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彭长辉

作品数:44 被引量:560H指数:13
供职机构: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引进国际先进农业科技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天文地球生物学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36篇期刊文章
  • 4篇专利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0篇农业科学
  • 7篇天文地球
  • 6篇生物学
  • 4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经济管理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12篇气候
  • 11篇生态系统
  • 8篇气候变化
  • 7篇土壤
  • 5篇陆地生态
  • 5篇陆地生态系统
  • 4篇生物质
  • 4篇湿地
  • 4篇通量
  • 4篇能源
  • 4篇青藏
  • 4篇化石能源
  • 3篇增温
  • 3篇植被
  • 3篇植物
  • 3篇杉木
  • 3篇生产力
  • 3篇生长季
  • 3篇生物量
  • 3篇青藏高原

机构

  • 28篇西北农林科技...
  • 17篇魁北克大学
  • 11篇中国科学院
  • 8篇中南林业科技...
  • 5篇中国科学院成...
  • 4篇南京大学
  • 3篇中国科学院生...
  • 2篇河海大学
  • 2篇北京大学
  • 2篇华南农业大学
  • 2篇浙江大学
  • 2篇中南林学院
  • 2篇国家林业和草...
  • 1篇东北林业大学
  • 1篇东北师范大学
  • 1篇湖南师范大学
  • 1篇清华大学
  • 1篇浙江林学院
  • 1篇中山大学
  • 1篇中国林业科学...

作者

  • 42篇彭长辉
  • 11篇朱求安
  • 9篇陈槐
  • 5篇邓湘雯
  • 5篇项文化
  • 4篇杨延征
  • 3篇田大伦
  • 3篇张硕新
  • 3篇张红星
  • 3篇王效科
  • 3篇朱单
  • 3篇庞军柱
  • 3篇江洪
  • 2篇吴宁
  • 2篇赵川
  • 2篇赵梅芳
  • 2篇黄志宏
  • 2篇郭正堂
  • 2篇李卫忠
  • 2篇侯琳

传媒

  • 9篇生态学报
  • 3篇植物生态学报
  • 3篇科学通报
  • 2篇东北林业大学...
  • 2篇中南林业科技...
  • 1篇林业科学
  • 1篇环境科学学报
  • 1篇水土保持研究
  • 1篇应用与环境生...
  • 1篇世界林业研究
  • 1篇西北林学院学...
  • 1篇草业科学
  • 1篇第四纪研究
  • 1篇应用生态学报
  • 1篇中国农学通报
  • 1篇中南林学院学...
  • 1篇中南林业调查...
  • 1篇生态环境学报
  • 1篇Journa...
  • 1篇西南林业大学...

