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平

作品数:41 被引量:135H指数:5
供职机构:三峡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湖北省自然科学基金宜昌市科技攻关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34篇期刊文章
  • 4篇科技成果
  • 2篇会议论文
  • 1篇专利

领域

  • 40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5篇膀胱
  • 14篇肿瘤
  • 14篇细胞
  • 7篇癌组织
  • 6篇细胞癌
  • 6篇结石
  • 5篇蛋白
  • 5篇上皮
  • 5篇尿道
  • 4篇肾细胞
  • 4篇肾细胞癌
  • 4篇输尿管
  • 4篇碎石
  • 4篇碎石术
  • 4篇尿管
  • 4篇尿路上皮
  • 4篇前列腺
  • 4篇基因
  • 4篇蜂毒
  • 4篇蜂毒素

机构

  • 41篇三峡大学第一...
  • 4篇华中科技大学
  • 1篇三峡大学
  • 1篇阆中市人民医...

作者

  • 41篇张平
  • 39篇董自强
  • 20篇陈晓波
  • 19篇胡敬祖
  • 16篇毛峥
  • 14篇张路生
  • 12篇袁红纲
  • 12篇龙兵
  • 9篇李克军
  • 8篇许晓明
  • 6篇周天贵
  • 6篇侯毅
  • 5篇宋兴福
  • 5篇王婵
  • 4篇肖建华
  • 3篇毛铮
  • 3篇龙俊任
  • 3篇董传江
  • 3篇余洋
  • 2篇陈先国

传媒

  • 4篇广东医学
  • 3篇山东医药
  • 3篇中华实验外科...
  • 2篇中国内镜杂志
  • 2篇临床泌尿外科...
  • 2篇肿瘤
  • 2篇实用医学杂志
  • 2篇海南医学
  • 2篇现代泌尿生殖...
  • 1篇医学综述
  • 1篇中华男科学杂...
  • 1篇中国综合临床
  • 1篇临床外科杂志
  • 1篇第二军医大学...
  • 1篇天津医药
  • 1篇重庆医学
  • 1篇局解手术学杂...
  • 1篇中国微创外科...
  • 1篇中国医师进修...
  • 1篇中国医药

