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英

作品数:16 被引量:184H指数:6
供职机构:北京医科大学第一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卫生部科技专项基金卫生部科学研究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6篇医药卫生

主题

  • 7篇肾小球
  • 6篇系膜
  • 6篇细胞
  • 5篇系膜细胞
  • 4篇肾小球系膜
  • 4篇肾小球系膜细...
  • 3篇地塞米松
  • 3篇血症
  • 2篇增殖
  • 2篇脂血症
  • 2篇肾病
  • 2篇肾疾病
  • 2篇肾小球肾炎
  • 2篇肾炎
  • 2篇肾脏
  • 2篇实验性高脂血...
  • 2篇综合征
  • 2篇系膜细胞增殖
  • 2篇细胞增殖
  • 2篇基因

机构

  • 16篇北京医科大学...
  • 2篇广州市第一人...
  • 1篇北京医科大学

作者

  • 16篇张英
  • 9篇杨霁云
  • 6篇丁洁
  • 3篇唐朝枢
  • 2篇李淑莲
  • 2篇王晓红
  • 2篇姚勇
  • 2篇于力
  • 2篇徐国宾
  • 2篇丁洁
  • 2篇张英
  • 2篇李载权
  • 2篇许松
  • 2篇柴青
  • 1篇齐永芬
  • 1篇薛琳
  • 1篇陈亚红
  • 1篇卢义侠
  • 1篇杨霁云
  • 1篇赵季琳

传媒

  • 4篇肾脏病与透析...
  • 3篇中国病理生理...
  • 3篇北京医科大学...
  • 2篇中华儿科杂志
  • 1篇中国动脉硬化...
  • 1篇北京大学学报...
  • 1篇中国中西医结...
  • 1篇中华肾脏病杂...

