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理林
- 作品数:18 被引量:55H指数:5
- 供职机构:清远市人民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广东省医学科学技术研究基金广东省科技计划工业攻关项目广东省中医药局建设中医药强省科研课题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后腹腔镜输尿管切开取石术技巧总结(附61例报告)被引量:6
- 2012年
- 目的探讨后腹腔镜输尿管切开取石术治疗输尿管上段结石的手术技巧。方法回顾性分析采用后腹腔镜输尿管切开取石术治疗输尿管上段结石61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石直径6~26mm,平均12.7mm,其中58例患者病程大于2个月。镜下放置5F~7F输尿管双J管并缝合输尿管切口。结果61例手术有2例中转开放手术,其余59例均获成功;手术时间40~135min,平均53min;术中出血平均18ml;腹膜后引流管留置术后1-4天拔除,双J管术后2~4周拔除,无尿漏等并发症发生,术后住院时间4~9天。52例获随访2~24个月,所有患侧肾积水好转,无结石复发、输尿管狭窄等并发症出现。结论采用合理的手术技巧,术中快速放置双J管,后腹腔镜输尿管切开取石术损伤小、手术时间较短、术后恢复快、疗效确切,并发症少,是治疗输尿管上段结石可选择的微创方法,对于元腹膜后手术史,结石较大、其他治疗方法失败者可作为首选术式。
- 曾鹏吴小伟邵琳杨曦莫鉴锋龚国毅曾健文周理林
- 关键词:输尿管结石外科手术腹腔镜
- α1受体阻滞剂治疗男性神经原性膀胱逼尿肌尿道外括约肌功能失调的临床研究被引量:5
- 2015年
- 目的探讨α1受体阻滞剂治疗男性神经原性逼尿肌尿道外括约肌功能失调(NDSD)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采用前瞻性、多中心、单盲、随机对照的试验方法,2012年6月~2014年10月男性神经原性逼尿肌尿道外括约肌功能失调患者,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予患者口服盐酸坦索罗辛缓释胶囊0.2mg/d,对照组予安慰剂治疗,观察服药后4周和12周的泌尿生殖系困扰调查的6项短表(UDI-6)、平均膀胱剩余尿量(PVR)、间歇导尿(IC)患者例数、平均每日IC次数,服药后12周平均最大尿流率(Qmax)、平均最大尿流率时膀胱逼尿肌压力(Pdet.Qmax)、平均最大尿道闭合压(MUCP),并记录相关不良事件。采用SPSS13.0统计学软件。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结果入选患者94例,88例患者完成试验(实验组46例,对照组42例)。实验组和对照组的基线数据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服药后4和12周实验组和对照组间UDI-6、PVR、IC患者例数、平均每日IC次、Qmax、Pdet.Qmax和MUCP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服药后4和12周实验组UDI-6、PVR、IC患者例数、平均每日IC次、Qmax、Pdet.Qmax和MUCP和基线值比较差异也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α1受体阻滞剂能改善男性NDSD排尿,提高患者生命质量。
- 陈晖蒋重和汤平欧汝彪曾健文邓向荣周理林黄马平李青青刘秋玲黄杰滨谢克基
- 关键词:Α1受体阻滞剂安全性
- 膀胱癌组织中微小染色体维持蛋白2的表达变化及其意义被引量:2
- 2011年
- 目的观察膀胱癌组织中微小染色体维持蛋白2(MCM2)的表达变化,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53例膀胱癌、l5例正常膀胱黏膜组织中MCM2的表达,分析膀胱癌不同临床病理特征之间MCM2的表达差异及MCM2对膀胱癌预后的评估价值。结果膀胱癌组织中MCM2 IOD值为5 653.45±1 253.64,明显高于正常膀胱黏膜组织中的89.44±35.12(P<0.01)。膀胱癌分化程度、浸润深度及有无淋巴结转移、远处转移和是否复发的组织中MCM2 IOD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膀胱癌组织中MCM2表达明显上调,并能反映膀胱癌的浸润、转移力;MCM2检测对判断膀胱癌的发展及预后具有一定的意义。
- 曾健文莫鉴锋胡国洪吴小伟周理林
- 关键词:膀胱肿瘤膀胱癌
- 654-2黄体酮碳酸氢钠联合治疗输尿管结石的可行性分析被引量:1
- 2016年
