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萍丽
- 作品数:18 被引量:122H指数:6
- 供职机构:湖州市中心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湖州市科技计划项目浙江省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健康教育对哮喘患者MDI和都保吸入技术的影响
- 支气管哮喘(简称哮喘)是一种由多种细胞和细胞组分参与的气道慢性炎症性疾病。近年来,全球哮喘防治指南(GINA)和我国哮喘防治指南推荐以吸入型糖皮质激素(IGS)和长效β2受体激动剂(LABA)联合治疗作为哮喘长期规范化治...
- 沈国娣陈海燕嵇利芳姚萍丽
- 关键词:哮喘患者干粉吸入剂健康教育
- 文献传递
-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基因多态性与呼吸ICU脓毒性休克患者病情及预后分析被引量:1
- 2021年
- 目的探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CE)基因多态性与呼吸重症监护室(ICU)脓毒性休克患者病情及预后关联性。方法选择湖州市中心医院呼吸重症监护室2016年6月-2020年3月收治的脓毒性休克患者80例作为研究组,按照1∶1选择同期呼吸ICU收治的脓毒症患者80例作为对照组。所有患者均于入住ICU后抽取外周静脉血,采用聚合酶链式扩增反应(PCR)对模板中目标序列进行扩增,并对分型结果进行鉴定。对血清中ACE水平进行检测。统计研究组患者入住ICU 24 h后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评分(APACHE II)、序贯器官衰竭评分(SOFA)、ICU住院时间及28 d死亡情况。结果研究组ACE基因rs4291位点AA、TT基因型及C、T等位基因频率分别为:23.75%、26.25%、48.75%、51.25%,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该位点TT基因型(OR=1.134)及T等位基因(OR=1.316)是脓毒症患者发生脓毒性休克的影响因素(P<0.05);AT型/TT型研究组患者血清ACE水平、APACHE II评分、SOFA评分、ICU住院时间及28 d病死率分别为(6.51±2.12)ng/ml、(31.26±12.41)、(10.39±2.59)、(16.84±4.38)d、40.98%(25/61)高于AA型研究组患者(P<0.05)。结论 ACE基因rs4291位点多态性与本地区人群脓毒性休克易感性有关,其中T等位基因为易感基因,携带该基因患者病情加重及不良预后的风险明显增加。
- 梅金连姚萍丽华峰何海云蒋亚萍
- 关键词:血管紧张素转换酶基因多态性重症监护室脓毒性休克
- 一种自动控水的湿化罐
- 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自动控水的湿化罐,涉及医疗设备技术领域。该湿化罐包括导热金属底座;湿化罐罐体,上述湿化罐罐体设置于上述导热金属底座上侧,上述湿化罐罐体的顶部设置有进气口、排气口和注水口,上述进气口和上述排气口用于外接...
- 叶佳乐华锋姚萍丽
- 血浆糖原磷酸化酶同功酶BB、肌红蛋白和B型尿钠肽水平预测化疗药物致心脏毒性对临床护理的指导价值被引量:4
- 2018年
- 目的探讨血浆糖原磷酸化酶同功酶BB(GPBB)、肌红蛋白(Mb)和B型尿钠肽(BNP)水平与非霍奇金淋巴瘤(NHL)化疗药物致心脏毒性的关联性,指导临床护理及时监测和干预。方法选取NHL患者106例,分为心脏毒性组(25例)和心脏正常组(81例)。检测化疗前后患者的血浆GPBB、Mb、BNP水平,并对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结果化疗全疗程结束后,心脏毒性组和心脏正常组的GPBB、Mb和BNP水平均高于其化疗前水平,心脏毒性组血浆GPBB、Mb和BNP水平均明显高于心脏正常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浆GPBB、Mb和BNP水平诊断化疗药物致心脏毒性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AUC)为0.85、0.78和0.79。血浆GPBB、Mb和BNP联合诊断化疗药物致心脏毒性的AUC最高(0.91)。结论血清GPBB、Mb和BNP浓度检测可作为NHL化疗药物致心脏毒性的早期诊断指标,其检测结果对临床护理具有指导价值。
- 姚萍丽嵇利芳
- 关键词:肌红蛋白B型尿钠肽非霍奇金淋巴瘤化疗心脏毒性左心室射血分数
- 非小细胞肺癌发生淋巴结转移风险分析及生存预后nomogram预测模型构建被引量:1
- 2022年
