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耀

作品数:15 被引量:50H指数:4
供职机构: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4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5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1篇骨髓
  • 9篇增生
  • 8篇骨髓增生
  • 8篇骨髓增生异常
  • 7篇异常综合征
  • 7篇增生异常综合...
  • 7篇综合征
  • 7篇骨髓增生异常...
  • 5篇细胞
  • 3篇多发
  • 3篇多发性
  • 3篇多发性骨髓瘤
  • 3篇骨髓瘤
  • 3篇TH17细胞
  • 2篇代谢
  • 2篇地西他滨
  • 2篇多发性骨髓瘤...
  • 2篇预后
  • 2篇铁代谢
  • 2篇铁过载

机构

  • 13篇上海交通大学...
  • 2篇黄冈市中心医...
  • 1篇上海市黄浦区...

作者

  • 15篇张耀
  • 13篇常春康
  • 4篇张曦
  • 4篇宋陆茜
  • 4篇肖超
  • 3篇吴凌云
  • 3篇韩爽
  • 3篇郭垞
  • 3篇李晓
  • 3篇张青霞
  • 2篇张征
  • 2篇赵佑山
  • 2篇苏梅芳
  • 2篇宋路茜
  • 1篇吴东
  • 1篇孙璐
  • 1篇赵俊功
  • 1篇黄瑾
  • 1篇贺琪
  • 1篇李菁

传媒

  • 7篇中国实验血液...
  • 3篇中华血液学杂...
  • 2篇诊断学理论与...
  • 1篇白血病.淋巴...
  • 1篇肿瘤防治研究
  • 1篇第13届全国...

