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昊旻
- 作品数:10 被引量:47H指数:5
- 供职机构:山东大学附属省立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山东省优秀中青年科学家科研奖励基金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山东省科技发展计划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骶髂关节复合体损伤内固定治疗进展被引量:5
- 2015年
- 骶髂关节复合体损伤的治疗,因其独特的解剖结构而异常困难.目前内固定技术已经成为骶髂关节复合体损伤的首选治疗方案,主要的内固定措施包括经皮骶髂螺钉固定、横栓固定、骶髂前路钢板固定、后路钢板固定等.本文就骶髂关节复合体内固定治疗进展进行综述.
- 贺宇崔昊旻刘凡孝周东生
- 关键词:骶髂关节内固定骨盆
- 计算机辅助骨科手术在骨盆骨折治疗中的应用进展被引量:2
- 2014年
- 骨盆骨折多由巨大暴力直接作用于骨盆所致,约占全身骨折的3%,但其死亡率却达到13.4%.在多发伤患者中,骨盆骨折的发生率可上升至25%,而在交通伤中其发生率高达42%[1].对于骨盆骨折,由于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存在创伤大、术中出血量多及血管神经损伤等问题,风险较大,目前大多数学者主张采用闭合复位微创内固定治疗[2].近年来,计算机辅助骨科手术(computer-assisted orthopaedic surgery,CAOS)在创伤骨科领域迅速发展[3],使得很多复杂的手术不再单纯依赖术者的经验,而更多取决于术者的规范,被认为是骨科手术里程碑式的革命[4].医生可以通过导航系统对手术部位的CT、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成像术、磁共振成像、数字减影血管造影等多模医学图像融合重建出三维模型,将手术部位实体配准到三维模型坐标系中并显示在导航系统的屏幕上,引导医生尽量避开一些细微而关键的神经和血管,将手术器械准确送达骨折部位,降低手术风险,减少患者痛苦,使微创得以实现[5].然而,现有的CAOS技术在骨盆骨折的治疗中仍存在一些局限,尚待进一步完善.本文就CAOS在骨盆骨折治疗中的应用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 崔昊旻周东生
- 关键词:计算机辅助骨科手术数字减影血管造影血管神经损伤切开复位内固定术计算机断层成像术
- 陈旧性骨盆骨折的治疗策略被引量:2
- 2015年
- 陈旧性骨盆骨折一直是骨盆创伤治疗方面的“雷区”,以往认为陈旧性骨盆骨折的发生率较低,相关文献报道也较少。近10年来,随着对骨盆创伤的转归较为清楚的认识、国内对急救知识的普及和医疗技术的不断提高,不稳定性骨盆骨折的救治取得了巨大进步,严重损伤患者的生存率得到很大提高,这就使得陈旧性骨盆骨折的潜在发生率越来越高,如何治疗陈旧性骨盆骨折也应成为今后临床工作中必不可少的重要研究方向。
- 周东生崔昊旻
- 关键词:骨盆创伤急救知识发生率
- 自体髂骨结构性植骨结合微型螺钉治疗髋臼后壁粉碎性骨折被引量:7
- 2016年
- 目的探讨髂骨结构性植骨结合微型螺钉治疗髋Et后壁粉碎性骨折的近中期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4年1月期间收治的29例髋臼后壁粉碎性骨折患者资料,男2l例,女8例;平均年龄为44.2岁(22。58岁)。受伤至手术时间平均为7.8d(1-25d)。手术均采用Kocher.Langenbeck人路,术中应用微型螺钉解剖复位固定骨折块,清除血供已破坏的碎裂小骨块,应用髂骨结构性植骨重建髋臼后壁,再予以重建钢板压于植骨块表面固定。