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宁暕

作品数:9 被引量:8H指数:2
供职机构:华中科技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科学技术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建筑科学经济管理政治法律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会议论文
  • 2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5篇建筑科学
  • 2篇经济管理

主题

  • 4篇传统村落
  • 4篇村落
  • 3篇泥人
  • 2篇生态恢复
  • 2篇非物质文化
  • 1篇神经元
  • 1篇神经元形态
  • 1篇生态
  • 1篇生态退化
  • 1篇生态系统
  • 1篇土地资源
  • 1篇文化
  • 1篇文化表征
  • 1篇文化规划
  • 1篇文化特色
  • 1篇县制
  • 1篇郡县制
  • 1篇可持续发展
  • 1篇基础设备
  • 1篇监督管理

机构

  • 7篇华中科技大学

作者

  • 7篇宁暕
  • 5篇朱霞

传媒

  • 1篇中外建筑
  • 1篇华中建筑
  • 1篇第五届“21...
  • 1篇2014中国...
  • 1篇2015中国...

年份

  • 2篇2016
  • 1篇2015
  • 2篇2014
  • 1篇2013
  • 1篇2012
9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文化表征视角下的传统村落空间保护规划研究--以武汉市泥人王传统村落为例被引量:6
2016年
传统村落作为一种承载了大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特殊传统聚落形式,是经由大量农耕文化凝结与物化的表征符号组构而成,并不断进行着文化意义的再生产。该文首先对"文化表征"理论进行了系统性阐述;提出了文化表征视角下传统村落空间保护的三部分内容:文化概念图的评估、文化符号的梳理与解读、文化符号与表征空间的整合。该文结合武汉市泥人王传统村落的规划案例,通过村落文化信息的梳理以及表征符号与物质空间的整合,建构和保护传统村落的文化表征空间体系,从而实现非遗文化的传承以及传统村落空间的文化活力再生,最终有效地促进传统村落空间的保护与可持续发展。
朱霞宁暕
关键词:文化表征传统村落非物质文化
'神经元'形态引导下的城市复合型公共空间研究--以武胜路城市交通综合体设计为例
随着城市可持续性发展的兴起,当代城市正脱离'低层次粗放型'发展模式,朝着'综合密集型'方向发展.在这种紧凑型的可持续城市形态中,对于城市公共空间、建筑空间和交通空间的一体化研究成为了城市未来发展的研究重点.本文主要通过对...
宁暕朱霞
关键词:城市规划可持续发展神经元形态土地资源
文献传递
“生态恢复”理论视角下的传统村落复兴研究
通过剖析传统村落的本源特征以及内部机制可知,传统村落同自然生态系统一样,是具有生命特质的复合有机系统。在外部干扰和内部失调的双重干扰下,传统村落正处于'空心化'的衰退困境。本文通过引入'生态恢复'的理论手法,在分析传统村...
宁暕朱霞
关键词:生态恢复生态系统生态退化传统村落
文献传递
初探郡县制度影响下的中国城镇体系
2012年
郡县制的出现,对于中国的城市建设起了关键性的引导作用.从秦汉时期至今,中国的城镇体系发生了重大的变化,而郡县制是如何在历史的长河中始终保持着它不可或缺的地位。本文概述了郡县制的起源与发展,探讨了近现代城镇体系发展中期的作用,并试图对中国的郡县制新图景做一个展望。
宁暕
关键词:分封制郡县制
非遗类传统村落保护研究——以武汉市泥人王传统村落为例
非遗类传统村落是我国传统村落体系中的一个特殊子集,它既是原住民生活、生产的基地与社区,是物质与非物质文化多元融合的生态有机体。随着2012年“传统村落”这一概念的正式提出,国内迅速掀起传统村落的保护热潮。然而,介于我国物...
宁暕
关键词:传统村落文化特色非物质文化
新常态背景下传统村落文化规划的再认识
十八大以来,中国正逐步进入发展的'新常态',文化遗产作为国家'新常态'经济体制下的特殊组成部分,其战略性作用逐渐凸显。在此背景下,传统村落作为我国地域文化遗产的重要载体之一,其保护与发展也迎来了一个承前启后的转折点。文化...
宁暕朱霞
关键词:传统村落文化规划
文献传递
“生态恢复”理论视角下的传统村落复兴研究
通过剖析传统村落的本源特征以及内部机制可知,传统村落同自然生态系统一样,是具有生命特质的复合有机系统.在外部干扰和内部失调的双重干扰下,传统村落正处于“空心化”的衰退困境.本文通过引入“生态恢复”的理论手法,在分析传统村...
宁暕朱霞
关键词:基础设备监督管理
文献传递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