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军

作品数:35 被引量:411H指数:11
供职机构: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卫生部临床学科重点项目卫生部部属(管)医院临床学科重点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34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33篇医药卫生
  • 1篇生物学

主题

  • 13篇细胞
  • 12篇腹腔
  • 12篇腹腔镜
  • 11篇基因
  • 11篇膀胱
  • 10篇后腹腔
  • 10篇后腹腔镜
  • 9篇移行细胞
  • 9篇膀胱移行细胞
  • 8篇细胞癌
  • 7篇移行细胞癌
  • 7篇胰岛素样
  • 7篇胰岛素样生长...
  • 7篇膀胱移行细胞...
  • 6篇胰岛
  • 6篇胰岛素
  • 6篇切除
  • 5篇输尿管
  • 5篇尿管
  • 5篇切除术

机构

  • 34篇华中科技大学
  • 8篇中南大学
  • 5篇南昌大学第一...
  • 3篇襄樊市中心医...
  • 2篇武汉市儿童医...
  • 2篇新疆医科大学...
  • 1篇华中科技大学...
  • 1篇湖北省新华医...
  • 1篇江陵县人民医...

作者

  • 35篇张军
  • 23篇傅斌
  • 23篇张旭
  • 23篇郎斌
  • 22篇许凯
  • 15篇马鑫
  • 11篇郑涛
  • 11篇李宏召
  • 10篇吴毅平
  • 8篇艾星
  • 7篇史涛坪
  • 6篇高峰
  • 6篇任玉萍
  • 6篇马士辉
  • 5篇陈军
  • 4篇刘谨文
  • 4篇周辉霞
  • 4篇朱宏刚
  • 4篇唐泓波
  • 3篇王保军

传媒

  • 7篇中华实验外科...
  • 6篇中华泌尿外科...
  • 6篇临床泌尿外科...
  • 3篇中国微创外科...
  • 3篇华中科技大学...
  • 1篇中国现代医学...
  • 1篇中国中西医结...
  • 1篇临床外科杂志
  • 1篇中华小儿外科...
  • 1篇华中医学杂志
  • 1篇癌症
  • 1篇中国普外基础...
  • 1篇现代泌尿外科...
  • 1篇中国医师进修...
  • 1篇第十四届全国...