术后骨折复位质量采用Matta复位标准评定,末次随访时采用改良Merled’Aubingne和Postel评分系统评定患髋功能。结果术后骨折复位质量根据Matta复位标准评定:优10例,良16例,差3例,优良率为89.7%。29例患者术后获平均31.5个月(12-48个月)随访。末次随访时采用改良Merled’Aubign6和Postel评分系统评定患髋功能:优16例,良9例,可3例,差1例,优良率为86.2%。2例患者术后18个月磁共振成像发现股骨头缺血性坏死征象;3例患者术后2年出现创伤性关节炎;5例患者术后发生轻度异位骨化,均无明显症状;2例术前伴有坐骨神经损伤的患者于术后4个月完全恢复。结论对于髋臼后壁粉碎性骨折,自体髂骨结构性植骨结合微型螺钉固定可以重建后壁的稳定性和完整性,避免后壁骨坏死等并发症的发生,是一种有效的内固定方法。
- 崔昊旻孙力盟周东生李连欣王星李庆虎许维澄
- 关键词:粉碎性骨钉微创性
- 早期液体复苏在骨盆骨折急救中的应用进展被引量:10
- 2014年
- 骨盆骨折是创伤骨科中比较复杂的骨折类型,多由高能量损伤造成。严重骨盆骨折患者入院时多数已伴有严重的失血性休克,是骨盆骨折早期死亡的主要原因。液体复苏是骨盆骨折急救早期面临的首要问题,急救早期的液体复苏是维持患者生命的关键措施,其目的是尽快恢复有效血容量,维持组织器官的血液灌注,防止组织细胞缺血、缺氧。近年来,液体复苏有限制性液体复苏与传统积极液体复苏之争,如何正确的进行早期液体复苏对骨盆骨折患者的生存率、预后及并发症发生率起着重要作用,本文将从液体复苏的分类,复苏时血压控制的水平和时间窗以及疗效等方面,探讨液体复苏在骨盆骨折急救中的应用进展,旨在为骨盆骨折早期液体复苏急救提供新的认识。
- 刘凡孝周东生崔昊旻许维澄贺宇赵之孟
- 关键词:骨盆骨折限制性液体复苏急救
- 骨盆截骨治疗骨盆畸形愈合
- 目的探讨应用骨盆截骨治疗陈旧性所致的骨盆骨折畸形愈合的临床疗效.方法 2005年1月至2013年12月共收治11例骨盆骨折畸形愈合患者,男7例,女4例;平均年龄29.5岁(21~45岁);初次骨折根据tile分型:C1....
- 崔昊旻周东生杨永良卢舜
- 关键词:骨盆畸形愈合陈旧性骨折截骨
- 逆向工程及快速成型技术在手术治疗骨盆骨折畸形愈合中的应用
- 性分析2006年1月至2013年12月本院行截骨矫形术治疗的1 1例骨盆骨折畸形愈合患者资料,分析了骨盆骨折畸形愈合及截骨矫形术治疗,介绍了数字化技术及快速成型技术的应用,总结了术中注意事项。术中以恢复耻骨联合为复位轴点...
- 贺宇周东生卢舜崔昊旻李庆虎赵之孟
- 关键词:截骨矫形术快速成型技术
- 髂骨截骨治疗骨盆骨折畸形愈合被引量:5
- 2015年
- 目的探讨髂骨截骨治疗骨盆骨折畸形愈合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1月至2012年12月收治的9例骨盆骨折畸形愈合患者,男5例,女4例;平均年龄为27.0岁(22~35岁);初次骨盆骨折按Tile分型:C1.1型3例,C1.2型4例;C2型2例。9例患者患肢均存在不同程度短缩,平均短缩4.3cm(3.5。5.2cm)。所有患者均主诉髋部疼痛、活动受限,并伴有不同程度的跛行。受伤至手术时间平均为6.2个月(3.5—11.0个月)。9例患者均采用髂骨截骨、植骨双钢板内固定治疗。末次随访时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骨盆骨折Majeed评分标准评定患者疗效,同时记录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9例患者术后获平均29个月(11~40个月)随访。末次随访时骨盆骨折Majeed评分由术前平均45.7分(42~56分)上升至85.3分(78—91分),疼痛VAS评分由术前平均6.1分(4.8分)降低至1.6分(0—3分)。术后X线片测量示患肢延长3.3~4.0cm,平均3.6cm。1例患者术后7d发现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1例患者术后1年出现截骨侧大腿外侧囊性肿块。无一例患者发生感染、钢板断裂及脱出、医源性神经及血管损伤等并发症。结论髂骨截骨治疗骨盆骨折畸形愈合,能矫正骨盆畸形、延长肢体长度、重建骨盆环的稳定性,临床效果良好。
