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鹤龄

作品数:96 被引量:474H指数:15
供职机构:内蒙古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内蒙古自治区自然科学基金香港王宽诚教育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医药卫生化学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81篇期刊文章
  • 13篇会议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72篇农业科学
  • 23篇生物学
  • 4篇医药卫生
  • 3篇化学工程
  • 2篇轻工技术与工...

主题

  • 54篇马铃薯
  • 36篇基因
  • 30篇卷叶
  • 30篇卷叶病
  • 30篇卷叶病毒
  • 27篇马铃薯卷叶病...
  • 18篇克隆
  • 15篇病毒
  • 13篇转基因
  • 13篇抗病
  • 11篇外壳蛋白
  • 11篇外壳蛋白基因
  • 9篇分子
  • 8篇抗病性
  • 8篇基因克隆
  • 8篇复制酶
  • 8篇PLRV
  • 7篇转基因马铃薯
  • 7篇聚合酶
  • 7篇合酶

机构

  • 94篇内蒙古大学
  • 10篇内蒙古农业大...
  • 6篇北京农学院
  • 6篇华中农业大学
  • 4篇中国科学院植...
  • 3篇中国科学院
  • 2篇华南农业大学
  • 2篇内蒙古农业科...
  • 2篇内蒙古农牧业...
  • 2篇内蒙古畜牧科...
  • 2篇中国农业大学
  • 2篇中国科学院遗...
  • 1篇淮海工学院
  • 1篇内蒙古自治区...
  • 1篇内蒙古农牧学...
  • 1篇内蒙古医学院...
  • 1篇青岛农业大学
  • 1篇内蒙古师范大...
  • 1篇内蒙古医学院
  • 1篇云南省农业科...

作者

  • 95篇张鹤龄
  • 30篇哈斯阿古拉
  • 11篇孟清
  • 11篇李天然
  • 9篇张彤
  • 7篇赵福宽
  • 7篇庞瑞杰
  • 6篇郑用琏
  • 6篇刘纪麟
  • 6篇梁成罡
  • 6篇杨静华
  • 5篇马秀芬
  • 5篇宋艳茹
  • 5篇赵国芬
  • 5篇董江丽
  • 3篇门福义
  • 3篇彭学贤
  • 3篇方天祺
  • 3篇曹先维
  • 3篇李颖

传媒

  • 26篇内蒙古大学学...
  • 12篇病毒学报
  • 12篇中国病毒学
  • 4篇植物病理学报
  • 3篇内蒙古师范大...
  • 3篇华北农学报
  • 3篇北京农学院学...
  • 3篇中国生态学会...
  • 2篇北方园艺
  • 2篇Acta B...
  • 2篇生物工程学报
  • 2篇内蒙古农业大...
  • 2篇病毒学杂志
  • 2篇全国免疫标记...
  • 1篇中国马铃薯
  • 1篇河北农业大学...
  • 1篇中国兽医杂志
  • 1篇湖北农业科学
  • 1篇世界农业
  • 1篇畜牧兽医学报

