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杰 作品数:16 被引量:43 H指数:4 供职机构: 河北医科大学第一医院 更多>> 发文基金: 河北省卫生厅医学科学研究重点课题 河北省医学科学研究重点课题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更多>>
JCI标准指导的标准化护理对重症心力衰竭患者疾病转归的影响 2022年 观察JCI标准指导下进行标准化护理干预对重症心力衰竭(SHF)病人疾病转归产生的影响。方法 选择2020.6~2021.6收治的120例患者作为研究样本,分成甲、乙组,各60例,分别进行常规护理、基于JCI标准下的标准化护理干预,比较组间患者护理效果。结果 护理后,各自患者心功能(LVESD、LVEF、6MWT)、生活质量评分均有改善,乙组改善程度比甲组更为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乙组依从性93.33%,甲组为73.33%,组间数据差异显著(P<0.05)。结论 临床针对SHF病患,在对症治疗的基础上,推行JCI标准指导下的标准化护理方案,能较好的改善其心功能与生活质量,提升依从性,促进疾病转归进程,值得推广。 孙夏青 张杰关键词:重症心力衰竭 JCI标准 标准化护理 疾病转归 大剂量呋塞米持续静脉泵入治疗早期急性肾损伤伴急性肺水肿的临床研究 目的 探讨大剂量呋塞米持续静脉泵入治疗早期急性肾损伤伴急性肺水肿患者的疗效.方法 选择早期急性肾损伤伴急性肺水肿经常规剂量利尿剂无效的患者45例,入选对象在常规器官功能支持治疗基础上给予呋塞米1-2mg/min持续静脉泵... 田惠玉 姜相明 张杰 宋邵华 杨秀芬多脏器功能障碍综合征患者连续性血液滤过治疗肝素用量与病情危重程度及预后的相关性 被引量:6 2015年 目的探讨多脏器功能障碍综合征(multiple organ dysfunction syndrome MODS)患者连续性血液滤过治疗肝素许可用量与预后的相关性分析。方法选择我院MODS行连续性血液滤过治疗患者60例,依据预后分为死亡组和存活组。评估肝素许可用量与病情危重程度及预后的相关性。结果 1肝素的平均许可用量(8.27±1.19)U·kg-1·h-1。死亡组肝素的许可用量明显少于存活组,(6.55±1.48)U·kg-1·h-1 vs(9.59±0.96)U·kg-1·h-1(P<0.05)。2肝素的许可用量与年龄、APACHEⅡ评分呈明显负相关(r=-0.550,-0.563,P<0.01)。结论MODS患者连续性血液滤过治疗中肝素的许可用量与MODS患者的预后密切相关。 田惠玉 姜相明 宋邵华 张杰 陆鹏 金玉洁 杨秀芬关键词:血液滤过 预后 合并隐睾的成人腹股沟斜疝嵌顿致巨大腹壁间疝一例 被引量:1 2021年 患者男性,58岁,主因“右腹股沟可复性肿物半个月,右中上腹突发巨大肿物5 h”于2019年10月31日入院。半个月前患者出现右腹股沟可复性肿物,伴隐痛不适,未行诊治。5 h前右中上腹突发肿物且逐渐增大,伴剧痛。既往体健。体检:右中下腹明显隆起,可触及一个大小约25 cm×15 cm×5 cm肿物(图1),张力大,有压痛。肠鸣音减弱。右侧阴囊空虚。腹部CT检查示右侧腹股沟嵌顿疝伴小肠梗阻(图2)。术前诊断:右侧嵌顿性腹股沟斜疝合并肠梗阻;右侧隐睾可疑。按嵌顿疝行术前准备,行急诊手术。 张杰 田延锋 吴振宇 李芳 张波林 苏兴凯关键词:右腹股沟 中上腹 腹股沟嵌顿疝 小肠梗阻 大剂量呋塞米持续静脉泵入治疗早期急性肾损伤伴急性肺水肿的临床疗效研究 被引量:13 2013年 目的探讨大剂量呋塞米持续静脉泵入治疗早期急性肾损伤伴急性肺水肿患者的疗效。方法选取2008年6月—2012年6月我科收治的经常规剂量呋塞米治疗无效的早期急性肾损伤伴急性肺水肿患者45例,采用大剂量呋塞米(1~2 mg/min)持续静脉泵入治疗,依据患者每小时尿量(目标尿量2~4 ml.kg-1.h-1)等情况调整呋塞米的用量。观察治疗前及治疗后6、12、24、48、72 h的血尿素氮、血肌酐、pH值、氧合指数、血钾、机械通气时间、预后情况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前及治疗后6、12、24、48、72 h,患者的尿量分别为(10.6±2.3)、(163.9±23.2)、(190.7±30.6)、(184.0±26.2)、(178.3±22.4)、(167.0±19.9)ml/h。