年份

  • 1篇2022
  • 1篇2018
  • 1篇2017
  • 1篇2016
  • 2篇2014
  • 3篇2013
  • 4篇2012
  • 1篇2011
  • 1篇2010
1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多发性骨髓瘤患者外周血Th17细胞功能研究被引量:4
2013年
本研究探讨Th17细胞及其分泌的细胞因子IL-17、IL-21在多发性骨髓瘤(MM)发生发展中所起的作用。将55例MM患者分为未缓解组(A组,30例)和缓解组(B组,25例),健康自愿者作为对照组(C组,30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NC)刺激培养上清液中IL-17、IL-21和IL-6的水平,并用流式细胞术分析PBMNC中Th17细胞的比例。结果表明,A组IL-6、IL-17及IL-21的水平与Th17细胞比例均明显高于B组和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与C组相比,IL-6、IL-17及IL-21的水平与Th17比例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未缓解组MM患者IL-17与IL-6的水平呈正相关(r=0.782,P<0.05),IL-21与IL-6的水平呈正相关(r=0.778,P<0.05)。结论:Th17细胞可能作为启动因素参与了MM患者的免疫发病过程,并促进病情的进展。
张耀宋路茜张曦肖超常春康
关键词:多发性骨髓瘤IL-17IL-6IL-21TH17细胞
多发性骨髓瘤合并高血氨脑病三例
2016年
例1,男,60岁。因左髋部疼痛于2008年9月首次入院,诊断多发性骨髓瘤(MM)(IgA,κ轻链型)。先后行长春新碱、阿霉素、地塞米松、硼替佐米等药物化疗。2009年7月行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后达到完全反应(CR)。2011年9月复发,予长春新碱、阿霉素、地塞米松、硼替佐米、
张耀韩爽张青霞郭垞常春康
关键词:多发性骨髓瘤高血氨自体造血干细胞脑病长春新碱硼替佐米
铁代谢异常对贫血患者EPO-STAT5信号通路的影响被引量:2
2018年
目的:研究铁代谢异常对贫血患者EPO-STAT5信号通路的影响。方法:根据疾病将患者分为较低危骨髓增生异常综合症(MDS)组30例,其中铁过载16例,非铁过载14例,对其中12例铁过载患者进行祛铁治疗;慢性病贫血(ACD)组(12例),缺铁性贫血(IDA)组(12例),另设健康对照组10例;检测患者铁代谢指标铁蛋白(SF),血清铁(SI)、总铁结合力(TIBC),血清红细胞生成素(EPO)、血浆中P-STAT5及外周血中STAT5 mRNA表达。分析铁代谢异常对各组贫血患者EPO及STAT5表达的影响。结果:与非铁过载组相比,铁过载组MDS患者EPO水平明显升高(P <0.05),STAT5 mRNA及P-STAT5表达明显降低(P <0.05)。祛铁治疗后EPO水平明显下降(P <0.05),STAT5 mRNA及P-STAT5表达明显升高(P <0.05)。与健康对照组相比,ACD组EPO表达明显下降(P <0.05),STAT5 mRNA表达无差异,P-STAT5表达明显降低(P <0.05);IDA组EPO表达明显升高(P <0.05),STAT5 mRNA及P-STAT5表达明显升高(P <0.05)。结论:过量铁负荷或慢性炎症可能抑制EPO-STAT5通路激活,加重贫血。
张耀韩爽郭垞张青霞常春康
关键词:贫血铁代谢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患者铁代谢评估影响因素的回顾性研究被引量:4
2022年
目的分析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患者铁代谢评估的影响因素。方法181例MDS患者接受磁共振成像(MRI)和(或)能谱CT(DECT)对肝脏和心脏铁浓度的检测,其中41例患者在2次检查期间接受了规律铁螯合治疗(ICT)。同步检测调整铁蛋白(ASF)、红细胞生成素(EPO)、心功能、肝转氨酶、肝炎抗体、外周血T细胞极化等指标,并收集患者是否合并骨髓纤维化、脾大、环孢素A使用等信息进行比较分析。结果MRI组、DECT组肝铁浓度均与ASF呈正相关(r分别为0.512、0.606,P值均<0.001),MRI组心铁浓度与ASF仅呈弱相关(r=0.303,P<0.001),而DECT组心铁浓度与ASF无明显相关性(r=0.231,P=0.053)。输血依赖显著影响患者肝和心铁浓度[MRI组:LIC:(28.370±10.706)mg/g对(7.593±3.508)mg/g,t=24.30,P<0.001;MIC:1.81对0.95,z=2.625,P<0.05,DECT组:肝VIC:(4.269±1.258)g/L对(1.078±0.383)g/L,t=23.14,P<0.001:心VIC:1.69对0.68,z=3.142,P<0.05]。重度以上铁过载组患者EPO浓度明显高于轻中度铁过载组及正常组(P值均<0.001);MDS伴环状铁粒幼红细胞(MDS-RS)患者与和其他MDS低危组患者相比,肝铁浓度明显增高[DECT组:3.80(1.97,5.51)g/L对1.66(0.67,2.94)g/L,P=0.004;MRI组:13.7(8.1,29.1)mg/g对11.6(7.1,21.1)mg/g,P=0.032]。而年龄、骨髓纤维化、脾大、T细胞极化、环孢素A的使用、肝转氨酶、肝炎抗体阳性等因素对铁代谢无明显影响。结论MDS患者肝铁浓度与ASF呈正相关,心铁浓度与ASF无明显相关性。输血依赖、EPO浓度、合并RS是铁代谢的影响因素。
