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永县
- 作品数:44 被引量:188H指数:9
- 供职机构: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北京市卫生系统高层次卫生技术人才培养项目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机械工程理学农业科学更多>>
- 多模型自适应统计迭代重建算法对鼻窦CT图像质量和辐射剂量影响的实验研究被引量:14
- 2020年
- 目的探讨鼻窦CT扫描中,前置和后置自适应统计迭代重建算法(ASiR-V)对图像质量和辐射剂量的影响,并寻找最佳的迭代组合。方法以1具离体头颅标本为研究对象,采用临床鼻窦CT常规扫描条件[噪声指数(NI)=8],以及前置ASiR-V的不同等级(0~100%,间隔为10%)进行螺旋扫描,所得原始数据使用后置ASiR-V的不同等级(0~100%,间隔为10%)进行骨算法和标准算法重建,共获得242个鼻窦薄层图像序列。选择特定的感兴趣区(ROI)测量CT值,并计算图像对比噪声比(CNR)和品质因子(FOM)。记录容积CT剂量指数(CTDIvol)和智能毫安(Smart mA)值。采用线性回归分析对ASiR-V各等级与对应的CTDIvol、Smart mA、CNR、FOM进行比较分析。采用配对t检验对相同后置不同前置ASiR-V骨算法和标准算法图像的CNR进行分析比较。主观评价采用双盲法由3名高年资放射诊断医师以4分法(4分为最佳)进行图像质量评分。结果随着前置ASiR-V等级(0~100%)的增加,Smart mA、CTDIvol均减低,呈线性负相关(r分别为-0.981、-0.976,P均<0.001);Smart mA降幅为72.05%,CTDIvol降幅为71.22%。前置ASiR-V相同,随后置ASiR-V等级增加,骨算法和标准算法图像对应的CNR呈上升趋势,呈正相关(骨算法图像:R2分别为0.976、0.992、0.982、0.982、0.975、0.975、0.979、0.996、0.952、0.978、0.965;标准算法图像:R2分别为0.944、0.990、0.988、0.993、0.996、0.987、0.984、0.996、0.996、0.990、0.965);后置ASiR-V相同,随前置ASiR-V等级增加,骨算法和标准算法图像对应的FOM呈波动变化(骨算法图像:R2分别为0.335、0.341、0.344、0.364、0.385、0.405、0.418、0.429、0.455、0.474、0.516;标准算法图像:R2分别为0.223、0.278、0.327、0.285、0.309、0.329、0.325、0.346、0.360、0.390、0.380)。以上各种前置和后置迭代等级组合所得图像主观评价均可满足诊断要求(评分≥3)。结论当NI=8时,骨算法最佳前置和后置迭代等级组合为80%和100%;标准算�
- 张丽丽牛延涛鲜军舫张永县吴建兴
- 关键词:鼻窦图像质量
- CT管电压对鼻窦图像质量和辐射剂量的影响研究被引量:6
- 2020年
- 目的探讨CT管电压在鼻窦扫描中对图像质量和辐射剂量的影响。方法利用离体头颅标本,在逐层扫描方式下,分别选择5种不同的管电压(70、80、100、120、140 kV),对鼻窦区域进行扫描。噪声指数(NI)厂家默认为9,自动管电流调制,Smart mA设置为对应管电压下的最大范围。探测器宽度为120 mm。进行骨算法和软组织算法重建,层厚均为0.625 mm。按照临床实践的基线重组横断面、冠状面和矢状面图像,层厚2 mm。在横断面的中心层面上,选择相应的兴趣区测量CT值均值和标准差,计算对比度噪声比(CNR)。同时记录CT容积剂量指数(CTDIvol)和剂量长度乘积(DLP),并计算图像品质因子(FOM)。两名放射诊断医师和1名主管技师采用双盲法对实验所得图像进行主观评价,5分制标准计分。结果实验所得影像质量均满足诊断要求。在骨算法重建下,管电压为100和80 kV的CNR分别为66.98、64.75,高于管电压为70、120、140 kV的CNR值(51.61、61.56、57.76)。CTDIvol最大值为34.11 mGy(140 kV),最小值为17.45 mGy(70 kV)。管电压100 kV时的FOM值为152.26。在软组织算法重建下,管电压为80 kV的CNR为195.62,显著高于管电压为70、100、120、140 kV组(139.46、154.49、148.06、155.58)。管电压80 kV时的FOM值为1273.56,显著高于管电压为70、100、120、140 kV组(1114.56、809.98、735.63、709.62)。结论CT头颅标本鼻窦逐层扫描中,临床怀疑骨质病变时,优先选择骨算法100 kV;临床怀疑软组织病变时,优先选择软组织算法80 kV时,所得的图像质量最佳且受检者辐射剂量较低。
- 吴建兴牛延涛张永县张丽丽刘丹丹
- 关键词:计算机体层摄影鼻窦管电压
- 数字乳腺摄影中对比度特性探讨
- 目的:通过对数字乳腺探测器的输出规律,探讨数字摄影中射线对比度、探测器对比度等对输出图像质量的影响,同时对图像对比度、射线(物体)对比度和对比度噪声比表达方式进行探讨.方法:模体:ACR RMI156模体,摄影参数:Mo...
