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尹秋珍

作品数:12 被引量:202H指数:6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项目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农业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期刊文章
  • 4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11篇天文地球
  • 2篇农业科学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5篇微形态
  • 5篇环境意义
  • 4篇古环境
  • 3篇网纹红土
  • 3篇黄土
  • 3篇风尘堆积
  • 2篇中更新世
  • 2篇同位素
  • 2篇强盛
  • 2篇更新世
  • 2篇古土壤
  • 2篇古土壤序列
  • 1篇地貌
  • 1篇地貌演化
  • 1篇地质
  • 1篇第四纪
  • 1篇东亚季风
  • 1篇盐碱
  • 1篇盐碱化
  • 1篇氧同位素

机构

  • 12篇中国科学院
  • 1篇兰州大学
  • 1篇中国地质科学...
  • 1篇中国科学院研...
  • 1篇中国科学院大...

作者

  • 12篇尹秋珍
  • 11篇郭正堂
  • 5篇郝青振
  • 4篇袁宝印
  • 3篇刘东生
  • 3篇乔彦松
  • 3篇肖国桥
  • 3篇葛俊逸
  • 2篇彭淑贞
  • 2篇刘恋
  • 2篇孙斌
  • 2篇吴海斌
  • 1篇周鑫
  • 1篇梁美艳
  • 1篇秦利
  • 1篇姚政权
  • 1篇方小敏
  • 1篇刘进峰

传媒

  • 3篇第四纪研究
  • 2篇科学通报
  • 1篇土壤学报
  • 1篇中国科学(D...
  • 1篇CNC-WC...