- 目的:探讨输尿管结石联合654-2(山莨菪碱)、黄体酮、碳酸氢钠治疗的效果。方法:抽取某院接诊的输尿管结石患者80例进行研究,所有患者均确诊,同时签署知情同意书愿意配合本次研究,随机均分为两组,各40例。对照组采取黄体酮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654-2、碳酸氢钠治疗,观察记录两组患者临床效果、结石排出时间及随访半年复发率,并对比分析。结果:研究组总有效率为95.00%,对照组则为80.00%,研究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结石排出时间为(5.45±1.27)d,对照组则为(7.94±2.16)d,研究组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随访半年复发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输尿管结石患者采取654-2、黄体酮、碳酸氢钠联合治疗可取得不错的效果,疗效明显,复发率低,有很高的临床价值,可行性高,值得借鉴。
- 杨曦周理林龚国毅曾少华刘建家
- 关键词:输尿管结石山莨菪碱黄体酮碳酸氢钠
- 经尿道前列腺等离子剜除术治疗前列腺增生的疗效分析
- 2016年
- 目的研究分析经尿道前列腺等离子剜除术治疗前列腺增生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6月至2015年6月清远市人民医院收治的前列腺增生患者92例,随机分为两组,各46例。对照组给予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治疗,观察组给予经尿道前列腺等离子剜除术治疗,对比两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前列腺切除量高于对照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治疗后IPSS评分、Qmax、QOL评分和RUN等临床指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尿道前列腺等离子剜除术治疗前列腺增生效果确切,值得推广。
- 杨曦周理林龚国毅曾少华刘建家
- 关键词:前列腺增生疗效
- 影响二次经直肠前列腺穿刺活检阳性率的因素分析被引量:1
- 2015年
- 目的 探讨在二次经直肠前列腺穿刺活检中影响阳性率的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2014年2月本院55例首次经直肠前列腺穿刺活检阴性并行二次经直肠前列腺穿刺活检的患者临床资料,依第二次穿刺活检结果分为前列腺癌组与非前列腺癌组.比较两组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相关参数及首次穿刺时病理结果的差异,并分析影响第二次穿刺活检阳性率的相关因素.结果 前列腺癌组家族史、前列腺特异性抗原速率(PSAV)、前列腺特异性抗原密度(PSAD)水平与非前列腺癌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首次穿刺活检为高级别前列腺内皮瘤(HGPIN)、非典型小腺泡增生(ASAP)、慢性前列腺炎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家族史、PSAV、PSAD、HGPIN、ASAP、穿刺针数为影响二次前列腺穿刺活检阳性率的相关因素.结论 对首次前列腺穿刺活检阴性的患者,结合患者的家族史、首次穿刺活检的病理结果(HGPIN、ASAP)及PSAV、PSAD等参数,可提高二次穿刺活检的肿瘤阳性率,减少不必要的漏诊及不必要的重复穿刺.
- 曾健文蒋重和莫鉴锋周理林潘楚灶贺沂邵琳
- 关键词:前列腺肿瘤前列腺特异抗原
- 注射肉毒素治疗女性膀胱过度活动症17例临床观察被引量:2
- 2015年
- 目的:观察注射肉毒素治疗女性膀胱过度活动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17例膀胱过度活动症女性患者,均采用注射肉毒素治疗,采用膀胱冷水反射试验检验治疗前后患者的初尿意膀胱容量、最大膀胱容量、残余尿量等尿动力学指标。结果:治疗后患者的初尿意膀胱容量、最大膀胱容量均明显高于治疗前(P<0.05),残余尿量低于治疗前(P<0.05)。结论:注射肉毒素治疗女性膀胱过度活动症效果显著,用膀胱冷水反射试验能准确检验出患者的尿动力学数据,便于判定疗效。
- 潘楚灶曾庆战徐卫平曾健文周理林
- 关键词:女性膀胱过度活动症尿动力学肉毒素
- 腰骶椎管病变患者发生上尿路损害的危险因素分析被引量:5
- 2011年
