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吴祖超

作品数:8 被引量:30H指数:3
供职机构:三明市第一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8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颅骨
  • 2篇预后
  • 2篇手术
  • 2篇外伤
  • 2篇颅脑
  • 2篇脑出血
  • 2篇急性
  • 2篇骨折
  • 2篇出血
  • 1篇低级别胶质瘤
  • 1篇地平
  • 1篇定向手术
  • 1篇对冲伤
  • 1篇对冲性
  • 1篇预后因素
  • 1篇预后因素分析
  • 1篇原发性
  • 1篇生长性骨折
  • 1篇手术治疗
  • 1篇双额叶

机构

  • 5篇三明市第一医...
  • 3篇福建医科大学

作者

  • 8篇吴祖超
  • 3篇朱锋
  • 2篇张建海
  • 2篇陈智勇
  • 2篇黄生炫
  • 1篇单毅华
  • 1篇沈庆歌
  • 1篇邓冬英
  • 1篇张建海

传媒

  • 4篇福建医药杂志
  • 1篇江西医药
  • 1篇中国实用医药
  • 1篇北方药学
  • 1篇第三届中国西...

年份

  • 1篇2022
  • 1篇2016
  • 2篇2015
  • 1篇2014
  • 1篇2009
  • 1篇2005
  • 1篇2000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传统开颅术和脑立体定向术治疗基底节区脑出血的比较被引量:2
2015年
目的探讨基底节区脑出血不同术式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09年1月到2013年12月我院收取的基底节区脑出血病人96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48)和观察组(n=48)。对照组采用传统开颅手术,观察组采用脑立体定向手术,对比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术后,观察组清醒例数显著多于对照组(χ2=9.579,P<0.01),浅度昏迷例数显著少于对照组(χ2=6.982,P<0.01)。手术后6个月,观察组Ⅴ级+死亡例数显著少于对照组(χ2=7.500,P<0.01)。结论在基底节区脑出血治疗中,脑立体定向手术术后病人意识恢复效果更佳,植物状态病例和死亡病例少,值得推广。
吴祖超
关键词:基底节区脑出血开颅手术脑立体定向手术
对冲性双额叶脑挫裂伤128例临床分析
2009年
吴祖超
关键词:双额叶脑挫裂伤对冲性保守治疗对冲伤
颅脑外伤后颅骨缺损合并脑积水早期行颅骨修补及脑室腹腔分流术效果分析被引量:19
2015年
目的观察颅脑外伤后颅骨缺损合并脑积水早期行颅骨修补及脑室腹腔分流术的临床效果。方法 46例颅脑外伤后颅骨缺损合并脑积水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23例。试验组采用早期(2个月内)脑室腹腔分流联合颅骨修补术,对照组分期进行手术,分析比较两组疗效。结果治疗6个月后进行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试验组神经功能障碍好转有效率82.6%,其中56.5%恢复良好,26.1%轻度残疾,13.0%重度残疾,4.3%植物生存,无一例死亡。对照组神经功能障碍好转有效率69.6%,其中30.4%恢复良好,39.1%轻度残疾,13.0%重度残疾,13.0%植物生存,4.3%死亡。试验组神经功能障碍好转率较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颅脑外伤后颅骨缺损的患者,出现脑积水后早期同时行颅骨修补及脑室腹腔分流临床预后效果好,并发症减少,值得临床推广。
张建海朱锋艾训平吴祖超单毅华黄生炫陈智勇
关键词:颅脑外伤颅骨修补脑室腹腔分流
外伤性急性弥漫性脑肿胀预后因素分析(附78例报告)被引量:2
2000年
目的 探讨影响外伤性急性弥漫性脑肿胀(PADBS)预后的因素,以期获和最合理救治经验。方法 回顾分析78例PADBS病人的受伤方式、GCS评分、CT、年龄,合并症及治疗方法和预后。结果 入院时或入院后1小时内双瞳孔散大17例全部不治。保守治疗39例(50.0%),治愈26例,偏瘫2例,植物生存1例,死亡10例;手术22例(28.2%),死亡8例;总死亡率44.9%,结论
沈庆歌吴祖超
关键词:颅脑损伤弥漫性脑肿胀预后PADBS
弧形小切口、钻孔加小骨槽治疗颅骨凹陷性骨折21例分析被引量:3
2005年
在临床工作中,凹陷性颅骨骨折是一种常见颅脑损伤.其主要治疗方法有凹陷骨折撬拨复位、骨瓣开颅复位或凹陷骨折片咬除等.我科自1996~2003年用弧形小切口、适当位置颅骨钻孔并加小骨槽成功治疗颅骨凹陷性骨折21例,现介绍如下.
吴祖超邓冬英
关键词:颅骨凹陷性骨折弧形小切口颅骨钻孔凹陷性颅骨骨折撬拨复位
吡拉西坦联合尼莫地平治疗急性原发性脑出血患者的临床疗效观察
2022年
目的:观察吡拉西坦联合尼莫地平治疗急性原发性脑出血患者的临床疗效分析。方法:将在我院(2020年01月—2022年01月)收治以急性原发性脑出血为诊断的患者总计150例,以随机数字表法分成两组分别为75例,其中1组接受常规治疗下的尼莫地平治疗为对照组,另1组接受常规治疗下吡拉西坦联合尼莫地平治疗为研究组。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治疗指标(脑血肿体积、神经功能缺损评分、颅内压、格拉斯哥昏迷指数)与血清指标(炎性指标C反应蛋白、细胞因子水平以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评价治疗疗效及用药后的不良反应。结果:在治疗后两组脑血肿体积、神经功能缺损评分、颅内压、炎性指标C反应蛋白、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水平较治疗前下降,其中研究组下降程度更明显,而格拉斯哥昏迷指数评分及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较治疗前有所提升,其中研究组提升程度更明显,(P<0.05)。在疗效比较中,研究组治疗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而在用药后的不良反应发生率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在急性原发性脑出血治疗上,实施以吡拉西坦联合尼莫地平治疗的方案,可减少脑血肿体积、颅内压、炎性指标及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水平,改善神经功能缺损与昏迷程度,提升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水平,对于临床治疗的疗效有着显著的提升效果,联合用药后并不增加不良反应,用药安全性高,效果理想。
朱锋吴祖超
关键词:吡拉西坦尼莫地平急性原发性脑出血
儿童颅骨生长性骨折(附5例报告)
颅骨生长性骨折(Growing skull fractwre,GSF)在临床上少见,是颅骨骨折的一种特殊类型,好发于儿童.儿童颅骨发生线性骨折后,由于多种原因导致骨折不愈合,反而逐渐增宽,形成颅骨缺损,并出现迟发性肢体运...
黄生炫吴祖超陈智勇朱锋张建海艾训平胡庚如
关键词:手术治疗疗效评价
文献传递
低级别胶质瘤53例临床特点及预后分析被引量:4
2016年
目的分析低级别胶质瘤患者的临床特点及预后影响因素。方法以2006年1月到来我院就诊并被确诊为低级别胶质瘤的53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分析其临床特点,并行肿瘤切除术,对患者进行随访,分析影响预后水平的因素。结果低级别胶质瘤患者的临床表现主要为认知功能障碍、颅内高压症状(比如恶心、呕吐、头痛等)、癫痫;年龄小、肿瘤体积小、临床表现少患者的4年生存率均显著高于年龄大、肿瘤体积大、临床表现多的患者(P<0.05)。结论低级别胶质瘤患者临床表现多样,影响患者预后水平的因素主要有患者的年龄、临床表现和肿瘤体积的大小。
吴祖超张建海严衍庆
关键词:胶质瘤预后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