年份

  • 1篇2010
  • 1篇2009
  • 1篇2008
  • 2篇2007
  • 5篇2006
  • 2篇2005
1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海南砖红壤的微形态特征以及南方网纹红土与砖红壤环境意义的差异被引量:24
2006年
主要运用土壤微形态学、粘土矿物学和土壤化学方法,对海南岛三个不同母质的砖红壤剖面的微形态特征和成壤过程进行研究,并将网纹红土和砖红壤进行比较。结果表明,砖红壤典型的微形态特征为易风化矿物颗粒和粘粒胶膜的缺失、均质状的b-垒结以及风化成因铁锰质结核的出现;典型的成壤过程为强烈的化学风化、红化、均质化、淋溶以及显著的脱硅富铝化过程。随着成土母质和土壤排水条件的变化,砖红壤的微形态特征亦有所差异。而我国南方的网纹红土的发育程度低于砖红壤,不宜被划分为砖红壤或氧化土,而更趋向归入老成土,在我国土壤发生学分类中大致相当于红壤。
尹秋珍郭正堂方小敏
关键词:砖红壤微形态网纹红土
风尘堆积常见的同沉积和沉积后改造特征及其环境意义被引量:11
2007年
黄土堆积作为气下沉积,任何一个深度都曾经暴露于地表,因而必然受到相关地表过程的作用。由于这些过程均发生于特定的环境条件下,形成的特征多数具有明确的环境意义;而黄土在沉积后也可能受到各种地质过程的改造,从而对研究中常用的气候代用指标有一定影响。文章基于野外、微形态等分析,结合前人成果,对我国北方新近纪风尘堆积中常见的同沉积和沉积后改造特征、形成过程及环境意义进行研究。由于一些特征在黄土堆积中具有普遍性,可作为识别风成堆积的标志和环境事件研究的指标,并有助于全面理解常用的替代指标的环境意义。
尹秋珍肖国桥郭正堂葛俊逸郝青振袁宝印
关键词:黄土微形态古环境
我国北方风尘堆积纪录的亚洲内陆干旱和季风环境演化及其与全球性重大地质-环境事件的关系探讨(摘要)
我国北方的风尘堆积是东亚和全球环境变化的重要信息载体,其中包括第四纪的黄土- 古土壤序列(0-2.6 Ma)、东部黄土高原的风成红黏土(2.6-8.0Ma)、西部黄土高原的中新世-上新世黄土-古土壤序列(3.5-22 M...
郭正堂郝青振彭淑贞乔彦松刘进峰张仲实葛俊逸肖国桥尹秋珍袁宝印刘东生
文献传递
两半球气候对日照量和大气温室气体浓度的不对称响应-来自中国黄土、南极冰芯和深海记录的启示
两半球冰期-间冰期旋回的协同演化被认为是第四纪气候系统的一个基本特征;该时期的深海氧同位素记录被作为全球冰量变化的指示。本文根据中国黄土、南极冰芯和深海记录的对比探讨了两半球气候对日照量和大气温室气体浓度的不对称响应,并...
郭正堂A.Berger尹秋珍秦利
关键词:温室气体浓度深海氧同位素
文献传递
风尘堆积常见的同沉积和沉积后改造特征及其环境意义
黄土堆积作为气下沉积,任何一个深度都曾经暴露于地表,因而必然受到相关地表过程的作用。由于这些过程均发生于特定的环境条件下,形成的特征多数具有明确的环境意义;而黄土在沉积后也可能受到各种地质过程的改造,从而对研究中常用的气...
尹秋珍肖国桥郭正堂葛俊逸郝青振袁宝印
关键词:黄土微形态古环境
文献传递
成壤钙结核孔隙和基质碳酸盐碳同位素对比及其对碳酸盐成因的指示意义被引量:4
2010年
成壤碳酸盐碳同位素常被用于古环境研究,而原生碳酸盐的干扰会使其碳同位素值发生改变.为了建立判定成壤钙结核中是否存在原生碳酸盐的实验方法,对黄土高原地区中新世黄土中23个成壤钙结核孔隙和基质部位进行了微形态鉴定和碳酸盐碳同位素测试.结果表明,同一个钙结核基质(B)与孔隙(A)碳酸盐碳同位素差值(δ13C(B–A))范围为?0.16‰~0.44‰,其中基质中含原生碳酸盐的钙结核的δ13C(B?A)值范围为0.27‰~0.44‰,大于测量误差(±0.2‰),而不含原生碳酸盐的钙结核的δ13C(B?A)值范围为?0.16‰~0.13‰,在测量误差之内.由此,得到利用碳同位素手段判断黄土钙结核中是否含有原生碳酸盐的简便方法,将δ13C(B?A)的值在测量误差之内作为判断钙结核中不含原生碳酸盐的碳同位素标准.
刘恋尹秋珍吴海斌郭正堂
关键词:钙结核碳同位素
我国南方中更新世网纹红土对东亚季风异常强盛期的指示意义(摘要)
在我国长江以南广大地区,分布着一套以红色和白色网纹镶嵌为特征的古土壤,被称为网纹红土,估计分布面积可达2.2×106km2。近年来的年代地层学研究确定网纹红土形成于中更新世,与北方黄土—古土壤序列中的S4和S5对应。然而...
尹秋珍郭正堂
文献传递
天水-秦安一带中新世黄土堆积区沉积-地貌演化被引量:21
2007年
前人的构造地质学研究,将天水-秦安一带的中新世黄土分布区划归两个不同的构造单元。文章基于野外调查和已有年代地层学工作,结合前人成果,对该区新生代沉积-地貌演化历史进行研究,并划分为以下主要阶段:1)古近纪初南部秦岭山地的剥蚀,使本区在原有基岩准平原地形的基础上,形成以冲洪积平原为主的地形。古近纪末-新近纪初的构造活动使冲洪积平原解体,在秦安地区形成基岩台地与沉陷盆地相间、天水-西和地区形成拉分盆地与隆起山地交错的地貌景观,这些高地为中新世黄土堆积提供了地形基础。2)中新世从22Ma到11Ma,基岩台地和相对平缓的高地上堆积典型黄土-古土壤序列,盆地内则主要发育次生黄土等洼地沉积,表明研究区类似于今天的黄土高原。3)中新世晚期约11Ma起发生的一次侵蚀事件,使研究区的一些小盆地内发育河流相和间歇性浅湖相沉积,秦安一带的黄土堆积也遭到侵蚀,形成的洼地内发育黄土状土或洼地静水沉积,其中包含较多哺乳动物化石,而大范围的相对平坦高地上一直继续发育黄土-古土壤序列。这次侵蚀对本区内甘肃群的沉积多样性有重要贡献,但一直没有深水湖泊发育的条件。4)发生于3.5Ma以后的另一次重大侵蚀,奠定了该区今天狭窄长墚地形的基础,是第四纪黄土堆积在本区保存较差的主要原因。
袁宝印郭正堂郝青振彭淑贞乔彦松吴海斌肖国桥葛俊逸孙斌周鑫尹秋珍梁美艳秦利刘恋姚政权刘东生
关键词:地貌演化黄土堆积中新世
秦安中新世黄土—古土壤序列的土壤学特征及古环境意义的初步研究
新生代亚洲地区最为显著的地质-环境事件是青藏高原隆升、季风环境的形成演化和亚洲内陆干旱化。位于中国北方的中新世黄土-古土壤序列因具有连续、覆盖时间跨度较长、对古气候变化较为敏感、蕴涵的古环境信息丰富等优点,为探讨上述重大...
尹秋珍
中新世黄土-古土壤序列的粒度特征及其对成因的指示意义被引量:70
2006年
对甘肃秦安QA-I中新世黄土剖面进行了系统的粒度分析,并与第四纪黄土、古土壤及代表性河湖相沉积样品的粒度特征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中新世和第四纪黄土、古土壤样品具有相似的粒度分布特征,而与河湖相沉积有较大区别.中新世黄土-古土壤序列与第四纪黄土-古土壤序列一样,黄土层粒度较粗,而古土壤层粒度较细,反映了气候的冷暖、干湿变化.从长尺度上看,中新世黄土-古土壤序列的中值粒径与沉积速率的变化大致同步,与北太平洋深海风尘沉积通量变化也具有较好的一致性.上述结果不仅进一步证实研究序列的风成成因,而且说明中新世黄土-古土壤序列的粒度变化与源区的干旱化程度有密切关系.
乔彦松郭正堂郝青振尹秋珍袁宝印刘东生
关键词:粒度特征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