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锦昌
- 作品数:31 被引量:107H指数:7
- 供职机构:北京石油化工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北京市优秀人才培养资助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科技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化学工程理学石油与天然气工程文化科学更多>>
- 无溶剂环氧防腐涂料的卫生安全检验
- 对自制的一种低温固化、无溶剂的环氧防腐涂料的卫生安全进行了检验。卫生安全性浸泡实验结果表明,涂料的浸泡结果符合卫生规范要求。毒理学检验结果表明,涂料浸泡液对小鼠雌、雄性经口LD50均>5.0 g/kg体重,属于实际无毒级...
- 孙锦昌迟姚玲郭文莉丁福臣张力川王垒
- 关键词:无溶剂环氧涂料
- 文献传递
- 添加Ni对Cu基催化剂乙炔选择性加氢性能的影响
- 2017年
- 采用等体积浸渍法制备了Cu/Al_2O_3及Cu-Ni/Al_2O_3催化剂,将其应用于乙炔选择性加氢反应。结果表明,与Cu/Al_2O_3催化剂相比,Cu-Ni/Al_2O_3催化剂的加氢活性及乙烯选择性(当反应出口尾气中乙炔物质的量分数减少到0.003%时)明显提高。通过对Cu与Ni的浸渍顺序考察发现,先浸渍Ni制得的Cu-Ni/Al_2O_3催化剂活性有所下降,但乙烯选择性提高;通过对Ni含量的考察发现,当Ni质量分数为2%时,催化剂性能最佳。
- 吴巧叶张策策徐晨辰孙锦昌张谦温
- 关键词:催化剂工程
- 一种合成气制备液化石油气的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合成气制备液化石油气的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所述催化剂的组成为:Ni、Cu、助剂以及H‑β分子筛,其中助剂为Ca、Ga和La,以催化剂的重量为基准,Ni和Cu的总质量分数5.0%‑20.0%,助剂的含量以质...
- 张谦温孙锦昌杨文娟赵明宋兆伟杨大奎
- 烯烃氢甲酰化研究进展被引量:2
- 2022年
- 综述了近年来烯烃氢甲酰化的研究进展,分析了氢甲酰化反应的问题。重点介绍了手性配体在不对称氢甲酰化反应中表现出的优越性,如能够提高产物中末端醛基比例。长链烯烃氢甲酰化反应因其催化剂难以回收导致其发展仍有局限;为解决烯烃氢甲酰化反应的局限性,开发出了多种新型催化剂和配体;使用水作为溶剂的两相反应体系能够解决催化剂回收的难题,是近年来的研究热点。
- 何璇贺友赵明孙環张谦温孙锦昌
- 关键词:氢甲酰化手性配体
- 合成气直接制低碳烯烃铁基催化剂研究进展被引量:5
- 2013年
- 综述了近年来合成气直接制低碳烯烃铁基催化剂的研究进展,重点介绍了铁基催化剂的制备方法、载体和助剂等对催化剂活性和选择性的影响,并对未来铁基催化剂的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
- 焦祖凯朱连勋孙锦昌张谦温
- 关键词:催化剂工程铁基催化剂低碳烯烃
- 一种煤焦油加氢裂化预处理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煤焦油加氢裂化预处理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该催化剂可在一定的反应条件下深度脱除中低温煤焦油种硫、氮等杂原子,为下段加氢裂化反应提供优质的的原料。该催化剂由载体、金属活性组分及助剂组成。载体采用氧化铝或者含氧...
