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宋菲

作品数:9 被引量:37H指数:4
供职机构:兰州大学第二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9篇医药卫生

主题

  • 7篇脓毒
  • 7篇脓毒症
  • 5篇姜黄素
  • 4篇皮素
  • 4篇槲皮素
  • 2篇炎症
  • 2篇增殖物激活受...
  • 2篇鼠肝
  • 2篇过氧化
  • 2篇过氧化物酶体
  • 2篇过氧化物酶体...
  • 2篇过氧化物酶体...
  • 2篇肝损伤
  • 2篇大鼠肝
  • 2篇大鼠肝损伤
  • 1篇电抗休克
  • 1篇心房
  • 1篇心房扑动
  • 1篇心房纤颤
  • 1篇心肺

机构

  • 8篇兰州大学第二...
  • 2篇兰州大学
  • 1篇兰州医学院第...

作者

  • 9篇宋菲
  • 8篇马莉
  • 6篇张蓓
  • 3篇甄玲玲
  • 2篇张彤哲
  • 2篇秦静
  • 1篇刘雅莉
  • 1篇陈爱荣
  • 1篇陈爱荣
  • 1篇张虹
  • 1篇王小红
  • 1篇杨克虎
  • 1篇李培武

传媒

  • 1篇中国中西医结...
  • 1篇中国急救医学
  • 1篇中国危重病急...
  • 1篇中国循证医学...
  • 1篇国际麻醉学与...
  • 1篇中国急救复苏...
  • 1篇中华临床医师...