年份

  • 1篇2012
  • 2篇2009
  • 2篇2008
  • 4篇2007
  • 1篇2006
  • 1篇2005
  • 6篇2004
  • 6篇2003
  • 2篇2002
  • 4篇2001
  • 8篇2000
  • 9篇1999
  • 6篇1998
  • 8篇1997
  • 12篇1996
  • 7篇1995
  • 3篇1994
  • 1篇1993
  • 1篇1992
  • 3篇1991
9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分子生物技术在马铃薯抗病毒育种中的应用被引量:4
1998年
分子生物技术在马铃薯抗病毒育种中的应用赵福宽,张鹤龄,郑用琏,刘纪麟马铃薯病毒病害每年都给世界马铃薯生产造成巨大损失,严重阻碍了马铃薯生产的发展,解决这一问题的根本途径是培育高度抗病毒的优良品种。近年来应用分子生物技术进行马铃薯抗病毒的研究在国内外都...
赵福宽张鹤龄郑用琏郑用琏
关键词:马铃薯抗病毒育种分子生物技术
抗卷叶病毒(PLRV)转基因马铃薯栽培种及其抗病性研究被引量:41
1995年
应用本室合成、克隆的马铃薯卷叶病毒(Potatoleafrollvirus,PLRV)中国分离株的外壳蛋白(CP)基因,通过致瘤农杆菌(Agrobacteriumtumefaciens)介导,以马铃薯叶园片为转化材料,转化了马铃薯Desiree、Favorita、虎头和乌盟601,并获得了上述四个栽培种的转基因植株,成功地建立了一种简单、快速和效率高的转化体系,卡那霉素抗性、PCR扩增目的基因、Southem和Northemblot分析证明,PLRV外壳蛋白基因已经稳定整合进入转基因马铃薯的染色体组中,并在转录水平上得到表达。窄缝转移分析(Slotblotanalysis)表明,每个转化体四倍体基因组中含有1-5个CP基因拷贝。转基因植物的接种试验证明,转基因工程植株中的PLRV滴度比未转基因的对照植株显著低。蚜虫传播试验证明,转基因植株可减少蚜虫在田间传播PLRV的效率,限制了PLRV的传播,减少田间植物发病的机会。
张鹤龄李天然哈斯阿古拉额尔敦张彤孙燕庞瑞杰
关键词:基因工程马铃薯马铃薯卷叶病毒抗病性
抗马铃薯X病毒单克隆抗体的制备被引量:1
1990年
用提纯的PVX病毒免疫Balb/C小鼠,取其脾细胞和骨髓瘤细胞SP_2/O融合,经过两次克隆化获得B_5和D_3两个能持续分泌抗体的杂交瘤细胞株。B_5和D_3杂交瘤的细胞分泌的免疫球蛋白亚类分别为IgG_1和IgG_3,只有D_3可诱发高滴度腹水。
郭素华关兵杜强根张鹤龄
关键词:马铃薯病毒单克隆抗体
应用免疫吸附电镜检测甘薯羽状斑驳病毒被引量:8
1996年
应用血清学特异性的免疫吸附电镜法对接种SPFMV的I.setosa、I.nil和网室种植的感染SPFMV的徐薯-18、新大紫甘薯叶片分别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被检测的四种植物汁液的稀释度分别可达到1/1280、1/640、1/640和1/160;而用无血清包被的电镜铜网检测I.setosa、I.nil和徐薯-18,其汁液稀释度仅达到1/20.比较接种SPFMV的I.setosa和I.nil植物体内病毒含量,前者高于后者.网室种植的自然感染SPFMV的两种甘薯品种,体内病毒含量也不一样.
孟清解峰张鹤龄
关键词:甘薯病毒羽状斑驳病毒
苜蓿花叶病毒RNA_23′端cDNA转基因烟草及其抗病性研究被引量:3
2004年
将本室克隆的编码复制酶基因3′端约1/2序列及其3′端非编码区的苜蓿花叶病毒中国分离株(AlMV-Ch)RNA23′端cDNA,重组到植物表达载体pROKII中,通过致瘤农杆菌(A-grobacteriumtumefaciens)介导,以叶圆片为转化材料,转化普通烟草,并获得了转基因植株.经卡那霉素抗性选择、PCR检测目的基因证明AlMVRNA23′端基因已整合到转基因烟草的基因组DNA中.转基因植物的攻毒试验表明转基因植株对苜蓿花叶病毒产生高水平的抗性.
李颖哈斯阿古拉邰丽华方天祺张鹤龄
关键词:苜蓿花叶病毒复制酶基因抗病毒
针对马铃薯卷叶病毒复制酶基因负链的突变核酶的克隆及体外转录
2000年
根据特异性切割马铃薯卷叶病毒中国分离株 ( PLRV-Ch)复制酶基因负链 RNA的锤头状核酶 ,设计、合成了编码与其相应的突变核酶的 c DNA,并克隆到质粒 p GEM-4 Z中 ,经序列分析及体外转录表明得到完整的突变核酶基因重组质粒 。
杨静华乔建军张鹤龄
关键词:马铃薯卷叶病毒克隆
柳毒蛾核型多角体病毒内蒙株(LsNPV-IM)DNA的限制性内切酶谱分析被引量:1
2000年
将柳毒蛾核型多角体悬液降解 ,降解产物经 Tris-饱和酚和氯仿抽提 ,乙醇沉淀分离出Ls NPV-DNA.用限制性内切酶 Pst ,Hind ,Pst /Hind ,Hind /Eco R 和 Pst /Bam H 单酶切或双酶切 .经琼脂糖凝胶电泳并对其结果进行分析 。
张彤王立波张鹤龄刘振清
关键词:DNA
马铃薯卷叶病毒中国株(PLRV-Ch)ORF2a基因5′端的克隆和序列分析被引量:1
2004年
用设计合成的一对特异性引物,以马铃薯卷叶病毒中国株PLRV-Ch的RNA为模板,经反转录PCR扩增,将获得ORF2a的5′端0.6kbcDNA克隆于pUC19中,构建成重组质粒pLR8.PCR检测和酶切检测表明,获得了ORF2a的5′端0.6kbcDNA克隆,从该cDNA两端进行了两次序列分析,并将获得的核苷酸序列与国外报道的4个PLRV分离株的相应区域的同源性进行了比较,5个序列间具高度同源性.
赵国芬张鹤龄
关键词:马铃薯卷叶病毒中国株基因克隆核苷酸序列
病毒外壳蛋白基因在马铃薯基因组中的整合与转录表达被引量:10
1999年
以表达马铃薯卷叶病毒(PLRV)外壳蛋白(CP)基因的转基因马铃薯植株为供试材料,在接种病毒后续发感染条件下提取转基因植株DNA和RNA,用克隆的病毒CP基因cDNA为探针进行Southern和Northern杂交分析,结果表明,外源CP基因稳定整合于马铃薯基因组内,并在转录水平上高效表达.
赵福宽张鹤龄李天然李天然郑用琏哈斯阿古拉
关键词:外壳蛋白基因转录转基因马铃薯马铃薯病毒病
日本脑炎病毒(JEV)内蒙古分离株M73-1E基因的5′端克隆及部分序列分析
2000年
根据国外报道的 JEV( Japanese encephalitis virus)基因组全序列 ,针对 JEV E基因 5′端设计合成一对特异引物 ,以日本脑炎病毒内蒙古分离株 M73-1 RNA为模板 ,经 RT-PCR扩增 ,获得 366bp的 JEV E基因 c DNA片段 .将此片段重组于质粒 p UC1 9中 ,并转化大肠杆菌DH5α.经 PCR扩增 ,酶切及序列分析 ,结果表明 JEV M73-1 5′端 1 2 6个核苷酸序列与 JEV日本 Nakayama株和 Ja OAr S982株的同源性分别为 96.8%和 96.8% ,氨基酸序列同源性均为 99.2 % .通过对病毒基因组结构分析从分子水平上进一步证实了 1 973年在呼和浩特市流行的脑炎是由 JEV引起的流乙脑炎 .E基因编码 JEV的囊膜糖蛋白 ,是其重要表面抗原 .JEV M73-1 E基因 5′端克隆和部分序列分析对 JEV的分子生物学研究。
张彤秦毅强张鹤龄张丽英郭志荣
关键词:日本脑炎病毒E基因克隆
共10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