年份

  • 2篇2023
  • 2篇2022
  • 4篇2021
  • 3篇2020
  • 2篇2019
  • 3篇2018
  • 3篇2017
  • 3篇2016
  • 1篇2015
  • 2篇2014
  • 1篇2013
  • 4篇2012
  • 1篇2011
  • 3篇2010
  • 2篇2008
  • 1篇2006
  • 1篇2002
  • 1篇2001
  • 3篇1990
4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末次盛冰期以来全球陆地生态系统碳库变化
吴海斌Joel Guiot彭长辉郭正堂
邵阳县石漠化植被恢复湿地松人工林林分结构的研究被引量:3
2013年
石漠化植被恢复已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湿地松前期生长快,是湘西南石漠化植被恢复的首选树种之一。以邵阳县石漠化植被恢复湿地松人工林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标准地法对湿地松林分进行调查,分别研究了不同石漠化程度下湿地松人工林的群落结构、胸径和树高结构。结果表明:湿地松人工林林下植被共有21科27种,其中灌木6科,6种,草本15科,21种;3类石漠化程度下湿地松林下植被种类从高到低排序为:轻度(59.0%)>中度(37.0%)>重度(25.9%)。轻度石漠化湿地松林直径分布呈正态分布,生长状况良好,其余两个立地条件下的直径分布不规则,不符合一般人工林径级分布规律。树高分布中,轻度石漠化人工林分布曲线呈正态分布,长势良好;中度石漠化林分树高分布较集中,主要在6~7 m,小树较少;重度石漠化树高分布范围广,且尖峭,树高生长主要受土壤等立地条件的影响,受林分密度的影响较小;中度和重度树高生长呈现散生木的生长特征;立地条件的优劣决定了整个林分的树高和胸径结构。
江蕾邓湘雯黄小健刘豪健彭长辉
关键词:石漠化植被恢复群落结构
中国水稻田、自然湿地与湖泊甲烷排放
陈槐彭长辉吴宁王艳芬朱求安
关键词:水稻田温室气体通量
日尺度下水热因子变化对青藏高原高寒草原生产力的影响特征被引量:3
2023年
温度和降水变化显著影响高寒生态系统植被生长和系统功能。草地生产力作为草地系统功能强弱的重要体现,对气候变化,特别是温度和降水变化十分敏感。探究高寒草原生产力如何响应气候变化,对预测未来气候变化情景下高寒草地系统功能变化意义重大。前期研究大都从年或季节尺度探究气候变化对草地生产力的影响特征,缺乏更精细时间尺度的关联分析。本研究基于1997—2020年青藏高原高寒草原长期植被观测数据及相应气候资料,应用简单线性回归及偏最小二乘回归法(Partial Least Squares regression,PLS)探究了研究区草地地上净初级生产力对日尺度温度和降水变化响应特征。结果表明:(1)近24 a来研究区年平均气温和降水量分别以0.03℃/a和4.36 mm/a的速率显著升高;(2)近24 a来研究区草地生产力显著升高(增幅为5.24 g m^(-2)a^(-1)),且与年平均温度和降水量呈显著正相关关系;(3)日尺度分析表明,不同阶段温度和降水变化对草地生产力的影响不同,其中5—8月和9—10月的温度及5—7月和9—11月的降水是影响研究区草地生产力的气候因子关键作用期,尤以生长季温度(5—8月)和降水(5—7月)变化影响更高,这表明生长季气候变化是该高寒草地生产力变化的主要驱动因素。总之,本研究指出近24 a生长季温度和降水量显著增加对高寒草原生产力具有重要促进作用,这意味着青藏高原暖湿化对高寒草原生态系统功能(草地生产力)影响不仅依赖于温度和降水变化的幅度,同时亦与温度和降水变化的方向和是否同步密切相关。
马扶林刘小伟朵莹于宗恺张强温仲明彭长辉郭梁
关键词:青藏高原生长季高寒草原
灰色关联度分析在森林资源消耗系统研究中的运用
1990年
运用灰色系统理论中的关联度分析方法,对南方集体林区比较典型的七个县进行分析,找出与总消耗量相关紧密的因素,为下一步调控模拟预测提供依据。
钟晓青彭长辉
关键词:森林资源
基于区块链技术的生态观测数据存储与共享模式被引量:7
2020年