- 目的非小细胞肺癌特征预测淋巴结转移及死亡风险与列线图模型的构建。方法对2013年1月至2015年1月就诊于湖州市中心医院诊断为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100例患者被纳入研究,根据是否存在淋巴结转移分组,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基于生存分析确定独立危险因素并构建nomogram预测模型。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淋巴结转移与患者年龄、肿瘤大小、周边组织侵犯情况、癌胚抗原含量、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含量、基质金属蛋白酶-9含量和微血管密度含量相关(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肿瘤大小、侵犯主支气管、癌胚抗原、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基质金属蛋白酶-9和微血管密度含量是非小细胞肺癌发生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影响因素。构建的风险评估列线图模型与校准图具有良好的一致性。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和基质金属蛋白酶-9在预测非小细胞肺癌发生淋巴结转移后死亡中具有一定效能,但微血管密度在非小细胞肺癌发生淋巴结转移后死亡的预测的真实性较低。结论本研究成功构建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淋巴结转移风险评估列线图模型可用于NSCLC淋巴结转移风险的预测,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和基质金属蛋白酶-9在预测非小细胞肺癌发生淋巴结转移后死亡中具有积极作用。
- 叶佳乐姚萍丽陈凯施雪霏
- 关键词:淋巴结转移生存预后
- AECOPD机械通气患者膈肌超声监测下吸气肌锻炼研究被引量:25
- 2018年
- 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期(AECOPD)机械通气患者脱机前膈肌超声监测下吸气肌锻炼效果。方法将呼吸重症监护室74例AECOPD机械通气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7例;对照组进行常规机械通气护理,逐渐降低呼吸机压力值和PEEP值,按经验撤机;观察组由医护团队按计划每日调整呼吸机吸气触发灵敏度,配合使用沙袋加压锻炼吸气肌,行床旁右侧膈肌超声监测。结果观察组吸气末膈肌厚度、膈肌增厚分数显著高于对照组,机械通气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P<0.01),未发生吸气肌锻炼相关不良事件。结论对AECOPD机械通气患者,在膈肌超声监测下行吸气肌锻炼,效果较好,安全。
- 刘敏王兆笪苗金秋霞姚萍丽钱彩华周庆沈旭慧华锋
- 关键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期机械通气
- 孟鲁司特钠联合复方异丙托溴铵治疗老年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患者的疗效及对肺功能和炎症因子的影响被引量:40
- 2020年
- 目的探讨孟鲁司特钠联合复方异丙托溴铵治疗老年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患者的疗效及对肺功能和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选取老年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患者92例,按照随机表法分为治疗组46例与对照组46例。对照组给予复方异丙托溴铵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结合孟鲁司特钠治疗。两组疗程均为7 d,比较两组治疗前后主要症状积分、肺功能和炎症因子水平变化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治疗组治疗总有效率(91.30%)明显高于对照组(71.74%,P<0.05)。两组治疗后喘息、咳嗽、气促症状积分较治疗前均明显降低(治疗组:t=26.183、29.464、20.403,对照组:t=11.133、13.388、12.517,均P<0.05);治疗组治疗后喘息、咳嗽、气促症状积分明显低于对照组(t=17.218、15.696、22.968,均P<0.05)。两组治疗后呼气高峰流量(PEF)、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和用力肺活量(FVC)较治疗前明显升高(治疗组:t=18.055、16.712、15.481,对照组:t=10.708、8.350、7.746,均P<0.05);治疗组治疗后PEF、FEV1和FVC明显高于对照组(t=12.236、8.515、9.128,均P<0.05)。两组治疗后血清肿瘤坏死因子(TNF)-α和白细胞介素(IL)-6水平较治疗前明显降低而干扰素(INF)-γ水平较治疗前明显升高(治疗组:t=31.494、21.849、25.090,对照组:t=13.474、10.810、13.319,均P<0.05);治疗组治疗后血清TNF-α和IL-6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而INF-γ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t=25.479、14.187、8.730,均P<0.05)。两组不良反应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孟鲁司特钠联合复方异丙托溴铵治疗老年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患者疗效明显,且可使患者肺功能得以改善,炎症反应得以减轻。
