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1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5篇医药卫生

主题

  • 5篇腹腔
  • 5篇腹腔镜
  • 4篇切除
  • 4篇静脉
  • 3篇大隐静脉
  • 3篇大隐静脉曲张
  • 3篇隐静脉
  • 3篇曲张
  • 3篇静脉曲张
  • 2篇低位直肠
  • 2篇低位直肠癌
  • 2篇端粒
  • 2篇端粒酶
  • 2篇直肠
  • 2篇直肠癌
  • 2篇手术
  • 2篇切除术
  • 2篇肿瘤
  • 2篇周期
  • 2篇细胞

机构

  • 6篇中国人民解放...
  • 3篇中国人民解放...
  • 2篇中国人民解放...
  • 2篇解放军第15...
  • 2篇解放军第一五...
  • 1篇第三军医大学...
  • 1篇南通大学
  • 1篇第三军医大学...
  • 1篇平顶山市第一...
  • 1篇南京市高淳人...

作者

  • 15篇吴兴桂
  • 3篇张庆林
  • 3篇宋豫军
  • 3篇蔺桂恒
  • 3篇王广伟
  • 3篇齐保庆
  • 3篇李颖
  • 3篇李颖
  • 2篇谷晓光
  • 2篇吴万峰
  • 2篇王广伟
  • 1篇迟彦邦
  • 1篇侯宪典
  • 1篇刘敏丰
  • 1篇翟年宽
  • 1篇顾元龙
  • 1篇刘少飞
  • 1篇张庆林
  • 1篇李颖
  • 1篇张庆林

传媒

  • 3篇中国普外基础...
  • 2篇中国现代普通...
  • 1篇世界华人消化...
  • 1篇中国肿瘤临床...
  • 1篇中国综合临床
  • 1篇肿瘤防治研究
  • 1篇中国普通外科...
  • 1篇中国医师杂志
  • 1篇中华内分泌代...
  • 1篇中国肿瘤临床
  • 1篇中国微创外科...
  • 1篇腹腔镜外科杂...