年份

  • 1篇2024
  • 1篇2017
  • 3篇2016
  • 1篇2015
  • 1篇2014
  • 2篇2013
  • 5篇2012
  • 3篇2011
  • 7篇2010
  • 4篇2009
  • 5篇2008
  • 7篇2007
  • 1篇2006
4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微创经皮肾镜取石术治疗输尿管上段嵌顿结石(附49例报告)被引量:11
2007年
目的探讨微创经皮肾镜取石术(min im ally invasive percutaneous nephrolithotomy,MPCNL)治疗输尿管上段嵌顿结石的疗效。方法膀胱镜下患侧输尿管逆行留置输尿管导管,B超或X线引导下穿刺肾中盏,建立皮肤肾脏通道,输尿管镜下采用气压弹道碎石术。结果气压弹道碎石成功率100%。术后肉眼血尿55.1%(27/49),26例持续1-3 d后停止,1例造瘘管血尿明显并有血块,持续8 d后停止;术后发热10.2%(5/49)。1周结石清除率93.9%(46/49),1个月后结石清除率98.0%(48/49)。49例随访1-12个月,平均5个月,未发生输尿管狭窄及其他手术并发症。结论MPCNL治疗输尿管上段嵌顿结石操作简单、并发症少,疗效满意。
董自强毛峥张平李克军许晓明张路生
关键词:输尿管镜输尿管结石微创经皮肾镜取石术
EphA2与恶性肿瘤关系研究新进展被引量:3
2008年
张平袁红纲董自强
关键词:EPHA2肿瘤关系恶性KINASES家族成员上皮细胞
后腹腔镜治疗肾上腺疾病78例被引量:4
2010年
目的:探讨后腹腔镜下肾上腺手术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分析2003年3月至2009年12月对78例肾上腺疾病行后腹腔镜手术临床资料。采用经腹膜后腔途径,显露腹膜后间隙,游离肾上半部及内侧缘,找到金黄色肾上腺,直接用超声刀分离并将瘤体和(或)肾上腺切除并取出。结果:所有患者手术均获成功,术后第1~2天下地活动,手术时间35~110min,术中出血量20~100mL,术后住院时间6~8d。结论:后腹腔镜下肾腺手术疗效满意,具有创伤小、康复快特点,为肾上腺疾病首选的治疗方法。
胡敬祖董自强周天贵皮名芳陈晓波张平毛铮张路生
关键词:肾上腺疾病后腹腔镜术肾上腺切除术
蜂毒素促进肿瘤细胞凋亡作用研究进展被引量:1
2012年
蜂毒作为一味传统中药,其主要的活性及药理成分是蜂毒素。随着现代药理学的研究,蜂毒素具有一定的抗肿瘤作用,是其多靶点作用于肿瘤细胞的结果,本文将主要从蜂毒素促进肿瘤细胞凋亡作用进行综述。
侯毅董自强张平龙俊任
关键词:蜂毒抗肿瘤细胞凋亡
膀胱肿瘤中EphA2 mRNA的表达及其生物学行为关系研究被引量:1
2010年
目的研究受体酪氨酸激酶EphA2在膀胱肿瘤中的mRNA表达,并对其致癌机制加以初步探讨。方法应用实时荧光定量RT-PCR技术检测49例膀胱尿路上皮癌(bladder urothelial carcinoma,BUC)、19例膀胱内翻性乳头状瘤(inverted papilloma of blader,IPB)和10例正常膀胱组织标本中EphA2 mRNA的表达,并通过2-△△CT方法分析相对基因表达的差异。结果相对于正常膀胱组织,EphA2 mRNA在IPB和BUC中的表达量明显增加,分别平均上调约2.06(2.06±0.84)倍和2.57(2.57±0.97)倍;在IPB与BUC组间的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EphA2 mRNA的表达与膀胱肿瘤临床分期(r=0.471,P=0.001)及病理分级(r=0.286,P=0.047)呈正相关,与BUC其它各临床病理特征之间没有相关性(P>0.05)。结论EphA2过表达可能促成了IPB的癌性转化以及膀胱肿瘤的恶性进展,其核酸调控机制可能发生在膀胱肿瘤早期,甚或更有可能是在癌前病变进展期中起重要作用。
张平董自强毛峥胡敬祖陈晓波陈晓春
关键词:膀胱肿瘤EPHA2
Mina53在肾细胞癌中的表达与预后关系的研究
董自强胡敬祖白桦林皮名芳文巧莉张平陈晓波李克军肖建华周天贵
1、课题来源:该成果“Mina53在肾细胞癌中表达与预后关系的研究”为2008宜昌市科技计划项目。项目编号A08302-02。2、研究背景:肾细胞癌(RCC)为肾脏原发的恶性肿瘤,占所有原发恶性肾肿瘤的85%,其病因不明...
关键词:
关键词:肾细胞癌肿瘤预后基因表达
EphA 2和KAI 1蛋白在膀胱移行细胞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意义被引量:3
2008年
目的:探讨EphA 2蛋白和KAI 1蛋白的表达与膀胱移行细胞癌发生及浸润转移的关系以及两者表达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EphA 2蛋白和KAI 1蛋白在88例膀胱移行细胞癌组织及76例相应癌旁正常膀胱黏膜中的表达。结果:EphA 2蛋白在癌组织中的表达明显高于其癌旁正常黏膜(P<0.01);随着膀胱癌病理分级的升高,EphA 2蛋白的表达逐渐增加(P<0.05);在浸润性膀胱癌中的表达明显高于表浅性膀胱癌患者(P<0.05);有淋巴结转移组的表达明显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组(P<0.05)。KAI 1蛋白在癌组织中的表达明显低于癌旁正常膀胱黏膜(P<0.01);随着膀胱癌病理分级的升高,KAI1蛋白的表达逐渐减少(P<0.01);KAI 1在浸润性膀胱癌中的表达明显低于表浅性膀胱癌患者(P<0.05);有淋巴结转移组的表达明显低于无淋巴结转移组(P<0.05)。EphA 2蛋白和KAI 1蛋白的表达在有淋巴结转移的患者中呈显著负相关(P<0.05)。结论:EphA 2蛋白的高表达和KAI 1蛋白的低表达与膀胱移行细胞癌的发生及浸润转移有关。
