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妙
- 作品数:9 被引量:32H指数:3
- 供职机构:武汉市第一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武汉市科技攻关计划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化学工程更多>>
- 姜黄素对大鼠肾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及机制研究被引量:7
- 2020年
- 目的探讨姜黄素改善大鼠肾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夹闭肾动脉制后恢复供血制备肾缺血再灌注模型。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大鼠分为3组:假手术组、模型组和实验组,每组15只。实验组用100 mg·kg^-1姜黄素预处理,假手术组和模型组用等量0.9%NaCl处理,共5 d。染色法观察大鼠肾组织变化并进行Paller评分,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大鼠肌酸酐(Cr)和尿素氮(BUN)含量,试剂盒法检测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丙二醛(MDA)含量。结果假手术组、模型组和实验组Paller评分分别为(100.23±15.21),(602.30±28.36)和(375.32±18.32)分;这3组的BUN含量水平分别为(11.25±2.30),(26.89±5.65)和(20.32±1.98)mmol·L^-1;这3组的Cr含量水平分别为(40.32±1.23),(85.36±9.32)和(64.32±5.35)μmol·L^-1;这3组的SOD含量水平分别为(375.32±45.32),(250.21±25.32)和(312.21±12.32)U·mg^-1;这3组的MDA含量水平分别为(6.21±0.75),(10.02±1.23)和(7.01±0.77)mmol·mg^-1。上述指标:模型组与假手术组比较、或实验组与模型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结论姜黄素可减轻缺血再灌注大鼠肾损伤程度,改善大鼠肾功能,这可能与姜黄素可以提高大鼠血清SOD含量、降低MDA含量有关。
- 李红波熊飞张燕敏张妙丁艳琼
- 关键词:姜黄素肾缺血再灌注尿素氮肌酸酐
- 黄葵胶囊联合穴位注射治疗糖尿病肾病临床疗效观察
- 目的:探讨黄葵胶囊联合穴位注射治疗糖尿病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糖尿病肾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对照组给予黄葵胶囊口服,治疗组黄葵胶囊口服联合穴位注射。结果:治疗组治疗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与...
- 李红波熊飞张燕敏张妙丁艳琼
- 文献传递
- 前列地尔干预腹膜透析大鼠腹膜纤维化的实验研究
- 目的探讨前列地尔加入腹膜透析液对大鼠腹膜纤维化的影响和可能的机制。方法采用高糖透析液+脂多糖腹腔注射复制大鼠腹膜纤维化模型。将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N组)、模型组(M组)、前列地尔低剂量组(D组)、前列地尔中剂量组(Z组)...
- 张燕敏陈伟栋万胜陈丹陈芳丁艳琼田洪丹张妙熊飞
- 文献传递
- 海昆肾喜胶囊联合缬沙坦对老年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细胞因子、TGF-β1、MMP-2和肾功能的影响被引量:14
- 2022年
- 目的探讨海昆肾喜胶囊联合缬沙坦对老年早期糖尿病肾病(DN)患者细胞因子、转化生长因子(TGF)-β1、基质金属蛋白酶(MMP)-2和肾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老年早期DN患者82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41例。对照组给予缬沙坦分散片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结合海昆肾喜胶囊治疗。两组治疗12 w。比较两组治疗前与治疗12 w细胞因子、TGF-β、MMP-2、肾功能、β2-微球蛋白(MG)和24 h尿蛋白定量变化及治疗12 w总有效率。结果两组治疗12 w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肿瘤坏死因子(TNF)-α和白细胞介素(IL)-6浓度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且治疗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12 w血清TGF-β1和MMP-2浓度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且治疗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12 w血清尿素氮(BUN)和肌酐(Cr)浓度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且治疗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12 wβ2-MG和24 h尿蛋白定量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且治疗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治疗12 w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海昆肾喜胶囊联合缬沙坦对老年早期DN患者疗效明显,可减轻患者细胞炎性反应,降低TGF-β和MMP-2水平,且可改善患者肾功能。
- 陈丹胡韬韬张妙
- 关键词:海昆肾喜胶囊早期糖尿病肾病细胞因子基质金属蛋白酶-2
- 前列地尔注入高糖腹膜透析液对实验大鼠腹膜纤维化的影响
- 2015年