年份

  • 1篇2017
  • 1篇2011
  • 1篇2010
  • 1篇2009
  • 1篇2008
  • 1篇2006
  • 2篇2005
  • 1篇2004
  • 1篇2002
  • 3篇2001
  • 2篇1999
1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腔镜下大隐静脉隔绝术治疗大隐静脉曲张被引量:7
2005年
目的:探讨腔镜下大隐静脉隔绝术治疗大隐静脉曲张的可行性及其疗效.方法:随机将2000年1月至2004年1月115例、132条下肢大隐静脉曲张患肢分为A、B两组,A组行腔镜下大隐静脉隔绝术,B组行传统的大隐静脉高位结扎剥脱术,对两种方法进行对比研究.结果:平均切口长度A组为(2.0±0.6)cm,B组为(8±1.1)cm,平均切口长度A组明显短于B组(P<0.05);平均手术时间A组为(35±10)min,B组为(90±17)min,手术时间A组明显短于B组(P<0.05);术后两组症状消失,均未发生并发症;患者均获随访,随访1~36个月,A组无复发,B组局部复发4例,复发率6.06%.结论:腔镜下大隐静脉隔绝术高位结扎、电灼大腿段大隐静脉,阻断其小腿段所有属支及交通支,使大隐静脉与体循环隔绝,不需抽剥大隐静脉,患者创伤小,疗效好,复发率低,是治疗大隐静脉曲张的理想术式.
吴兴桂王广伟李颖
关键词:腹腔镜大隐静脉曲张高位结扎剥脱术
大隐静脉全程经皮缝扎术治疗大隐静脉曲张被引量:19
2004年
吴兴桂王广伟李颖侯宪典宋豫军
关键词:大隐静脉静脉曲张外科手术手术方法
经腹腔镜经肛门括约肌间直肠切除结肠肛管吻合术治疗超低位直肠癌13例被引量:5
2008年
目的探讨经腹腔镜经肛门括约肌间直肠切除结肠肛管吻合术对超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的治疗效果。方法从2005年6月到2007年12月期间对13例患者施行该手术。其中男8例,女5例,平均年龄53岁(41~69岁)。肿瘤距离肛缘均小于5cm。结果13例手术全部成功,无手术死亡,无吻合口漏发生。随访时间为1~30个月,平均随访17个月,1例盆腔复发,1例肝转移;无戳孔种植转移,术后6个月肛门括约肌功能达优良者9例。结论经腹腔镜经肛门括约肌间直肠切除结肠肛管吻合术是治疗超低位直肠癌的一种微创、安全、疗效可靠、肛门括约肌功能满意的较理想保肛手术。
吴兴桂井红民蔺桂恒张庆林李颖吴万峰
关键词:超低位直肠癌腹腔镜
保留迷走神经主干门奇断流术对门静脉高压症性胃病影响被引量:8
2006年
目的比较保留迷走神经主干门奇断流术(VTPPD)和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PD)对门静脉高压性胃病(PHG)的影响。方法77例门静脉高压患者分为VTPPD和PD两组,VTPPD组36例,PD组41例,术前和术后第3周常规行胃镜检查,并对两组手术前后PHG的发病率、PHG加重病例比率分别予以比较。结果两组食道胃底静脉曲张皆明显减轻或消失。VTPPD组术前PHG发病率为55.6%(20/36),术后为69.4%(25/36),手术前后发病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24);PD组术前伴PHG者61.0%(25/41),术后PHG为87.8%(36/41),手术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5)。手术后VTP-PD组PHG发病率低于PD组(P=0.048)。PHG程度加重者VTPPD组8例(22.2%,8/36),PD组19例(46.3%,19/41),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7)。结论VTPPD较传统的断流术明显减少PHG的发病率,并可明显减轻加重程度。
吴兴桂张庆林王广伟李颖谷晓光刘少飞
关键词:门静脉高压性胃病门奇断流术迷走神经
19例T管拔除后出现漏胆的临床分析
2001年
吴兴桂齐保庆
关键词:胆总管疾病胆瘘引流
细胞周期调节因子在肿瘤研究中的新进展被引量:3
1999年
吴兴桂迟彦邦
关键词:细胞周期肿瘤发生
Cyclin D1,Rb在胆管癌中的表达和意义被引量:1
2001年
目的 探讨CyclinD1,Rb的表达与胆管癌的临床病理参数和预后的关系。方法 采用S P法进行CyclinD1,Rb的免疫组化染色。结果 CyclinD1的阳性表达率为5 2 38% (2 2 42 ) ,CyclinD1的阳性表达与胆管癌的分化程度 (P =0 .0 44 ) ,肝侵犯 (P =0 0 46 ) ,临床分期 (P =0 0 0 1) ,生存期 (P =0 0 0 11)有关。Rb与胆管癌的分化程度 (P=0 0 0 5 2 )、临床分期 (P =0 0 0 42 )、淋巴结转移 (P =0 .0 0 6 8)有关。结论 CyclinD1,Rb都与胆管癌的一些临床病理参数有关 ,CyclinD1还是提示胆管癌预后的良好标志物。
吴兴桂迟彦邦
关键词:免疫组织化学癌基因胆管癌
细胞周期素依赖蛋白激酶抑制蛋白(CKIs)与肿瘤被引量:5
1999年
细胞增殖失和细胞凋亡障碍癌变的根本原因。由细胞周期素(Cyclins)、细胞周期素依赖蛋白激酶(CDKs)、细胞周期素依赖蛋白激酶抑制蛋白(CKIs)等组成的细胞周期调控系统决定着细胞增殖周期中G1、S、G2、M期的转换,其异常便有可能导致恶性增殖。...
吴兴桂
关键词:肿瘤细胞周期素
经脐单孔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与常规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临床疗效比较被引量:11
2011年
目的比较经脐单孔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与常规LC的的优、缺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1月至2010年11月期间45例行择期胆囊切除患者,分别行经脐单孔LC(经脐LC组,n=20)和常规LC(常规LC组,n=25)。比较2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后3d肝功能评分、术后3d应用止痛药频率、术后首次下床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术中失血量及术后1个月慢性疼痛情况。结果除常规LC组1例由于Mirizzi综合征而中转开腹外,余均顺利完成手术。术后3d内应用止痛药频率和术后住院时间,经脐LC组优于常规LC组(P<0.05);而术后1个月内手术区域慢性疼痛及肝功能评分方面,经脐LC组与常规LC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时间和术中失血量方面常规LC组优于经脐LC组(P<0.05,P<0.01)。结论经脐单孔LC具有伤口小、疼痛轻及恢复快的优点。
王广伟顾元龙吴兴桂翟年宽刘敏丰
关键词:经脐入路单孔腹腔镜胆囊切除术
改良胰胃吻合在胰头十二指肠切除术中重建消化系的应用被引量:10
2009年
目的:探讨胰十二指肠切除术中将改良胰胃吻合应用于重建消化系的手术安全性及其近期疗效.方法:收集我院2006-03/2009-07采用改良胰胃吻合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治疗44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其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患者手术时间200-420(平均260)min,失血量150-1600(平均260)mL,无手术死;出现胰瘘2例(4.55%,2/44),经保守治疗后痊愈;5例出现胃排空障碍(11.36%,5/44);胰腺残端出血1例(2.27%,1/44);无手术伤口感染或腹腔感染的病例;术后住院时间13-27(平均15)d;随访率100%,随访6mo至3年,无远期手术并发症发生.结论:改良胰胃吻合使胰十二指肠切除成为一种操作容易、安全可靠的术式,值得各级医院推广.
吴兴桂张庆林李颖蔺桂恒
关键词:胰十二指肠切除术胰胃吻合胰瘘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