年份

  • 1篇2011
  • 9篇2008
  • 17篇2007
  • 5篇2006
  • 3篇2005
3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肝特异性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基因敲除鼠乳腺癌组织中基因变化及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对血管生成的影响被引量:2
2008年
目的探讨低血清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IGF-I)水平小鼠及正常水平小鼠乳腺癌模型中生长因子相关基因的变化及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与微血管密度的关系。方法应用DMBA诱导肝脏特异性IGF-I基因敲除鼠(LID鼠)及基因未敲除鼠(对照鼠)建立原发乳腺癌模型,基因芯片技术检测小鼠乳腺肿瘤及正常乳腺组织中相关基因的差异表达,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其中VEGF表达及微血管密度。结果LID鼠组肿瘤的发生时间、生长速度及大小均低于对照组(P〈0.05);(2)LID鼠组肿瘤组织的VEGF表达及MVD均弱于对照鼠组(P〈0.05);(3)LID鼠组肿瘤组织中基因IGF-I、IGFBP-4、IGFBP-7较对照组上调,而基因IGF-Ⅱ,IGF-ⅡR、IGFBP-2、IGFBP-3、IGFBP-5下调。结论IGF-I促进小鼠乳腺癌的发生发展,且与血管生长密切相关。IGF-I在肿瘤的发生、发展及转移中可能起重要作用。
任玉萍唐泓波张军马士辉高峰吴毅平
关键词: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基因芯片
应用IGF-1基因缺失小鼠研究IGF-1与乳腺肿瘤血管生成的关系被引量:7
2007年
背景与目的:胰岛素样生长因子家族(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s,IGFs)在肿瘤发生发展中所起的作用日益受到重视,但其作用机制尚不清楚。本实验通过在肝特异性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1,IGF-1)基因缺失(LID)小鼠体内建立稳定的原发性乳腺癌模型,探讨血清中IGF-1水平与乳腺肿瘤血管生成可能存在的关系。方法:使用肝特异性IGF-1基因缺失小鼠及对照鼠,用化学致癌剂7,12-二甲基苯蒽[7,12-dimethybenz(a)anthracene,DMBA]诱导原发性乳腺肿瘤,使用人参皂甙Rg3进行干预治疗。比较各组肿瘤发生情况并通过免疫组化方法检测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的表达及微血管密度(microvessel density,MVD)。结果:未管饲Rg3的对照鼠、未管饲Rg3的LID鼠、管饲Rg3的对照鼠及管饲Rg3的LID鼠的乳腺癌发病率依次为66.67%、33.33%、36.00%及12.00%。肿瘤平均直径四组依次为(0.79±0.20)cm、(0.37±0.08)cm、(0.32±0.08)cm及(0.15±0.05)cm。VEGF表达检测:未管饲Rg3的对照鼠平均光密度为0.34±0.10,阳性百分率(positiverate,PR)为0.04±0.02,均为各组中最高(P<0.05);管饲Rg3的LID鼠平均光密度0.13±0.03,阳性百分率0.01±0.00,均为各组中最低(P<0.05)。以上四组MVD依次为31.9±5.3、26.8±4.9、20.1±4.9、14.4±4.9(P<0.05)。结论:IGF-1与乳腺肿瘤的发生发展相关,降低血清IGF-1可抑制肿瘤血管生成而对乳腺肿瘤有抑制作用,应用血管生长抑制剂人参皂甙Rg3可增强这一效应。
唐泓波任玉萍张军马士辉高峰吴毅平
关键词: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乳腺肿瘤人参皂甙RG3
小鼠肿瘤模型中血清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水平与机体营养状况的关系
2007年
目的检测小鼠肿瘤模型血清中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IGF-Ⅰ)的含量及营养指标的变化,并探讨血清中IGF-Ⅰ水平与机体营养状况的关系。方法将小鼠结肠腺癌CT26细胞接种于肝脏特异性IGF-Ⅰ基因缺失(LID)组和对照组小鼠皮下,总共60只6~8周龄的雄鼠(其中30只对照,30只LID小鼠)接受了肿瘤细胞接种。接种后监测两组小鼠的体重和皮下肿瘤大小。分别在第14天和第21天每组各处死15只小鼠,处死前收集血清标本并测量血清中IGF-Ⅰ、葡萄糖、白蛋白和总胆固醇的水平。结果在第14天和第21天时,LID组小鼠血清中IGF-Ⅰ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小鼠,两者比较差异均有极显著性意义(均P〈0.01),LID组小鼠血清中葡萄糖和白蛋白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小鼠,而总胆固醇高于对照组,两者血清中葡萄糖和总胆固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白蛋白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血清中IGF-Ⅰ水平与发生肿瘤时机体的营养状况之间呈正相关,提示IGF-Ⅰ作为一种生长因子可能对肿瘤机体的营养状况起调节作用。
马士辉刘谨文张军高峰吴毅平
关键词:衰竭模型恶病质营养
结肠癌患者血清IGF-1水平及癌组织VEGF表达的临床意义被引量:15
2006年
目的检测结肠癌患者血清中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的含量及癌组织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表达,并探讨其在结肠癌中的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双位点免疫放射测定法(IRMA)对不同Dukes分期的56例结肠癌患者术前术后血清IGF-1进行检测,应用SP免疫组化法检测各组结肠癌组织VEGF的表达,14例健康体检者设为正常对照。结果结肠癌患者术前血清IGF-1水平明显高于术后水平及正常对照,结肠癌组织VEGF表达率较正常对照组高,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均P<0.05),不同病理分期的结肠癌血清IGF-1水平与癌组织VEGF阳性表达间差异有极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结肠癌患者血清IGF-1水平与结肠癌Dukes分期呈正相关,与癌组织VEGF表达密切相关,提示IGF-1和VEGF可能参与了结肠癌的发生发展过程,有望作为结肠癌诊治的重要检测指标。