年份

  • 2篇2013
  • 4篇2012
  • 3篇2011
9 条 记 录,以下是 1-9
排序方式:
粒细胞-单核细胞集落刺激因子治疗脓毒症疗效的系统评价被引量:10
2011年
目的系统评价粒细胞-单核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治疗脓毒症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1966年至2009年10月)、EMbase(1974年至2009年10月)、Cochrane临床试验数据库(2009年第4期)、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1978年至2009年10月)、维普(VIP,1989年至2009年10月)、中国期刊网全文数据库(CNKI,1994年至2009年10月)、万方数据库(1997年至2009年10月)纳入的所有有关GM-CSF治疗脓毒症的临床随机对照试验(RCT),根据Cochrane评价手册5.0质量评价标准评价纳入文献的质量,并用RevMan5.0软件对数据进行荟萃分析(Meta分析)。结果最终纳入4个研究154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与常规综合支持治疗(常规组)相比,GM—CSF在治疗脓毒症28d病死率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相对危险度(RR)=0.63,95%可信区间(95%CI)0.27~1.45,P=0.283,在不良事件发生率方面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RR=0.89,95%C10.34~2.33,P=0.82)。描述性结果显示:GM—CSF治疗脓毒症能够改善免疫抑制,减少感染并发症,缩短机械通气时间;但两组医院及重症监护病房(ICU)停留时间、感染相关器官功能衰竭评分系统(SOFA)评分均无明显差异。结论现有临床证据表明:GM—CSF辅助治疗脓毒症较常规治疗可以改善免疫抑制,减少感染并发症,缩短机械通气时间;但对病死率、不良事件发生率、医院及ICU停留时间、SOFA评分无明显影响。
宋菲刘雅莉杨克虎马莉
关键词:脓毒症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
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在脓毒症中的研究进展被引量:4
2013年
背景现已证实脓毒症是由感染因素诱发的全身性炎症反应综合征,在病程中表现为机体和病原体相互作用导致的促炎和抗炎反应不平衡。目的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y(peroxisome proliferator activated receptor-y,PPAR-y)作为一种配体激活的核受体转录因子,与配体结合后作用于炎性信号转录途径的多个环节,抑制炎症反应,进而对脓毒症有一定的保护作用。因此,了解PPAR-y在脓毒症中的研究现状以及未来发展趋势是十分必要的。内容PPAR-y在缓和自身免疫性疾病、抗炎、抑制超敏反应、抗肿瘤及移植排斥中发挥重要的作用。针对PPAR-y/在脓毒症发病机制及治疗的研究作一综述。趋向PPAR-y已成为炎症研究的方向,由于PPAR-y结构与功能的复杂性,其作用机制尚未完全清楚,但随着对PPAR-y研究的深入,有望为临床提供新的治疗方案。
宋菲马莉
关键词:脓毒症
槲皮素和姜黄素对脓毒症的保护作用的研究
目的探讨槲皮素和姜黄素对脓毒症大鼠的保护作用。方法选择雄性成年Wistar大鼠132只,每组12只,将大鼠随机分为①模型组(A组);②假手术组(B组);③槲皮素预防组C组(c1及C2组,槲皮素剂量分别为100mg/kg,...
宋菲
关键词:脓毒症槲皮素姜黄素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核因子-ΚB
文献传递
槲皮素和姜黄素对脓毒症大鼠炎症因子的影响被引量:12
2012年
目的探讨槲皮素和姜黄素预处理对脓毒症大鼠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及核转录因子一KB(NF-κB)的影响。方法将120只Wistar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假手术组(A组)、模型组(B组)、槲皮素预处理组(C1组100mg/kg、C2组50mg/kg)、姜黄素预处理组(D1组100mg/kg、D2组50mg/kg)、槲皮素+姜黄素预处理组(E1组槲皮素50mg/kg+姜黄素100mg/kg,E2组槲皮素50mg/kg+姜黄素50mg/kg,E3组槲皮素100mg/kg+姜黄素50mg/kg,E4组槲皮素100mg/kg+姜黄素100mg/kg)。采用盲肠结扎穿孔术(CLP)复制脓毒症模型;A组仅开腹分离盲肠而不结扎。各组于制模前灌胃相应药物,A组和B组仅灌胃0.1%二甲基亚砜(DMsO),均每日1次,连用3d。各组取6只大鼠记录制模后脓毒症严重程度评分及生存时间;余大鼠于制模后24h处死,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测定血清TNF-α、IL-6水平,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PCR)测定肝组织核转录因子-κB(NF-κB)mRNA表达,并分析脓毒症严重程度评分、NF-κB与TNF-α、IL-6的相关性。结果①B组术后24h脓毒症严重程度评分(分)明显高于A组(P〈0.05),半数生存时间较C、D、E组明显缩短(P〈0.05);各药物预处理组术后脓毒症严重程度评分均较B组明显下降(均P〈0.05),其中E4组(13.83±1.33)下降更显著。②B组TNF-α、IL-6、NF-κBmRNA表达均较A组明显升高(均P〈0.05);与B组比较,药物预处理组能明显降低TNF-α、IL-6的浓度和NF_KBmRNA的表达水平,且各组组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其中以E4组下降更显著。③脓毒症严重程度评分与血清TNF-α、IL-6水平均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852、0.878,均P〈0.01);NF-κBmRNA与血清TNF-α、IL-6水平呈正相关(,值分别为0.852、0.848,均P〈0.01)。结论槲皮素和�
宋菲张蓓马莉李培武张虹甄玲玲张彤哲
关键词:槲皮素姜黄素脓毒症炎症细胞因子
槲皮素和姜黄素对脓毒症大鼠肝损伤的保护作用
