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雯

作品数:7 被引量:197H指数:5
供职机构:西南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重庆市自然科学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国家林业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生物学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4篇环境科学与工...
  • 2篇生物学
  • 1篇农业科学

主题

  • 3篇秋华柳
  • 3篇
  • 2篇植物修复
  • 2篇生物有效
  • 2篇生物有效性
  • 2篇镉污染
  • 2篇污染
  • 2篇木本
  • 2篇解毒
  • 2篇金丝
  • 2篇金丝垂柳
  • 2篇垂柳
  • 1篇压力-状态-...
  • 1篇亚细胞
  • 1篇植被
  • 1篇植被覆盖
  • 1篇植被覆盖度
  • 1篇三峡库区
  • 1篇三峡库区重庆...
  • 1篇生态脆弱性

机构

  • 7篇西南大学

作者

  • 7篇张雯
  • 5篇魏虹
  • 2篇马朋
  • 2篇顾艳文
  • 2篇孙晓灿
  • 2篇马骏
  • 2篇李昌晓
  • 2篇刘媛
  • 2篇马文超
  • 1篇杨予静
  • 1篇陈锦平
  • 1篇周翠
  • 1篇王婷

传媒

  • 2篇生态学报
  • 1篇林业科学
  • 1篇应用生态学报
  • 1篇西南大学学报...
  • 1篇中国生态学学...

