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巩双印

作品数:16 被引量:64H指数:5
供职机构: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玉米产业技术体系建设专项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项目黑龙江省农垦总局科技攻关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5篇期刊文章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16篇农业科学

主题

  • 13篇玉米
  • 8篇早熟
  • 4篇性状
  • 4篇选育
  • 4篇栽培
  • 4篇栽培技术
  • 3篇选育及栽培技...
  • 3篇玉米产量
  • 3篇玉米新品种
  • 3篇土壤
  • 3篇纬度
  • 3篇极早熟
  • 3篇寒地
  • 3篇高产
  • 3篇高纬
  • 3篇高纬度
  • 3篇高纬度地区
  • 2篇土壤含水量
  • 2篇农艺
  • 2篇农艺性

机构

  • 16篇黑龙江省农业...
  • 3篇东北农业大学
  • 1篇黑龙江八一农...
  • 1篇中国农业科学...
  • 1篇绥化市种子管...
  • 1篇漯河市农业科...

作者

  • 16篇巩双印
  • 14篇张崎峰
  • 13篇李金良
  • 13篇陈海军
  • 11篇陈凤芝
  • 6篇蔡鑫鑫
  • 4篇吴瑶
  • 3篇张作峰
  • 2篇邹德堂
  • 2篇张作锋
  • 1篇王晓鸣
  • 1篇魏新民
  • 1篇万丽华
  • 1篇吴俊彦
  • 1篇刘发
  • 1篇侯殿孝
  • 1篇金九范
  • 1篇张永库
  • 1篇段灿星
  • 1篇王振华