- 张谦温周厚峰孙锦昌
- 文献传递
- 两步法合成液化石油气催化剂的研究被引量:1
- 2017年
- 制备了合成液化石油气(LPG)二段反应用系列催化剂,采用两步法合成工艺,对反应温度、反应压力、合成气GHSV等条件进行优选,并进行100 h的稳定性实验。采用XRD和TPO方法对催化剂进行表征,分析了催化剂失活原因。实验结果表明,5%(w)Ni-5%(w)Cu/β双金属催化剂为二段反应最优催化剂,该催化剂具有较高的LPG选择性,显著降低了副产物CO_2和甲烷的选择性,提高了碳氢化合物收率;最适宜的反应条件为:一段初始反应温度为273℃,反应进行70 h后,温度提高为277℃;二段反应温度350℃,反应压力4 MPa,合成气GHSV=2 500 mL/(h·g);在100 h稳定性实验中CO转化率和LPG选择性均保持在70%以上。表征结果显示,铜活性组分的烧结和由此引起的芳香族烃在催化剂表面的吸附是LPG选择性下降的主要原因。
- 杨振杨文娟赵明孙锦昌张谦温
- 关键词:液化石油气双金属催化剂芳香族烃
- 一种制备NH<Sub>4</Sub>[BPO<Sub>4</Sub>F]的方法
- 本发明涉及一种制备硼磷酸盐NH<Sub>4</Sub>[BPO<Sub>4</Sub>F]的方法,它是在离子液体[Emim]Br中,以NH<Sub>4</Sub>H<Sub>2</Sub>PO<Sub>4</Sub>、H...
- 葛明辉张谦温张典孙锦昌
- 文献传递
- 双峰孔分布Al_2O_3载体的研究被引量:3
- 2015年
- 采用两种不同孔径分布的拟薄水铝石干胶粉,制备呈明显双峰孔分布的Al2O3载体。考察原料粉体、孔结构调节剂种类和用量以及焙烧温度等对Al2O3载体的孔分布的影响,并采用N2物理吸附法和高压压汞法分析载体孔结构。结果表明,两种干胶粉按质量1:1混合时,能改变单一粉体的堆积状态,制得载体兼具单一原料制备载体时的孔分布,孔容达到最大,为1.58cm^3·g^-1,且孔径分布集中在(10~100)nm和300nm以上;加入不同孔结构调节剂后,对载体孔径分布调节作用相似,孔径分布更为集中;添加质量分数5%尿素后,(10~100)nm孔径分布达到62.1%;载体的比表面积随尿素含量增加依次降低,适量添加调节剂可制得所需最佳孔径分布;载体在约920℃焙烧时,晶型为1相和8相的混合相。
- 徐聪魏璨孙锦昌张谦温
- 关键词:催化剂工程压汞法孔径分布
- 加氢裂化催化剂研究进展被引量:8
- 2014年
- 加氢裂化技术具有使原料油轻质化和直接生产清洁燃料及优质化工原料功能的工艺技术,是炼油工业中的绿色环保技术。随着全球石油趋向重质化、劣质化、环保法规日益严格、石油产品需求结构发生改变和中间馏分油需求的增加,促使对加氢裂化技术开发的深入。加氢裂化催化剂是加氢裂化技术的核心。我国现已拥有化工原料型、中间馏分油、尾油型和无定形催化剂的生产技术,UOP公司在加氢裂化段主要开发了灵活型、多产石脑油型以及多产中间馏分油型3大类催化剂;Chevron公司是最早开发加氢裂化技术的公司,开发了非贵金属无定形、非贵金属分子筛和贵金属分子筛3大类加氢裂化催化剂;Albemarle公司开发了KF-860加氢裂化预处理催化剂;Criterion公司开发了新型氧化铝载体,重点调节活性金属与载体之间的作用力,开发了新一代加氢预精制催化剂DN-3630。在新一代催化剂研发中,注重对微孔分子筛的开发和改性,使研制的催化剂具有很好的活性和稳定性等综合性能,由于微孔分子筛和介孔分子筛在酸性和孔结构上达到互补,随着介孔分子筛和微孔分子筛的相结合,微孔-介孔复合材料给加氢裂化催化剂的研发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
- 周厚峰张慧汝田梦孙锦昌张谦温
- 关键词:石油化学工程加氢裂化催化剂石油炼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