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辉
- 作品数:28 被引量:163H指数:9
- 供职机构:上海海洋大学海洋科学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上海市教育委员会重点学科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上海市科技兴农重点攻关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天文地球更多>>
- 一种用于南极磷虾大网目拖网的取样网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用于南极磷虾大网目拖网的取样网。该取样网可以对我国南极磷虾大网目拖网是否存在磷虾逃逸情况进行验证,以便对南极磷虾拖网进行改进。其结构由至少一片小网目网片组成的袋状网,在小网目网片四周均布有固定件,所述小...
- 孟涛徐鹏翔夏辉唐浩周成李莹春朱国平许柳雄
- 文献传递
- 光照条件下南极磷虾的行为观察被引量:16
- 2012年
- 2010—2011年随中国大型拖网加工船"安兴海"轮在南极南奥克尼群岛附近进行南极磷虾拖网作业,将作业过程中采集到的鲜活南极磷虾立刻转移至实验水箱,进行暂养并观察其行为。实验样本为45尾,体长为37~50 mm,整个实验持续时间为13 d,水面光照为220 lx,水温恒定在0℃。通过观察发现:(1)南极磷虾进入实验水箱后体色迅速变为透明;(2)在静水环境中,南极磷虾多数时间位置相对固定,集中于角落,沿箱壁进行角落间游动,较少穿过水箱中央,穿过水箱中央时有加速游动的现象;动水环境中能够顶流游动并形成集群,0.5 m/s时顶流游动,流速超过1 m/s时,集群消失;水流对南极磷虾的集群有极显著影响;(3)南极磷虾进入水箱后第6天开始蜕壳,第6~9天均发现虾壳,实验对象平均体长增长5~8 mm。
- 徐鹏翔李莹春朱国平夏辉许柳雄
- 关键词:南极磷虾光照
- 人工条件下南极磷虾的温度耐受性试验观察被引量:13
- 2012年
- 基于2010—2011年随大型拖网船"开顺轮"赴南极海域进行南极磷虾的探捕和商业性捕捞,对采集到的南极磷虾在人工条件的实验箱中进行活体暂养,并观察和记录存活情况。试验结果表明:南极磷虾活体在人工条件下能存活,可以承受水温缓慢升高并不会马上死亡,水体水温5℃以下能保持正常生理功能,高于5℃后出现各种不适应现象,高于7℃后出现死亡。
- 李莹春朱国平孟涛夏辉徐鹏翔许柳雄
- 关键词:南极磷虾水温
- 不同倾角的秋刀鱼(Cololnbis saira)集鱼灯箱照度实验比较
- 本文通过模拟灯箱光学特性实验,进行秋刀鱼集鱼灯灯箱的平面照度分布实验,并利用Matlab7.0软件建立秋刀鱼集鱼灯箱照度分布模型,对不同倾角的秋刀鱼集鱼灯箱的照度分布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当集鱼灯箱倾角为30°、4...