传媒

  • 11篇黑龙江农业科...
  • 2篇作物杂志
  • 1篇中国种业
  • 1篇中国农学通报

年份

  • 1篇2023
  • 2篇2021
  • 1篇2020
  • 1篇2015
  • 2篇2013
  • 3篇2012
  • 4篇2011
  • 1篇2010
  • 1篇1997
1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极早熟高产优质玉米新品种边单3号被引量:2
2012年
对边单3号玉米品种的来源及选育过程、产量表现、特征特性、栽培技术以及制种要点等方面做了详细的介绍,该品种具有早熟、高产、优质、抗逆性强等优点,具有较广阔的应用前景。
陈海军巩双印李金良张作峰陈凤芝吕晓丽张崎峰
关键词:玉米早熟高产
玉米霜霉病的侵染途径及防治措施被引量:2
2011年
系统综述了玉米霜霉病的症状表现、发生规律和防治措施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加强进境植物检疫、及时清除病残体和选育高抗的玉米品种是防治玉米霜霉病的重中之重。
陈海军邹德堂巩双印张崎峰
关键词:玉米霜霉病侵染途径
高纬寒地早熟玉米品种耐密性鉴定试验被引量:9
2013年
黑河地区玉米品种较杂、较乱,为指导当地玉米生产,在黑龙江省黑河市通过连续3年的品种筛选试验,选出综合性状最好的6个早熟品种为试验材料进行耐密性试验。结果表明:德美亚1号、德美亚2号、克单14适宜种植密度9万株.hm-2;边单3号、利合16、垦单16适宜种植密度7.5万株.hm-2。
张崎峰巩双印李金良陈海军陈凤芝张作锋蔡鑫鑫
关键词:玉米高纬度地区早熟
玉米叶斑病药剂防控技术探索被引量:9
2015年
鉴于玉米生长后期叶斑病田间防治操作困难的问题,于2012年和2013年在黑龙江省黑河市和河南省西平县分别针对春玉米的大斑病、夏玉米的小斑病及南方锈病进行了叶斑病防控措施的试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选用保护性与治疗性兼顾的内吸性杀菌剂,在玉米10-13叶期(大喇叭口期)采用一次机械喷雾的方式进行田间作业,有效降低了玉米生产后期的叶斑病发生程度:大斑病病株率、发病级别和病情指数分别下降32.0%-71.1%、0.66-1.11和51.7%-81.4%;小斑病发病级别和病情指数分别下降0.48-1.10和20.9%-35.7%;南方锈病发病级别和病情指数分别下降0.25-0.60和7.4%-12.0%;保护了中下部叶片并推迟田间大斑病的初发时间;由于延长了叶片功能期,降低了病害对玉米产量的影响,可挽回春玉米损失2.4%-2.7%,可挽回夏玉米损失2.0%-8.6%。玉米生长中期阶段的喷药对后期叶斑病的防控作用明显。
王晓鸣巩双印柳家友张崎峰袁刘正谢耀丽李万祥段灿星李金良
关键词:玉米叶斑病大斑病小斑病南方锈病防控技术
玉米新品种边单9号的选育及栽培技术被引量:3
2021年
为促进玉米新品种边单9号的推广应用,本文简单介绍了边单9号的选育过程、品种特性、产量、品质、抗病性及配套栽培技术等。边单9号是由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黑河分院以自交系D22为母本,自交系边自V93为父本杂交选育而成。在适应区从出苗到成熟的生育日数在113 d左右,种子出土能力强,幼苗长势好。边单9号高产稳产性较好,生态适应性较广,适宜在≥10℃活动积温2300℃以上的黑龙江省第三积温带种植。
吴瑶巩双印张崎峰陈海军陈凤芝吴晓彬李金良
关键词:玉米品种选育栽培技术
玉米单交种边单10号选育及栽培技术被引量:4
2021年
为促进玉米单交种边单10号的推广应用,本文简要介绍了边单10号的选育过程、特征特性、产量表现、栽培技术及适应种植区域。边单10号玉米品种是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黑河分院以沈阳农科院引进自交系辽自3370为母本和自育自交系FL236为父本杂交育成。于2021年6月通过黑龙江省审定,审定编号:黑审玉202110014。该品种为普通玉米品种,种子出土能力强,幼苗长势好。茎秆韧性好,根系发达,具有较好的抗倒性、抗旱性,较抗玉米丝黑穗病、大斑病、茎腐病。2018-2019年两年区试平均产量9963.6 kg·hm^(-2),2020年生产试验产量8447.0 kg·hm^(-2),且品质优良。在适应区出苗至成熟生育日数为110 d左右,需≥10℃活动积温2100℃左右。适宜在黑龙江省第四积温带上限≥10℃活动积温2200℃以上区域种植。
陈凤芝巩双印陈海军李金良张崎峰吴瑶吴晓彬
关键词:玉米选育栽培技术
黑龙江省高纬寒地玉米品种筛选试验被引量:6
2012年
黑龙江省玉米种植面积逐年增加,为了解决黑龙江省北部高纬度地区玉米品种复杂的问题,在黑河市连续2a进行了品种筛选试验,初步筛选出8个产量较高的玉米品种,依次为德美亚1号、克单14、垦单8号、边单3号、德美亚2号、克单13、利合16和宾玉4号;筛选出3个极早熟品种,分别为孚尔拉、边三2号和克单9号。
张崎峰巩双印李金良陈海军蔡鑫鑫陈凤芝赵洪利
关键词:玉米高纬度地区高产早熟
不同深松模式对早熟春玉米产量和土壤含水量的影响被引量:10
2011年
为探讨深松对作物产量的影响,以早熟玉米新品种德美亚1号为试验材料,在7个不同深松模式下,研究了其对德美亚1号玉米品种产量和主要农艺性状的影响和玉米吐丝期不同深度土壤含水量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德美亚1号玉米品种的产量在处理3时达到最高;不同深松模式对玉米的株高、穗位高影响较大,对穗粗、穗行数等性状影响较小。
陈海军巩双印李金良张作峰陈凤芝张崎峰
关键词:玉米土壤含水量
不同耕作方式对黑河地区玉米产量及其性状的影响被引量:3
2011年
立足于高纬度地区采用的耕作方式,通过2009年和2010年在黑河地区的平作定点试验,比较常规垄作、灭茬平作和留茬平作3种不同玉米茬口处理方式对玉米产量和其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由于黑河地区气候具有特殊性,灭茬平作和留茬平作在该地区均无明显的增产效果。
张崎峰巩双印李金良陈海军陈凤芝张作锋蔡鑫鑫
关键词:玉米平作土壤含水量土壤温度
用SSR标记法对黑龙江省稻瘟菌无毒基因的检测被引量:15
2010年
研究黑龙江省稻瘟病菌无毒基因的分布情况,使用与无毒基因Avr-pit、Avr-pia、PRE1紧密连锁的3个SSR标记对黑龙江省不同地区的195个稻瘟菌菌株的DNA进行PCR扩增;3个无毒基因在黑龙江省的出现频率有明显差异,无毒基因Avr-pit的出现频率为43.59%,无毒基因Avr-pia出现频率36.92%,无毒基因PRE1的出现频率为30.26%。黑龙江省稻瘟病菌的群体结构复杂,不同地区之间各无毒基因出现频率存在较大的差异,同一基因在不同地区分布差异也较大;研究为稻瘟病菌的分子标记、遗传多样性研究和分子育种奠定了基础。
张崎峰靳学慧蔡鑫鑫巩双印刘显元
关键词:稻瘟病菌无毒基因SSR标记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