- 目的探讨前列地尔加入高糖腹膜透析液对大鼠腹膜纤维化的影响和可能的机制。方法采用高糖腹膜透析液+脂多糖腹腔注射制备大鼠腹膜纤维化模型。将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前列地尔低剂量组、前列地尔中剂量组和前列地尔高剂量组。3个前列地尔治疗组是在造模同时每日腹腔内注射含不同剂量前列地尔的腹透液。6周后各组大鼠行2h腹膜平衡试验,检测0h腹膜透析液葡萄糖浓度(D0),2h透出液葡萄糖浓度(D2),透析液肌酐浓度(D),血浆肌酐浓度(Pcr),计算D/Pcr和D2/D0,测量超滤量。留取血液及腹膜透析液标本,用ELISA法分别测定血液及腹膜透析液中转化生长因子β(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 β,TGF-β),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onocyte chemotactic protein-1,MCP-1)、白介素6(interleukin-6,IL-6)含量。留取壁层腹膜组织行病理切片做HE及Masson染色,新生血管计数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CD31的表达率;免疫组化法测定腹膜组织TLR4、TGF-β的表达率。结果前列地尔治疗组与模型组相比,超滤量及D2/D0均明显增加,而D/Pcr则明显降低,腹透液血液中TGF-β的含量以及血液中IL-16的含量降低、腹膜组织中Toll样受体4(Toll like receptor 4,TLR4)、TGF-β的表达降低,腹膜新生血管密度减少;前列地尔中剂量组在超滤量、D/Pcr、新生血管密度、腹透液及血液TGF-β水平、腹膜组织中TLR4表达均与优于低剂量组,且与高剂量组无显著性差异;前列地尔高剂量组仅在腹膜组织中TGF-β的表达以及血液中IL-6的水平下调方面优于其他治疗组,且与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异。结论前列地尔可以有效的防治腹膜纤维化的进程,中剂量前列地尔注入高糖腹透液对大鼠腹膜纤维化的干预最佳。
- 张燕敏陈伟栋万胜陈丹陈芳丁艳琼张妙田洪丹熊飞
- 关键词:腹膜纤维化前列地尔转化生长因子-ΒTOLL样受体4
- 超声引导下颈内静脉置管的临床观察被引量:1
- 2013年
- 目的观察超声引导对颈内静脉置管成功率及并发症的影响。方法选择2010年1月至2012年12月间需行颈内静脉置管进行血液透析治疗的患者366例,随机分为2组,即超声引导组与对照组。超声引导组(188例)在超声引导下行颈内静脉置管,对照组(178例)根据体表标记盲探下行颈内静脉置管,比较2组之间的穿刺成功率及并发症情况。结果超声引导组188例患者全部穿刺成功,置管成功率为100%(188/188);对照组178例患者中有5例置管失败,置管成功率为97.1%(173/178),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超声引导组有181例(占96.2%)患者一针穿刺成功,对照组有95例(占53.3%)患者一针穿刺成功,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超声引导组无一例患者发生误伤动脉、血肿、假性动脉瘤及气胸,对照组有12例患者误伤动脉,5例发生血肿,1例出现假性动脉瘤,无患者发生气胸。结论超声引导可提高颈内静脉置管成功率,减少穿刺次数及并发症的发生,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熊飞张妙张燕敏何达张英
- 关键词:肾透析超声引导颈内静脉置管
- 黄葵胶囊配合穴位注射治疗糖尿病肾病疗效观察被引量:10
- 2015年
- 目的观察黄葵胶囊配合穴位注射治疗糖尿病肾病的临床效果。方法 60例糖尿病肾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口服黄葵胶囊,治疗组口服黄葵胶囊配合穴位注射黄芪注射液。结果两组治疗总有效率有明显的差异(P<0.05);治疗后,治疗组的β2微球蛋白、尿白蛋白排泄率及24h尿蛋白总量显著降低(均P<0.05),肾功能各指标及内生肌酐清除率明显改善(均P<0.05)。结论黄葵胶囊口服配合穴位注射治疗糖尿病肾病可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减少尿蛋白,改善肾功能。
- 李红波王小琴熊飞张燕敏张妙丁艳琼
- 关键词:糖尿病肾病中医疗法穴位注射黄葵胶囊
- 慢性肾脏病患者晨尿尿蛋白肌酐比值与24 h尿蛋白定量的相关性和一致性分析
- 2023年
- 目的对慢性肾脏病(chronic kidney disease,CKD)患者的晨尿尿蛋白肌酐比值(urinary protein-creatinine ratio,uPCR)与24 h尿总蛋白定量(24 hour urine total protein quantification,24 hUTP)进行相关性和一致性分析,评估用晨尿uPCR来替代24 hUTP的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1日至2021年12月31日在武汉市第一医院肾内科住院就诊的1793例CKD非透析患者临床资料,采用Spearman相关性分析和组内相关系数(intraclass correlation coefficient,ICC)分析两者的相关性和一致性,并从不同CKD分期、24 hUTP、原发病进行分组比较。同时以24 hUTP 0.15 g、1.0 g、3.5 g为三个界点绘制uPCR的接受者操作特性(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确定晨尿uPCR的最佳诊断临界值。结果CKD患者的晨尿uPCR与24 hUTP呈正相关(r=0.880,P<0.001),两者的相关性不受CKD分期、原发病影响,不同CKD分期、不同原发病的两者相关系数r在0.688~0.911之间(P均<0.001),受蛋白尿水平影响,当24 hUTP≤150 mg和24 hUTP>3.5 g时,r为0.300、0.380(P均<0.001),相关性减弱。两者一致性中等(ICC=0.618,P<0.001),在不同CKD、原发病分组中,两者的ICC值在0.336~0.710之间。不同24 hUTP分组中,两者ICC值均小于0.29。绘制不同的ROC曲线结果显示,当24 hUTP为0.15 g、1.0 g、3.5 g时,晨尿uPCR分别为0.335 g/g、0.975 g/g、2.38 g/g时为其最佳诊断临界值。结论在CKD患者中,晨尿uPCR与24 hUTP有较好的相关性,两者的相关性不受CKD分期、原发病影响,受蛋白尿水平影响,当24 hUTP>3.5 g或≤150 mg时,两者的相关性减弱,但两者的一致性一般,在临床中晨尿uPCR不能简单地等同于24 hUTP,仍需大量的前瞻性研究来重新界定uPCR的相关阈值。
- 张妙胡炀琳万家颖谢小行黄芬芬熊飞
- 关键词:慢性肾脏病
- 黄葵胶囊联合穴位注射治疗糖尿病肾病临床疗效观察
- 李红波熊飞张燕敏张妙丁艳琼田洪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