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周凌枫

作品数:9 被引量:3H指数:1
供职机构:常州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文学历史地理更多>>

文献类型

  • 9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8篇文学
  • 2篇历史地理

主题

  • 3篇身份
  • 3篇自传
  • 2篇知识分子
  • 2篇随想
  • 2篇忏悔
  • 2篇写作
  • 2篇传记
  • 1篇独立人格
  • 1篇独立战争
  • 1篇心理
  • 1篇心理阐释
  • 1篇学史
  • 1篇战时
  • 1篇知识分子立场
  • 1篇人文
  • 1篇人文主义
  • 1篇人物传
  • 1篇人物传记
  • 1篇荣誉
  • 1篇荣誉感

机构

  • 8篇常州大学
  • 3篇上海师范大学

作者

  • 9篇周凌枫
  • 1篇孔小彬
  • 1篇杨剑龙

传媒

  • 3篇现代传记研究
  • 2篇南昌大学学报...
  • 1篇当代文坛
  • 1篇文教资料
  • 1篇周口师范学院...
  • 1篇常州大学学报...

年份

  • 1篇2023
  • 1篇2021
  • 1篇2020
  • 1篇2015
  • 1篇2014
  • 2篇2013
  • 1篇2012
  • 1篇2011
9 条 记 录,以下是 1-9
排序方式:
诺贝尔文学奖与莫言的小说创作
2013年
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是中国文坛的一件大事。主要从莫言的创作本身、从文学史的角度以及从获奖后的影响三个层面进行深入分析,力求比较全面地探讨这一问题。认为莫言创作的丰富性、独特性可以说奠定了他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基础,莫言通过欲望描写表现了人在具体社会历史背景下的丰富性和复杂性,莫言的获奖说明中国文学已经走向世界,已经具有了国际性的水平。
杨剑龙孔小彬周凌枫
关键词:诺贝尔文学奖文学创作
莎士比亚传奇剧与四大悲剧的差异
2020年
在莎士比亚传奇剧中,戏剧矛盾的产生主要出于人物性情的缺陷,或是与人事无关的外力因素;对情节发展具有决定作用的,是天灾、意外、巧合等偶然性因素,或超自然力等外在因素;传奇剧的结局具有大团圆的喜剧色彩,并体现出宽恕与和解的精神,与四大悲剧存在较大差异。这是莎士比亚对人文主义思潮进行深入思考的结果,他以传奇剧的创作保持对人类世界的信念。
葛文一周凌枫
关键词:莎士比亚传奇剧四大悲剧人文主义
传记的“真实”及其他——读贾英华《怎样写好人物传记》的随想被引量:2
2015年
《怎样写好人物传记》一书系统总结了作者自己的传记写作经验,特别强调传记写作的真实性,重视搜集史料的工作。传记要求真实,但并不绝对地排斥想象和虚构,在强调传记的真实性与历史性的同时,也不应当忘记对传记的艺术要求。另一方面,史料确实重要,但同样重要的是传记作家的史识和史德,后者决定了传记作家对史料的选择和使用,史识和史德同样是写好传记的必需条件。
周凌枫
关键词:传记史料
华盛顿战时书信:身份的展示
2021年
华盛顿于独立战争期间的大量书信记录了战事进程,对所任大陆军总司令的身份进行了多层次展示。荣誉感深藏于华盛顿个性之中,也深藏于华盛顿书信之中,影响了他对战时诸多事件的记述。华盛顿作为大陆军指挥者的战绩乏善可陈,他更重要的功绩在于履行大陆军管理者的职责,最终他完成了身为大陆军维护者的历史使命。华盛顿以对美利坚独立事业的独特贡献,赢得了军事以外的崇高声誉。华盛顿书信为其战争岁月留下了一份特殊的回忆录,总司令的多重复杂身份得以渐次展现。
周凌枫
关键词:书信写作独立战争身份荣誉感
比较视域下王蒙自传中的身份表征
2013年
身份意识是自传写作的立足点和中心内容,自传者对身份的自我认定与自传文本中的身份表征可能并不一致,身份表征才是传主真实身份意识的体现。王蒙在自传中把身份认定为作家甚于官员,而自传中的身份表征则体现为官员重于作家,这种身份意识影响传主对自身经历以及历史与现实问题作出的评判。歌德自传中的身份建构表明,西方作家学者刻意保持与权力的距离,而中国文人的"官本位"意识具有久远的历史文化渊源。
周凌枫
关键词:自传身份
新时期以来作家自传中的身份意识被引量:1
2014年
自传与身份意识具有紧密关联,对于新时期以来的作家自传,知识分子的身份认定成为考察作品的基本要素。在巴金、贾植芳等作家自传中,知识分子身份得到了自觉维护;而在王蒙、周一良、贾平凹等作家自传中,身份意识的表征呈现出比较复杂的面貌。新时期以来作家自传中的身份意识折射出中国知识分子的历史缺陷;而中国自传的进步与发展有赖于自传作者对知识分子历史使命的担当与践行。
周凌枫
关键词:自传身份知识分子
约瑟夫·埃利斯的美国国父传记写作:历史透视下的心理阐释
2023年
约瑟夫·埃利斯著有多种国父传记,在时代历史大背景和个人生平的具体情境下,对传主的内心世界进行阐释。埃利斯在传记中揭示传主在重大历史进程中微妙的心理变化;他结合传主的过往生活经历,探究其思想观念得以形成的深层心理因素;他的传记深入人物的内在性格与心理,对其行为及动机作出解释。埃利斯的国父传记从历史与心理的维度,全面而深入地解读华盛顿、杰斐逊等传主的思想与行为,丰富了对美国国父形象的塑造。
周凌枫
关键词:心理
论新时期以来中国自传中的忏悔意识
2012年
西方自传受基督教影响,具有深远的忏悔传统;而中国自传中的忏悔意识则比较薄弱。新时期以来,巴金的《随想录》、韦君宜的《思痛录》等自传作品表露了可贵的忏悔意识。但其忏悔往往显示为一种精神表态,缺乏具体入微的自我剖析。冯友兰、周一良等则在自传中回避自我忏悔,把个人过错归因于外在环境。新时期以来的中国自传需要针对个体在历史中的具体表现进行深入的自省和忏悔。
周凌枫
关键词:自传忏悔意识忏悔
《随想录》的知识分子立场
2011年
巴金《随想录》揭示了作家在非常岁月里的心路历程,从中引发对知识分子立场问题的思考。巴金在"文革"前期陷入盲从、丧失自我立场,需从中国知识分子的历史传统中寻找根源。通过写作《随想录》,巴金努力挽救知识分子奴化形象,维护自我独立人格;《随想录》体现了作家进行自我剖析与自我忏悔的艰难性,在建立中国知识分子自我意识与独立人格的路途上,巴金以写作《随想录》迈出了勇敢的一步。
周凌枫
关键词:《随想录》知识分子忏悔独立人格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