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秀玲
- 作品数:12 被引量:94H指数:5
- 供职机构:北京妇幼保健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北京市0-6岁智力低下儿童的病因及相关致病因素分析被引量:25
- 2006年
- 【目的】了解北京市0~6岁智力低下(mental retardation.MR)儿童病因构成特点及相关致病因素,为政府相关部门制定政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概率比例、二阶段分层整群抽样方法进行横断面调查及病例对照研究。使用丹佛发育筛查测验及Gesell发育诊断量表分别进行智力筛查和诊断。【结果】①本次共调查0~6岁儿童28738人,智力残疾现患率为9.31‰。②北京市0~6岁智力低下儿童主要致病原因以围产因素、社会心理因素为主;按病因的作用时间分析.出生前因素占首位;农村的社会文化心理因素所致MR比例远远高于城市。③性别为男性、母亲的文化水平低、母亲生育年龄偏高、近亲结婚、居住在城市是儿童智力低下发生的重要影响因素;母孕期受一定的精神刺激,家族中有五类残疾、出生窒息、出生低体重、在婴幼儿期患过与脑发育有关的疾病是智力低下发生的生物相关致病因素。【结论】儿童智力低下的预防应以围生期因素、社会文化因素为主。防治重点应在农村。
- 梁爱民张秀玲武英华杨卫平边旸张致祥曲成毅
- 关键词:智力低下病因致病因素儿童
- 北京市0~6岁智力低下儿童237例3年转归随访
- 2009年
- 目的了解2004年北京市0~6岁残疾抽样调查诊断的270例智力低下患儿的智力发育特点及转归。方法2007年6~11月北京市残疾人康复服务指导中心和北京妇幼保健院采用Gesell发育诊断法、韦氏儿童智力量表、婴儿初中生活能力量表、线索调查通过现场或入户调查,获得237例儿童的资料。采用SPSS10.0统计软件分析数据。结果124例(52.32%)诊断正常;113例(47.68%)诊断智力低下,其中轻度46例(40.71%)、中度32例(28.32%)、重度16例(14.16%)、极重度19例(16.81%)。轻度以转归正常为多,中度转为轻度及正常者多于加重者,重度以程度加重为主。儿童好转影响因素有:2004年测查个人社会能区发育商(DQ)高、适应性能区DQ高、接受过教育、具有早产因素的儿童、父母认为儿童将来生存状况较好、认为孩子发育属于正常。结论"发育迟缓"诊断较"智力低下"更符合发育量表诊断的儿童;对北京市0~6岁轻、中度智力低下儿童发育转归研究宜采用定期监测方式。
- 梁爱民陈欣欣邵翠霞武英华张秀玲张致祥王凤芝安惠卿边杨李勇施继良曲成毅
- 关键词:智力低下发育迟缓
- 2~6岁儿童广泛性发育障碍的3年后随访被引量:8
- 2012年
- 目的:对2004年北京市2~6岁儿童广泛性发育障碍调查中诊断为广泛性发育障碍的儿童进行随访研究,了解广泛性发育障碍儿童的近期预后。方法:在3年后对2004年调查中确诊的广泛性发育障碍儿童进行随访,由儿童精神科医师根据美国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4版进行诊断,随访时用儿童孤独症评定量表、Gesell发展诊断量表或中国修订韦氏儿童智力量表、Achenbach儿童行为量表、儿童感觉统合能力发展评定量表的评定及总体调查问卷、精神专业调查问卷进行调查。结果:2004年确诊的29名广泛性发育障碍儿童中共有26名儿童得到随访。随访时间间隔(38.1±0.9)个月。21名(80.8%)儿童诊断同前;另5名(19.2%)儿童的诊断发生变化,1名儿童孤独症诊断转变为不典型孤独症。