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雯

作品数:48 被引量:453H指数:12
供职机构:南京中医药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江苏高校优势学科建设工程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35篇期刊文章
  • 8篇专利
  • 3篇学位论文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39篇医药卫生
  • 2篇文化科学

主题

  • 8篇甘草
  • 7篇指纹
  • 7篇指纹图
  • 7篇指纹图谱
  • 6篇细胞
  • 4篇一测多评
  • 4篇配伍
  • 4篇肿瘤
  • 4篇祖师麻
  • 3篇多糖
  • 3篇性关节炎
  • 3篇炎症
  • 3篇凝胶
  • 3篇类风湿
  • 3篇白及
  • 2篇心肌
  • 2篇血糖
  • 2篇炎症因子
  • 2篇药理
  • 2篇药药

机构

  • 48篇南京中医药大...
  • 2篇中国中医科学...
  • 2篇江苏省方剂研...
  • 1篇江苏省中医院
  • 1篇江苏省中药炮...
  • 1篇昆山市中医医...
  • 1篇国家教育部中...
  • 1篇江苏正大清江...
  • 1篇雷允上药业集...
  • 1篇湖南炎帝生物...

作者

  • 48篇张雯
  • 27篇狄留庆
  • 10篇赵晓莉
  • 9篇王洪兰
  • 6篇王令充
  • 6篇李俊松
  • 6篇池玉梅
  • 5篇谢辉
  • 5篇蒋宝平
  • 5篇许立
  • 4篇单进军
  • 3篇宿树兰
  • 3篇段金廒
  • 3篇陈乐天
  • 3篇陈叶香
  • 3篇黄磊
  • 2篇许惠琴
  • 2篇吴承玉
  • 2篇吴皓
  • 2篇陈建伟

传媒

  • 10篇中草药
  • 5篇中国中药杂志
  • 3篇南京中医药大...
  • 2篇中国实验方剂...
  • 2篇中药新药与临...
  • 2篇中药材
  • 2篇中华中医药杂...
  • 1篇药物分析杂志
  • 1篇化学试剂
  • 1篇食品科技
  • 1篇中成药
  • 1篇中药药理与临...
  • 1篇药学与临床研...
  • 1篇中国临床研究
  • 1篇科教导刊
  • 1篇基层中医药
  • 1篇“好医生杯”...

