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晓湄

作品数:36 被引量:68H指数:5
供职机构:柳州市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广西壮族自治区自然科学基金广西卫生厅科研项目广西壮族自治区卫生厅重点科研课题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30篇期刊文章
  • 5篇科技成果

领域

  • 35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3篇手术
  • 13篇青光
  • 13篇青光眼
  • 12篇视网膜
  • 12篇网膜
  • 9篇激光
  • 7篇病变
  • 6篇电生理
  • 6篇视觉电生理
  • 6篇视网膜病
  • 6篇视网膜病变
  • 5篇糖尿
  • 5篇糖尿病
  • 5篇糖尿病视网膜
  • 5篇糖尿病视网膜...
  • 5篇糖尿病视网膜...
  • 5篇玻璃体
  • 4篇原发性
  • 4篇生理
  • 4篇体腔

机构

  • 22篇柳州市人民医...
  • 14篇广西医科大学
  • 2篇中山医科大学...
  • 1篇广西医科大学...
  • 1篇柳州市眼科医...

作者

  • 35篇张晓湄
  • 9篇唐柳苹
  • 7篇欧穗珍
  • 6篇马翔
  • 6篇沈念
  • 6篇孙廷励
  • 5篇张永红
  • 4篇何剑峰
  • 4篇马师强
  • 3篇陈启雷
  • 2篇杜娟
  • 2篇韦波
  • 2篇姜勇
  • 2篇韦笑一
  • 2篇刘代华
  • 2篇邹劲涛
  • 2篇谢春霞
  • 2篇凌宇
  • 2篇刘文
  • 2篇唐柳萍

传媒

  • 6篇临床眼科杂志
  • 4篇华夏医学
  • 4篇广西医科大学...
  • 3篇右江民族医学...
  • 2篇国际眼科杂志
  • 1篇河北医学
  • 1篇眼科新进展
  • 1篇眼外伤职业眼...
  • 1篇广西医学
  • 1篇中国实用眼科...
  • 1篇医学文选
  • 1篇柳州医学
  • 1篇中国医药导报
  • 1篇中国组织工程...
  • 1篇临床研究
  • 1篇眼科学

