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周印章

作品数:4 被引量:43H指数:3
供职机构:北京大学地球与空间科学学院造山带与地壳演化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更多>>
发文基金: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调查项目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4篇天文地球

主题

  • 2篇定年
  • 2篇中生代
  • 2篇锆石
  • 1篇地壳生长
  • 1篇地质
  • 1篇地质意义
  • 1篇东北亚
  • 1篇新元古代
  • 1篇岩浆
  • 1篇岩浆作用
  • 1篇岩类
  • 1篇元古代
  • 1篇元古宙
  • 1篇杂岩
  • 1篇造岩
  • 1篇同位素
  • 1篇年代学
  • 1篇锆石年代学
  • 1篇晚古生代
  • 1篇晚中生代

机构

  • 4篇北京大学
  • 2篇中国地质大学...
  • 1篇中国地质科学...

作者

  • 4篇周印章
  • 3篇韩宝福
  • 3篇徐钊
  • 3篇任荣
  • 2篇苏犁
  • 1篇宋彪
  • 1篇赵磊
  • 1篇张臣
  • 1篇陈家富
  • 1篇张磊

传媒

  • 1篇岩石矿物学杂...
  • 1篇地质学报
  • 1篇地质通报

年份

  • 1篇2014
  • 2篇2013
  • 1篇2010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内蒙古西部英巴地区晚古生代-中生代构造岩浆事件及其地质意义被引量:7
2014年
本文以内蒙古西部英巴地区一个典型剖面为例,开展了详细的构造解析和年代学研究,初步构建这一地区晚古生代中生代的构造岩浆事件框架。这一地区至少发育三期岩浆活动和三期构造变形事件。锆石U—Pb定年结果和前人的资料显示,三期岩浆活动分别为石炭纪(325~313Ma)的花岗闪长岩和花岗岩、早二叠世(291~277Ma)的钾长花岗岩和中细粒花岗岩及早白垩世(约134~130Ma)的伟晶岩和石英二长岩。第一期构造变形事件为NWSE向挤压,发生在早二叠世之后,使花岗闪长岩和钾长花岗岩发生挤压变形,形成主体低角度北西倾的片麻理,局部发育同期褶皱,变形温度为450~600℃;第二期为NW—SE向伸展,大致发生在早白垩世,使片麻状花岗闪长岩和片麻状钾长花岗岩发生中高温(450-650℃)的糜棱岩化作用,形成南东倾的低角度韧性剪切带,具有正断性质,后被伟晶岩脉切穿。第三期为NW—SE向伸展,发生在早白垩世之后,形成北西倾的中角度脆性正断层,断距2~10m,并使伟晶岩变形为碎裂岩。
周印章韩宝福徐钊任荣苏犁
关键词:构造岩浆作用
内蒙古西部呼伦陶勒盖地区花岗岩类的初步研究被引量:32
2010年
靠近中蒙边界的内蒙古西部呼伦陶勒盖地区的中元古界和石炭系中产出数个花岗岩体,其中以英格特-巴格毛道岩体的出露面积最大,岩性变化显著,包括石英闪长岩、花岗闪长岩和花岗岩,含有围岩的残留体,并被年轻的花岗岩和伟晶岩等侵入。以前的资料显示该岩体是晚古生代形成的,而其他红色的花岗岩和钾长花岗岩小岩体(如库楚乌拉和一连)是中生代形成的。SHRIMP锆石U-Pb定年结果显示,英格特-巴格毛德岩体的年龄为313±5Ma,相当于晚石炭世。原定为中生代的库楚乌拉和一连两个红色花岗岩体的年龄分别为277±2Ma和278±4Ma,相当于早二叠世,而侵入于英格特-巴格毛道岩体中的石英二长岩的年龄为130±2Ma,相当于早白垩世。晚石炭世花岗岩具有I-A型过渡的元素地球化学特征,而早二叠世花岗岩具有A型花岗岩的特征,属于铝质A型花岗岩。晚古生代花岗岩的共同特征是均以具正的εNd(t)值(0.90~3.43)为特征,具有新生地壳的性质,是内蒙古西部地区陆壳生长的标志。而早白垩世石英二长岩的εNd(t)值为-8.71,指示岩浆起源可能以壳源物质为主,有地幔物质参与。
韩宝福张臣赵磊任荣徐钊陈家富张磊周印章宋彪
关键词:花岗岩类锆石年代学同位素地壳生长
内蒙古西部英巴剪切带的伸展构造特征及形成时限
东北亚晚中生代发育大规模伸展构造,如变质核杂岩、地堑盆地和岩浆作用,伸展方向主体为NW-SE向。这些伸展构造在华北板块的东部报道较多,在西部腹地除亚干变质核杂岩外,目前还基本没有报道。内蒙古西部英巴(英格特-巴格毛德)地...
周印章
关键词:东北亚
中蒙边界英巴地区元古宙杂岩的时代及其对南戈壁微陆块分布范围的限定被引量:13
2013年
中亚造山带可能存在具有前寒武纪基底的微陆块。中国境内亚干地区新元古代片麻状花岗岩的存在可能表明南戈壁微陆块延伸到了中国境内,但南戈壁微陆块在中国境内的分布范围还不能准确限定。在内蒙古西部靠近中蒙边界的英巴地区可能存在元古宙变质杂岩,岩性主要有片麻岩、石英岩、云母石英片岩和碳酸盐岩等。其中产出在岩体内部的一个花岗质片麻岩岩块主要由斜长石、石英和黑云母组成,LA-ICP-MS锆石U-Th-Pb定年给出复杂的年龄结果,岩浆成因的锆石核的年龄分散,207Pb/206Pb年龄在2.5-1.0Ga之间,暗色锆石幔给出的206Pb/238U加权平均年龄为417.2Ma±3.5Ma,可能代表早古生代晚期一次构造热事件。花岗岩体内另外一处片麻岩岩块主要由斜长石、黑云母和石英组成,206Pb/238U加权平均年龄为905.2Ma±6.1Ma,与亚干新元古代片麻状花岗岩的时代非常接近。并且,亚干和英巴地区元古代杂岩具有相似的岩石组合。表明南戈壁微陆块向南至少延伸到中国境内的亚干—英巴一带,显生宙强烈的构造-岩浆活动对微陆块产生了重要的改造或破坏,造成了目前不连续出露的状况。
周印章韩宝福徐钊任荣苏犁
关键词:新元古代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