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建锋

作品数:4 被引量:48H指数:3
供职机构:浙江大学生物系统工程与食品科学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理学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农业科学
  • 2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理学

主题

  • 4篇核磁共振
  • 4篇磁共振
  • 3篇核磁共振成像
  • 3篇成像
  • 3篇磁共振成像
  • 2篇无损检测
  • 2篇根系
  • 2篇核磁
  • 1篇遗传算法
  • 1篇玉米
  • 1篇玉米根
  • 1篇玉米根系
  • 1篇神经网
  • 1篇神经网络
  • 1篇农产
  • 1篇农产品
  • 1篇作物
  • 1篇作物根系
  • 1篇网络
  • 1篇香梨

机构

  • 4篇浙江大学
  • 4篇浙江大学医学...
  • 2篇都柏林大学
  • 1篇金华职业技术...

作者

  • 4篇何勇
  • 4篇张建锋
  • 4篇龚向阳
  • 3篇刘飞
  • 2篇王南飞
  • 2篇吴迪
  • 1篇方孝荣

传媒

  • 2篇农业工程学报
  • 1篇农业机械学报
  • 1篇浙江大学学报...

年份

  • 1篇2014
  • 1篇2013
  • 2篇2012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基于核磁共振成像技术的作物根系无损检测被引量:39
2012年
作物根系三维构型对于作物养分吸收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该研究选用玉米、大豆和茄子3种常见作物根系作为研究对象,利用核磁共振成像(MRI)技术对其根系三维构型进行原位无损检测。试验研究和分析了生长介质、作物根系类型以及三维重建方法对作物根系成像的影响,并探讨了应用MRI技术快速无损进行作物根系研究的优势和不足。研究表明,应用MRI技术进行作物根系三维构型的研究是可行的。该研究为作物根系三维构型的定量描述和分析提供了一种新的途径。
张建锋吴迪龚向阳何勇刘飞
关键词:核磁共振无损检测根系
基于核磁共振的玉米根系3维可视化研究
2014年
以玉米根系为研究对象,采用核磁共振成像技术原位无损检测玉米根系,研究土壤体积含水率对根系成像效果的影响;依据获取的根系核磁切片图像,借助于计算机图形学技术和可视化工具包 Visualization Toolkit 5.4实现玉米根系模型的重构;对根系模型的几何参数进行测量,验证重构模型的精度.结果表明:土壤体积含水率在5%~20%范围内变化时不会对玉米根系的核磁共振成像质量造成显著影响;模型的几何测量值与根系真实值之间的误差均小于3%,与标准方法测定结果具有很好的一致性.本研究可以用于植物根系的原位无损检测,实现根系几何参数的精确测量,对于认知根系与周围土壤介质的相互作用规律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方孝荣王南飞张建锋龚向阳刘飞何勇
关键词:核磁共振成像玉米根系
基于核磁共振成像的农产品几何模型重构被引量:4
2012年
为了提高农产品数值模拟的精度,需要为其提供精确的农产品几何模型。该研究以具有不规则几何特征的农产品芒果、香蕉和苹果为试验对象,利用核磁共振成像仪获取的断层切片图像,借助于计算机图形学技术和视觉化工具函数库Visualization Toolkit5.4(VTK),实现了其几何模型的重构。结果表明,3种农产品几何模型的体积值与其真实值之间的误差均小于3%,与标准方法测得结果具有很好的一致性。该研究为农产品几何模型获取提供了一种新的方法,能为农产品数值模拟、有限元分析以及品质检测等提供直接的几何模型支持。
张建锋何勇王南飞吴迪龚向阳
关键词:农产品无损检测核磁共振成像
基于核磁共振成像技术的香梨褐变检测被引量:9
2013年
将核磁共振成像技术与人工神经网络理论相结合,对香梨内部褐变进行了检测。在磁共振T2加权图像中选取果核区域作为感兴趣区域,提取出反映褐变特性的10个微观纹理特征参数,建立了BP神经网络模型进行识别研究。针对BP神经网络模型存在的不足,利用遗传算法对网络模型的权值和阈值进行优化。通过验证性试验发现:对于4组香梨样本,优化后BP神经网络模型的平均正确识别率为92.50%,比未优化模型的平均正确识别率80.83%,提高了11.67个百分点;同一组香梨样本相比较,优化后模型的识别效果也均优于未优化模型,每组香梨的识别率都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提高。结果表明:遗传算法优化后的BP神经网络模型具有很好的预测精度和泛化能力,可以实现香梨内部褐变的无损检测。
张建锋何勇龚向阳刘飞
关键词:核磁共振成像BP神经网络遗传算法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