治疗后6 h患者的血尿素氮、血肌酐、血钾均较治疗前下降,且随着治疗时间(治疗6、12、24、48、72 h)的延长逐渐下降,不同时间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6 h pH值及氧合指数均较治疗前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随着治疗时间(治疗6、12、24、48、72 h)的延长逐渐增加,不同时间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40例(88.9%)患者肾功能恢复并成功脱机,且无明显不良反应发生。结论对于常规剂量利尿剂治疗无效的早期急性肾损伤伴急性肺水肿患者,给予大剂量呋塞米治疗,可以增加尿量,改善内环境紊乱,提高患者的救治成功率。 田惠玉 姜相明 张杰 王来 陆鹏 宋邵华 杨秀芬关键词:呋塞米 急性肾损伤 肺水肿 高出血风险MODS患者连续性血液滤过治疗抗凝方案的安全性及有效性分析 被引量:3 2014年 目的探讨高出血风险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患者连续性静脉静脉血液滤过(CVVH)抗凝方案的安全性及有效性分析。方法选择高出血风险MODS行CVVH治疗的患者40例,分为无肝素抗凝组(A组)和小剂量肝素抗凝组(B组),观察2组治疗前、治疗后24 h、48 h ApacheⅡ评分、血小板计数、凝血功能、尿素氮、肌酐、氧合指数(PaO2/FIO2)的变化,并记录2组患者滤器寿命、机械通气时间、住重症监护病房(ICU)时间及出血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 B组治疗后24 h、48 h血肌酐、PaO2/FIO2、ApacheⅡ评分及尿素氮水平均较A组明显好转(均P<0.05)。B组治疗后24 h激活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均较治疗前明显延长,血小板计数明显下降,但随着治疗时间的延长,APTT、TT及血小板计数无明显变化。B组患者的平均机械通气时间、住ICU时间均较A组患者明显缩短,滤器使用寿命较A组明显延长(均P<0.05)。B组患者出现1例皮肤黏膜出血现象,无严重出血并发症发生。结论高出血风险MODS患者采用小剂量肝素抗凝可以保证CVVH治疗的顺利进行,临床应用安全、有效。 田惠玉 李建科 宋邵华 张杰 金玉洁 陆鹏 杨秀芬关键词:血液滤过 血液凝固试验 连续性静脉静脉血液滤过 抑郁症患者和健康人群血清补体C1q、B因子的比较 2023年 目的 比较抑郁症患者和健康人群血清补体C1q、B因子等指标的差异,探究患者体液免疫相关指标变化的原因及其临床应用。方法 本研究回顾性分析了河北医科大学第一医院2020年7月至2022年9月的抑郁症患者173例作为研究对象,匹配同时期河北医科大学第一医院体检中心体检人员120例作为健康对照组研究对象。对两组人群的一般人口学资料及血清学指标进行比较,血清学指标包括C反应蛋白(CRP)、补体C1q(C1q)、B因子(CBF)、补体3(C3)、补体4(C4)、免疫球蛋白A(IgA)、免疫球蛋白G(IgG)、免疫球蛋白M(IgM)、免疫球蛋白E(IgE)等。通过SPSS 23.0进行数据统计分析,比较抑郁症组与健康对照组的血清生物指标的差异,并采用ROC曲线分析上述指标的临床应用价值。结果 抑郁症患者CRP、C1q、CBF、C4、IgA、IgE水平显著高于健康组(P<0.05),IgG水平显著低于健康组(P<0.05)。抑郁症组女性患者较男性患者的C1q、CBF、IgM、IgG水平均显著升高(P<0.05)。Logistic回归控制混杂因素后分析结果提示性别、年龄、CRP、C1q、IgA、IgG、IgE是抑郁症的影响因素,将上述指标进行Logistic回归建模后,联合预测概率对抑郁症预测的AUC为0.814(P<0.01)。结论 抑郁症患者补体系统和免疫球蛋白水平均发生了改变,补体和免疫球蛋白联合测定可作为诊断抑郁症的潜在生物标志物检测组合。 秘玉静 黄耀孟 金素丽 闫会敏 房艳超 张杰 武艳关键词:补体C1Q B因子 抑郁症 小剂量肝素在高出血风险多脏器功能障碍综合征患者连续性血液滤过中的安全性 被引量:4 2014年 目的:探讨小剂量肝素抗凝在高出血风险多脏器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患者连续性血液滤过治疗过程中的安全性。方法:选择我院高出血风险的MODS患者30例,行连续性血液滤过治疗,肝素抗凝,选择健康体检者20例为对照组。观察患者治疗前、治疗后24 h、48 h血小板计数及凝血功能的变化。观察患者有无出血等不良反应。结果:肝素的平均用量(3.5±1.7)IU/(kg·h);滤器平均使用寿命(16.5±3.8)h。MODS组患者APTT、TT、PT较对照组明显延长,血小板计数较对照组明显下降。MODS患者治疗后24 h、48 h APTT、TT均较治疗前明显延长,PLT计数较治疗前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48 h APTT、TT、PLT与治疗后24 h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30例患者中出现皮肤黏膜出血2例,无呼吸道及消化道大出血等严重不良反应。