张军吴毅平
关键词: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结肠癌
腹腔镜腹膜后淋巴结清扫术9例报告被引量:11
2005年
目的探讨腹腔镜腹膜后淋巴结清扫术的手术技术和临床可行性。方法9例原发性睾丸非精原细胞性生殖细胞肿瘤根治性睾丸切除术后平均(4.6±1.3)周行腹腔镜腹膜后淋巴结清扫术(laparoscopicretroperitoneallymphnodedissection,L-RLND),记录手术时间、出血量、术后肠功能恢复时间、引流管拔除时间、住院时间和术中、术后并发症,并进行术后随访。结果9例L-RLND均获成功。手术时间(148±9)min,术中出血量(66±8)ml,术后肠功能恢复时间24~48h,住院时间(7.5±1.8)d。术中发生下腔静脉损伤1例,腹腔镜下缝合;2例术后轻微的乳糜性腹膜后引流液,限制脂肪性饮食,术后1周内乳糜漏消失。9例随访6~36个月,平均21.3月,无复发及远处转移。结论腹腔镜腹膜后淋巴结清扫紧靠大血管操作,手术难度及风险较大,须熟练掌握各种腹腔镜操作技术才能减少手术并发症的发生。
马鑫张旭李宏召郑涛张军傅斌郎斌许凯
关键词:睾丸腹腔镜腹膜后淋巴结清扫
后腹腔镜手术治疗肾上腺囊肿15例报告被引量:23
2005年
目的探讨后腹腔镜手术治疗肾上腺囊肿的方法及临床意义。方法2000年3月~2004年5月我院对15例肾上腺囊肿均采用后腹腔镜手术治疗。扩张后腹膜间隙成功后,紧靠膈下纵形切开肾周筋膜,肾周筋膜内分离肾上极和肾上腺周围的脂肪组织,超声刀或电刀在肾表面分离肾脏上极和肾上腺。游离肾上腺行肾上腺部分切除或全切除。结果15例手术均获成功,其中肾上腺部分切除术12例,肾上腺全切术3例。手术时间(49.0±31.4)min,术中出血量(31.6±28.7)ml,住院时间(4.1±1.4)d。除1例术后伤口皮下气肿外,无其他术后并发症。15例术后随访(18.5±1.0)月(12~36个月),无一例复发。结论后腹腔镜手术可作为肾上腺囊肿的首选治疗方法。
郑涛张旭马鑫李宏召张军傅斌郎斌许凯宋晓东叶章群
关键词:后腹腔镜肾上腺囊肿腹膜后
膀胱移行细胞癌中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因子3的表达及其启动子甲基化的研究被引量:2
2007年
目的检测膀胱移行细胞癌中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因子3(TIMP-3)启动子甲基化及其蛋白表达,探讨TIMP-3在该肿瘤中的作用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和高清晰度彩色医学图文分析系统对38例膀胱移行细胞癌和10例正常膀胱黏膜中TIMP-3的表达进行检测分析,用甲基化特异的PCR(MSP)法检测TIMP-3基因启动子的甲基化状态。结果TIMP-3在膀胱癌中呈高表达,且与分级呈正相关,但不与分期相关,其启动子甲基化发生率为5.3%(2/38)。结论TIMP-3参与膀胱癌侵袭转移,其启动子甲基化发生率不高,检测其表达水平对膀胱移行细胞癌预后判断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朱宏刚张军傅斌郎斌许凯陈军张旭
关键词:膀胱移行细胞癌甲基化
MMP-2、MMP-9及TIMP-3在膀胱移行细胞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被引量:7
2007年
目的探讨基质金属蛋白酶2,9(MMP-2,MMP-9)及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因子3(TIMP-3)在膀胱移行细胞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和高清晰度彩色医学图文分析系统对35例膀胱移行细胞癌和10例正常膀胱黏膜中MMP-2,MMP-9,TIMP-3的表达进行检测分析。结果MMP-2,MMP-9在膀胱癌中呈高表达,且随分期、分级的增高而增高;TIMP-3在膀胱癌中亦呈高表达,且与分级呈正相关,但与分期不相关。结论MMP-2,MMP-9和TIMP-3参与膀胱癌侵袭转移,在膀胱移行细胞癌中的表达对其预后判断具有参考价值。
朱宏刚张军傅斌郎斌许凯史涛坪陈军张旭
关键词:基质金属蛋白酶2基质金属蛋白酶9膀胱移行细胞癌
膀胱移行细胞癌患者血浆p14基因异常甲基化检测的意义被引量:6
2007年
目的检测膀胱移行细胞癌患者血浆p14基因启动子异常甲基化状态,探讨血浆p14基因甲基化改变作为膀胱移行细胞癌分子生物学标志物的可能。方法采用甲基化特异性聚合酶链反应(methylation—specific PCR,MSP)技术,分别检测62例膀胱移行细胞癌患者血浆和相应肿瘤组织DNA的p14基因甲基化状态。结果血浆和肿瘤组织中,p14基因甲基化的阳性率分别为43.5%(27/62)和46.8%(29/62),血浆和肿瘤组织的总体符合率93.1%(27/29),血浆p14基因的甲基化状况与肿瘤组织中是否出现p14基因甲基化具有显著相关性(P〈0.01)。血浆和肿瘤组织中,p14基因甲基化与膀胱移行细胞癌的病理分级和临床分期均呈正相关。结论p14基因的甲基化状态改变在膀胱移行细胞癌的发生起重要的作用。血浆p14基因甲基化的检测是膀胱移行细胞癌诊断和判断预后的一个有效的分子生物学指标。
张军张旭许凯傅斌郎斌胡建庭艾星史涛坪朱宏刚陈军
关键词:膀胱移行细胞癌甲基化
CDH1基因Exon1非编码区插入/缺失多态性与膀胱移行细胞癌易感性的关系被引量:2
2007年
目的:探讨上皮钙粘素(E-cadherin,CDH1)基因Exon1非编码区234bp位点插入/缺失多态性与膀胱移行细胞癌(TCCB)生物学行为之间的关系。方法:从TCCB组180例,对照组健康人110例的血液中提取人基因组DNA,PCR获取包含CDH1基因启动子近侧序列-160位点和Exon1的DNA片段,DNA测序方法测得上述DNA片断的基因序列。选择χ2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Woolf法计算OR值(odd sratio,OR)和95%CI。结果:CDH1基因Exon1非编码区234bp位点插入片断碱基序列为5'-CCGTGCCCCAGCC-3',其插入/缺失多态性基因型分为插入\插入纯合子(I/I)、缺失\缺失纯合子(D/D)和插入\重复插入杂合子(I/2I)三种。TCCB组该位点I/2I基因型频率(0.54)高于对照组(0.35)(P<0.01),提示I/2I基因型患TCCB风险较高(OR=2.15,95%CI1.32~3.52)。结论:CDH1基因Exon1非编码区234bp位点2I等位基因频率与膀胱移行细胞癌的发生密切相关。-160A/A-234I/2I基因型与膀胱移行细胞癌的发生密切相关。
马鑫郑涛李宏召张军傅斌郎斌许凯张旭
关键词:上皮钙粘素基因非编码区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