- 康天良张永县刘云福郭森林牛延涛
- 双源CT在OSAHS患者上气道检查剂量优化策略:实验研究
- 目的:1 探讨care技术与迭代算法联合应用于双源CT上气道检查的可行性2 探讨铋屏蔽在上气道CT检查中对降低眼晶体辐射剂量应用价值 方法:方法材料 西门子Definition Flash CTRGD-3B热释光仪,TL...
- 张永县
- 关键词:滤波反投影迭代算法图像质量
- 基于不同重建算法的容积再现成像在诊断鼻区线性骨折中的差异研究
- 2024年
- 目的:探索最佳的容积再现成像(VR)重建算法,以提高对鼻区线性骨折的诊断效能。方法:回顾性纳入2022年8月至2023年8月的成人鼻骨CT影像资料,随机选取100例鼻区线性骨折和35例无骨折患者,分别行平滑算法(Smooth)、标准算法(Standard)、锐利算法(Sharp)、骨算法(Bone)的VR后处理。两名放射医师以双盲法对VR有无骨折、鼻骨孔显示及图像质量进行评分。采用相同协议对CT质控模体进行扫描,并测量不同重建算法模体图像的噪声功率谱(NPS),任务传递函数(TTF)和可检测性指数(d′)。结果:医师对鼻区线性骨折的诊断效能在VR_Standard、VR_Sharp和VR_Bone之间存在差异,VR_Sharp的鼻骨孔显示评分高于VR_Standard,并且VR_Sharp的图像质量评分高于VR_Standard和VR_Bone;随着重建算法锐利程度的增加,噪声量和空间分辨力逐渐增加;Standard组、Sharp组和Bone组的NPS峰值和TTF_(50%)分别为(225.85 HU^(2)·mm^(2),0.42),(416.67 HU^(2)·mm^(2),0.53)和(1888.20 HU^(2)·mm^(2),0.8)。当待测目标直径为1 mm时,Sharp组的值最高。结论:VR_Sharp对鼻区线性骨折的诊断效能最佳,能更好的发挥VR在辅助诊断中的价值。
- 鲁新亮陶建华马文涛康天良刘丹丹张永县牛延涛刘云福
- 关键词:体层摄影术鼻骨容积再现
- The application of 3D T2 FLAIR in the differential diagnosis of high T1WI signal disease of cochlea
- 宗锐张张永县牛延涛
- 在颞骨MSCT检查中应用迭代算法:实验研究被引量:9
- 2012年
- 目的探讨在颞骨MSCT检查中应用迭代算法(采用iDose算法)对图像质量及辐射剂量的影响。方法以临床颞骨MSCT常规使用的滤波反投影算法(FBP)的噪声水平为基准,选择合适的离体头颅标本作为研究对象,改变有效管电流进行扫描,然后分别使用FBP和iDose算法(等级1~7)重建图像。对图像质量进行主客观评价,找出最佳的参数组合。对不同扫描参数和重建方法的剂量长度乘积(DLP)进行分析,计算有效剂量。结果在同一有效管电流下,iDose算法的噪声均低于FBP算法,且随着iDose等级的增加而下降;在不同的有效管电流下,噪声一般随着管电流的增加而下降。使用100mAs/层、iDose 5算法可以满足诊断要求,所获图像的噪声水平稍低于200mAs/层的FBP算法的图像。冠状位图像的可接受程度稍高于轴位图像。结论 iDose算法可满足颞骨CT图像质量的需求,又可降低患者的辐射剂量。
- 张宗锐张永县赵波郭森林刘云福任悦牛延涛王振常
- 关键词:颞骨滤波反投影
- 成年人CT扫描中辐射剂量和诊断参考水平的探讨被引量:49
- 2016年
- 目的 通过全国范围内CT辐射剂量的调查,了解成年人辐射剂量的现状,进而探讨成年人CT的诊断参考水平不符,需要根据我国的实际建立自己的DRL。方法 2015年9月至2016年3月在全国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调查168家医院,其中三级和二级医院各约占一半。随机调查年度状态检测合格的168台CT,包括了临床应用中普遍使用的品牌和型号。每台CT收集头颅、鼻窦、颈部、胸部、腹部、盆腔、腰椎、尿路造影、冠状动脉CT血管造影(CTA)、颅脑CTA、颈部CTA和胸腹CTA共12个检查项目、每个项目10个随机病例。