年份

  • 1篇2018
  • 1篇2016
  • 1篇2015
  • 2篇2014
  • 2篇2013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三峡库区生态脆弱性评价被引量:136
2015年
基于遥感和地理信息系统技术,采用"压力-状态-响应"评价模型,选取18个指标,利用空间主成分分析对2001—2010年三峡库区(重庆段)生态脆弱性进行综合定量评价,对生态脆弱性时空分布及动态变化进行分析。根据计算得到的生态脆弱性指数,将生态脆弱性划分为5个等级:微度脆弱、轻度脆弱、中度脆弱、重度脆弱和极度脆弱。通过统计不同脆弱性等级面积,求算得到生态脆弱性综合指数。结果表明:三峡库区(重庆段)2001—2010年生态脆弱性指数标准化平均值为4.23±1.29,整体处于中度脆弱。生态脆弱性空间分布呈现西高东低的格局特征,高度脆弱地区主要分布在中西部,低度脆弱地区主要分布在东北部和东南部。近10年生态脆弱性综合指数最小值为2002年的2.37,最大值为2008年的2.99,三峡水库蓄水后生态脆弱性综合指数逐年递增,2008年到达峰值后有所降低。三峡库区生态脆弱性是人类活动与自然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城市生活污染、水土流失、植被状况等为主要的驱动因子。研究时段内三峡库区(重庆段)生态脆弱性呈现两极化趋势,高度脆弱地区的脆弱性显著增加,低度脆弱地区脆弱性明显降低。
马骏李昌晓魏虹马朋杨予静任庆水张雯
关键词:生态脆弱性压力-状态-响应
秋华柳对镉的积累及其亚细胞分布特征被引量:8
2018年
【目的】探讨Cd在秋华柳各器官及叶片亚细胞组分中的分布特征,为深入了解秋华柳的耐受解毒机制,进一步指导其在Cd污染地区的植物修复工作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水培试验方式,设置CK(0 mg·L^(-1)Cd^(2+))、T_1(2 mg·L^(-1)Cd^(2+))、T_2(10 mg·L^(-1)Cd^(2+))、T_3(20 mg·L^(-1)Cd^(2+))、T_4(50 mg·L^(-1)Cd^(2+))5种Cd处理浓度,测定秋华柳各营养器官和0、6、12、18天叶片中亚细胞组分的Cd含量。【结果】1)不同浓度Cd处理下,秋华柳根部积累的Cd含量远高于茎和叶,表明秋华柳通过根系对Cd的滞留效应,可降低Cd向地上部分的转运,从而减少Cd对地上部分的毒害。2)时间和浓度处理均显著增加秋华柳各亚细胞组分中的Cd含量,但细胞壁和细胞质中Cd含量的增幅远大于细胞器,且其亚细胞组分中Cd含量的分布为细胞壁>细胞质>细胞器,表明细胞壁的固定和液泡的区室化均为秋华柳的重要解毒作用,但细胞壁对Cd的结合和固定作用占主导。3)相同处理时间下,与CK相比,低Cd浓度处理时,细胞壁组分中的Cd含量显著增加,而随着处理浓度的增加,细胞壁组分中的Cd含量及百分比呈降低趋势,细胞质组分中的Cd含量及百分比显著增加。同时,随着处理时间的延长,秋华柳细胞质组分中的Cd含量百分比上升,而细胞壁组分中的Cd含量百分比下降。高Cd含量和长时间胁迫时,细胞壁对Cd的固定能力有所下降,而液泡的区室化作用显著提高,这可能是秋华柳耐受高Cd含量和长时间胁迫的一种策略。4)时间和浓度的交互作用对秋华柳亚细胞组分中Cd含量的增加效应大于单一时间处理或单一浓度处理效应,表明在Cd处理浓度和处理时间的双重影响下,秋华柳细胞壁的固定作用和液泡的区室化作用更加显著。【结论】1)器官水平上,秋华柳通过根系对Cd的滞留效应限制其向地上部分的转运,从而降低Cd对地上部分细胞器的毒�
刘媛魏虹马文超张雯曾成城周翠王婷
关键词:秋华柳亚细胞解毒
镉在土壤-金丝垂柳系统中的迁移特征
以金丝垂柳为试验对象,采用盆栽试验方式,设置无植物和金丝垂柳两组试验,分别对两组试验的土壤做梯度浓度Cd处理:0(无镉处理)、2(低浓度处理)、20(中浓度处理)、80(高浓度处理)mg/kg土壤干重,无植物组各处理分别...
张雯魏虹孙晓灿顾艳文
关键词:金丝垂柳镉污染生物有效性
镉胁迫对秋华柳根系活力及其Ca、Mg、Mn、Zn、Fe积累的影响被引量:27
2016年
以秋华柳为试验材料,采用水培试验方式,设置CK(0 mg·L^(-1)Cd^(2+))、T_1(2 mg·L^(-1)Cd^(2+))、T_2(10 mg·L^(-1)Cd^(2+))、T_3(20 mg·L^(-1)Cd^(2+))、T_4(50 mg·L^(-1)Cd^(2+))5种镉处理浓度,通过对秋华柳根系活力,叶、韧皮部、木质部和根部的镉含量,以及Ca、Mg、Mn、Zn、Fe 5种常规金属元素含量的测定,研究了不同浓度镉胁迫下秋华柳根系活力及Ca、Mg、Mn、Zn、Fe等金属元素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1)秋华柳根系活力随着镉处理浓度的增加而逐渐下降,当镉浓度≥10 mg·L^(-1)时,根系活力与对照相比显著下降.2)随着镉处理浓度的增加,秋华柳叶中Fe的积累受到显著抑制;韧皮部Mg、Mn、Fe的积累受到显著抑制;木质部Ca、Mg、Mn、Zn、Fe等5种常规金属元素的积累无显著性差异;根部5种常规金属元素的吸收和积累受到显著抑制,表现出镉对其他金属元素积累的拮抗作用.