生态数据存储规模随着生态学领域研究尺度的拓展不断扩张,而传统中心化数据存储方式面对日益庞大的海量生态数据越来越难以维持,观测数据易重复、易篡改、难共享以及存储成本高、数据利用效率低等弊端进一步诱发了生态学研究对更高效数据存储技术的需求。与此同时,衍生于比特币交易的区块链技术凭借其分布式数据存储成本低、数据安全共享程度高等优势迅速得到青睐。在此背景下,本研究立足于生态学领域研究生态观测数据使用与共享等环节中的现实问题,从区块链技术视角出发,通过数据标签实时发布、数据修改实时验证等技术手段,设计开发"生态系统观测数据安全保障系统"(Ecosystem Observation Data Security System, EODSS)。研究结果表明,本研究基于经典C/S架构开发可执行脚本文件框架设计,能够有效满足生态学领域研究中的常见功能需求。相比于传统中心化数据存储方式,本研究使用Hash算法对系统数据层中原始数据进行加密处理,并引用时间戳技术保证数据的实效信息,有效规避传统中心化数据存储中面临的安全问题。作为对区块链技术在生态学领域实际应用的一次探索,本研究试图将区块链技术优势应用到生态数据管理中,用以解决生态学领域研究中长期存在的数据安全存储与共享难题,以期为后续相关探索提供有益参照。
侯玥彭长辉杨铭霞刘智豪周晓路
关键词:区块链野外观测科学数据
桫椤生态系统生物量与生产力被引量:8
2008年
活化石植物是最接近于化石物种的现存相似种,并且具有一定的生态学保守性。利用活化石植物生态系统来估算陆地生态系统碳固存能力的进化趋势是一种有效的手段。该研究中利用标准地-标准木法调查了活化石物种树蕨桫椤(Alsophila spinulosa)生态系统的生物量和生产力。与现存的裸子植物为优势种的生态系统和被子植物为优势种的生态系统相比,桫椤的生物量(36.151±8.159MgC·hm–2)和生产力(2.535±0.174MgC·hm–2·a–1)都比较小。与植物化石调查方法相比,活化石生态系统生物量和生产力数据在描述古生态系统碳固存能力进化趋势方面提供了一种有意义的手段,并且有助于进一步的理解全球碳平衡演变的过程。
马元丹江洪余树全周国模王彬彭少麟彭长辉常杰魏晓华
关键词:活化石桫椤
一种生物质能源化利用温室效应的估算系统及方法
本发明提供一种生物质能源化利用温室效应的估算系统及方法,属于生物质能源化利用技术领域,分别估算生物质能源化利用过程中化石能源造成的温室效应、生物质生产与燃烧过程中源于生物质的碳排放的温室效应、植物再生长过程中对源于生物质...
刘伟国彭长辉王猛
文献传递
秦岭火地塘林区不同海拔不同林型土壤CO_2、CH_4、N_2O通量研究被引量:9
2019年
二氧化碳(CO_2)、甲烷(CH_4)、氧化亚氮(N_2O)是3种主要的温室气体,温带森林土壤是CO_2、N_2O重要的源,是CH_4重要的汇,以前的研究大部分都关注这3种温室气体在时间上的变化,而很少开展在空间变化上的研究。2014年10月至2015年10月,采用静态箱-气相色谱法对秦岭南坡火地塘林区不同海拔(海拔1 560、1 585、1 963、2 040、2 160m,分别为落叶阔叶林、温性针叶林、温性针叶林、寒温性针叶林、落叶阔叶林)森林土壤CO_2、CH_4和N_2O通量进行了为期1a的监测。结果表明,CO_2全年都为排放,季节波动较大,总体上随海拔增加排放量减少,海拔由低到高(包括3种林型)年排放量依次为:19.12、12.53、11.78、16.95、14.87t·hm^(-2);CH_4全年主要为吸收,在非生长季出现排放,季节波动幅度较大,总体上随海拔增加吸收量增加,海拔由低到高年通量依次为:-2.57、-3.60、-5.94、-5.59、-3.92kg·hm^(-2);N_2O全年以排放过程为主,存在吸收现象,季节波动幅度不大,海拔对其通量影响不明显,海拔由低到高年排放量依次为:0.23、0.62、0.63、0.60、0.95kg·hm^(-2)。土壤温度是影响CO_2、N_2O通量的关键因子。5个样地森林土壤CO_2通量与土壤铵态氮含量(20~40cm)显著相关(P<0.05)。高的土壤NH_4^+含量对CH_4的吸收有抑制作用。在冻融交替期,降雨对N_2O的通量有明显影响。海拔由低到高5个样地的GWP(全球增温潜势)分别为:119.13、12.65、11.85、17.02t·hm^(-2)和15.07t·hm^(-2)。
刘岳坤庞军柱扆凡彭长辉彭长辉张硕新王效科侯琳
关键词:温带森林海拔梯度
基于陆地生态系统模型的气候变化条件下中国未来水分状况趋势分析
2018年
评估区域陆地生态系统未来水分平衡是生态系统与全球变化科学研究的重要科学问题之一。利用IPCC相关气候模式生成的历史及未来的气候情景数据作为陆地生态系统模型的输入,并考虑CO2浓度的变化,研究了气候变化及CO2浓度倍增效应对中国未来水资源状况的影响。结果表明:对不同情景的模拟(HC3AA,HC3GG,SresA2,SresB1),未来中国全国平均降水水平基本呈现出逐渐增加的趋势,气温水平呈显著上升的趋势,蒸散发水平表现出持续增长的态势,径流则出现了不同的丰水与枯水的时段;在CO2浓度倍增的情景下,蒸散发量相对于CO2浓度非倍增的情景下的水平要稍低,而径流相对于CO2浓度非倍增的情景下的水平则要稍高,这一点在2050年之后表现更为明显。
杨艳丁菊花江洪彭长辉朱求安
关键词:陆地生态系统IBIS模型气候变化
共5页<12345>
聚类工具0