2名孤独症诊断儿童及2名不典型孤独症诊断儿童不再符合广泛性发育障碍的诊断标准。疾病严重程度转归为显著好转、好转、无变化、加重者分别为4人(15.4%)、4人(15.4%)、15人(57.7%)、2人(7.7%),1名儿童转归无法确定。随访确诊广泛性发育障碍的儿童中,90.9%伴有精神发育迟滞,76.2%伴有感觉统合失调,52.4%伴有过度活动,18.2%伴有肢体残疾,18.2%伴有癫痫。患儿既往康复治疗明显不足,教育安置有限。结论:多数广泛性发育障碍儿童近期预后不良,少数患儿近期预后良好。
- 刘靖贾美香杨晓玲邵翠霞李勇施继良曲成毅张致祥张秀玲梁爱民
- 关键词:广泛性发育障碍儿童孤独症随访康复
- 智商与社会适应能力在智力低下儿童诊断中关系的探讨被引量:10
- 2004年
- 目的 :了解智力低下儿童智商与社会适应能力的关系及两者在最终诊断中的作用。方法 :对 5 4 7名儿童进行智商和适应行为的测查 ,并进行分析。结果 :5 4 7名儿童中有 5 2 1名最终诊断为智力低下 ,智商与适应行为之间存在弱的正相关 (r=0 .4 10 1)。结论 :在智力低下的诊断中 ,特别是等级诊断中必须综合智商和适应行为两方面的结果 ,才能做出科学准确的评价。
- 安惠卿裘蕾王惠珊张秀玲武英华
- 关键词:智力智商社会适应能力
- 北京市0~6岁儿童智力低下的现患率调查被引量:32
- 2006年
- 目的 了解北京市0~6岁儿童视力、听力、肢体、智力、精神残疾的现患率及其分布特征,重点考察智力低下儿童(残疾)的现患及分布特点.方法 2003-07-2004-11北京市残疾人联合会、北京市卫生局联合组织采用概率比例、二阶段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进行现况调查,使用丹佛发育筛查测验及Gesell发育诊断量表进行智力筛查和诊断,采用SPSS10.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北京市0~6岁儿童智力低下现患率为9.31‰,城市为7.60‰,农村10.37‰,男童(11.24‰)高于女童(7.25‰)(χ2=12.42,P<0.01),现患率有随年龄增长而增高的趋势(趋势χ2=23.58,df=6,P<0.01),智力低下严重程度构成分别为轻度65.54%、中度20.97%、重度5.99%、极重度7.49%.结论 北京市儿童智力低下的防治应以轻度类型为主,重点在农村地区;北京市需结合世界发达国家的经验,建立自己的智力低下监测、防治体系.
- 梁爱民武英华张秀玲边旸张致祥杨卫平曲成毅滕红红施继良
- 关键词:智力低下现患率儿童
- 北京市发育残疾儿童随访调查研究被引量:2
- 2009年
- 【目的】本研究是在2004年北京市O~6岁儿童残疾抽样调查的基础上的一次随访研究,目的是了解他们的转归及影响因素,为进一步规划北京市儿童发育残疾的防治、康复、救助等政策和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随访儿童269例,由于存在多重残疾,实际随访调查智力残疾237名、肢体残疾57名和精神残疾26名;智力诊断用Gesell发育诊断量表、韦氏儿童智力量表和婴幼儿-初中生社会适应量表;肢体诊断参照儿童的围生期因素和症状;孤独症诊断CARS量表、克氏量表、孤独症行为检查表。儿童及家庭基本情况采用自设问卷。【结果】总体随访率93.40%。“发育残疾”儿童转归方向有多种,智力发育残疾儿童转归“非智力残疾”的人数为124人,占52.32%,肢体组转归“非肢体残疾”的人数为5人,占8.77%,精神组转归为“非精神残疾”的人数为4人,占15.38%。【结论】“发育残疾”儿童可有不同的转归,甚至出现“非残疾”;6岁以前儿童不定“残疾”;应对“发育残疾”儿童进行长期关注。