- 崔昊旻周东生李连欣杨永良卢舜陶扶林
- 关键词:骨盆骨折截骨术畸形愈合
- 钛网结合重建钢板治疗累及四方区粉碎的复杂髋臼骨折被引量:5
- 2015年
- 目的探讨应用钛网结合重建钢板治疗伴有四方区粉碎的复杂髋臼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2010年1 月至2014 年12 月山东大学附属省立医院采用重建钢板加钛网治疗9 例累及四方区粉碎的复杂髋臼骨折患者,其中男7 例,女2 例;年龄24~52 岁,平均年龄42.5 岁;根据Letournel-Judet 分型双柱骨折7 例、前柱伴后半横行骨折2 例;受伤至手术时间2~25 d,平均时间9 d.末次随访时按Matta 复位标准和改良Merle D'Aubigne标准分别评估患者术后骨折复位质量和髋关节功能.结果9 例患者随访9~30 个月,平均随访时间25 个月;患者髋臼均获骨性愈合,愈合时间3~5 个月,平均愈合时间3.6 个月.末次随访时Matta 骨折复位评价:解剖复位4 例、满意复位2 例、不满意复位3 例;Matta 髋臼骨折评分为12~18 分(平均16.3 分),优3 例、良4 例、可1 例、差1 例.深静脉血栓1 例,治疗4 周后好转;异位骨化2 例,无明显不适,未予处理;创伤性关节炎2 例,服用非甾体类抗炎药物后缓解;无切口感染、股骨头缺血性坏死、螺钉松动、钛网松开或断裂并发症发生.结论对于伴有四方区粉碎的复杂髋臼骨折,采取钛网结合重建钢板可维持复位,恢复髋臼正常匹配关系,是-种有效的内固定方法.
- 崔昊旻周东生李连欣王永会李庆虎孙立盟许维澄
- 关键词:髋臼髋骨折骨板钛网
- 计算机辅助技术在骨盆骨折畸形愈合治疗中的应用被引量:12
- 2015年
- 目的 探讨计算机辅助技术在骨盆畸形愈合治疗中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至2012年12月治疗9例骨盆骨折畸形愈合患者资料,其中4例应用数字模拟手术、截骨方案设计、预手术等计算机辅助技术进行手术计划(计算机组),5例未应用计算机辅助技术(常规组).计算机组4例,男3例,女1例;平均年龄34岁;骨盆骨折Tile分型均为C型,其中1例为开放性骨盆骨折,2例伴颅脑损伤,2例伴胸部脏器损伤,2例伴腹部脏器损伤.常规组5例,男3例,女2例;平均年龄32.6岁;骨盆骨折Tile分型均为C型,其中1例为开放性骨盆骨折,2例伴颅脑损伤,3例伴胸部脏器损伤,1例伴腹部脏器损伤.观察两组Mejeed评分、VAS评分、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围手术期输血量、术中透视次数、双下肢长度改善程度、医原性损伤、并发症等指标.结果 计算机组手术时间195 ~ 230 min;术中出血量800~1 600 ml;围手术期输血量6~ 16 U;术中透视次数6~11次;双下肢长度改善程度2~~3 cm;末次随访Majeed评分78~ 90分,其中优3例,良1例;术后VAS评分0~4分.常规组手术时间210~ 330 min;术中出血量600~4 500 ml;围手术期输血量6~28U;术中透视次数7~18次;双下肢长度改善程度1~3 cm;末次随访Majeed评分79 ~ 89分,平均84.6分,其中优3例,良2例;术后VAS评分1~4分.结论 计算机辅助技术可在术前进行充分计划,使骨盆截骨矫形术操作更加准确有效、缩短手术时间、提高围手术期安全性.
- 贺宇周东生崔昊旻卢舜李庆虎赵之孟
- 关键词:计算机辅助设计骨盆骨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