年份

  • 5篇2000
  • 1篇1999
  • 1篇1998
  • 3篇1997
  • 2篇1996
  • 1篇1995
  • 1篇1994
  • 1篇1993
  • 1篇1986
1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银杏叶制剂治疗肺间质纤维化的实验研究被引量:112
2000年
目的:探讨银杏叶制剂(百路达)对博莱霉素A_5所致大鼠肺间质纤维化的治疗作用及机制。方法:以博莱霉素A_5所致大鼠肺间质纤维化为模型,观察百路达治疗后病理、胶原蛋白、核因子kB活性、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mRNA表达及蛋白水平的变化。结果:百路达治疗组肺泡炎、纤维化病变均较博莱霉素模型组减轻(P<0.05),其胶原蛋白含量较模型组减少(P<0.01),百路达治疗组1周肺泡巨噬细胞核因子kB(N-kB)活性明显降低(47.3%),TGF-βmRNA表达及其蛋白水平均有所降低(P<0.05)。结论:百路达治疗肺间质纤维化确有疗效。其机制可能通过抑制核因予kB活性,减少了TGF-βmRNA表达及蛋白产生,使炎症及纤维化病变减轻。
陈建何冰刘新民王海斌章巍张英
关键词:肺纤维化银杏叶制剂中医药疗法
地塞米松对肾小球系膜细胞中细胞因子产生与基因表达的影响被引量:18
1997年
目的 观察地塞米松(DEX)对内毒素(LPS)诱导的肾小球系膜细胞(MC)中细胞因子的产生及其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 采用免疫学和分子生物学方法。结果 1.细胞因子在正常MC中分泌量极微,其mRNA表达处于低水平。2.LPS诱导MC细胞因子的产生及mRNA表达增加。3.DEX对细胞因子的产生及mRNA表达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呈剂量依赖关系。结论 DEX是MC产生细胞因子的较强抑制剂,为今后临床上治疗肾小球肾炎,提供了理论及实验依据。
于力杨霁云丁洁张英
关键词:地塞米松细胞因子基因表达肾小球系膜细胞
实验性高脂血症对阿霉素肾病鼠的加速肾毒作用被引量:5
1997年
目的:观察实验性高脂血症对肾病鼠的肾毒性作用。方法:阿霉素肾病鼠随机分为两组,分别饲以高脂饲料和普通饲料,测定其血脂,肾功能、尿蛋白和肾皮质SOD,并进行肾组织学观察。结果:肾病高脂饮食组与肾病对照组比较,2周后血胆固醇、甘油三酯明显升高,8周后肌酐清除率和肾皮质SOD水平明显下降。结论:过量的脂质可加速肾病时肾损伤且与自由基代谢失衡有关。
姚勇徐国宾张英杨霁云朱丽华
关键词:高脂血症肾病综合征阿霉素
白细胞介素-1β及其受体拮抗剂对系膜细胞增殖及产生一氧化氮的影响
1999年
目的:探讨白细胞介素1β(IL1β)及其受体拮抗剂(IL1ra)对系膜细胞增殖及产生NO的影响。方法:培养的第10~12代SD大鼠肾小球系膜细胞(GMC)用于实验,分别加入IL1β或IL1β加IL1ra,12h后用化学方法测定培养上清中亚硝酸盐的含量,用3HTDR掺入率测定GMC的增殖,狭缝和Northern杂交测定细胞iNOSmRNA表达。结果:IL1β组GMC出现iNOSmRNA表达及亚硝酸盐增多(053±013vs018±007nmol/104细胞),但无明显细胞增殖(404606±19126vs39779±28041);IL1β加IL1ra组,无iNOSmRNA表达,上清亚硝酸盐含量更高(094±015nmol/104细胞),GMC增殖被抑制(31155±31398)。结论:IL1β能刺激GMC的iNOSmRNA表达和产生亚硝酸盐,IL1ra虽抑制GMC的iNOSmRNA表达,但没能减少其亚硝酸盐的产生。
张敬京杨霁云丁洁张英
关键词:白细胞介素1受体拮抗剂系膜细胞肾小球
甘草次酸拮抗外源性皮质激素对肾上腺皮质反馈抑制的机理研究被引量:4
1995年
应用非同位素斑点杂交及真彩色医学图像分析系统的定量分析等技术,观察了肾上腺皮质脂类含量及肾上腺组织中甾体激素合成过程中的关键酶-3β-羟脱氢酶Δ5-4异构酶(3β-HSD)mRNA的表达,以期探讨甘草次酸拮抗外源性糖皮质激素对肾上腺皮质反馈抑制作用的机理。SD大鼠及阿霉素注射制成的肾病鼠接受甘草次酸和(或)地塞米松前后测定动物血浆皮质酮含量、肾上腺皮质束状带脂类含量及肾上腺3β-HSDmR-NA的表达。结果发现地塞米松可导致以上三项指标下降,而甘草次酸能促进3β-HSDmRNA的表达和增加脂类含量,且二者呈正相关(r=0.8431,P<0.05),脂类含量又与血浆皮质酮水平正相关(r=0.6882,P<0.01)。提示甘草次酸可促进肾上腺组织中3β-HSDmRNA表达及增加脂类含量,使肾上腺皮质激紊的合成和分泌增加,从而拮抗外源性皮质激素所致的肾上腺皮质反馈抑制现象。