- 目的探讨脊骶椎管病变患者发生上尿路损害的危险因素分析。方法选取40例腰骶椎管病变患者,均经腰椎MRI检查确诊。40例行尿液分析及中段尿培养、血肌酐(SCr)测定;29例行泌尿系B超检查;30例行静脉泌尿系造影(IVU)检查;22例行膀胱返流造影检查;33例行尿动力学检查。以上尿路损害为应变量,以上尿路损害可能相关因素为自变量,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 20例有上尿路损害,其中肾、输尿管扩张积水者12例,膀胱输尿管返流(VUR)17例27侧,SCr水平平均为(98.2±86.3)μmol/L,异常升高者6例。尿路感染者17例。35例行剩余尿量测定,31例有剩余尿量,平均(262±232)ml。尿动力学检查显示储尿期最大逼尿肌压(Pdetmax)平均为(41±21)cm H2O,顺应性平均为(22±19)ml/cm H2O;排尿期出现逼尿肌-外括约肌协同失调(DSD)16例(48.5%),逼尿肌无反射16例(48.5%),逼尿肌反射减弱13例(39.4%)。16例行静态尿道压力描记,最大尿道闭合压(MUCP)平均为(76±33)cm H2O。与上尿路损害可能相关的因素有低逼尿肌顺应性、高储尿期逼尿肌压、剩余尿量增多、高最大尿道闭合压、逼尿肌收缩力受损、DSD、尿路感染(P<0.05)。与上尿路损害可能无关的因素有年龄、性别、腰骶椎管病变类型、术式、尿流率、膀胱容量(P>0.05)。结论低逼尿肌顺应性、高储尿期逼尿肌压、剩余尿量增多、高最大尿道闭合压、逼尿肌收缩力受损、DSD、尿路感染是腰骶椎管病变患者发生上尿路损害的危险因素。
- 曾健文莫鉴锋吴小伟曾鹏周理林
- 关键词:尿动力学上尿路损害
- 索利那新联合盐酸坦索罗辛治疗神经源性逼尿肌过度活动的临床研究被引量:7
- 2015年
- 目的探讨M3受体阻滞剂索利那新联合α1受体阻滞剂盐酸坦索罗辛治疗神经源性逼尿肌过度活动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采用前瞻性、多中心、单盲、随机对照的试验方法,2011年12月至2014年8月,将172例神经源性逼尿肌过度活动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口服索利那新片5mg/d和盐酸坦索罗辛胶囊0.2mg/d,对照组口服琥珀酸索利那新片5mg/d和安慰剂,记录治疗前,服药后3月的尿失禁生活质量评分表(I-QoL)、每次排尿量(导尿+自然排尿)、储尿期膀胱逼尿肌最大压力、膀胱顺应性、膀胱安全容量,并记录相关不良事件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162例患者完成试验,其中试验组80例,对照组82例。服药12周后,实验组和对照组I-QoL、每次排尿量、储尿期最大逼尿肌压力、膀胱顺应性、膀胱安全容量分别为(68.21±12.67,62.15±15.63)、(380.56±47.89,359.84±59.42)mL、(35.56±18.94,42.32±22.18)cmH2O、(7.38±3.84,5.84±4.12)mL/cmH2O、(225.65±54.61,207.32±48.56)mL,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 1)。两组间I-QoL、每次排尿量、储尿期最大逼尿肌压力、膀胱顺应性、膀胱安全容量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2,0.02,0.04,0.02,0.03)。结论索利那新联合盐酸坦索罗辛服用较单一索利那新更能保护NDO患者上尿路功能和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且副作用较少。
- 陈晖蒋重和汤平欧汝彪曾健文邓向荣周理林黄马平李青青刘秋玲黄杰滨谢克基
- 关键词:盐酸坦索罗辛有效性安全性
- 膀胱癌组织及尿脱落细胞组织中微小染色体维持蛋白2的检测被引量:1
- 2011年
- 目的探讨膀胱癌组织和尿脱落细胞组织中微小染色体维持蛋白2(rainichromosome maintenanee2 protein,MCM2)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采用RT—PCR方法检测25例膀胱癌患者、28例泌尿系良性疾病患者和15例正常对照组尿脱落细胞组织中MCM2的表达;并对膀胱癌组织MCM2的表达进行检测,同时行尿细胞学检查。结果膀胱癌组织标本中MCM2阳性率为96%(24/25),MCM2表达量与分化程度、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是否复发密切相关(P〈0.05)。膀胱癌患者尿脱落细胞中MCM2阳性率随分化程度和浸润浓度及复发的增加而逐渐增加;且在不同分化程度及不同浸润浓度、是否复发之间的差异也有显著性(P〈0.05)。尿脱落细胞中MCM2检测诊断膀胱癌的灵敏度(96%)、阴性预测值(97.6%)明显高于尿细胞学检查(52%、76.8%),差异有显著性(P〈0.05)0结论MCM2能很好地反映膀胱癌组织中细胞的增殖能力,RT—PCR方法检测膀胱癌组织及尿脱落细胞组织中MCM2表达是一种敏感、特异的膀胱癌诊断方法。
- 曾健文莫鉴锋钟国权吴小伟周理林
- 关键词:膀胱癌尿脱落细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