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雪波 作品数:23 被引量:76 H指数:4 供职机构: 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更多>> 发文基金: 教育部留学回国人员科研启动基金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更多>>
原位手术6次的恶性脑膜瘤1例 2006年 张世明 孙雪波 徐峰 周幽心关键词:脑膜瘤 恶性 手术 经颅内镜技术在显微镜治疗复杂异形垂体腺瘤的应用 目的探讨经颅内镜技术在显微镜治疗复杂异形垂体腺瘤的疗效。方法选取本院神经外科在2018年1月-2023年1月期间收治并实施经颅显微镜手术治疗的73例复杂异形垂体腺瘤患者,其中经颅内镜联合显微镜手术共29例,单纯显微镜手术... 冀晓宇 杨思源 孙亮 翟伟伟 孙雪波 虞正权 吴江关键词:双镜联合 P-选择素在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中表达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 2004年 目的 研究P 选择素在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后的表达规律 ,探讨P 选择素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作用。方法 36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和脑缺血 2h再灌注组 (3h ,6h ,1 2h ,2 4h ,4 8h) ,采用尼龙线栓法建立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 ,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脑组织缺血再灌注不同时间点P 选择素的表达。结果 假手术组未见P 选择素的表达 ,P 选择素在脑缺血再灌注后 3h出现少量表达 ,1 2h达高峰 ,4 8h仍有表达。结论 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中 ,P 选择素的表达明显上调 ,根据炎症反应的机理 ,说明其介导了白细胞、脑微血管内皮细胞的粘附 ,参与了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病理过程。 孙雪波 张世明关键词:P-选择素 脑缺血 再灌注损伤 松果体区脑膜瘤术后复发孤立性纤维性肿瘤1例 2024年 患者,女,74岁,因“言语不利6个月,加重3个月余”于2021年11月12日入院。患者6个月前出现言语不利,口齿不清,近3个月逐渐加重,无法言语,能理解他人话语,伴有饮水呛咳、吞咽困难,未诉头痛、头晕及恶心、呕吐。患者曾在2016年6月14日于我院行右侧松果体区脑膜瘤切除术,病理提示非典型脑膜瘤,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波形蛋白(+),S-100(少量散在+),Ki-67(约15%+),上皮细胞膜抗原(EMA)(-),孕激素受体(PR)(-),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CD34(-)。否认糖尿病、高血压、心脏病等基础疾病史,否认家族遗传病史及类似疾病史。 袁坤 范宇涵 冀晓宇 李晓哲 孙雪波关键词:孤立性纤维性肿瘤 言语不利 口齿不清 家族遗传病史 脑膜瘤切除术 非典型脑膜瘤 高血压性脑出血早期应用甘露醇的探讨 被引量:14 2006年 目的探讨甘露醇对高血压性脑出血早期血肿扩大的影响及如何正确使用甘露醇。方法选取高血压幕上性非丘脑出血、脑压增高不突出、发病6 h内、血肿量<50 m l的患者104例,将24 h内应用20%甘露醇250 m l者作为常规组(38例),125 m l者作为观察组(38例)及未使用甘露醇者作为对照组(28例)。48 h复查脑CT,当血肿增大超过33%为血肿早期扩大,分析出血早期应用甘露醇对血肿扩大的影响。结果常规组发生早期血肿扩大16例(42.1%),观察组4例(10.5%),对照组2例(7.1%)。常规组与观察组、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神经功能缺损积分比较结果相同。结论中小量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发病24 h内不适当应用甘露醇可增加早期血肿扩大的发生率,使病情加重。125 m l量安全、可靠。 孙雪波关键词:脑出血 甘露醇 微血管多普勒监测下手术治疗大脑后动脉动脉瘤 被引量:9 2011年 目的 总结2006年1月至2009年12月我科收治的10例大脑后动脉动脉瘤的临床特征、手术入路和手术技巧.方法 10例中P1段3例,P2段5例,P3段2例.P1段动脉瘤采用颞下+翼点联合入路,P2、P3段动脉瘤采用颞下入路.