- 李勇施继良邵翠霞曲成毅张致祥张秀玲梁爱民孙琳刘靖
- 关键词:儿童随访影响因素
- 婴幼儿早期教育社区服务模式的研究被引量:13
- 2003年
- 【目的】 为了探讨以儿童保健医生为指导者的早期教育社区服务模式 ,将早教知识向家庭推广 ,以促进儿童身心健康全面发展。 【方法】 以北京市西城区平安医院保健科为研究基地 ,将辖区内的 3 2个居委会随机分成实验组与对照组 ,对 0~ 2岁儿童采取纵向监测与横向对照相结合的方法进行研究。 【结果】 研究结果初步确立早期教育社区服务的管理模式、服务模式 ,摸索出培养早教医生的经验 ,编制出一套早教适宜教材。 【结论】 社区儿童保健医生经过早教知识培训是可以胜任早教指导工作的 。
- 张秀玲武英华王丽瑛刘兰香丁长芬袁佳玲李寄平王晓华
- 关键词:婴幼儿早期教育
- 北京市社区0~12月龄儿童发展综合干预模式研究被引量:4
- 2007年
- 目的探索社区0~12月龄儿童发展干预模式,促进早期儿童发展。方法2005-06—2006-08在北京市城镇12个保健科采取病例对照、纵向追踪、随机整群抽样的研究方法,共收集数据210份,试验组66例、对照1组74例、对照2组70例。按各组的工作流程追访1年(6个月以内1个月1次,6~12个月每2个月1次)。采用Gesell发育诊断法、HOME量表、依恋问卷评估干预模式效果。结果试验组的安全依恋行为(F=4.35,P<0.05)、父母提供适宜玩具(F=5.37,P<0.01)、丰富环境刺激(F=5.87,P<0.01)与对照1组、2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在家居组织环境(均数差=0.49,P<0.01)方面好于对照1组,在语言发育(均数差=5.12,P<0.05)、个人-社会能力发展(均数差=7.57,P<0.05)方面好于对照2组;试验组及对照1组的保健费用低而保健模式满意率高于对照2组。结论综合干预模式能够通过改善父母的养育知识及行为,促进早期儿童发育及社会性的发展;具有发育监测作用,适宜在社区儿童保健中使用。
- 梁爱民杨海河张晚霞裘蕾孟杰王凤芝武英华穆凤霞郭纯全王春华宋琴素闫奇陈欣欣滕红红张秀玲丁辉
- 关键词:婴儿干预
- 北京市三类残疾儿童3年随访研究被引量:3
- 2011年
- 目的了解0~6岁儿童残疾的转归及影响因素。方法 对2004年确定的269名三类发育残疾儿童进行追踪调查。智力诊断用Gesell发育诊断量表、韦氏儿童智力量表和婴幼儿-初中生社会适应量表;肢体诊断参照儿童的围产期因素和症状;精神残疾诊断采用CARS量表、克氏量表、孤独症行为检查表。儿童及家庭基本情况采用自设问卷。结果 智力发育残疾儿童转归"非智力残疾"124人(52.32%),肢体残疾儿童转归"非肢体残疾"5人(8.77%),精神残疾儿童转归为"非精神残疾"4人(15.38%)。结论 0~6岁儿童残疾是一种发育残疾,相当部分儿童随生长发育可退出残疾状态。
- 李勇邵翠霞施继良熊妮娜曲成毅张致祥张秀玲梁爱民孙琳刘靖
- 关键词:残疾儿童随访影响因素
- 提供适宜的环境是促进孤残儿童发展和康复的重要途径
- 针对婴幼儿的身心特点,因地制宜创造适宜的环境,开展必要的活动,进行科学的干预,使儿童的体格、心理和社会适应性达到健康完美的状态。通过设计爬行扶走通道对孤残儿童进行康复训练,促进儿童的身心发展。
- 张秀玲
- 关键词:孤残儿童生长发育康复训练生长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