目的探讨天然中药槲皮素和姜黄素对脓毒症大鼠肝脏的保护作用及其作用机制。方法将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A组)、模型对照组(B组)、槲皮素预防组(C组)、姜黄素预防组(D组)、姜黄素+槲皮素预防组(E组)及假手术组(F组)。...
马莉宋菲陈爱荣张蓓
文献传递
姜黄素在脓毒症中的研究进展
2013年
姜黄素是从姜科姜黄属植物的根茎中提取的一种植物多酚,是姜黄发挥药理作用的重要活性成分。在姜黄素的药用价值方面,传统用于胸胁刺痛,闭经,痛癌,风湿肩臂疼痛,跌打肿痛。众多的动物实验表明,它还有广泛的药理作用如抗炎、抗氧化、抗肿瘤、抗动脉粥样硬化、降血脂等,且毒性小,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潜力。近年来姜黄素已成为国内外研究的热点,本文从其对脓毒症时抗炎作用及对脏器的保护作用来概述姜黄素的药理作用及作用机制。
张蓓宋菲马莉
关键词:姜黄素脓毒症
槲皮素和姜黄素对脓毒症大鼠肝损伤的保护作用被引量:5
2012年
目的 探讨天然中药槲皮素和姜黄素对脓毒症大鼠肝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作用机制.方法 将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A组)、模型组(B组)、槲皮素预防组(C组)、姜黄素预防组(D组)、姜黄素+槲皮素预防组(E组)及假手术组(F组).采用盲肠结扎穿孔(CLP)法制备脓毒症模型.造模后24 h处死大鼠,取腹主动脉血测定血清中转氨酶(ALT、AST)浓度,并取肝组织检测TNF-α及IL-6水平,同时行病理检查及荧光定量PCR测定其中PPAR-γ及NF-κB的表达.结果.①与A组相比,B组肝组织光镜下可见损伤性改变,药物预防组肝组织损伤性改变减轻;②血清ALT、AST水平B、C、D、E组明显上升(P〈0.05);且C、D、E组显著低于B组(P〈0.05);③B组大鼠肝脏组织中TNF-α、IL-6的水平显著升高(P〈0.05),且C、D、E组TNF-α、IL-6的水平明显降低(P〈0.05);④C、D、E组较B组能显著上调肝组织PPAR-γ的表达(P〈0.05),下调NF-κB的表达(P〈0.05),且药物联合预防组(E组)与药物单一预防组(C、D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槲皮素和姜黄素通过上调PPAR-γ及下调NF-κB的表达,降低组织TNF-α、IL-6的水平,从而发挥脓毒症时对肝脏的保护作用,有效减轻肝脏炎症反应,且两者联合应用较单药效果更好.
马莉宋菲陈爱荣张蓓张虹李培武
关键词:槲皮素姜黄素脓毒症肝损伤
除颤和心肺复苏在院外心脏骤停发生时实施先后顺序对复苏成功影响的系统评价和Meta分析被引量:4
2011年
目的评价在抢救院外心脏骤停时除颤和心肺复苏(CPR)实施顺序对患者复苏成功的影响。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维普、中国知识资源总库、万方数据库。纳入所有有关常规抢救方案与除颤前先行CPR比较抢救院外心脏骤停的临床随机对照试验(RCTs),根据Cochrane Handbook4.2.6质量评价标准评价,并用RevMan5.0软件对数据进行Meta分析。结果最终纳入3个研究(668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与常规抢救方案相比,除颤前先行CPR在抢救院外心脏骤停患者出院存活率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95);在自主循环恢复(ROSC)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43);1年生存率方面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P=0.49)。亚组分析结果显示在出院存活率和ROSC方面,不论医护人员到达现场时间>5min或≤5min,Meta分析结果显示两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现有临床证据表明,除颤前先行CPR不论医护人员到达现场时间>5min或≤5min,其复苏疗效在出院存活率,ROSC及1年生存率方面与常规抢救方案无差异。由于纳入研究样本量所限,该结论尚需大样本、高质量RCT进一步证实。
张蓓甄玲玲秦静马莉王小红宋菲
关键词:电抗休克心肺复苏术心脏停搏META分析
国产伊布利特治疗心房颤动和扑动的有效性及安全性系统评价被引量:2
2012年
目的评价国产伊布利特与普罗帕酮对治疗心房颤动和扑动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计算机检索CBM(1978~2011.10)、VIP(1989~2011.10)、CNKI(1994~2011.10)和WanFang Data(1998~2011.10),查找所有有关国产伊布利特与普罗帕酮治疗心房颤动和扑动的临床随机对照试验(RCT)。对符合纳入标准的RCT,由两位评价员按Cochrane系统评价的方法,独立进行资料提取、质量评价并交叉核对后,采用RevMan 5.0软件对数据进行Meta分析。结果最终纳入16个研究,1 196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与普罗帕酮相比,①在疗效方面:国产伊布利特90 min内、4 h及24 h内房颤、房扑总体转复率更高[OR分别为3.32、2.69、3.08,P均<0.0001],亚组分析结果显示90 min内房颤转复率及90 min内房扑转复率也更高,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转复时间方面更短[MD=–25.12,95%CI(–30.43,–19.82),P<0.000 01];②在安全性方面,两者致心律失常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OR=3.15,95%CI(1.97,5.05),P<0.000 01];其他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OR=0.16,95%CI(0.08,0.33),P<0.000 01]。结论现有临床证据表明,国产伊布利特与普罗帕酮相比,其治疗房颤、房扑可取得较好疗效,能明显提高转复率,缩短转复时间,致心律失常发生较为常见。由于纳入研究方法学质量、样本量所限,该结论尚需大样本、高质量的随机对照试验进一步证实。
秦静宋菲马莉张蓓甄玲玲张彤哲
关键词:伊布利特普罗帕酮心房纤颤心房扑动随机对照试验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