年份

  • 3篇2025
  • 4篇2024
  • 7篇2023
  • 4篇2022
  • 5篇2021
  • 4篇2020
  • 5篇2019
  • 1篇2017
  • 5篇2015
  • 3篇2014
  • 5篇2013
  • 2篇2012
4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复方龙垂草水煎剂对CCl_4致小鼠急性肝损伤的保护作用被引量:8
2015年
目的研究复方龙垂草水煎剂对四氯化碳(CCl4)致小鼠急性肝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初探。方法预给药7 d后,于末次给药后1 h采用腹腔注射的方法注射0.2%CCl4复制小鼠急性肝损伤模型,16 h后取血清检测血清中丙氨酸转移酶(ALT)、谷草转氨酶(AST)活性;取肝脏计算肝指数,检测肝组织中丙二醛(MDA)、超氧化物岐化酶(SOD)指标变化,用Western Blot法检测肝脏组织中Caspase-3蛋白表达情况。结果复方龙垂草水煎剂可降低血清中ALT、AST(均P<0.01)活性,抑制肝组织中MDA(P<0.05)上升,上调SOD(P<0.01),抑制凋亡蛋白Caspase-3表达。结论复方龙垂草水煎剂对CCl4致小鼠急性肝损伤有一定的保护作用,其作用机制与抑制转氨酶及脂质过氧化有关,对CCl4诱导的凋亡信号通路也有抑制作用。
张雯黄磊陈叶香孙帅军蒋宝平许立
关键词:四氯化碳肝损伤CASPASE-3
附子总生物碱纯化工艺优化被引量:1
2023年
目的优化附子总生物碱纯化工艺。方法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以上样液质量浓度、乙醇体积分数、乙醇洗脱量为影响因素,总生物碱,单、双酯型生物碱含量、纯度为评价指标,星点设计-效应面法优化纯化工艺。结果最佳条件为D101树脂纯化附子总生物碱的饮片质量浓度0.16 g/mL,上样体积流量1.5 mL/min,吸附完全后先以5 BV蒸馏水洗去杂质,再用8 BV 80%乙醇以1 mL/min体积流量洗脱,附子总生物碱提取物中单、双酯型生物碱解吸率达99.39%,总生物碱纯度提高至43.81%。结论该方法合理稳定,可用于附子总生物碱的纯化。
蔡淑慧丁梦磊甘逸夫王洪兰张雯张雯
关键词:附子总生物碱纯化工艺星点设计-效应面法
基于临床用药视角面向中医专业的中药药剂学教学设计
2024年
中药药剂学是中医药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学习该课程对中医专业学生提高临床诊疗工作质量具有重要意义。根据中医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中药药剂学课程注重剂型临床应用相关理论、知识的学习,提升解决临床用药实际问题的能力。在教学设计中,基于临床用药视角阐明课程教学目标,开展学情分析。以指导中药剂型临床合理应用为主线,重构课程教学单元内容。在建构主义理论指导下,以临床用药为情境,开展混合教学模式下的探究式教学。以学习任务驱动,引导学生对课程知识的主动探索与发现,培养学生获取知识的能力。通过贯穿学生知识建构全过程的多元化教学评价机制激励学生学习,促进教师改进教学方法。
谢辉严国俊赵晓莉张雯史长灿刘陶世王若宁
关键词:中医中药药剂学临床用药
不同产地蔓荆子HPLC指纹图谱及模式识别研究被引量:10
2020年
目的:建立蔓荆子HPLC指纹图谱,为其药材质量评价提供依据。方法:采用HPLC法建立不同产地蔓荆子指纹图谱,相似度评价结合聚类分析、主成分分析、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模式识别研究,分析不同产地蔓荆子的相似性及差异性。结果:不同产地蔓荆子指纹图谱共标定出17个共有峰,指认了4个共有峰;18批蔓荆子与对照指纹图谱的相似度在0.901~0.997之间,相似度良好;3种模式识别分析结果一致,能较好地区别出蔓荆与单叶蔓荆两种不同基原,并筛选出差异标志物。结论:蔓荆子指纹图谱的建立和模式识别研究的应用为蔓荆子的质量控制提供了简单有效的评价方法。
贾萌王洪兰赵晓莉赵晓莉池玉梅张雯
关键词:蔓荆子单叶蔓荆指纹图谱模式识别
甘草“调和诸药”生物药剂学机制的研究进展被引量:41
2021年
甘草在中药复方中应用广泛,能够解毒、调和诸药,被称为药中"国老"。甘草活性成分在现代临床中也可与各种化学药物或天然产物单体联合用药。甘草及其活性成分的配伍用药作用机制可能与其改变药物的溶解度或体内代谢过程等生物药剂学特性有关。综合国内外相关研究表明,甘草酸在甘草体外增溶方面起主要作用;药物跨膜转运能力的改变也多与甘草酸及其苷元甘草次酸有关;而甘草黄酮类成分则在影响药物的体内代谢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罗子宸张雯杨瑞单进军狄留庆
关键词:甘草甘草次酸黄酮类成分增溶跨膜转运
不同来源竹茹药材HPLC指纹图谱和化学计量学分析被引量:25
2022年