张耀肖超李菁宋路茜赵幼山赵俊功常春康
关键词: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能谱CT铁过载去铁治疗
MDS患者祛铁治疗与缓解EPO抵抗的初步研究被引量:6
2014年
本研究旨在探讨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患者袪铁治疗后红细胞生成素(EPO)、血红蛋白(Hb)、重组EPO(rEPO)的变化及EPO与血清铁蛋白(SF)的相关性。检测172例MDS患者及30例健康对照者SF、EPO浓度、血清铁(SI)、总铁结合力(TIBC)、C反应蛋白(CRP)、Hb;根据CRP值对SF进行调整。对34例低危组、SF>1 000 mg/L的患者给予袪铁胺治疗,比较治疗前后SF、EPO、SI、TIBC、Hb的变化。对58例低危组、EPO<1 000 U/L的患者给予rEPO治疗,比较铁过载组与非铁过载组袪铁治疗前后EPO抵抗的发生率。结果表明:非铁过载组EPO浓度高于正常对照组(997.44±473.48 vs 467.27±238.49)(P<0.05);铁过载组EPO浓度高于无铁过载组及正常对照组(3257.59±697.19 vs 997.44±473.48;3257.59±697.19 vs 467.27±238.49)(P均<0.05);铁过载组EPO抵抗发生率高于非铁过载组(18/35 vs 2/23)(P=0.001),铁过载组MDS患者EPO与SF呈显著正相关(r=0.310)(P=0.036)。袪铁治疗后SF、SI、TIBC及EPO浓度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3942.38±641.82 vs 2266.35±367.31;48.61±10.65 vs 28.52±12.61;59.84±12.62 vs 33.76±15.43;3808.01±750.22 vs 1954.78±473.18)(P均<0.05),Hb升高(35±18 vs 57±21)(P=0.046),部分EPO抵抗患者恢复疗效。结论:袪铁治疗能增强贫血MDS患者对EPO反应,缓解EPO抵抗,降低EPO病理性升高,提升Hb水平,减少输血依赖。
张耀肖超顾树程常春康
关键词:MDS铁过载贫血
p15^INK4B甲基化与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患者预后及地西他滨疗效的关系被引量:6
2013年
目的通过检测初诊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患者p15^INK4B甲基化水平,观察地西他滨治疗前、后p15^INK4B甲基化状态变化,探讨p15“啪甲基化水平与预后的关系及其对地西他滨疗效的影响。方法261例初诊MDS患者,其中男143例,女118例,中位年龄52(32—78)岁。低危组172例(低危104例、中危-168例),高危组89例(中危-252例、高危37例)。收集患者骨髓单个核细胞,采用甲基化特异性PCR(MSP)检测p15^INK4B甲基化水平,按p15^INK4B甲基化程度对患者进行生存分析。采用MSP方法分别检测58例MDS患者地西他滨治疗前及治疗2个疗程后骨髓p15^INK4B甲基化水平,分析p15^INK4B甲基化对地西他滨疗效的影响。结果低危组患者p15^INK4B甲基化水平明显低于高危组患者(117.22对157.63,P〈0.05)。p15^INK4B甲基化阳性患者2年预期生存(OS)率低于阴性患者(69.8%对91.8%,P〈0.05);在低危组,p15^INK4B甲基化阳性患者2年预期OS率低于阴性患者(78.2%对92.0%,P〈0.05);在高危组,p15^INK4B甲基化阳性患者OS率及中位0S时间与阴性患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5.6%对38.5%,(17.0±9.3)个月对(18.0±5.7)个月,P〉0.05]。COX分析结果显示p15^INK4B甲基化水平是OS时间的独立预后因素。治疗前p15^INK4B甲基化阳性组患者地西他滨治疗的总反应率及完全缓解率与阴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65.9%对76.5%,22.0%对29.4%,P〉0.05)。地西他滨治疗有效组p15^INK4B甲基化水平在治疗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初诊时p15^INK4B甲基化水平高的MDS患者生存时间更短,但p15^INK4B甲基化水平对地西他滨疗效无明显影响。
张耀宋陆茜吴凌云常春康李晓
关键词: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甲基化预后地西他滨
地西他滨对MDS-L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及其相关作用机制研究被引量:6
2017年
