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先刚
- 作品数:20 被引量:170H指数:5
- 供职机构:上海交通大学更多>>
- 相关领域:语言文字文化科学文学理学更多>>
- 英文长句汉译的原则与技巧
- 2003年
- 由于语言特质和语言历史的原因,英文句子比汉语句子相对较长,从而造成了英文长句汉译的难点。本文通过对比两种语言的语言特质及语言使用者的逻辑思维,推演出英文长句汉译的原则和技巧。
- 张先刚
- 关键词:长句拆分切分英文句子汉译技巧
- 英汉惯用语对比与翻译被引量:5
- 2001年
- 本文通过对比英汉惯用语 ,分析总结了英汉惯用语互译的几种方法 ,从而得出了英汉惯用语以直译为主 ,灵活处理的结论。
- 张先刚
- 关键词:惯用语直译意译
- 英文被动语态的汉译技巧被引量:3
- 2006年
- 汉语不像英语那样有表达被动的特殊句式,这种语法缺项使英语被动句的汉译成为英汉翻译的难点之一。本文依据对比语言学理论,通过对比研究英语被动句的语义价值,对比英汉两种语言中表示被动的方式,归结出英文被动句汉译的基本技巧。
- 张先刚
- 关键词:英汉翻译被动语态语义价值翻译技巧
- 摩托车结构的性能分析与优化研究
- 本文以某125型摩托车为研究对象,运用有限元法对它的静、动态性能进行了全面的仿真分析。主要研究工作如下:
(1) 在CAD模型的基础上,建立了摩托车结构的有限元模型,并验证了有限元模型的正确性。选择摩托车行驶过程中出现...
- 张先刚
- 关键词:摩托车车架结构有限元法
- 中小学英语教师培训课程的设置被引量:4
- 2002年
- 本文应用需求分析原理 ,以问卷调查结果为数据来源 ,分析归纳出中小学英语教师培训课程应包括以下三个方面的培训内容 :英语语言能力及语言文化的培训 ;
- 张先刚
- 关键词:中小学英语教师课程设置
- 系统功能语言学的教育学意义——“语言科学与系统科学”系列学术讲座(三)侧记
- 2010年
- 2010年4月10日,上海交通大学外国语学院在外语楼三楼多功能厅举办了第三期“语言科学与系统科学”系列学术讲座。著名国际功能语言学家澳大利亚悉尼大学马丁(J.R.Martin)教授围绕系统功能语言学的教育学意义做了两场报告,中山大学黄国文教授和上海交通大学王振华教授分别对这两场报告进行了解读。讲座开始前,交大文科建设处处长蒋宏教授主持并召开了上海交通大学“文治堂”学术著作.《马丁文集》(第1、2卷)的发布仪式(见下图)。马丁的第一场讲座围绕《社会学与功能语言学视角下的知识结构》展开。马丁在讲座中指出,功能语言学将语言分为言语和语境两个层面,语境又可以进一步分为语类和语域两个层面,对于语域的研究可以从语场、语旨、语式三个语境变量入手。功能语言学理论对于语场的研究为社会学范畴下知识结构研究提供了社会意义理论的视角。马丁借鉴伯恩斯坦的社会教育学理论,从分类学的角度,将语篇分为垂直语篇和水平语篇,将知识分为纵向知识和横向知识。这种分类为学科定位做了科学的解读,也为语言教学中帮助学生了解和掌握不同的知识结构提供了理论支撑。该讲座还涉及名物化、语法隐喻、语篇语境依赖性、语篇语法复杂性等诸多概念。黄国文教授在解读中,首先介...
- 张先刚
- 关键词:语言科学语篇语言学学术讲座系统功能语言学
- 语言学学术期刊论文摘要的意义生成——系统功能意义学语类分析被引量:1
- 2015年
- 具有概括论文和宣传论文的双重功能,在学界得到广泛的研究。这些研究多以提高摘要写作质量为目的,概括摘要的语篇结构、语言特征和跨语言、跨学科差异,对其语篇意义生成的动态研究尚不多见。本文以系统功能意义学理论为基础,通过对语言学论文摘要的语类分析,揭示论文摘要生成的意义潜势。研究表明,摘要语篇呈现宏观语类的趋势。研究摘要语篇意义的生成不仅有助于摘要语篇的写作,对于进一步明晰语类与语域的关系也有启示意义。
- 张先刚
- 关键词:期刊论文语类分析
- 追踪溯源话评价
- 2005年
- 系统功能语言学从社会文化角度出发,把情景语境类型化为语旨、语式和语域,以此推导出语言的人际、语篇、概念三大功能,但未涉及语篇体现出的语言使用者的评价意义。以马丁(James Martin)为首的功能学者继承并发展了系统功能语言学,以科研项目成果为基础形成评价系统理论。本文研究了评价系统的理论来源,产生的背景和形成过程。
- 张先刚
- 关键词:系统功能语言学
- 恭维语与和谐社会——积极语篇分析被引量:4
- 2008年
- 恭维语亦即称赞语,在言语行为中有着重要的作用,引起了语言学家和众多学者的重视,并对其进行了广泛、深入研究。本文拟从积极语篇分析的视角,运用评价理论体系对恭维语进行分析。通过分析我们发现,恭维语在评价资源的选择上有着显著特点。通过对这些特点的把握,我们可以更好地利用恭维语构建一个更和谐、美好的社会。
- 张先刚
- 关键词:恭维语和谐社会
- 悉尼学派的语类教学法理论被引量:16
- 2013年
- 针对澳大利亚文化因素造成的教育不平等和中小学生读写能力亟待提高的社会现象,悉尼学派通过一系列教学改革项目发展、完善了语类教学法理论。鉴于当前我国也存在类似该理论产生时的社会现实,本文以悉尼学派的教改项目为主线,从宏观角度对语类教学法理论进行了引介和述评,挖掘了其背后的理论根源,梳理了其发展历程,进而得出了该理论对我国外语教学的启示。
- 张先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