在微血管多普勒监测下7例行动脉瘤颈夹闭术,2例行血管塑形动脉瘤夹闭术,1例行动脉瘤孤立术.其中3例巨大动脉瘤行动脉瘤切除术.结果 10例患者中6例恢复良好,2例术后出现动眼神经麻痹,1例出现同向偏盲,1例出现轻偏瘫,经治疗后均恢复正常.术前1例存在动眼神经麻痹和1例存在同向偏盲者手术后3个月恢复.结论 显微外科手术是治疗大脑后动脉瘤的主要方法,经颞下入路暴露充分,是一种安全、简便的入路.微血管多普勒在动脉瘤夹闭术中是一种直接、有效和便捷的监测方法,对提高手术治疗效果具有重要价值. 孙雪波 刘建刚 张世明 王中 虞正权 周幽心 李向东 崔岗 周岱关键词:大脑后动脉 显微外科手术 微血管多普勒 盐酸纳美芬注射液用于治疗创伤性颅脑损伤的临床疗效观察 被引量:4 2022年 目的:探讨盐酸纳美芬注射液在创伤性颅脑损伤治疗中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收集创伤性颅脑损伤患者106例的临床资料,按是否使用盐酸纳美芬注射液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53例。分析比较2组患者入院和出院时的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CS)评分、意识状态,出院时的格拉斯哥预后量表(GOS)评分。结果:入院时,2组GC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出院时,2组的GCS评分均高于同组入院时(P<0.01),且实验组高于对照组(P<0.01);实验组GCS高分比例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GOS高分比例高于对照组(P<0.05)。出院时,2组患者意识状态均较同组入院时明显改善(P<0.01);实验组患者意识状态好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意识状态为"清醒"率高于对照组(P<0.05),意识"模糊"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盐酸纳美芬注射液可改善颅脑损伤患者意识状态,对神经系统有较好保护作用。 季骋远 王中 孙晓欧 王伟 孙雪波关键词:盐酸纳美芬 颅脑损伤 格拉斯哥昏迷量表 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血管痉挛的影响因素分析 2007年 目的探讨蛛网膜下腔出血(SAH)后脑血管痉挛(CVS)的多因素影响机制。方法从SAH患者颈内静脉中抽取血样,检测血管内皮功能紊乱标志物、凝血因子、炎症介质及可溶性血管黏附分子浓度的变化。结果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PAI-1)、凝血酶-抗凝血酶Ⅲ(TAT)、白介素-6(IL-6)及血小板活化因子(PAF)在SAH后3 d内浓度开始升高,并持续到第14天;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的浓度在SAH后9 d内明显升高;可溶性血栓调节素(sTM)浓度在SAH后4~9 d有短暂升高。在SAH后4~9 d时,有症状性CVS患者的PAI-1、sTM、TAT、IL-6、PAF和ICAM-1等物质的浓度明显高于无症状性CVS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SAH后CVS的发生和发展是受痉挛血管周围的血液刺激启动的,可能由包括血管内皮功能紊乱、炎症介质释放、血液的高凝状态及血管黏附分子的表达上调等众多因素参与和相互作用的结果,而血管壁的炎症反应则可能是其中不可避免的病理过程。 崔岗 王中 李金泉 卞杰勇 孙雪波关键词:血管内皮功能紊乱 凝血因子 炎症介质 黏附分子 基于临床应用的智能化气垫床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基于临床应用的智能化气垫床,包括气垫床本体,所述气垫床本体上端设置有若干气囊袋,所述气囊袋通过与气垫床本体相连接的气泵实现充气和放气,所述气囊袋上设置有凝胶海绵垫,所述凝胶海绵垫上设置有压力传感器、湿... 范宇涵 孙雪波 冀晓宇 李晓哲 袁坤他莫昔芬在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后发生的早期脑损伤的应用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他莫昔芬在制备用于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后早期脑损伤(SAH后EBI)的药物组合物中的应用。他莫昔芬通过抑制SAH后早期激活的TLR4/NF-κB信号通路,从而抑制激活其下游的细胞活素/趋化因子诱导炎症反应,... 王中 陈罡 孙雪波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