以容积CT剂量指数(CTDIvol)和剂量长度乘积(DLP)作为剂量参量,每个检查项目的所有数据按照大小排序,取25%、50%和75%位数,其中75%位数为参考水平。所得剂量数值与国际相关放射防护组织发布的DRL进行比较。结果 共收集16 244个标准体型成年病例的剂量数据,经逐一检查剔除274个无效数据,剩余15 970个病例数据。全国范围内不同的CT使用单位,同一检查项目的CTDIvol、DLP和扫描期项都有很大差异。与国际放射防护组织发布的数据相比,不同检查项目的诊断参考水平的差异程度各不相同,颅脑诊断水平与参考值相当、胸部腹部较低。剂量指数值最大的几种检查项目为头颅、冠状动脉CTA、颅脑CTA和鼻窦。尿路造影的CTDIvol虽然仅为20 mGy,但DLP却高达2 620 mGy·cm。结论 我国现有的CT剂量水平与国际相关组织发布的诊断标准水平(DRL)不符,需要根据我国的实际建立自己的DRL。
- 牛延涛张永县康天良鲜军舫
- 关键词:CT
- 管电流调制技术在上气道CT检查中的应用价值被引量:4
- 2014年
- 目的探讨上气道CT检查中使用管电流调制技术降低辐射剂量的可行性。方法在管电流调制技术发展的三个阶段各选取33例成人上气道CT检查病例,共3组99例:常规剂量组,预设管电流量250 mAs;推荐剂量(Doseright)组,使用系统根据定位像和扫描范围推荐的有效mAs;Z轴管电流调制(Z-DOM)组,系统根据定位像在人体Z轴方向自动调节管电流。前两组扫描过程中m A保持不变,Z-DOM组mA改变;其他参数相同。用3mm层厚重组正中矢状面图像,测算对比噪声比(CNR);并用5分法对正中矢状面图像质量进行主观评价。对各组辐射剂量指标CT剂量指数(CTDI)、剂量长度乘积(DLP)和主客观评价指标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三组的CTDI分别为:(14.70±0.00)m Gy、(16.50±2.59)m Gy、(4.60±1.99)m Gy,DLP分别为(465.87±31.55)m Gy·cm、(526.15±98.28)m Gy·cm、(147.74±67.08)m Gy·cm,辐射剂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CTDI和DLP的F值分别为381.24和270.08,P<0.05),Doseright组的剂量高于常规剂量组10%,Z-DOM组明显低于前两组,分别为常规剂量组的30%、Doseright组的25%;三组CNR分别为523.91±80.75、540.28±117.65、511.09±107.5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0.603,P=0.549>0.05);三组的主观评价指标分别为10.5(10,11.5)、11(10.5,11.5)、12.5(12.25,1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8.373,P<0.05),两两比较Doseright组略高于常规剂量组(χ2=0.038,P>0.01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DOM组高于常规剂量组和Doseright组(χ2值分别为36.972和35.601,P<0.01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上气道CT检查使用Z-DOM技术可有效降低辐射剂量,且保持较高的图像质量,可在临床实践中推广应用。
- 张永县张宗锐王淑芳康天良郭森林任悦牛延涛鲜军舫王振常
- 关键词:上气道滤波反投影图像质量
- 床位高度对定位像剂量的影响
- 目的 探讨CT扫描时,不同的床位高度对定位像剂量的影响.方法 1.材料:SIEMENS SOMATOM Definition Flash CT,长16cm五孔模体,10cm长杆电离室,CT Dose Profile An...
- 虞滨滨张永县刘丹丹牛延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