袁红纲宋兴福张平许晓明董自强
关键词:膀胱肿瘤基因表达
环靶明联合吉非替尼对前列腺癌细胞株DU145增殖和侵袭的影响被引量:1
2016年
目的检测经环靶明与吉非替尼联合作用后前列腺癌DU145细胞生物学行为的变化,并探讨相关作用机制。方法前列腺癌DU145细胞经不同药物分组处理24 h后,采用MTT法和Transwell小室法检测细胞增殖及侵袭能力的改变;Western blot检测细胞中SHH、PTCH和Gli-1蛋白表达水平的变化。结果联合用药组细胞吸光度值(0.384 2±0.051 8)明显低于环靶明组(0.683 9±0.098 9)(t=4.648 7,P=0.001)和吉非替尼组(0.772 6±0.147 4)(t=6.024 5,P<0.01),其平均穿膜细胞数(28.333 3±3.386 3)少于环靶明组(39.500 0±5.648 0,t=3.067 7,P=0.036)和吉非替尼组(41.166 7±6.337 7),(t=3.525 6,P=0.013),各实验中药物处理组与空白对照组间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环靶明组及联合用药组各通路蛋白的表达均低于空白对照组(P<0.01),吉非替尼组仅PTCH蛋白表达(0.7531±0.128 7)低于空白对照组(1.111 2±0.115 7)(t=4.149 5,P=0.019),联合用药组的PTCH蛋白表达(0.360 1±0.090 0)低于环靶明组(0.676 7±0.081 5)(t=3.668 6,P=0.038)和吉非替尼组(0.753 1±0.128 7)(t=4.553 9,P=0.011)。结论环靶明联合吉非替尼较单独用药明显增强了对前列腺癌细胞增殖和侵袭的抑制作用,其机制可能与吉非替尼协同环靶明下调Hedgehog通路的PTCH蛋白表达有关。
张平陈晓波廖陈曾李万强肖建华
关键词:前列腺癌吉非替尼增殖
CD146在尿路上皮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肿瘤浸润和转移的关系被引量:3
2010年
目的:探讨CD146基因的表达与尿路上皮癌的发生及浸润和转移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尿路上皮癌组织及其癌旁正常尿路上皮黏膜中CD146基因的表达情况,同时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CD146蛋白的阳性表达率。结果: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结果显示,CD146 mRNA在尿路上皮癌组织中的表达量明显高于正常尿路上皮黏膜(P<0.01),且随着肿瘤病理分级和临床T分期的升高以及淋巴结转移的出现,其表达水平有所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CD146蛋白在尿路上皮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癌旁正常尿路上皮黏膜(P<0.01),且随着尿路上皮癌病理分级的升高,其阳性表达率也增加(P<0.01);CD146蛋白在浸润性癌中的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浅表性癌(P<0.05);有淋巴结转移者的CD146蛋白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无淋巴结转移者(P<0.05)。CD146蛋白与CD146 mRNA在尿路上皮癌中的表达水平之间存在相关性(P<0.05),表明CD146蛋白的表达增强与CD146 mRNA表达的上调相关。结论:CD146基因及其蛋白的表达上调与尿路上皮癌的病理分级、肿瘤浸润深度以及淋巴结转移相关,有望成为评判尿路上皮癌恶性程度、转移潜能及预后的一个新指标。
董自强袁红纲龙兵陈晓波胡敬祖张平毛峥
关键词:上皮细胞肿瘤浸润
肾细胞癌组织中Mina53的表达及意义
2011年
目的:探讨Mina53(Myc—induced nuclear antigen 53)在肾细胞癌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利用免疫组化SP法测定96例经HE病理确诊RCC组织和20例癌旁组织中Mina53的表达,并分析其结果与病理分级及l临床分期之间的关系。结果:Mina53在癌旁组织和Ⅰ期、Ⅱ期RCC组织中不表达或低表达,在Ⅲ期、Ⅳ期RCC组织中高表达,在Ⅳ期与Ⅰ、Ⅱ、Ⅲ期间的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在不同的病理分级G_3与G_2,G_3与G_1中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ina53在RCC组织中的表达与临床病理分期、分级有关,随着病理分级和临床分期的升高而增强,Mina53的高表达与肾细胞癌的临床进展有关。
胡敬祖董自强张路生龙兵陈晓波张平毛峥
关键词:肾癌MINA53免疫组织化学
共5页<12345>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