- 朱清澄张衍栋夏辉花传祥孙栋石勇闯
- 关键词:秋刀鱼MATLAB软件
- 文献传递
- 西北太平洋公海秋刀鱼夏季索饵场浮游动物的分布被引量:9
- 2008年
- 根据2005年7-9月于西北太平洋公海秋刀鱼渔场所采集到的浮游动物的有关数据,对调查海域表层浮游动物的组成、数量和分布进行了研究。在30个站点所采集的浮游动物样品中,分别测得甲壳纲、矢足纲、原生动物、腔肠动物的25种代表种,其中以桡足类、箭虫类、端足类、糠虾类和磷虾类的平均丰度最高。浮游动物生物量分布不均匀,近专属经济区和46°30′N以北各站点的生物量较高,站点平均值为每立方米(430.06±251.18)mg,超过每立方米500mg的站点共有11个。分别利用灰色关联和胃含物法对其与秋刀鱼渔场分布之间的关系进行了探讨。秋刀鱼的平均日产量为(7.72±5.25)t,日均网次产量为(0.78±0.33)t,都与桡足类、端足类、箭虫类的分布关系非常显著。秋刀鱼胃含物样本频数最高依次为桡足类、箭虫类、虾类、端足类、浮蚕类。在浮游动物中,桡足类和箭虫类占绝对优势,出现频率分别达到100%和93.3%,平均每立方米生物量为298.56mg和118.09mg,其和占总生物量的高达96.88%,严重影响了总生物量的空间分布,分析认为与中心渔场分布的关系最为显著,因此可将其生物量大小作为确定秋刀鱼中心渔场的重要指标。
- 朱清澄夏辉花传祥许巍
- 关键词:浮游动物秋刀鱼渔场
- 南极半岛周边海域南极大磷虾生物学特性的初步研究被引量:6
- 2011年
- 根据2010年1月24日~2月11日在南极半岛周边CCAMLR辖区48.1区和48.2区的拖网磷虾渔获数据,对南极大磷虾的生物学特性进行了初步分析。结果表明:两区南极大磷虾的体长范围为33.65~65.80 mm,优势体长为50.00~58.00 mm,占60.66%;平均体长48.1区略大于48.2区,雌性大于雄性,生长指数为2.75。雌雄性比48.1区和48.2区分别约为1∶0.5和1∶1.5。样本中多为成体(II),而幼体(I)和抱卵雌体(III)较少。平均摄食等级48.2区高于48.1区。体长分布显示48.1区为3+~5+龄虾,48.2区为2+~5+龄虾。
- 夏辉许柳雄朱国平黄洪亮冯春雷孙坚强吴强
- 关键词:体长组成
- 不同倾角的秋刀鱼集鱼灯箱照度实验比较研究被引量:2
- 2015年
- 秋刀鱼是西北太平洋北部温带水域的主要捕捞对象之一,集鱼灯灯光配置是秋刀鱼高效捕捞技术的重要内容。本文通过模拟灯箱光学特性实验,利用Matlab7.0软件建立秋刀鱼集鱼灯箱照度分布模型,对不同倾角的秋刀鱼集鱼灯箱的照度分布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当秋刀鱼集鱼灯倾角为30°、45°及60°时,集鱼灯箱的地面照度大小随地面距离的增加而减少,并且不同倾角时的集鱼灯箱地面照度分布之间存在显著差异,照度分布衰减程度也随灯箱倾角的增加而递减;不同倾角时的照度光场波动也存在差异,30°倾角时的集鱼灯灯光照度光场波动变化大于45°和60°倾角时的照度光场波动变化,而照度等位线密集度也随着倾角角度的增加而降低;秋刀鱼集鱼灯灯箱倾角为60°时,其照度分布和光场波动较稳定,诱集区域较大。
- 花传祥朱清澄夏辉张衍栋石永闯
- 关键词:秋刀鱼MATLAB软件
- 2010/2011年夏季南设得兰群岛北部南极磷虾体长时空分布特征被引量:2
- 2012年