年份

  • 1篇2018
  • 2篇2017
  • 2篇2016
  • 1篇2014
  • 1篇2011
  • 2篇2010
  • 3篇2009
  • 5篇2008
  • 2篇2007
  • 3篇2006
  • 5篇2005
  • 1篇2004
  • 2篇2003
  • 1篇2002
  • 1篇2000
  • 2篇1999
  • 1篇1998
3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黄斑水肿治疗新进展
2005年
黄斑水肿是眼底病的一种常见体征,非独立眼病,因其损害中心视功能造成严重视力障碍,且目前无好的治疗方法而备受关注。近年不少研究者从药物和玻璃体手术方面进行了大量探索,取得了一些进展。
张晓湄刘文
关键词:黄斑水肿药物手术
212例中老年孔源性视网膜脱离的临床特点及预后分析
2018年
目的探讨中老年孔源性视网膜脱离(RRD)的临床特点及预后情况。方法对2013年1月~2017年3月在本院住院的212例(219眼)45岁以上中老年孔源性视网膜脱离患者的临床特点及预后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45岁以上中老年RRD占视网膜脱离患者总数的70.43%。视网膜脱离范围以累及两个象限为最多。一次手术视网膜成功复位172眼,复位率为88.66%,149眼)术后视力较术前有提高。结论手术是治疗中老年RRD最有效的方法,及时手术可有效复位视网膜和提高视功能。
付鹏张晓湄张永红
关键词:中老年孔源性视网膜脱离视力
三种手术方法治疗慢性泪囊炎的效果分析被引量:2
2014年
目的比较泪道浚通术、球头硅胶管植入术、泪道浚通联合球头硅胶管植入术治疗慢性泪囊炎的效果。方法选择2012年2月~2013年9月在柳州市人民医院接受手术治疗的112例慢性泪囊炎患者(170眼)分为三组,58眼接受泪道浚通术(泪道浚通术组),57眼接受球头硅胶管植入术(球头硅胶管植入术组),55眼接受泪道浚通联合球头硅胶管植入术(联合术组)。所有患者随访期6~12个月,期间观察其临床症状的改善程度(包括泪道冲洗通畅度、泪道阻塞的症状和体征消失程度),以治愈、好转和无效作为疗效评价标准,计算有效率。结果泪道浚通组有效率为77.58%。球头硅胶管植入术组有效率80.70%。泪道浚通联合球头硅胶管植入术组有效率89.09%,联合术组与其他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泪道浚通术组和球头硅胶管植入术组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三种手术方式中,泪道浚通联合球头硅胶管植入是治疗慢性泪囊炎最有效的方法,球头硅胶管植入术及泪道浚通术疗效次之,两者无显著差异。泪道浚通联合球头硅胶管植入术成本低廉,手术时间短,微创,值得推广运用。
孙廷励张晓湄张永红
关键词:慢性泪囊炎泪道浚通术
视觉电生理在青光眼早期诊断的临床应用
张晓湄唐柳苹马师强孙廷励陶耘马翔陈启雷
课题组通过两年的研究已完成:1、对可疑青光眼60人(105眼),进行图形视网膜电图(P-ERG)、图形视诱发电位(P-VEP)、振荡电位(Ops)P-ERG、P-VEP、Ops检测,与正常人30人(60眼)对照。2、对电...
关键词:
关键词:青光眼早期诊断视觉电生理检测病情监测
IRIS激光睫状体光凝治疗晚期难治性青光眼的研究
唐柳苹马翔黄健辉何剑峰张晓湄凌宇
该项目主要用于晚期难治性青光眼的治疗,根据激光光凝能良好的穿透到巩膜后部产生光热作用的原理,创造性的对仍有视力的患者治疗选择由低到高适当的能量,改变房水的流出通道,同时根据眼压的高低选择适当的击射范围,减少房水的分泌,提...
关键词:
关键词:青光眼治疗眼外科手术IRIS
非穿透性滤过手术联合丝裂霉素C治疗开角型青光眼临床研究
马翔张晓湄杜娟唐柳苹刘卓
该项目观察40眼中晚期开角型青光眼患者,其中20眼施非穿透性滤过手术术中不植植入物而联合应用MMC(观察组),另选择20眼施复合小梁切除术(对照组)。两组疗效及术后并发症进行对比,同时与中山眼科中心报告非穿透性滤过术联合...
关键词:
关键词:开角型青光眼非穿透性滤过手术丝裂霉素C
玻璃体腔注射促红细胞生成素保护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模型大鼠的视神经作用被引量:2
2016年
背景:糖尿病会导致多种并发症的出现,其中视网膜病变是一种常见的类型,为探究促红细胞生成素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中的作用,建立具有临床视网膜新生血管相似病理特征且重复性高的动物模型是十分必要的。目的:观察玻璃体腔注射促红细胞生成素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大鼠视神经的保护作用。方法:建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模型大鼠,于玻璃体腔注射促红细胞生成素干预,连续注射14 d,设模型组和正常对照组作对比。结果与结论:1透射电镜观察:与模型组相比,促红细胞生成素组视网膜神经节细胞核呈现出均匀的染色,细胞膜完整,内质网呈轻微肿胀,细胞核周围线粒体存在数量较少的空泡;2Western blot和RT-PCR检测:与模型组相比,促红细胞生成素组Caspase-3激活型、Bax蛋白表达降低(P<0.05),Caspase-3原型蛋白和Bcl-2蛋白表达明显提高(P<0.05),两组核转录因子κB和Survivn基因的表达也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3结果证实:玻璃体腔注射促红细胞生成素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大鼠视神经有保护作用,可能与其抑制细胞凋亡有关。
张永红张晓湄韦笑一唐柳苹刘代华凌宇
关键词:玻璃体玻璃体腔腔内注射促红细胞生成素凋亡因子
玻璃体腔注射雷珠单抗对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手术后视力的影响被引量:17
2017年
目的:探讨玻璃体腔注射雷珠单抗对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手术后视力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眼科欲行微创玻璃体切割术治疗的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110例,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患者55例,96眼,对照组55例,102眼,两组患者均行微创玻璃体切割术,实验组患者在手术前给予雷珠单抗。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视力水平以及患者手术时间、手术出血情况、患者临床治疗有效率。结果: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两组患者的VEGF水平均下降,视力水平均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患者的VEGF水平较低,视力水平较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患者的手术时间较短、手术出血率较低、患者临床治疗有效率较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玻璃体腔注射雷珠单抗能够明显改善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手术后VEGF以及视力水平,患者手术的出血率较低,临床疗效较好。
张永红张晓湄付鹏
关键词: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视力
视觉电生理在早期青光眼诊断的临床应用
2006年
张晓湄何剑峰
关键词:视觉电生理青光眼
前房维持器与灌注套管在玻璃体手术中行眼内灌注的比较被引量:3
2010年
目的:探讨在玻璃体手术中应用前房维持器行眼内灌注的可行性。方法:实验组:一些眼球穿通伤患者如外伤性白内障合并有眼后段异物或眼后段损伤(如玻璃体混浊、出血),经前房维持器行眼内灌注做白内障摘除与玻璃体切除联合术,共20眼。标准对照组:行传统睫状体平坦部三切口闭合式玻璃体切除术的患者,共20眼。术中的玻璃体切割器均设定切割率为540次/min,抽吸力为150mmHg,测出术中灌注瓶高度分别在65cm时和在70cm时各眼的单纯抽吸状态下灌注速率、抽吸与切割状态下灌注速率;拔出玻璃体切除头和光导纤维,用巩膜钉封闭颞上方、鼻上方巩膜切口,测出术中灌注瓶高度分别在65cm时和在70cm时各眼的眼压。结果:灌注瓶高度为65cm时两组的单纯抽吸状态下灌注速率比较P=0.36、两组的抽吸与切割状态下灌注速率比较P=0.31;灌注瓶高度为70cm时两组的单纯抽吸状态下灌注速率比较P=0.13、两组的抽吸与切割状态下灌注速率差异比较P=0.18;灌注瓶高度为65cm时两组眼压比较P=0.56;灌注瓶高度为70cm时两组眼压比较P=0.45。结论:在一些眼球穿通伤患者如外伤性白内障合并有眼后段异物或眼后段损伤(如玻璃体混浊、出血)的玻璃体手术中使用前房维持器行眼内液体灌注是可行的。
万小波张晓湄梁勇
关键词:玻璃体手术前房维持器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