屠静芬
- 作品数:25 被引量:54H指数:4
- 供职机构:华中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专项任务项目湖北省高等学校省级教学研究项目湖北省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十五”规划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政治法律文化科学哲学宗教历史地理更多>>
- 党的最高纲领和最低纲领辩证统一的思考
- 2001年
- 坚持最高纲领和最低纲领的辨证统一,是我们党领导人民进行革命、建设和改革取得成功的保证、坚持党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不动摇,是现阶段坚持党的最高纲领和最低纲领辨证统一的客观要求。
- 屠静芬
- 关键词:最高纲领最低纲领辩证统一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自信的社会心理分析被引量:3
- 2014年
- 党的十八大报告深刻阐明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系列重大理论问题,鲜明提出了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就制度自信而言,其生成有其特有的心理生成逻辑。自信是社会主体实践的产物,政治制度自信累积于政治实践,是制度供给方的自我肯定和普通政治主体对既存政治制度的支持和信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制度自信奠基于革命和社会主义改革与建设时期制度供给的成功实践,其现实基础在于制度的人民主体性产生的吸引力、制度有效性和制度适应性体现出的良好绩效累积。保障人民的主体地位、增强制度的实效性、提升党的执政能力是获取制度自信的重要途径。
- 屠静芬岳奎
- 关键词:社会心理实践逻辑
-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网络资源库的建设与应用被引量:6
- 2008年
- 详细介绍了"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网络资源库的建设与应用情况。该资源库由7个子库组成,包含了从事件、人物、文献等方面收集整理的历史资料,学习者根据需要既可独立地使用每个子库,又可将其联系起来进行整体浏览,以拓展和延伸相关知识内容。资源库的建立,旨在为高校开展"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教学提供一定的帮助与便利。
- 屠静芬禚凯
- 关键词: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网络资源库资源库建设
- 中国共产党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对社会主义的新认识研究
- 马克思主义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认为,人的认识是不可能一次完善的,只能在实践的过程中不断丰富和发展。科学社会主义创立以来的社会主义实践证明,把社会主义“置于现实的基础之上”是长期的、持久的行为,对社会主义的认识过程是不断深化...
- 屠静芬
- 关键词:执政能力社会主义建设
- 论毛泽东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被引量:2
- 2009年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成功开辟,是几代共产党人长期艰辛探索的结果。其中,以毛泽东为代表的共产党人对此所进行的先期奋斗、思考及建树,不仅为后人突破苏联模式,继续探寻适合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提供了科学的方法论指导,同时也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开创,奠定了制度基础和思想理论基础。
- 屠静芬
- 关键词:毛泽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 论十八届中央政治局的集体学习被引量:2
- 2016年
- 第十八届中共中央政治局的集体学习作为中共最高领导层的学习形式,是推动学习型政党建设的客观需要,体现着新一届党中央的创新思维,释放中央领导层政策趋向的信号。它对历史问题的重视程度超过了以往,而突出关注方法论问题,这是以前从未有过的。相比第十六、十七届中央政治局的集体学习,既有不少沿袭了讲授这一传统学习方式,也有很多采用了交流研讨、自学、自学和交流研讨结合及调研、讲解、讨论相结合等新的学习方式。这些集体学习,紧紧围绕着治国理政的实践展开,折射着习近平为核心的党中央之执政理路。
- 屠静芬张安
- 心理视阈中的毛泽东苏联模式观
- 2009年
- 苏联模式作为人类历史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发展模式,在新中国建设初期曾显示出无比活力和巨大作用。20世纪50年代中后期,毛泽东逐渐觉察到它存在的种种缺陷和弊端,开始试图摆脱其束缚,并为之进行了不懈的努力。进入60年代后,随着中苏关系的继续恶化,毛泽东对于此前关于社会主义建设的许多重大问题的正确认识,予以否定和反复,从而未能走出苏联模式的误区。
- 屠静芬范伟
- 关键词:毛泽东心理分析
- 高校“纲要”课程教学改革的探索及思考
- 2009年
- 在高校马克思主义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的"05新方案"中,"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是一门全新的课程。本文结合我校"纲要"国家精品课程建设与课程教学的实践,介绍了课程教学改革的具体做法,并对此进行了初步的探索及思考。
- 屠静芬
- 关键词: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学改革
- 论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的治国特点
- 2002年
- 中国共产党第三代领导集体根据新的时代条件 ,在我国改革开放与现代化建设新的伟大实践中 ,继承并发展了前两代领导人的治国思想 ,在党和国家的指导思想、执政党的建设、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观、社会主义国家的治国方略等方面 ,形成了新的治国理论 ,呈现出了鲜明的时代特点。
- 屠静芬
- 关键词:第三代领导集体
- 中国共产党依法治国思想的历史渊源略考被引量:2
- 2015年
- 中国共产党依法治国思想的产生和形成与以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对于依法治国问题进行的长期不懈的探索密不可分。其中,毛泽东奠定了法治的制度基础,邓小平重构了法治的地位和方针,江泽民确立了法治的概念和原则,胡锦涛赋予了法治的人本价值和和谐理念。对于中国共产党依法治国思想的历史渊源的梳理和分析,不仅有助于我们正确认识中国共产党在依法治国理论和实践上的宝贵经验和教训,而且有裨益于深刻领会和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系列讲话精神。
- 屠静芬
- 关键词:依法治国历史渊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