- 姚萍丽嵇利芳
- 关键词:孟鲁司特钠复方异丙托溴铵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肺功能炎症因子
- 强化用药管理对中药制剂合理使用的影响被引量:1
- 2022年
- 目的:探讨强化用药管理对中药制剂合理使用的影响。方法:通过随机数表法将湖州市中心医院呼吸与危重科收治的140例采用中药制剂进行治疗的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70例。对照组用药期间予以常规用药管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进行强化用药管理。比较两组患者用药管理后各系统不良反应发生率,同时观察两组患者管理前后的用药安全管理质量变化。结果:观察组各系统不良反应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管理前,观察组配伍、用量、疗程及贮存方面的评分和对照组比较差异不大(P>0.05);管理后,对照组配伍、用量、疗程及贮存方面的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强化用药管理不仅对促进中药制剂合理使用具有积极作用,而且还可以进一步减少患者用药不良反应的发生,有利于提高用药安全管理质量。
- 嵇利芳姚萍丽周艳
- 关键词:中药制剂管理质量
- 个性化心理护理管理在呼吸机依赖老年患者中的实施效果评价被引量:8
- 2017年
- 目的:探讨个性化心理护理管理在呼吸机依赖老年患者中的实施效果。方法:将60例呼吸机依赖老年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其中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管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个性化心理护理管理,比较对两组患者实施不同管理后患者的护理满意度。结果:实施心理护理管理后,观察组患者脱机成功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且观察组患者成功脱机平均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总分及护理质量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个性化心理护理管理可以明显改善呼吸机依赖老年患者的负性心理情绪,提高护理质量,提高对护理人员的工作满意度,使患者的脱机成功率得到提高。
- 梅金连嵇利芳姚萍丽
- 关键词:心理护理呼吸机依赖老年患者满意度
- COPD合并肺部真菌感染外周血(1-3)-β-D葡聚糖和淋巴细胞CD_(3)^(+)CD_(4)^(+)、CD_(3)^(+)CD8^(+)水平变化被引量:5
- 2022年
- 目的分析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合并肺部真菌感染(PFIH)外周血(1-3)-β-D葡聚糖和淋巴细胞CD_(3)^(+)CD_(4)^(+)、CD_(3)^(+)CD_(8)^(+)水平变化。方法选取2019年5月-2021年5月在湖州市中心医院就诊的56例COPD合并PFIH患者为感染组,另随机选取同期医院就诊的56例COPD未合并PFIH患者为未感染组。分析感染组痰液培养菌种分布,比较两组临床资料,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COPD合并PFIH的危险因素,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COPD患者外周血(1-3)-β-D葡聚糖和淋巴细胞CD_(3)^(+)CD_(4)^(+)、CD_(3)^(+)CD_(8)^(+)水平与PFIH的关系。结果56例COPD合并PFIH患者共分离出83株病原菌,以白假丝酵母(43.37%)为主。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有糖尿病史、合并低蛋白血症、有机械通气均为影响COPD并发PFIH的危险因素(P<0.05)。感染组患者(1,3)-β-D葡聚糖、CD_(3)^(+)CD_(8)^(+)水平高于未感染组,CD_(3)^(+)CD_(4)^(+)、CD_(3)^(+)CD_(4)^(+)/CD_(3)^(+)CD_(8)^(+)水平低于未感染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ROC曲线结果显示,外周血(1,3)-β-D葡聚糖和淋巴细胞CD_(3)^(+)CD_(4)^(+)、CD_(3)^(+)CD_(8)^(+)水平诊断COPD并发PFIH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85、0.866、0.876。结论外周血(1,3)-β-D葡聚糖、淋巴细胞CD_(3)^(+)CD_(4)^(+)、CD_(3)^(+)CD_(8)^(+)可作为早期诊断COPD患者发生PFIH感染的重要指标。
- 嵇利芳翁佰琴姚萍丽周艳丁煜萍沈佳程
- 关键词:慢性阻塞性肺病肺部真菌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