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潮
- 作品数:5 被引量:10H指数:2
- 供职机构:中山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社会学经济管理政治法律文化科学更多>>
- 新媒体环境下政府危机公关探究被引量:6
- 2010年
- 自从"9·11"事件以后,人们开始对政府处理危机的能力进行了重新审视。一方面随着社会变迁的加快,政府面临的危机事件较之以前大大增加。政府的态度、反应、措施会对社会产生深远的影响。在特定条件下,甚至会引发政府合法性危机和国内局势动荡。
- 张潮唐嘉仪
- 关键词:政府危机公关媒体环境社会变迁合法性危机国内局势
- 基于局部特征的人脸姿势估计
- 人脸姿势估计是计算机视觉、图像理解和人脸识别中重要的研究课题。对人像中人的姿势的计的目的是得到人脸相对摄像机的朝向信息。
本文采用将人像依姿势分到已知的离散化姿势的类中的技术路线来解决姿势估计问题。由于人像同时反映...
- 张潮
- 关键词:主成分分析线性判别分析
- 文献传递
- 数字公益的传统“家”面向:家庭互动对网络捐赠的影响研究被引量:1
- 2023年
- 新媒介技术对青少年捐赠行为的影响,成为网络捐赠研究的重要面向。但这种影响并不是“技术决定论”,很大程度上依然会受到传统家庭互动等社会结构因素的影响。为了理解当代青少年网络捐赠的发生与深入程度,本研究将角色示范和行为控制两个主要的传统家庭互动形式纳入实证分析框架中,研究发现:角色示范在网络捐赠行为发生以及深入程度两个层面都能产生积极影响,但是行为控制无法影响其行为的深入程度。因此,在更积极的网络捐赠等网络亲社会行为养成方面,传统家庭“日常榜样”作用比“规劝监督”效果更好,更加符合数字化公益转型背景下青少年的公益理念特征和规律。同时,这也提示我们在关注互联网、人工智能技术对个体捐赠行为影响的同时,也要关注传统的家庭等社会机构对于“技术”的调试效应。
- 张潮李广涵曾回归
- 关键词:青少年
- 道德义务、募捐信任与网络慈善捐赠持续性的实证研究被引量:2
- 2021年
- 互联网与新媒体技术的应用,给网络慈善捐赠的实践和理论研究带来了新的命题,越来越多的非营利组织采用网络作为募捐的主要手段,但是对个体参与网络慈善捐赠的具体原因和过程,尤其是如何将“一次性捐赠”转化为“持续性捐赠”还缺少足够的实证支撑。本文基于突发情境中的一手调查数据进行实证检验。研究发现:虽然突发情境激发了以大学生为代表的青少年个体的首次网络慈善捐赠,但是首次参与网络慈善捐赠的个体未来再次进行网络慈善捐赠的意愿明显低于具有多次网络慈善捐赠经历的个体。进一步区分两类人群,可以发现影响这两类捐赠者进行持续性网络慈善捐赠的关键因素也存在显著差异:对于首次参与网络慈善捐赠的个体而言,道德义务和募捐信任都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但对具有多次网络慈善捐赠经验的个体而言,道德义务的影响并不显著,最主要的影响因素还是募捐信任。因此,在慈善募捐实践中,提高募捐主体的信任度和社会声誉,营造良好的慈善募捐环境,能有效促进个体持续性网络慈善捐赠,这是非营利组织培育现代意义持续、稳定资金来源的重要基础战略。进一步地,向有多次慈善捐赠参与经验的公众募捐时,应更加强调行为的社会实际效益,迅速公开传播募捐过程和进展信息,凸显平台媒体的及时社交性;而向慈善捐赠参与较少或潜在的慈善捐赠者募捐时,更应突出道德规范和社会基本情感。
- 张潮张潮李广涵
- 关键词:道德义务非营利组织
- 非对称性双向嵌入:媒介化治理模式中的媒体与地方政府关系重构被引量:1
- 2024年
- 在媒介化治理的现实语境下,主流媒体参与社会治理产生了“监督模式”“协商模式”和“契约模式”三种典型模式。在实践过程中,媒体深度嵌入地方政治场域,与地方政府之间的互动关系表现出显著的“非对称性”特征。地方政府职能部门占据主导地位,媒体主要在具体的事务性情境中发挥实践导向的相对自主性。同时,地方政府也通过媒介制度的激励机制和政务资源的分配机制实现对媒体的反向嵌入。这种“双向嵌入”的关系结构使地方媒介化治理走向新的“实用主义”,增强了地方政府对媒体的组织调控。这一方面有利于发挥主流媒体的媒介治理功能,另一方面也包含媒体与地方政府的组织同构及媒体治理的商业化两重隐忧。如何切实提升媒介化治理的效能,成为亟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 刘黎明张潮
- 关键词:媒体融合嵌入性自主性公共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