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宫钦第

作品数:18 被引量:48H指数:5
供职机构:深圳大学人文学院更多>>
相关领域:语言文字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4篇期刊文章
  • 2篇学位论文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6篇语言文字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14篇方言
  • 6篇胶东方言
  • 5篇地理
  • 4篇音韵
  • 4篇政区
  • 3篇语音
  • 3篇韵尾
  • 3篇入声
  • 2篇移民
  • 2篇山东方言
  • 2篇声调
  • 2篇中原音韵
  • 2篇历史演变
  • 2篇精组
  • 2篇《中原音韵》
  • 1篇调形
  • 1篇音变
  • 1篇音值
  • 1篇用韵
  • 1篇语法

机构

  • 12篇深圳大学
  • 5篇浙江大学
  • 4篇苏州大学

作者

  • 18篇宫钦第
  • 3篇栾瑞波

传媒

  • 2篇语言研究
  • 2篇西南交通大学...
  • 1篇中国语文
  • 1篇广西师范大学...
  • 1篇湖州师范学院...
  • 1篇浙江万里学院...
  • 1篇邢台职业技术...
  • 1篇郑州航空工业...
  • 1篇南阳师范学院...
  • 1篇辽东学院学报...
  • 1篇长春师范大学...
  • 1篇中国高校科技

年份

  • 1篇2017
  • 1篇2015
  • 1篇2014
  • 1篇2011
  • 7篇2010
  • 1篇2009
  • 1篇2008
  • 3篇2007
  • 1篇2006
  • 1篇2005
1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胶东方言的历史演变
本文從方音史的角度對膠東方言展開研究。現代膠東方言具備如下音韻結構特徵:“濁音清化”、“濁上變去”、“重韻合流”、“三四併等”、“入聲消變”等等,这也是以《中原音韻》為代表的近代官話的主流特徵。獨特的人文歷史地理背景表明...
宫钦第
关键词:胶东方言历史演变音韵官话
胶东方言声调演变与人文历史地理之关系
2010年
从相关文献和现代方言材料看,除了语言内部因素之外,强势方言的东向入侵、古代政区的相对稳定、地理环境的影响以及移民迁徙诸因素交互作用,共同推动着胶东方言的声调不断发展演变。以古平声和古入声的分化演变为主,以艾山—牙山—海莱山区一带为界,形成了现代胶东方言独特的声调结构格局。
宫钦第
关键词:胶东方言声调政区地理移民
胶东方言声调调形的历史演变被引量:2
2010年
现代胶东方言的声调是在语言内部因素、人文历史、地理环境诸因素共同影响下形成的。阴平、上声以艾山、牙山、海莱山区一带为过渡区,形成了不同的调形格局。阳平与其他声调的合并表明:不同声调的合并与方言内部声调的调形有关,调形相同或相似的两种声调可能更容易合并。
宫钦第
关键词:方言声调调形地理
从知系跟精组的层次看胶东方言与《中原音韵》被引量:4
2007年
胶东方言古知庄章组与精组声母在各方言及《中原音韵》里的不同分合关系,显示了它们代表的不同历史层次。胶东方言是在以《中原音韵》为主流的古官话浸染、覆盖下而定型的一种官话方言。
宫钦第
关键词:胶东方言中原音韵知庄章组精组
《切韵指掌图》德韵四配新解
韵指掌图》德韵四配,分别代表文献音和时音共四个层次。德韵配臻摄代表的“-k、-t混并为-t”与共同语“-k、-t混并”合流,从而导致中古-k尾系统出现了分化为“-k:-t”的新格局。由此引发的共同语口语层次的德韵配止摄,...
宫钦第
关键词:入声韵尾方言
山东方言鼻化韵的类型与政区、地理之关系
2010年
现代方言材料、历史文献、方言地理学和实验语音学的证据共同表明,北方地区鼻化韵有三种演变类型:始于an类音的,在随后的扩散过程中分化为两种类型:一是以韵尾-n为条件,一是以韵腹a类音为条件;第三种则始于aN类音。山东方言属于第一种类型。
宫钦第
关键词:山东方言鼻化韵尾
胶东方言音韵结构特征与地理、政区和移民关系被引量:7
2007年
胶东方言的音韵结构与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之间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半岛地域几近封闭,很少受第二方言的接触感染和冲击,其方言内部结构特征一致性强。方言间的主要差异与古代政区的划界相吻合,而来自不同方言区的驻军世代定居隶籍胶东,对胶东方言的发展产生了独特的影响。
宫钦第
关键词:胶东方言音韵地理政区移民
山东莱阳话里的“着尾音变”被引量:2
2007年
山东莱阳话语流中的"着尾音变"有"单读轻声"和"弱化或脱落导致前字变韵变调"两种形式,我们从共时平面对其进行了描写,并讨论了其音变条件和语法意义。
栾瑞波宫钦第
关键词:方言音变
《切韵指掌图》德韵四配试释
2011年
宋代《切韵指掌图》里,德韵开口字四配曾、臻、止、流摄,分别代表了文献音(配本摄阳声韵)和时音的四个层次。德韵配臻摄的"-k、-t混并为-t"后来与共同语臻、曾、梗摄三四等入声的"-k、-t混并"合流,从而形成了中古-k尾系统分化为"-k∶-t"的近代早期新格局。德韵配止摄则是共同语口语音入声舒化"宕、江、通摄(-η/-u)∶曾、梗摄(-η/-i)"不对称格局影响下的产物。现代方言材料表明,德韵配流摄代表了方言口语音的底层。
宫钦第
关键词:《中原音韵》共同语方言入声
《金瓶梅》语言中见系精组字同读现象试释被引量:2
2010年
《金瓶梅》语言中有许多三四等精组与二三四等见系同音的替代别字,不能简单地认为它们已经合并为一套t-组声母。验证以现代方言以及相关方言特征的地理分布、文献材料和古代移民材料,我们认为《金瓶梅》时代山东方言的见系细音字,除了k-组的读法以外,还有一套ts-组白读音。
宫钦第
关键词:金瓶梅山东方言精组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