其中,50 mg·L^(-1)的镉胁迫下,根部Zn的积累量降幅最大,受Cd的抑制最明显.3)各处理组Fe的转移系数与对照相比均无显著性差异;Ca、Mg、Mn、Zn的转移系数均高于对照,且在一定的镉处理水平上差异显著.4)镉胁迫下,秋华柳根部镉的积累量与Ca的积累量呈显著负相关,与其他4种常规金属元素的积累量呈极显著负相关,说明根部常规金属元素的变化可作为秋华柳受镉毒害程度的指示之一.
刘媛马文超张雯曾成城陈锦平魏虹
关键词:镉胁迫秋华柳根系活力金属元素
秋华柳(Salix variegata Franch.)的Cd富集特性及解毒机制研究
受工业排污和农业耕作等人类活动的影响,镉/(Cd/)污染已经成为全球性的生态环境问题。Cd水溶性强,毒性大,易进入食物链,对人类健康可造成巨大的危害。植物修复是一种高效廉价,绿色环保的重金属修复技术。秋华柳/(Salix...
张雯
关键词:秋华柳耐受机制
文献传递网络资源链接
2000-2011年三峡库区重庆段植被覆盖景观格局变化被引量:14
2014年
基于遥感数据 M ODIS NDVI ,利用像元二分模型定量估算了三峡库区重庆段不同时期(2000-2003年,2004-2007年,2008-2011年)植被覆盖度的变化。将植被覆盖度划分为4个等级:I级(0%~40%)、II级(40%~60%)、III级(60%~80%)、IV级(80%~100%),结合景观生态学理论分析了植被覆盖景观格局随时间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2000-2011年,III ,IV级所占面积比例之和达到90%以上,是研究区植被覆盖景观的基质。植被覆盖变化的总体趋势为低覆盖度类型向高覆盖度类型转变,整体呈现正向演替的良性发展。近12年来,研究区内植被覆盖景观中各斑块类型在优势度、破碎度、形状、连通性等方面变化差异明显。整体植被覆盖景观格局的镶嵌程度增加,形状趋于复杂,多样性和异质性不断增强,对植被覆盖景观格局起支配作用的优势斑块类型由III级逐渐转变为IV级,各斑块类型在空间上的分布趋向均衡化,结构趋于复杂化,其中III ,IV级特征的变化对植被覆盖景观格局动态起决定性作用。三峡库区植被覆盖景观格局积极变化的主要原因极有可能是近年来由政府主导开展的生态建设和生态恢复。
马骏马朋李昌晓张雯
关键词:植被覆盖度三峡库区重庆段MODISNDVI
镉在土壤-金丝垂柳系统中的迁移特征被引量:13
2013年
以金丝垂柳为试验对象,采用盆栽试验方式,设置无植物和金丝垂柳两组试验,分别对两组试验的土壤做梯度浓度Cd处理:0(无镉处理)、2(低浓度处理)、20(中浓度处理)、80(高浓度处理)mg/kg土壤干重,无植物组各处理分别定义为CK(无镉处理)、L(低浓度处理)、M(中浓度处理)、H(高浓度处理),金丝垂柳组各处理分别定义为CKP(无镉处理)、LP(低浓度处理)、MP(中浓度处理)、HP(高浓度处理)。通过对土壤中各形态Cd含量及金丝垂柳叶、韧皮部、木质部、根部的Cd含量测定,分析了金丝垂柳及不同浓度Cd处理对土壤中中性交换态、螯合态和残渣态Cd含量的影响,并评价了富集指数(BCF)、转移系数(TF)和生物有效性(BF),明确了Cd在土壤-金丝垂柳系统中的转移特征及金丝垂柳对土壤中Cd的清除效果。结果表明:(1)金丝垂柳对土壤中中性交换态、有效态Cd含量及总Cd量的降低具有极显著影响,HP组与无植物H组相比,中性交换态及有效态Cd含量分别降低了52.73%、25.34%,MP、HP组与对应的无植物处理组的总Cd量相比分别降低了11.33%、13.89%;(2)金丝垂柳各处理组的Cd积累量随Cd处理浓度的增加和处理时间的延长而增加,处理90 d后,HP处理中木质部和根部的Cd含量可达170.64 mg/kg、212.49 mg/kg;(3)各浓度Cd处理下,金丝垂柳各部位生物富集系数呈根>木质部>韧皮部、叶,且随着Cd处理浓度的增加而显著降低,随处理时间的延长而升高;与40 d相比,90 d时LP组叶的生物富集系数增加了6.90倍,增幅最大。(4)各部分转移系数均随处理时间的延长而降低,90 d时LP、MP的转移系数分别比40 d时的结果低47.94%、41.34%。(5)金丝垂柳LP、HP组土壤Cd的生物有效性显著低于相应的无植物处理L、H组,分别低70.73%、88.46%,MP组与M组无显著差异。研究结果表明,金丝垂柳能有效地吸收土壤中的有效态Cd,降低土壤中Cd的生物有效性及总Cd量,提高土
张雯魏虹孙晓灿顾艳文
关键词:金丝垂柳镉污染生物有效性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