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小燕
- 作品数:24 被引量:188H指数:10
- 供职机构:广东省微生物研究所广东省菌种保藏与应用重点实验室更多>>
- 发文基金:广东省重点科技攻关项目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科技计划工业攻关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轻工技术与工程生物学化学工程农业科学更多>>
- 微生物利用糖质原料积累L-苹果酸的代谢机理被引量:9
- 1993年
- 在众多的有机酸中,L-苹果酸以其独特的风味,广泛的用途,在国内外引起人们的关注。为了创造出有工业价值的生产工艺,许多国家的研究人员在不断地努力探索。到目前为止,研究工作仍集中在两条途径上。
- 周小燕吴清平陈素云钟瑜
- 关键词:微生物L-苹果酸发酵
- 抗防腐剂型微生物培养基研究被引量:1
- 1999年
- 食品饮料中含有山梨酸、山梨酸钾、苯甲酸及苯甲酸钠等防腐剂会对其中的细菌和真菌的检出造成严重干扰,把测定体系的抗防腐剂指数控制在81.1~94.5之间,可较好地消除防腐剂对微生物生长的抑制。防腐剂解抑剂Ⅲ的抗防腐剂指数为92.34,对细菌和真菌的生长无抑制作用,加入经改良和优化的普通培养基后,制得5种抗防腐剂型培养基,在灭菌前后和一年保存期内,它们的抗防腐剂指数基本保持不变。与普通培养基比较,当采用大样倾注平板法和液体大样法检测含有防腐剂的样品时,抗防腐剂型培养基可极大地提高样品中的细菌和真菌的检出率。
- 吴清平蔡芷荷张菊梅周小燕姚汝华姚汝华
- 关键词:抗干扰微生物培养基防腐剂山梨酸苯甲酸
- 抗消毒剂型微生物培养基研究被引量:1
- 1999年
- 二氧化氯、过氧乙酸、次氯酸钠及过氧化氢等消毒剂高浓度可以杀灭微生物,低浓度可以抑制微生物生长。在微生物检测中,要消除消毒剂的干扰,培养基的抗消毒剂指数必须控制在12.0—24.5之间。消毒剂解抑剂Ⅰ的抗消毒剂指数为 12.0,对细菌和真菌生长无明显抑制作用,加入经改良和优化的普通培养基后,制得5种抗消毒剂型培养基,在灭菌前后和一年的保存期内,其抗消毒剂指数基本保持不变。当采用大样倾注平板法和液体大样法检测残留消毒剂的样品时,使用抗消毒剂型培养基检出细菌和真菌能力大大高于普通培养基。
- 吴清平蔡芷荷张菊梅周小燕姚汝华
- 关键词:抗干扰微生物培养基消毒剂食品微生物检验
- 木霉和粘帚霉的生物防治研究进展被引量:33
- 1998年
- 蔡芷荷吴清平许红立周小燕张菊梅
- 关键词:木霉粘帚霉生物防治
- L-苹果酸高产突变株曲霉N1-14'及生产L-苹果酸的方法
- L-苹果酸高产突变株曲霉(Aspergillus sp.)N1-14′及利用该菌株生产L-苹果酸的方法,本发明涉及工业微生物及其利用。本发明提供的曲霉N1-14′CCTCC M94103能够直接发酵糖质原料产生L-苹果酸...
- 吴清平周小燕陈素云钟瑜
- 文献传递
- L-苹果酸高产突变株曲霉N1-14′及生产L-苹果酸的方法
- L-苹果酸高产突变株曲霉(Aspergillus sp.)N1-14′及利用该菌株生产L-苹果酸的方法,本发明涉及工业微生物及其利用。本发明提供的曲霉N1-14′CCTCCM94103能够直接发酵糖质原料产生L-苹果酸,...
- 吴清平周小燕陈素云钟瑜
- 文献传递
- 抗臭氧型微生物培养基研究被引量:2
- 2000年
- 通常采用臭氧对水体进行灭菌,在臭氧与矿泉水混合后,当其浓度分别为0183、0.311及0.584mg/L时,起始阶段臭氧分解速度较小,1.5~55h内其分解速度加快,至9.5h后,在水中的臭氧浓度已降至0.040~0.060mg/L,但要彻底分解则需24h以上。从抗消毒剂型微生物培养基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抗臭氧型微生物培养基,在普通倾注平板法、大样倾注平板法、液体大样法和最小近似数法中,当检测含有臭氧的样品时,其细菌、真菌和大肠菌群的检出率大大高于普通微生物培养基。
- 吴清平蔡芷荷张菊梅周小燕姚汝华
- 关键词:抗干扰微生物培养基臭氧
- L-苹果酸研究进展被引量:25
- 1990年
- (一) 前言苹果酸又名羟基琥珀酸或羟基丁二酸。L-型苹果酸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中,而化学合成的苹果酸,则为L-型和D-型的混合物。早在本世纪60年代,美、英等国就已开始采用化学合成法少量生产DL-苹果酸。随着食品工业的发展,一些国家相继建厂投产,产量不断增加。目前国际市场上的苹果酸主要为DL-苹果酸。
- 吴清平周小燕
- 关键词:L-苹果酸微生物发酵
- L-苹果酸产生菌筛选及高产突变株诱变选育被引量:10
- 1993年
- 通过广泛收集和分离,获得根霉属(Rhizopus)、曲霉属(Aspergillus)及裂褶菌属(Schizophyllum)等属菌株897株。产酸指示平板上的变色圈测定结果表明,它们中间628株为产酸菌。通过纸层析对产酸菌发酵液酸谱的分析,获得129株L-苹果酸产生菌,经进一步测定发酵液中L-苹果酸的含量,筛选出以葡萄糖为原料,摇瓶发酵140小时,L-苹果酸产率48.37g/L,对糖转化率48.37×10^(-2)的菌株LM02。经初步鉴定,这一菌株为曲霉(Asper-gillus sp.)以LM02作为出发株,采用亚硝基胍、自然污染细菌、甲基磺酸乙酯及紫外线进行诱变处理,选育出葡萄糖为原料,L-苹果酸产率较高的突变株N1-14、N1-14′、NE1412、NU1416及NU1419。其中N1-14′的L-苹果酸产量最高,比出发株提高46.2×10^(-2)。N1-14′的菌丝生长速度快,产孢能力强,摇瓶发酵葡萄糖140小时,平均L-苹果酸产率为72.53g/L,对糖转化率53.74×10^(-2)。全发酵液经薄层层析测定,不含黄曲霉毒素。发酵产物分离提纯后,得到白色粉末状结晶,经纸层析、质谱及红外光谱测定,证明为L-苹果酸。
- 吴清平周小燕钟瑜陈素云
- 关键词:曲霉
- 非豆科植物根瘤放线菌研究进展被引量:13
- 1996年
- 非豆科植物根瘤放线菌研究进展吴清平,周小燕,蔡芷荷,张华云,张菊梅(广东省微生物研究所,广州510070)1放线菌根瘤的研究概况木本双子叶植物根瘤并不像豆科植物根瘤那样为人们所熟悉,它是土壤放线菌与各类木本双子叶植物根系之间共生,形成具有固氮作用的瘤...
- 吴清平周小燕蔡芷荷张华云张菊梅
- 关键词:放线菌根瘤非豆科植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