目的:探讨去甲基化药物地西他滨(Decitabine,DAC)的不同剂量对MDS-RAEB(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原始细胞增多型)细胞株MDS-L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及其相关作用机制。方法:采用LC-MS/MS生物分析法检测应用DAC 20和15 mg/m^2×5 d的两组MDS患者血药浓度水平;模拟患者的血药浓度,设计不同剂量的DAC(0.5、0.3、0.2、0.1、0.05、0.025和0.01μg/ml)作用于MDS-L细胞24、48、72和96 h,用CCK-8法检测细胞的增殖抑制效应;光学显微镜下观察细胞形态学变化;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周期变化及凋亡情况;PCR检测DAC作用后MDS-L细胞P15的甲基化水平的变化。结果:注射结束即刻,DAC 20 mg/m^2×5 d组患者血药浓度为174.08±80.15(84.7-311)ng/ml,明显高于15 mg/m^2×5 d组的89.87±32.94(43.2-165)ng/ml(P=0.014)。DAC对MDS-L细胞有明显增殖抑制作用,且呈时间浓度依赖关系(r=0.786),但DAC≥0.1μg/ml浓度时,各浓度对细胞的抑制作用无明显差异。DAC处理后G_1期细胞明显增多,而S期细胞明显减少。与对照组相比,MDS-L细胞经DAC 0.01、0.025、0.05、0.1、0.2μg/ml作用96 h后,P15INK4B表达均下降,但各浓度之间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低浓度DAC对MDS-L细胞有明显增殖抑制作用,在0.1和0.2μg/ml浓度时,对MDS-L细胞的抑制作用达理想范围。DAC可以将MDS-L细胞阻滞在G_1期,阻止G_1期细胞向S期细胞转化。
吴东张耀赵佑山郭娟常春康
关键词: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地西他滨
多发性骨髓瘤患者外周血Th17细胞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正>目的:探讨Th17细胞及其分泌的细胞因子IL-17在多发性骨髓瘤(MM)发生发展中所起的作用。方法:将45例MM患者分为未缓解组(A组,20例)和缓解组(B组,25例),健康自愿者作为对照组(C组,30例)。采用酶...
张耀苏梅芳赵咏梅
文献传递
染发次数与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患者部分预后因素的相关性分析
2012年
目的:分析染发次数与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患者的血清乳酸脱氢酶(LDH)值、染色体分型、国际预后积分系统(IPSS)评分、骨髓网硬蛋白定量间的相关性。方法:将我院108例初诊的MDS患者按染发剂使用次数分组,比较各组间LDH值、染色体分型、IPSS积分、网硬蛋白定量等指标的差异;分析观察指标与染发次数间的相关性。结果:108例MDS患者中,难治性贫血4例,难治性贫血伴环形铁粒细胞9例,难治性血细胞减少伴多系发育异常46例,难治性贫血伴原始细胞增多34例,MDS不能分类者8例,5q-者7例。不同染发组MDS患者间LDH值、IPSS积分、骨髓网硬蛋白定量、染色体核型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与染发次数呈正相关。结论:染发剂的使用对MDS患者的预后具有一定影响。
张耀孙璐赵佑山张曦张征常春康
关键词:染发剂染色体核型分析乳酸脱氢酶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患者p15^(INK4B)基因甲基化与疾病进展的Meta分析被引量:3
2013年
目的分析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患者p15INK4B基因甲基化与疾病进展的关系。方法搜索Cochrane Library、Medline、PubMed、Embase、OVID、Springlink、CBMdisc、VIP、万方和CNKI数据库(1979 to 2012),查找报道MDS患者及sAML(MDS转化的白血病)患者p15INK4B基因甲基化发生率的文献,使用RevMan 5.0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有20篇文献检测了MDS患者p15INK4B基因甲基化状态,并报道了患者骨髓原始细胞数;其中9篇文献包括sAML患者(共690名患者)。p15INK4B基因甲基化状态在骨髓原始细胞5%~19%组中高于原始细胞<5%组(RR=0.41,95%CI:0.33~0.50),sAML组高于MDS原始细胞5%~19%组(RR=0.51,95%CI:0.41~0.64)。4篇文献报道了MDS患者疾病的进展(包括179名患者)。p15INK4B基因甲基化阳性组疾病进展率高于甲基化阴性组(RR=3.09,95%CI:2.04~4.68)。结论 p15INK4B基因甲基化与MDS患者疾病进展及白血病转化密切相关。
张耀宋陆茜吴凌云常春康李晓
关键词: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甲基化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