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为
- 作品数:82 被引量:142H指数:6
- 供职机构:长春中医药大学基础医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吉林省社会科学基金吉林省教育厅资助项目吉林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语言文字经济管理更多>>
- 中医师承教育面面观被引量:4
- 2009年
- 在新的教育理念与教学模式不断出现的今天,我国各中医相关机构却纷纷建立师承班拜师学艺,探索一条适合现代社会发展的新的师承教育方式。为什么中医教育重提师承制的教学模式,文章试从中国传统教育方式、中医自身的特点等方面就师承制相关问题做粗浅探讨。
- 崔为
- 关键词:师承制渊源中医教育
- 《救急选方》中搅肠沙与干霍乱异同考
- 2021年
- 在《救急选方》的上卷第11门的搅肠沙门按语中讲到丹波元简认为,搅肠沙与干霍乱不同,并非同一种病,并指出搅肠沙最早出现于《世医得效方》,通过查阅《世医得效方》以后,不同医家的医籍中关于搅肠沙和干霍乱的记载,发现不同医家对干霍乱和搅肠沙的观点不同。按照时间顺序整理医籍中是否表明作者观点,是否分开记载及搅肠沙和干霍乱的病因病机、证候和治法,发现搅肠沙和干霍乱,在病因病机、证候和治法上不尽相同。急症治标的治疗方法更像是中医理论中的异病同治。
- 李成崔为胡树毅
- 《明处士江民莹墓志铭》札记四则
- 2002年
- 高等中医院校医古文六版教材中的《明处士江民莹墓志铭》一篇,注解详尽,大多稳妥可信。然笔者在教学中发现一些可商榷之处,故撰成此文,与同仁共考。……
- 王姝琛崔为
- 关键词:医古文教学注解
- 陈修园《家藏心典》汇纂者之研究被引量:1
- 2007年
- 通过对《家藏心典》汇纂者之考证,了解该书的写作背景,为研究陈修园系列著作提供宝贵资料。
- 王姝琛崔为
- 关键词:陈修园
- 儒医面面观
- <正>儒术与医学,在秦汉以前的漫长岁月里,是平行发展的两个学术流派。儒者耻于言医,医家绝不言儒。早期的名医。生于孔子以前,其不言儒,自不待言。就是战国名医及汉代名医,也一点不沾儒的边。至张仲景首开医儒合流之先河,但实亦纯...
- 崔为王姝琛
- 文献传递
- 陈存仁《津津有味谭》中“糖尿病中医疗法”
- 2007年
- 崔为
- 关键词:中医疗法糖尿病中国药学国学大师日本汉方医学知识
- 《本草纲目》谷部释名项声训研究被引量:1
- 2016年
- 李时珍《本草纲目》之释名,对药物命名的原因及异名之间的关系做出解释,集本草释名之大成。在李时珍本草名物训诂的方法中,最有学术价值的当属声训部分。但声训往往掺杂着一些穿凿附会的解释。通过深入研究《本草纲目》谷部73味本草释名项的相关内容,运用训诂学的方法,将《本草纲目》谷部释名项中涉及到声训的部分,按照"同字为训""同音为训""音近为训"的标准进行分类,统计出相关条目共23项。除将相关条目逐条罗列外,还对其中有争议的条目做进一步的考证,以期得到相对公允的校释。
- 鞠芳凝崔为
- 关键词:释名声训
- 陈存仁“以食疗病”治疗神经衰弱思路探析
- 2022年
- 中国人历来注重饮食问题,认为生命健康与日常的饮食方式具有密不可分的关系。《黄帝内经·太素》调食篇中指出:"五谷、五畜、五果、五菜,用之充饥,则谓之食,以其疗病,则谓之药。"意在表明食物和药物的来源相同,阐明了药食同源的思想。神经衰弱作为一种常见病,严重影响着人们的日常生活。海派中医陈存仁曾对如何应用食物疗法治疗神经衰弱进行过论述,重点将神经衰弱分为四大类,分别为:脑神经衰弱、性神经衰弱、因贫血导致的神经衰弱、因久病不愈导致的神经衰弱。通过探讨陈存仁应用食物疗法治疗神经衰弱的思路,用以传承和弘扬中医"以食疗病"的方法,为临床治疗及日常预防神经衰弱提供参考借鉴。
- 李长玲崔为
- 关键词:神经衰弱
- “牙药”考
- 2024年
- 历代方书中记载有不少“牙药”方,有的用来揩齿,有的则用来刷牙,在现代临床或生活中已鲜有耳闻。经考证认为,牙药应是指古人通过漱口、揩齿、刷牙中的一种或多种方式将药末或药液施用于牙齿,以治疗疾患的一种特殊的方剂。牙药不仅可以用来治疗牙痛、口臭、牙关紧闭等口腔问题,还可以用来乌发、益气养生,或治疗腰痛、黄疸等非口腔疾病,其应用范围较为广泛。牙药中常见的药物除人们所熟知的盐以外,还有细辛、麝香、升麻等辛味药,及既能理气又能益气的香附、既能清热止痛又能养肾阴的生地黄等等。从组方用药方面来看,牙药方具有辨证与辨病相结合、内外同治的特点,且用药简便;牙药与相关内服药用药特点相似,虽用药途径不同,但都能起到治疗疾病的作用。
- 覃想佩崔为袁倩张承坤
- 关键词:方剂刷牙漱口
- 中医方剂十六味流气饮源流考被引量:3
- 2019年
- 为最大程度挖掘十六味流气饮的临床价值及应用价值,通过对相关文献进行整理、比较、分析,考察了十六味流气饮的源流及应用,发现十六味流气饮源自道教,其雏形为《备急千金要方》中的内补散,最早以"十六味流气饮"命名是元代医家杨清叟的《仙传外科秘方》。至明代,十六味流气饮的应用范围不断扩大,并对日本、朝鲜医学产生了深远影响。现代对十六味流气饮的研究和临床应用较少,仅限于甲状腺、乳腺等部位的顽固性肿块及气滞型冠心病的临床辅助治疗。据文献研究发现,十六味流气饮组方严谨巧妙,临证应用凡辨证为虚劳气郁者,皆可酌情用之。
- 邰丽媛崔为
- 关键词:源流组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