结论:高出血风险MODS患者CVVH治疗过程中采用小剂量肝素抗凝相对安全。 田惠玉 李建科 宋邵华 张杰 陆鹏 金玉洁 王来 杨秀芬关键词:多脏器功能不全综合征 连续性静脉静脉血液滤过 肝素 血清炎症细胞因子检测对预警子宫内膜癌术后深静脉血栓的应用分析 被引量:4 2022年 目的 探讨血清炎症细胞因子检测对预警子宫内膜癌术后深静脉血栓(DVT)的应用分析。方法 收集2017年3月到2021年3月收治的56例子宫内膜癌手术后发生DVT患者临床资料,将其纳入DVT组,另选取同期56例术后未发生DVT患者临床资料,将其纳入非DVT组。两组术前均测定血清炎症细胞因子水平[中性粒细胞、抗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1β(IL-1β)、白细胞介素-8(IL-8)],并分析其检测效能。结果DVT组患者血液中性粒细胞计数高于非DVT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VT组血清中TNF-α、IL-6与IL-8高于非DVT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显示术前中性粒细胞计数升高与血清TNF-α浓度升高可能是子宫内膜癌患者术后DVT的危险因素。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中性粒细胞计数值、TNF-α单独及联合预测子宫内膜癌术后DVT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886、0.781、0.926,均有一定价值。结论 子宫内膜癌患者术前中性粒细胞、TNF-α水平上升对预测DVT的发生具有一定的预警效果,IL-6、IL-8对DVT预测无价值。 王莉莎 任欢 张杰 王熙 祁麟 张莹关键词:子宫内膜癌 深静脉血栓 甲状旁腺全切联合前臂皮下自体移植对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的疗效及对血清维生素D和FGF23的影响 2024年 探讨甲状旁腺全切联合前臂皮下自体移植对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的疗效及对血清维生素D和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3(FGF23)的影响。2022年1~12月,80例尿毒症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采用甲状旁腺全切术)和研究组(甲状旁腺全切联合前臂皮下自体移植),每组40例。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血清FGF23和维生素D水平、生活质量、Ca^(2+)、PTH、P^(3+)水平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显示,术后3个月,对照组和研究组患者骨关节疼痛、皮肤瘙痒、异位钙化较术前显著改善(P<0.05),但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对照组和研究组患者FGF23和维生素D水平较术前显著升高,研究组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3个月,对照组和研究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较术前显著升高,研究组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3个月,对照组和研究组患者Ca^(2+)、PTH、P^(3+)水平较术前降低;且研究组PTH、P^(3+)均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5.00%,2/40)低于对照组(20.00%,8/40)(P=0.043)。甲状旁腺全切联合前臂皮下自体移植治疗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效果显著,能够提高血清FGF23和维生素D水平,降低Ca^(2+)、PTH、P^(3+)水平,改善患者生活质量,且并发症发生率较低。 吴振宇 田延锋 李芳 张杰 赵静 姜海波关键词: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