目的建立不同来源竹茹药材HPLC指纹图谱,结合相似度、聚类、主成分分析等化学计量手段评价不同产地竹茹药材品质,为其质量控制研究提供技术方法借鉴和基础数据。方法通过HPLC梯度洗脱建立23个批次竹茹药材的指纹图谱,采用中药色谱指纹图谱相似度评价系统(2012A版)对竹茹药材HPLC指纹图谱进行相似度评价,并采用SPSS24.0软件进行聚类、主成分分析。结果选取了13个色谱共有峰,23批样品共有峰相似度在0.713~0.991;聚类分析将23批样品分为2类;主成分和因子分析筛选出累积方差达77.83%贡献率的3个主成分,能够反映23个批次竹茹药材特征性质量差异。结论建立分析的HPLC指纹图谱结合化学计量学评价方法,简便可行,可为综合评价不同产地竹茹药材的质量提供参考。
周冰倩高喜梅杨颖王令充张雯张雯狄留庆
关键词:尿苷鸟苷对羟基苯甲酸对香豆酸
基于HPLC指纹图谱和多成分定量分析的炒甘草饮片质量评价研究被引量:21
2021年
建立HPLC双波长条件下炒甘草饮片的指纹图谱及多成分含量测定方法。采用Thermo Acclaim^(TM) 120 C18色谱柱(4.6 mm×250 mm,5μm);以乙腈(A)-0.1%磷酸水溶液(B)为流动相,梯度洗脱;流速1.0 mL·min^(-1);检测波长237,360 nm;柱温30℃。15批炒甘草饮片指纹图谱相似度均大于0.849,共标定了17个共有峰,指认了甘草苷、芹糖异甘草苷、异甘草苷、甘草素、异甘草素、甘草酸6个成分,其中甘草苷、芹糖异甘草苷、异甘草苷、甘草素、甘草酸5种成分的质量分数分别为0.519%~3.058%,0.227%~0.389%,0.070%~0.439%,0.038%~0.173%,1.381%~4.252%。聚类分析将15批饮片分为3类,主成分分析筛选出4个主成分,累计方差贡献率为86.630%,说明主成分可包含原有数据的绝大部分信息,PLS-DA法标记出饮片中的6个差异性成分。建立的指纹图谱及多成分含量测定方法稳定、可靠,可为炒甘草饮片的质量控制及临床应用提供参考。
蔡淑慧赵华聪贾萌赵晓莉池玉梅池玉梅张雯狄留庆
关键词:指纹图谱模式识别
不同基原枳实药材的质量差异评价研究被引量:19
2022年
目的通过比较性状、浸出物、生物碱和黄酮成分的含量、指纹图谱等内容来系统研究基原为酸橙Citrusaurantium和甜橙C.sinensis的枳实药材质量差异,以期建立一个多元的枳实药材质量控制体系。方法按照《中国药典》2020年版枳实项下对酸橙和甜橙枳实药材进行质量评价和比较,通过HPLC法对枳实进行定性及定量分析,分别建立不同基原枳实药材的指纹图谱并对其9个主要的黄酮成分进行含量测定。结果不同基原的枳实药材浸出物含量差异明显,而辛弗林含量没有显著性差异;甜橙枳实中不含新橙皮苷,而酸橙枳实中该成分含量最高;除桔皮素外,2个基原枳实的其他黄酮成分含量均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通过指纹图谱的模式识别,2种枳实分类情况与其产地分布较为吻合;通过正交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筛选出了柚皮苷、橙皮苷、新橙皮苷这3个差异性成分。结论不同基原枳实药材在浸出物含量、主要黄酮类成分的种类及含量等方面均存在一定的差异性,对其进行的质量差异研究及指纹图谱的比较,可以为枳实临床用药选择、新药开发、药材质量控制等方面提供依据。
陆超颖王佳丽王洪兰池玉梅张雯赵晓莉赵晓莉
关键词:枳实指纹图谱柚皮苷橙皮苷新橙皮苷
基于基准关联度与信息熵权法优选桂枝配方颗粒中挥发性成分的β-环糊精包合工艺被引量:1
2024年
目的结合基准关联度与信息熵权法,采用正交试验对β-环糊精(β-Cyclodextrin,β-CD)与桂枝配方颗粒中挥发性成分的包合工艺进行优化。方法在单因素考察的基础上,选择β-CD与桂枝芳香水的投料比、包合温度、包合时间为主要影响因素,以包合物中桂皮醛的包合率、载药量及基准关联度为评价指标,采用信息熵权法计算各评价指标的权重系数,进行综合评价和优化正交试验包合工艺。通过薄层色谱法、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傅里叶红外光谱、X射线衍射等方法对包合物进行表征。结果优选的最佳包合工艺为β-CD与芳香水的投料比3∶100(g·mL^(-1)),包合温度50℃,包合时间1 h。经验证,桂皮醛包合率为80.48%,载药量为8.63%,基准关联度为0.91。薄层、紫外、红外等表征实验表明芳香水中挥发性成分成功进入β-CD空腔,包合物制备成功。结论优选的包合工艺稳定可行,可为桂枝配方颗粒的制剂工艺研究提供参考。
陈雅茜李卓远陶琳陈娜娜柯益鑫沈雯谢薇张雯李俊松
关键词:Β-环糊精正交试验包合工艺
甘草酸和甘草次酸对芍药苷在大鼠体内药动学参数的影响被引量:20
2013年
目的研究甘草酸及其代谢产物甘草次酸对芍药中主要活性成分芍药苷在大鼠体内药动学特征的影响,探索芍药与甘草配伍用药的合理性。方法大鼠单独ig给予芍药苷或分别与甘草酸、甘草次酸联合用药,于不同时间点采集血样,LC-MS测定芍药苷血药浓度,建立药物浓度-时间曲线,采用DAS2.1.1软件计算、分析药动学参数。结果甘草酸能减小芍药苷Cmax、tmax,降低芍药苷AUC;甘草次酸能增加芍药苷Cmax、tmax,显著提高芍药苷AUC。结论甘草提高芍药苷生物利用度可能与甘草酸的代谢产物甘草次酸的作用相关。
刘卉单进军康安恽菲陈乐天张雯狄留庆
关键词:甘草酸甘草次酸芍药苷药动学生物利用度
共5页<12345>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