刘学辉杨霁云张英
关键词:甘草次酸肾上腺皮质药理
内毒素诱导肾小球系膜细胞白细胞介素─6的产生及基因表达被引量:1
1996年
目的:观察体外培养的大鼠肾小球系膜细胞在内毒素(LPS)诱导下IL┐6的产生及其mRNA表达。方法:按经典方法培养肾小球系膜细胞(MC)、转种培养后分为二组,诱导组加LPS10mg/L,对照组不加,用分子生物学和免疫学方法进行检测。结果:IL┐6在正常MC中分泌量极微,其mRNA也为低水平表达,经LPS诱导后二者均明显增加。IL┐6蛋白的产生6~12h达高峰,比对照组增加3~5倍,IL┐6mRNA的表达3~6h达高峰,较对照组增加2~3倍。结论:LPS可诱发系膜细胞IL┐6水平增高,可能作为炎症介质参与肾脏疾病的发病。
于力杨霁云丁洁丁洁
关键词:肾小球疾病系膜细胞基因表达
肾病水肿时钠潴留与肾小球超滤系数变化的关系
1993年
给雄性Wistar鼠静脉注阿霉素5mg/kg后观察2~4周造成肾病模型,用含铬的硅胶注入肾微血管后测定肾小球毛细血管直径,发现实验组较对照组减少(P<0.005及0.01)。再摘取50个肾小球用中子活化测肾小球毛细血管表面积,发现实验组观察4周者较对照组减少(P<0.05)。因为肾小球超滤系数K_f=K×S,由此推测实验组的K_f也可能降低。
卢义侠柴晋萍刘雨虹张英赵季琳张维平洪建美刁国平
关键词:肾小球肾疾病水肿
地塞米松对大鼠肾小球系膜细胞增殖和合成胶原物质的影响被引量:2
1996年
本文采用大鼠肾小球系膜细胞体外培养技术,用3H—TdR掺入和羟脯氨酸测定方法,观察了地塞米松对大鼠肾小球系膜细胞增殖及合成细胞外基质──胶原的影响。结果显示:地塞米松可抑制大鼠肾小球系膜细胞的增殖(P<0.05);高剂量地塞米松可抑制胶原的合成(P<0.05),低剂量对胶原合成无明显作用(P>0.05)。提示:地塞米松在伴系膜细胞增殖,基质扩大的肾小球疾病的治疗中可能起一定的作用。
张英刘学辉杨霁云
关键词:胶原地塞米松肾小球系膜肾脏病
抑制一氧化氮合酶对大鼠主动脉血管紧张素Ⅱ受体的影响被引量:7
2000年
目的:本文应用NO合酶(NOS)竞争性抑制剂左旋硝基精氨酸(L-NNA)诱导大鼠高血压,观察对主动脉血管紧张素Ⅱ(AngⅡ)和AngⅡ受体的影响。方法:采用腹腔注射L-NNA复制大鼠高血压模型,分别用放射免疫法测定主动脉AngⅡ、放射配基结合法测定主动脉组织AngⅡ受体和Griess法测定血浆NOx含量。结果:L-NNA使大鼠血压明显高于对照组(+142%,P<0.01),4周组心系数高128‰(P<0.01),血浆NOx水平低于对照组48%,血浆AngⅡ水平无明显差异;血管组织AngⅡ含量4周组显著高612%(P<0.01),且4周组[125I]-AngⅡ最大结合能力(Bmax)高6倍(P<0.01),亲和力(Kd)高1倍(P<0.01)。结论:抑制NOS诱导高血压主要是通过局部组织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RAS)发挥作用的,长期慢性抑制 NOS可使血管组织 AngⅡ水平升高并导致血管AngⅡ受体上调,此结果为“NOS抑制诱发AngⅡ依赖型高血压”假说提供新的依据。
张英李载权许松许玉凤庞永正唐朝枢
关键词:血管紧张素高血压一氧化氮合酶
甲状腺的线粒体丰富细胞被引量:3
1986年
嗜酸性细胞常见于各种不同的甲状腺疾病。本文对14例不同甲状腺疾病伴嗜酸性细胞的病例进行了电镜研究。嗜酸性细胞的超微结构特征是线粒体的大量聚积。线粒体的大量聚积可能是线粒体形成和消灭之间的平衡失调,尤其是消灭的速度减慢所致。嗜酸性细胞内的粗面内质网和高尔基器很不发达,这可说明嗜酸性细胞内的甲状腺球蛋白合成减少,甚至缺如。甲状腺素是甲状腺球蛋白合成的抑制剂,并可影响线粒体的复制。因此对嗜酸性细胞的产生,尤其是在功能亢进的甲状腺起到一部分作用。至于嗜酸性细胞腺瘤中的线粒体和细胞的增生,可能与不正常的线粒体DNA有关。
唐素恩张英柴立军
关键词:线粒体超微结构细胞内嗜酸性细胞腺瘤甲状腺内分泌腺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