- 利用我国大型拖网渔船渔业科学观察员收集的南极磷虾体长数据,将研究区域划分成经纬度10'×10'小尺度单元,分析了南极磷虾体长分布的时空特征。结果表明,24个单元的平均体长范围为46.9~55.0 mm,其中最小体长为26.8 mm,最大体长为62.2 mm,各单元间体长分布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在纬度方向,各单元南极磷虾体长分布均存在显著性差异;在经度方向,大部分单元(71.4%)南极磷虾体长分布存在显著性的差异。一半以上(60.3%)的样本分布于40~80 m水层。6个水层间(0~120 m,20 m为间隔),南极磷虾体长分布存在极显著的差异,但各水层南极磷虾平均体长较接近(52.5~53.6 mm)。12月,南极磷虾体长范围为26.8~62.4 mm,平均体长为53.1 mm;1月,体长范围为39.1~62.0 mm,平均体长为52.4 mm。12月中旬明显存在一定数量的小个体南极磷虾,优势体长为32~35 mm,约占总数的10%。
- 朱国平朱小艳徐怡瑛夏辉李莹春徐鹏翔许柳雄
- 关键词:南极磷虾体长分布南设得兰群岛
- 南极半岛邻近水域南极大磷虾商业捕捞群体的年龄结构时空变化被引量:9
- 2012年
- 2009/2010和2010/2011两渔季,我国渔轮在南极公约区内、位于CCAMLR48.1亚区邻近南设得兰群岛和48.2亚区邻近南奥克尼群岛的南大西洋水域开展了南极磷虾捕捞作业。根据两渔季采集的捕捞群体中南极大磷虾体长及性比资料,利用体长频数的混合分布法,比较和分析了两渔季我国商业捕捞所获南极大磷虾Euphausia superba Dana的种群年龄结构特点。结果表明,2009/2010和2010/2011渔季夏至秋初(12月~翌年4月),近南极半岛的南设得兰群岛和南奥克尼群岛附近水域,南极大磷虾捕捞群体中至少有5个年龄组,雌雄性比、种群年龄组成存在较为明显的年间和季节、区域差异。48.1亚区近南设得兰群岛水域,2009/2010和2010/2011渔季的1月和12月,南极大磷虾以5+龄虾数量最多,雌性临产个体占相当比例(>40%),雌性临产个体的年龄分布为3+~5+龄,以5+龄为主。而48.2亚区邻南奥克尼群岛的水域,2009/2010渔季的2月,以5+龄虾数量最多,出现一定比例的5+龄雌性临产个体;2010/2011渔季2~4月连续3月,随时间后移,该水域的大磷虾年龄构成由复杂转为单一;以3+龄虾数量最多,雌雄比值增加;雌性临产个体由很少至基本不出现(<1%);各年龄组生长率随月减少,3~4月均为负值。由上述结果推测,2010/2011渔季南极大磷虾产卵高峰期应早于2011年2月,较2009/2010渔季有所提前。
- 左涛赵宪勇黄洪亮夏辉徐玉成孙坚强冯春雷王新良朱国平徐鹏翔李灵智陈丹
- 关键词:年龄组成
- 2009/2010—2011/2012年度夏秋季南奥克尼群岛水域南极磷虾捕捞群体年龄结构时空变化被引量:2
- 2014年
- 利用南极磷虾渔业科学观察员收集的南极磷虾生物学数据,在将研究区域划分成60'×30'精细尺度单元的基础上,分析了南奥克尼群岛南极磷虾种群捕捞群体年龄结构的时空变化。结果表明,2009/2010年度,南极磷虾体长范围为33.2—69.0 mm,平均体长为51.8 mm,优势体长组为52—60 mm(52.3%),另在44—48 mm有一个次峰区;2010/2011年度,体长范围为22.9—59.3 mm,平均体长为44.5 mm,优势体长组为42—50 mm(56.8%);2011/2012年度,体长范围为18.5—59.4 mm,平均体长为41.7 mm,优势体长组为36—46 mm(67.3%)。三个年度间南极磷虾体长频次分布呈显著性差异(p<0.001),且不具相似性(PSI=41.25—73.42)。2009/2010—2011/2012年度各旬别磷虾体长组可分成3个组,其中2011年2月上旬和2012年3月中旬可划分为一组,2010年1月下旬至2月中旬以及2011年2月中旬可归为一组,这几个体长组均呈双峰分布,其他的体长组划归为一组。1+和2+龄虾大多出现在离南奥克尼群岛最近的水域,而离南奥克尼群岛较远的单元中则多为4+龄以上的磷虾个体。
- 朱国平朱小艳李莹春徐怡瑛夏辉徐鹏翔许柳雄
- 关键词:南极磷虾捕捞群体年龄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