教研室民法组助教。1954年7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54年9月至1956年8月在中国人民大学法律系研究生班民事诉讼法专业学习。
- 吴俊
- 关键词:人民系谱政法
- 高校德育课低效追因及对策
- 2001年
- 提高德育课有效性是高校德育追求的目标之一。本文分析了高校德育课不彰的客观因素和实际操作中存在的问题 ,并从优化社会德育环境。
- 吴俊
- 关键词:高校德育德育课德育环境
- 论改革开放时期中国精神的基本内涵
- 在波澜壮阔的改革开放历程中,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形成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改革创新、求真务实、谦虚好学等一系列符合时代特征的精神品质和社会风尚。在这些精神品质和社会风尚中,与时俱进、改革创新处于核心地位,是新...
- 吴俊
- 关键词:实事求是求真务实
-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基础”课教学探究被引量:6
- 2017年
- 新时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基础"课是帮助大学生自觉成为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的需要,是帮助大学生在理想信念、价值理念、道德观念上紧紧团结在一起的需要,是帮助大学生提升思想道德素质和法律素质的需要。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教学,应当树立价值塑造、能力培养和知识传授三位一体的教学理念,并努力将其融入教学的全过程、诸环节。
- 吴俊
- 关键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学
- 论中国式现代化的中国特色被引量:8
- 2023年
- 中国式现代化闯出了一条基于中国基本国情、客观实际、文化传统、制度体制、思维方式等要素推动自身发展的现代化之路,是被实践充分证明行之有效的原创版,打破了西方在现代化道路问题上的理论与话语垄断,彰显出鲜明的中国特色。从中国特色的角度出发,中国式现代化是激活中华文明的现代化、是切合中国实际的现代化、是坚持人民至上理念的现代化、是遵循独特策略方法的现代化、是呈现人类文明新形态的现代化,为广泛凝聚合作共识、推动世界历史发展、引领人类文明进步提供了强大力量。
- 程赞吴俊
- 关键词:中国式现代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